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第746节

  当他来到皇宫的时候,陈顼大喜过望,对他的态度也是格外的热切,请他坐在最前,甚至比袁宪都要靠前。

  陈顼跟他寒暄了许久,问了些前线的事情。

  黄法氍也是如实回答:“王琳故意示弱,他们国内也是如此,轻徭薄赋,目的在于恢复民生,等到他们各地略微恢复之后,只怕他们会即刻前来攻略,我发现有很多人偷偷将战船贩卖给敌人,做出背主之事,当下正在严查”

  陈顼听的直皱眉头。

  袁宪同样是满脸愁容,坐在不远处。

  陈顼认真的说道:“向汉国出售战船,这是叛国之罪,黄将军只管去查,无论涉及何人,朕都严惩不赦!”

  “多谢陛下!”

  陈顼又长叹了一声。

  “这次急切的召你前来,其实是因为别的事情。”

  “朕先前下令土断,有许多人出来反对,都被朕给处置了,没想到,诏令虽下达,却没有任何成效,朕派人去督促了很多次,可这些人就是不愿意配合,故而请将军前来,就是要震慑宵小,今日我们谈过之后,朕便把黄将军先前的提议拿出来,他们就不敢再反对土断了”

  陈顼不悦的说道:“他们惧怕刘桃子却不怕朕?”

  “那刘桃子能在北边大开杀戒,让人不得不从,朕便不行吗?”

  “非要趁着刘桃子还不曾恢复的时候完成这些事才好。”

  黄法氍迟疑了下,欲言又止。

  陈顼看出了他的神色变化,“黄将军若是有什么话,尽管直言,勿要迟疑。”

  “陛下,臣以为,刘桃子能完成诸多变法,并非只是因为他的刀足够锋利。”

  “哦?”

  “臣曾跟汉国的将领们接触过,也曾查看过汉国地方的情况。”

  “他们最强悍的并非是兵卒,而是吏。”

  “吏??”

  “那刘桃子乃是散吏出身,故而一直都对吏事上心,他们的学室,吏试制度非常的完善,从州,郡,县,乡,到里,诸吏的职责明确,不多不少,且多有才干,彼此扶持,配合得当甚至是军吏,都比我们的更加完备。”

  “而无论是彻查户籍,还是丈量土地,官员不过是下达命令而已,最后在地方上做事的却还是这些吏。”

  “汉国的吏,有学室保全,官员虽有提拔录取之权,可无法如对待私奴那般对待他们,更不敢公开的让他们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他们也怕这些吏会通过学室来弹劾自己。”

  “但是我们这里.所谓吏,只是官员的奴隶而已,死一批,换一批,说杀就杀,说用就用,官员示意什么他们便做什么,又无人保全,只怕也不会有弹劾上官,报效君王的念头.”

  陈顼这次听明白了,他赶忙问道:“既如此,那是不是可以效仿他们,先革吏制呢?”

  “我们可以建学室,也学他们的配置”

  黄法氍抿了抿嘴,“陛下.行是能行,只是.一来此法需时日,那刘汉建国虽短,但是刘桃子立足恒朔已经很久了,有十余年了,其吏制也是有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的成效,二来,这刘桃子麾下的许多官员们都是起身微末,这”

  “无碍!他能做,我们未必不能!”

  “先革吏,而后断土!”

  “力保我江南不沦于胡酋之手。”

  “黄将军!你如实告知朕,我们还有多长的时日可以做御敌准备?”

  “短则三年,长则五年。”

  ps:明天开始恢复正常更新,也会在后续补上这三天的内容。

第487章 周人不知亡国恨

  巴山。

  山林之中,郁郁葱葱。

  就看到一个佝偻的老头,手持竹杖,小心翼翼的走在山路之中。

  刚下过雨,道路变得更加难行。

  这沿路的荆棘对穷苦人向来狠辣,每往前几步,就要遭其鞭挞,小老头走的很谨慎,步伐也慢,如此走了一段距离,找了处石头坐下来,大口喘着气。

  密林之中阴沉沉的,阳光也被阻挡了。

  远处忽有飞鸟惊起,隐约之中还能听到不知名野兽的吼叫声,令人惧怕。

  可这小老头的脸上却没有多少恐惧。

  他平静从怀里掏出了干饼,慢悠悠的吃了起来,吃好了东西,再次赶路。

  随着他不断的往上走,这山路也是逐渐变得宽阔,树木已经不像方才那么密集了,明显是经过砍伐的,道路似乎也做过了处理,老头正在前进,忽有几个人从不远处的灌木里探出头来。

  带头的是个年轻后生,看到这老头,脸上顿时有了惊喜之色。

  “三伯!”

  老头看到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那几个后生急忙上前,年轻人开口问道:“您怎么来了?这山路多难走啊,这”

  “好了,先带我过去!”

  后生也不多说,直接背起了老头子,几个人快步消失在了灌木之中。

  两边的场景不断的跳跃,树木杂草都在不断的后移,这一行人走出了好远,走过一道简陋的栅栏,终于是来到了一处营地。

  这处营地相当的简陋,房屋都是临时搭建的茅屋,基本上见不到多少妇女和孩童,大多都是男丁,有的在处理野兽的尸体,有的正在打盹休息,人倒是不少,这遍地的营地,当下就有男丁超出百余人,看远处那些空荡荡的茅屋,应当还有许多不曾待在这里的。

  老翁被背到这里来,顿时引起了众人的惊诧,后生们纷纷起身,前来寒暄。

  老翁跟他们一一说话,很快,老翁的儿子得知了消息,匆匆返回。

  这老翁的儿子身材高大,双手粗壮,皮肤黝黑,父子两人相聚,众人找了处平坦的地,让老翁坐下来。

  “家乡的情况怎么样了?”

  “东贼抢的厉害吗?”

  众人的问题有许多。

  山里的这些人,都来自山下的一个大乡,在汉周大战的时候,周国地方官员开始进行最后的掠夺,派人前往各地强征壮丁,这些生活在山脚下的百姓们脾气急躁了些,不小心跟前来强征的官吏们进行了亲密的交流,彼此交换了拳脚,而后就藏到山里来了。

  至于妇孺老弱,一方面不在征召的行列里,另外一方面,老弱在山林里也很难活下来,故而留在了家乡。

  因此,当他们看到来自家乡的老人之中,都是那么的激动。

  老头不慌不忙的给他们讲述起了乡里的情况。

  “乡里的情况很好,都不必担心。”

  “汉军占据城池之后,派了几个吏来管事,带头的是个小后生,年纪不大,但是做事还算牢靠,没有强征钱粮,也没有询问你们的下落。”

  “之前在前头寨修关的李三郎他们都被送回来了,他们说,那边的民夫被接管之后,很快就被各自送回去了,新朝廷不发徭役。”

  “什么??不发徭役?”

  众人哗然,纷纷议论起来。

  看得出,大家对此不是很相信,老头子抚摸着胡须,缓缓说道:“往后发不发不知道,反正现在是都给停了,该回的都回了,就连先前那几个去打仗的,都被人给放回来了。”

  “说是要授田”

  众人再次哗然,很多百姓对均田制已经开始产生些阴影了。

  按理来说,这是个对百姓们相当友好的制度,就是因为官吏与地方权贵勾结,愣生生将其变成人见人怕的苛政。

  老头子解释道:“实授,反正乡里的授田没看到有什么不对的。”

  “还有呢?”

  “就没别的事了,授了田,查了户,时不时有吏宣讲律法,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事情,大家各做各的。”

  众人面面相觑,而后又一同看向了老人的儿子。

  老头是个很出名的铁匠,他儿子也以锻造为业,平日里好打抱不平,在乡里有点名声,所以在上山之后,大家都以他为首领。

  这壮汉迟疑了下,“那父亲这次前来”

  “是想劝你们下山去的。”

  “那些带着武器去打汉国的都没有被处置,还给放回家了,你们这算什么?而且我听那个上吏说了,汉国的律法跟周国的不同,有亡人归乡,是可以得到安置的,新皇帝登基,赦免了逃走于各地的亡人”

  “父亲,就怕他们不遵守律法,等我们一下山,就被报复啊。”

  那首领绷着脸,严肃的说道:“七年前,不也是这样吗?说是赦免亡人,可山里的人下来还没几个月,就被抓起来问罪,去充了边役,再也没回来过”

  老头点点头,“你说的也对,可距离汉军进来已经很久了。”

  “隔壁几个乡的亡人,回来了许多,我问过了,没有再抓人的。”

  “我看,这新官府还是不一样的,若是要抓,早就抓了,何必等到现在?再说了,你们的下落,人家也没有询问,我看不像是要骗下来.”

  老头说道:“家家户户都分到了不少的田,但是乡里都是些老弱,没有男丁去耕作,我看着只觉得可惜啊。”

  “要不这样吧有想下山的,现在跟着我下去,先看看情况。”

  “你们离开家乡也很久了,一家人分隔两地,你们在这里也不好过”

  其实这是个相当残忍的提议,就是拿一部分人来当实验品,看看会不会死。

  但是,对穷苦人来说,想活下去不容易,总是要做出些残忍的选择,尤其是乱世,是溺死难以存活的小儿子还是跟人换着吃,是先吃自家的尸体还是去外捡尸体.对比而言,这种选择就不是那么的残忍了。

  在讨论了很久之后,有三十余人决定跟着老头下山,看看情况。

  他们很快就踏上了回家的路。

  下山的路比上山时要好走一些,但是他们的脸上丝毫看不出即将回家的喜悦。

  众人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走到山下时,天色已经黑了。

  他们只能就地休息,到了次日中午,方才回到了家乡。

  这是一处平平无奇的乡村,道路两旁杂草丛生,若是扒开去看,或能看到碎裂的头骨。

  远处的耕地被荒废,几处烧焦的废墟等待着这些归乡的人们。

  有人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而后,尖叫声和哭泣声传出来,那些跟良人,跟父亲,跟儿子失去了许久联系的人冲了过来。

首节 上一节 746/7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单机南北朝

下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