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第628节

  “这是从前线送来的,宇文宪领兵开始了反攻,上书要求尉迟迥支援,看来,他们还是决定要反攻夏州,绝不退让。”

  祖珽看的分外认真。

  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次,祖珽的脸上闪过一丝迟疑,却很快又消失。

  他下意识的将文书藏进衣袖,又很快反应过来,马上放下。

  “陛下,周人不听话,不愿意退兵,那我们就让他们看看继续战事是个什么下场。”

  次日,金墉城城门大开。

  一支精锐的骑兵冲出了城池,一路朝着西边走去。

  同一时间,驻守在周围诸多城镇的军队,也是纷纷朝着西边涌去。

  周,中州宁城。

  宁城地势极高,城墙也远比一般的城墙要高的多,守将此刻站在城墙,死死盯着远处那些不断出现的汉军,胸口一起一伏。

  他吓坏了。

  从昨日开始,通往洛州方向的官道上出现了大量的汉国骑兵。

  沿路的戍镇纷纷告急,都说自己看到了敌人,而今天,这些敌人就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这些骑兵都是斥候,他们到达之后,完成不理会城内的守军,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开始观察周围的地形和防务。

  这是要开始进攻了。

  守将的眼里满是惊恐,他咽了咽口水,看向了左右。

  “刺史那边是怎么说的??”

  “还不曾回信。”

  “敌人就要攻城了,是刘桃子的旗帜!刘桃子亲自来了!”

  “光是斥候就有三千多人,这身后的大军得有多少?”

  “让刺史尽快召集各地的军队,我挡不住他,我挡不住他的”

  守将这惶恐的情绪很容易扩散出去,使得其余将领们也是格外的惧怕。

  从洛阳到长安,其实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遥远。

  河洛与伪周的距离,也是如此。

  当刘桃子开始聚集周围的兵力,开始积极往中州方向靠拢的时候,伪周那边顿时鸡飞狗跳。

  因为这里有太长时间都不曾遭遇过进攻了。

  你们不应该是去打玉璧吗??

  为什么会来这里啊!!

  而这里的消息也是不断的往后传,刺史也是迅速将刘桃子大军出征的消息传向了长安。

  长安内的宇文邕本来都还在忙着处理手里的文书,手里的事情都没有办完,就听到了刘桃子从河洛方向要开始进攻的消息。

  宇文邕整个人都懵了。

  赶忙召集了诸多的心腹,来确定这个消息的真假。

  众人到齐之后,都是不怎么说话。

  这一连串的失败和挫折,让许多人都丧失了面对刘桃子的勇气。

  高颎看了看周围的众人,率先开了口。

  “陛下不必担心。”

  “刘桃子是不可能从河洛出兵来攻打长安的。”

  “他没那么多的粮食,况且,很快就是春种,哪有这个时候用兵作战的?”

  高颎有些无奈的说道:“刘桃子做出这个模样,就只是想逼我们退兵而已,他急着要结束战事,而我们在延州还在与敌人交战,他这是在进行恐吓而已。”

  宇文邕疲惫至极,眼里说说不出的落寞。

  当初宇文护在位的时候,他是那么的看不上宇文护,认为若是换自己,那一切都会变得格外顺利。

  可当他开始亲自操办这些事情的时候,才体会到了一些宇文护的无奈。

  这事情确实都不好办。

  或者说,刘桃子确实太难对付了。

  这不是恐吓,这是羞辱。

  宇文宪的猛攻,在刘桃子的眼里,就是一个孩童无理的纠缠。

  面对如此纠缠他直接举起了巴掌,朝着孩童恐吓:闹够了没有?

  宇文邕甚至觉得,若是自己不理会刘桃子,执意要付出更多去支持宇文宪的出征,刘桃子或许也会真的从河洛动手,没有人说春种就一定不能出征,他也不是完全拿不出任何粮食来。

  他带着一小支骑兵,都够自己吃一壶的。

  忽然间,宇文邕感觉到了一股深深的绝望和无力感。

  一步错,步步错。

  在宇文护葬送了积累的国力之后,周国处处都陷入被动,每次出征,都只能用一两万的兵力,无法再像从前那般召集二十四府,给他来个二十万大军出征。

  而且每次所动用的军队,无论是军械,粮草供应,还是在其他方面,都显得不足。

  战斗力降低,而后就被汉军接连击败。

  到了如今,局势以及危急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国内甚至有人提议要迁都,有人想跑到汉中去!!

  宇文邕每想起这些,心里便是怒火横生。

  他猛地站起身来,眼神凶狠,浑身抖动。

  高颎发觉到了皇帝的愤怒,大感不妙,“陛下!”

  宇文邕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压下心里的怒火。

  “派人告知齐国公。”

  “沿路军队各自撤回。”

  “让他亲自据守延州.至于夏州,往后再议。”

第411章 大缺大德

  陈,建康城。

  正是春种之时,城池内外格外的热闹。

  远处能看到有许多民众,正推着车走向田野方向,而在道路的两侧,则是能看到长长的水渠。

  陈顼上位之后,格外重视农桑,他先后更换了各地的官员们,以擅长内政的文官来取代了原先负责军事的武官。

  这也多亏了上一个皇帝扫清了陈国各地的叛贼和诸侯,将王琳这样的家伙都给驱赶到北边去,故而新皇帝才能不紧不慢的将国策从优先军事调整到优先内政。

  他又提拔接见了许多工程大师,在这些人的相助之下,陈国先后兴修水利工程有五十多处,各地官员们奉命开垦荒地,设立公田,安置百姓。

  整个南边的内政都开始迅速恢复,被宇宙大将军打烂的城池和口岸也渐渐有了往日的太平繁华。

  而此时,在京口城外,浩浩荡荡的站着有近千人。

  最外层的都是些陈国士卒,陈国的披甲率是肉眼可见的低于齐和周,哦,对,齐已经不在了,低于汉和周。

  且士卒的作战水平也略低于北。

  这是很多方面所决定的。

  在士卒们的簇拥之下,是一大群的官员们,这些官员们穿着正装,身边还有大和尚来作陪。

  站在最前头的人,乃是南国侍中袁宪。

  有几个大法师围绕在他的周围,袁宪对这些人的态度颇为恭敬,尽管身为陈国侍中,跟祖珽路去病那样是有着决策权的天子近臣,可面对这些白身的大法师,袁宪却不敢摆出架子。

  那几个大法师你一言,我一句的给袁宪讲述着大道理。

  不知过了多久,江面上终于出现了几艘大船。

  这几艘大船附近,都有陈国的水军来护航。

  大船对比江面上的其余船只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个巨人,小船们纷纷躲避,都不敢靠近。

  袁宪深吸了一口气,整了整自己的衣冠,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大船靠了岸,袁宪即刻带着众人走上前,令人吹响了迎接贵人所用的乐器,给足了排面。

  有人陆陆续续的从大船上走下来,迅速往袁宪的方向赶来。

  带头的是个年迈的僧人,跟在他身边的,也都是清一色的行僧,前前后后,有千余人。

  老僧下了船,急忙与袁宪行礼相见。

  “在下侍中袁宪,乃是奉陛下之令,前来迎接北国神僧。”

  “拜见灵偘高师。”

  袁宪低头行了礼,那老僧急忙做了个佛礼,“袁公勿要如此,吾等逃难至于此,能得袁公亲自迎接,着实荣幸。”

  袁宪赶忙将身边几个大和尚叫出来,为他们一一介绍。

  老僧也将自己几个好友带出来进行介绍。

  众人相见,袁宪带着这位得道高僧,上了一架奢华的马车,而后朝着城内赶去。

  士卒们在前头开路,大小僧侣跟在前后。

  看到如此架势,沿路的百姓们也是极为惊讶,询问得知是北国高僧到来,皆是跪在了两旁,行大礼拜见。

  车内,袁宪轻声问道:“您这一路过来,不曾遇到什么人为难吧?”

  “陛下可是吩咐的,一路放行.”

  “没有,没有,陛下仁德.”

  老僧说着,眼里却又涌出了悲痛,“自逃离了胡人魔爪,得亏是遇到了陛下,否则,我身边这些弟子们,岂能保全?”

首节 上一节 628/7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单机南北朝

下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