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第742节

  姚雄此刻看起来格外的激动,搓着手,看到王琳前来,赶忙行了礼,笑呵呵的问道:“不曾叨扰了将军吧?”

  “不曾,来的正好,让我少遭罪!”

  “啊?何出此言呢?”

  “看这些人列阵,实在遭罪!”

  姚雄大笑,他不是很懂水上的阵型,不过,当下的汉国,除了少数几个降将有着水战的经验,其余人根本就是白纸一张,王琳对他们的要求又很苛刻。

  姚雄拉着王琳往外走,他张望了下左右,低声说道:“封赏结果出来啦!”

  “哦?”

  “谁是首功?”

  “卫将军首功,进骠骑将军,进兰陵郡公。”

  王琳大吃一惊,“骠骑将军?好大的封赏!”

  “生擒伪帝,军功当先。”

  “除了他之外,其余众人也是大加封赏,斛律羡加左光禄大夫,特进,仪同三司,寇流进青光禄大夫,封镇军将军,张黑足进中领军”

  姚雄赶忙从怀里掏出了告示,递给了王琳,王琳拿起告示,两人一同看了下来。

  真如姚雄所言,对这次立下功劳的人,朝廷的封赏颇重,两个统帅加封最重,而后是那些立功突出的将军们,基本上都是连升好几级,四安,四平都满了,也有较为离谱的,最离谱的就是史万岁。

  这小子靠着数次的先登和陷阵,一路高升,干到正三品的中护军了。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若是只从品级而论,他这个中护军跟祖珽的侍中是平级的。

  姚雄看着这些封赏,眼里是闪烁着光芒。

  就连高延宗这小子都因为夺取江陵,杀章昭达等诸多功劳,一跃来到了镇南将军的位置上。

  姚雄只觉得惋惜。

  “唉,没我们的事!可惜啊”

  王琳匆匆看完了这些,疑惑的问道:“我怎么觉得这封赏内容里还缺了人呢?”

  姚雄拍着手,“对啊,我们在这边牵制陈兵,怎么也该提一嘴啊!”

  王琳摇摇头,“我们没有功劳,只是,坐镇运输粮草的田子礼崔刚等人都有封赏,怎么唯独没有祖珽的封赏呢?”

  姚雄这才反应过来,他再次看向那文书,找了好几遍。

  “还真的没有。”

  “这是为何?”

  王琳摸了摸胡须,“看来,骠骑将军并非首功。”

  “这首功者,怕是要回到邺城后再封赏了。”

  姚雄更加的羡慕了,“以王将军之见,我们何时能进军陈国,也拿个灭国之功啊?”

  “这要看我们的水军什么时候能组建完成了。”

  王琳忽看向了面前的诸多战船,而后眯起了双眼。

  “周国的战船也不少啊。”

  “江陵那边还是需要一个大将前往”

  姚雄激动的说道:“周国的战船本来就不少,若是两者相加,便是比陈国弱,也足以发动战事了。”

  “至少三年之内,是不会起兵讨伐陈国的,或许要更长的时日。”

  王琳看的倒是很清楚。

  “姚将军,我得返回光州一趟,我离开之后,这沿岸的防务,你要多上心,那黄法氍绝非庸人,或许会想办法来制造破坏。”

  “啊,您要返回光州?”

  “我得去见陛下一面,我有极为重要的策略要献给陛下。”

  姚雄也不再嬉闹了,脸色变得肃穆。

  “请您放心吧,有我在这里,绝不会有失。”

  “好。”

  王琳领着精锐的水军从海安附近撤离,走的极快,同时带走的还有许多的船匠等等,海安的水军大营和造船厂一下子就变得冷清了许多。

  行军的过程之中,王琳都显得格外忙碌,每日都是待在船舱内,不怎么外出,日夜书写。

  在回到了光州之后,王琳迅速调整了几个船厂和水军操练地的位置,整个东边的水军事务,本来就是由王琳来决策的,王琳此刻的决策却与众人所想的都不同,在击败了周国,可以着手展望天下大一统的时候,他竟选择了退缩,将船厂往后移,水军主动撤离,让步,甚至更换前线和后方的战船。

  许多将军们都不明白王琳的想法,可在这边,王琳最大,他们也没有办法质疑。

  王琳在下达了诸多命令,进行了许多调整的同时,书信也是朝着邺城的方向飞速赶去。

  在这个时候,距离刘桃子灭周已经过去了很长时日,汉国大军也是往回走了很久,即将到达目的地。

  邺城。

  大军刚刚返回来不久,虽然还有许多政务,但是随军出征的众人还是得到了休假的机会。

  朝廷的官员们还在忙着委派官员。

  可以汉国的情况来看,其实汉国所仰仗的是完善且出色的小吏系统,可吏又是地方招募,跟朝廷没多大关系,朝廷只能是一边提拔各地的官员,一边急着开科来增加官员储备。

  当然,朝廷也颁发了些新政,包括对地方吏的安家安置,提拔优进,公田特赏等等,都是鼓励东边的人能积极前往西边当吏的。

  通过科举来当官,终究只是少数人才能完成的,这玩意不好过,对比之下,吏试就是小儿科,通过算法,律法,读写就能通过,难度要小的多。

  朝廷忙碌到了极点,连路去病都没有精力来叨扰刘桃子,可见一斑。

  此刻,大汉天王正在成安故宅休息。

  成安的这处村落,周围早就被修筑了城墙,可内部却没有任何改动,是刘张氏不许,要求保留,大概是因为天王的父母都长时间居住在这里的缘故,朝廷对这里很是上心,修城墙,又安排军士们驻守,戒备等级比成安城都要高。

  熟悉的桃林此刻显得有些萧瑟,还不曾开花,光秃秃的。

  朴素的宅院里,老远就能听到刘张氏的笑声。

  刘桃子此番灭亡了周国,天下局势大变,三足鼎立之势瓦解,汉强而陈弱。

  双方的国力不是差了零星半点,南边的人口本来就少,先前又被侯景一顿霍霍,文皇帝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陈顼又连年大战,加上豪强兼并土地,大族隐瞒户口,百姓们纷纷皈依寺庙,寺庙也跟着大招佃户这一系列的事情叠加在一起,陈国在明面上的数据就非常的可怜了。

  像这样的佃户啊,奴婢啊,和尚啊,都是不承担税赋的,甚至很多都不在国家户籍上。

  他们不给国家交钱,也不干徭役,更不会去当兵。

  因此,从国力上看,只有三个字,陈国危。

  刘张氏富贵了许多,原本干瘦的脸颊上又堆满了肉,她盯着面前的儿子,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当初她曾劝说儿子跟着自己逃走,可儿子却说要杀尽天下恶人,重振河山,那时她只当儿子有大志向,却没想过他能成功,心里也只是想着若是万不得已,就让桃枝抓桃子,而后一同溜走,隐姓埋名。

  怎么也没想到,自家儿子竟真的做到了这些。

  周都给灭了。

  她再次给儿子多夹了些肉,笑呵呵的看着他吃。

  刘桃枝此刻却还在不断的询问:“韦孝宽也抓住了?”

  “已是我臣。”

  “为什么不杀了他呢?”

  “此人有韬略,可以防备北胡。”

  “你要攻打陈国吗?”

  “急取周,缓灭陈,并不着急。”

  刘桃枝看向刘桃子的眼神也略有些不同,没有过去那种蛮横无礼。

  当初他知道儿子在外造反,灭亡齐国的时候,心里只觉得自己这个儿子是豺狼,毫无忠义,让自己无颜面对故主,往后只怕是要带着自己遗臭万年了。

  可随着局势一点点改变,当刘桃子连周国都给一同灭亡的时候,刘桃枝的想法又有了变化。

  莫非这小子身上真的有那什么天命吗?

  过去的很多事情,忽然就变得神异起来,这个儿子身上就像是多了曾神秘的外衣,让刘桃枝都感觉到了些不同寻常。

  此刻,在刘桃子开口说话的时候,他都是较为认真的听着。

  说起来,皇帝的神圣性早已荡然无存,殴帝三拳便能看出,但是皇帝到底神不神圣,那也得看是哪个皇帝。

  有神圣的令人惧怕的皇帝,也有狗脚朕的皇帝。

  人们坚信,能成就大事的人定有非凡的伟力。

  刘桃子对于这种态度上的变化倒是没有说什么,只有刘张氏一直在为此发笑。

  小武尚不曾回来,而阿婠又在屋内休息,这里只有这三人,不过也算是其乐融融。

  就在他们刚刚吃完饭后不久,便有外人前来,打破了这份和谐。

  祖珽来了。

  知道他们是有大事要做,刘张氏也赶忙将院落让给了他们,自己带着刘桃枝去游桃林去了。

  祖珽的脸色很是无奈,“臣本不该前来叨扰,只是国家大事不容耽误,不得不来,请陛下治罪。”

  “不必如此。”

  祖珽也不废话,从衣袖里拿出了许多文书,直接开始说起了正事,“陛下,王琳上了书,说是想要前来邺城,有很重要的战略献上。”

  “嗯。”

  “让他来吧。”

  “能确定杨坚是投奔了陈国,不过,却并没有得到重用,不知是什么缘故,陈顼竟没有放他出来,将他留在了建康.”

  “嗯。”

  “又有一批周人投降了,先前曾与陛下说的那个高颎,就在其中。”

  “哦?”

  刘桃子的脸上终于有了些变化,“高颎降了?”

  “是啊,这厮一直都很抗拒,在被俘获的那些人里,态度也是最为坚硬.可这刚刚将他们这一批人运到邺城来,他就愿意投降了。”

首节 上一节 742/7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单机南北朝

下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