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第178节
此时,就在大帐外面上空响起极其微弱的声音,似乎飞鸟在扇动翅膀。
第246章 造化
赵煦目光幽冷,望着帐顶,嘴角微微挑起一丝揶揄。
这时帐内一个黑影闪现,低声道:“陛下,何事?”
赵煦缓缓坐起身子,往帐上一指,黑影立刻道:“属下出去检……”
他话还没有说完,就听一阵极为轻弱的“嗤嗤”之声传来,那帐顶牛皮竟然瞬间被打穿,无数银光射进。
黑影手上刹那出现一面仿佛斗篷状的物品,扬起便将那些白光卷入,竟然是密密麻麻不知几百枚的银针。
赵煦冷笑一声,忽然一拳往上方打去,就听“砰”地声闷响,帐篷竟然被他的拳风击出一个大洞,一只木头飞鸟被震成数段掉落下来。
他伸手接住那木鸟残躯,这一刻双目尽皆变为雪白颜色,看了木鸟一眼:“墨鸟……”
然后他手上微微用力,那木块竟粉碎变成了屑末,从指缝之间流淌而出。
黑影这时身形一闪朝门外飞掠而去,帐内四角又是四个身影出现,护到了虎皮大榻之前。
此刻外面光明不盛,乌云遮月,星稀朦胧,赵煦从床榻下来,去桌边喝了一口凉茶,忽然回身看向上方那帐篷破损洞口,瘦削苍白脸颊露出冷意。
就看那大帐上方破损的洞口忽然黯沉光芒闪烁,一道身影电射而进,直奔他而来。
帐内四个黑影一起迎上,但就在一霎间,那洞口竟然又跳进了一人,速度快得发指,闪过四个黑影,已经到了他身前丈余。
这是一个长袍大袖的老者,红紫面色,粗眉圆目,没有任何表情,一掌往前拍去,无有丝毫声息。
赵煦站立没动,他身后忽然寒光一闪,有一剑刺出,恍如流星赶月,璀璨无名,直奔老者那一掌。
老者一掌听不见劲风携带,似乎没外放掌风,但他这时距离赵煦根本不足一臂之距,本来该是无论如何都打不到赵煦的,可忽地就看他的胳膊居然暴涨数尺,刹那便到了赵煦的胸前。
赵煦身后而出的那柄剑绽放剑花,转瞬护住赵煦前方,只听“噗噗噗”连续声响,竟然将老者的手掌连带胳膊斩成十几段,掉落在地。
但那些断臂却不见血,落下发出沉闷动静,竟然全都是木头所制,根本不是血肉凝聚生长。
老者竟然是用假臂攻击,而这假臂竟可伸出丈余,怪异难言。
“天巧宫!”赵煦口中淡淡吐出三个字。
老者立即变色,身子向前扑来,嘶哑道:“没想百多年过去,当今宋帝也知本宫之名,是那使盘龙棒的泼皮无赖传下来的吧?”
赵煦身后用剑之人立刻拦住他,赵煦目光上下打量老者:“胆大包天,居然敢对本朝太祖不敬,你们掺合世俗之战,就不怕大军踏平你们山中的巢穴吗!”
老者与用剑之人交手不停,口中却冷哼道:“世俗之事本不该掺合,但涉及你们赵家可就不算世俗事了,你们赵家当年与我昆仑有因,自然要承担此时之果。”
赵煦冷冷道:“甚么因果,不过是你们这些人装神弄鬼,故作玄虚,自以为是罢了!”
老者闻言大怒:“那使盘龙棍的泼皮若不抢去造化拳谱,何来你赵家今日?若你赵家不占据中原帝位,昆仑何必几次三番去找你们?”
赵煦道:“物华天宝,神兵秘籍,能者居之,德者配位,你昆仑无德无能,得不到拳谱又怪得了谁?却依此往我大宋神京几次找事出手,真就不怕朕率大军踏破昆仑吗?”
老者忽然哈哈大笑起来:“昆仑是什么地方,岂是你一个世俗王朝能够撼动,昆仑不掺合世俗之事,乃是怕受天谴,但你赵家除外,你宋国若敢发兵以世俗冒犯昆仑,这条规则便无用途,昆仑会大开杀戒,杀那些前来冒犯的世俗人等,不用担心天降惩罚!”
“朕看你们昏了头,全都是疯子,自上古传承以来,那些所说辞令都是疯言疯语,哪一条哪一项都是胡说八道,可有半点真实?”赵煦脸上几种气质快速流转。
“那使盘龙棍的泼皮传下不少话语吧?不过我看你这宋帝也知之有限,对了,你这一脉不是那泼皮的后代,有一些事情必然不晓!”老者沉声说道。
“危言耸听,还有什么是朕不知晓的!”赵煦神色间出现一抹奇异。
“哼,少要套话!”老者道:“那泼皮当日离奇去世,恐怕造化拳你们这一脉都没学全,失了此拳,你这宋国也怕时不久矣,到时天地大变,昆仑先问罪于你赵宋皇室。”
“妖言惑众!”赵煦目光冷冽:“哪里有什么天地大变,只有朕率兵杀入昆仑,将你们这些腐朽上古门派,一一覆灭!”
这时那用剑之人一剑快似一剑,老者猛吸一口气,脚步错动躲闪,看实在冲不上来,开始往后退去。
“七曜同宫已然出现,这次将与以往不同,可不是改朝换代,世上大乱那么简单,天地必起变化,到时你们赵宋皇室才会覆灭!”老者脸上现出讥讽笑容。
用剑之人此刻忽然剑走中宫,寒光一道刺向老者前胸,就看老者胸口弹出八只铁制蛛爪,锁了一下那剑尖,便借势再退,已经退至了大帐破洞下方。
“走吧,下次再取宋帝性命!”他对另外一人说道,那人已经被四名黑影杀的左支右绌,闻言立刻扬手打出一把飞蜂,都为木制,口含锐尖,震动翅膀,“嗡嗡嗡”朝黑影飞去。
四个黑影挥动武器拨挡,两人纵身掠起,就往上方洞口跃去。
此刻那使剑之人已经追上,正要出手拦截,就见衣袂飘忽,赵煦已经到了近前,袖上虚影重重叠叠闪烁,一拳朝着上方打去。
这一拳浩浩荡荡,似乎蕴含世上无数机理,无穷无尽的力量,拳风发出呼啸之声,呈现淡白光芒。
上方老者脸色顿变,与另外一人手上各自出现一块藤牌样的东西,挡于身前,又挥掌拍去。
可是赵煦的拳风仿佛无坚不摧,那两块藤牌,还有抵挡的劲气,包括两人的身体,在这一刻都似乎纸糊的一般,被打得四分五裂,崩落了下来。
那拳风却犹自不止,将上方帐篷全部化为齑粉,再打到空中,白光淡淡,呼啸之声不绝……
片刻后,赵煦坐在一顶新帐内,神色间有些焦虑,还有些疑惑,似是斟酌什么事情。
就这时外面军兵进来禀报,赵煦微微点头,随后种谔走入,行礼道:“陛下,兴州城动兵,北西南三面突围,李乾顺应在其中,但不知具体隐身哪个方向。”
赵煦思索几息,语气寡淡地道:“堵截南面为主,若都突围出去,大军可以着重追此方向。”
第247章 权行诸路
大宋绍圣三年,五月初三。
东京朝堂收到战报,宋军攻陷西夏都城兴庆府兴州,李乾顺向南逃亡,不知所踪。
赵煦兵分数路,一路往西收复西平军司和黑水镇燕军司。
一路南下向陇右、西海、吐蕃等地,搜寻李乾顺踪迹。
一路行进东北,直奔河套平原的弥娥川军司与黑山威福军司。
五月二十八,折可适、姚古带兵攻陷了西方的瓜州和亦集乃城,占领西平与黑水两个军司,阳关、玉门关重回中原怀抱。
南去搜查李乾顺则无消息,镇守青唐的杨戬得赵煦令,加派兵马往南继续寻找。
河套平原之地,赵煦亲带二十万人进攻,下黑山威福军司,待要往弥娥川军司的时候,辽军已提前一步到至那里,弥娥川军司投降,赵煦率兵驻于兀剌海城,与弥娥川军司的辽军对峙。
自此西夏十二军司全部败亡,西夏国祚断绝,已是灭国。
而当前还有两件事情需要解决,一个就是必须找到西夏末帝李乾顺,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生不死也要得知对方具体消息。
还有便是河套平原弥娥川军司之事,弥娥川军司占据河套三分之一土地,在偏北位置,此刻辽军源源不断增兵过来,看情形不想把到嘴的肥肉吐出。
赵煦站在兀剌海城城头,遥遥向北方弥娥川的位置望去,脸上表情若有所思。
事实上河套平原最肥沃的地方已在脚下,辽国其时没抢得这边,是因为黑山威福军司往东对辽国西京路的天德军有险可守。
这个险自然就是黄河之险,黄河在此处有一个双重河道,用兵极难,而黑山军司的统军乃是党项嵬名皇室,根本就没有降辽心思,所以辽绕走北方,取了弥娥川军司。
这时旁边侍立众将足足几十名之多,都是西军出色将领,脸上神情恭谨,心中却都在猜测赵煦的打算。
弥娥川军司拿不拿已经不重要,毕竟大部分河套肥沃土地已占,辽军现在重兵占据弥娥川,除非硬打,否则谈是没得谈的。
赵煦面庞之上种种气质流转不定,突地一笑,瘦削苍白脸颊泛起一抹殷红:“诸位如何看?”
众将闻言你瞧我我瞧你,刘仲武道:“陛下,臣觉得若想取得完整西夏国土,只有硬攻了,辽摆明车马不会放弃弥娥川之地,只有在战场之上见真章。”
种师中道:“微臣觉得,即便真要再与辽行兵事,眼下不是最好时机,河北路那边辽国大军陈列,这边又足足四十万人马,我军征战几月已显疲惫,若不整备一番并无完全胜算把握。”
“四十万辽军……”赵煦点了点头,这次虽然灭国西夏,但宋军战损也极为严重,正规军早已不足五十万之数,损耗三成还多。
姚雄道:“臣窃以为,当稳固已得土地,此刻兵马疲惫是一方面,军备也消减许多,若是陛下真要再与辽争夺,最好还是缓一段时间。”
“其实人数多少并非问题,疲军不疲军也不是问题……”赵煦仰头望向天空,颇有几分意兴阑珊。
“这块地方皆是平原草地,不好迂回作战,步卒难为建功,而轻骑夺军是契丹擅长,我大宋军队想要对辽轻骑取胜,却远远比不得与西夏打山原之战。
众将闻言齐声道:“陛下所言极是。”
赵煦沉默了片刻:“如今河曲在手,首当稳固土地,繁育战马,培训骑兵,但就恐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不继续兴兵,契丹反而会咄咄逼人,步步紧逼,想攫取更多地方。”
章楶道:“却不排除此事,以契丹得寸进尺的习惯,难免不想要整个河套之地,甚至再往南也想染指,陛下的意思……”
赵煦神情落寞,叹气道:“河曲战备之态不能解除,总须得人镇压,将自河套至陇右,至西海,南面吐蕃诸部连成一片,打造稳固之地。”
众将面面相觑,这却不好接口了,这涉及到诸般差遣,宣抚官职,毕竟这么大块地方若是保持战态,那么必然得有能够做主直接下令,对朝堂负责之人。
赵煦继续道:“还有李乾顺的下落也要追查,大抵是投靠吐蕃诸部去了。”
李乾顺不投辽在意料之中,毕竟辽若是同样想占夏土,那么投过去等于死路一条,甚至辽还会以其名义招揽党项,给辽卖命,彻底吞并党项一族。
还有便是若李乾顺投了辽,大宋这边真若想致其死地,可以提出条件换人,那只要条件够高,辽未尝不会动心。
而西面回鹘的关系和西夏一直不怎么样,虽然不打仗,可也不来往,过去说不定直接把他抓起来,献给大宋捞取好处。
唯有向南投靠吐蕃诸部,吐蕃王庭弱小,但有几部却极为强大,其中有与宋不睦,还有从不与宋打交道的邦国,这样在那边安身,等局势平稳,暗招旧部,联合吐蕃,许诺好处,可行反攻复国之事。
折可大道:“陛下,吐蕃诸部,此刻当以母坚王部为最强,李乾顺会不会投去那里?”
“光护王部也有可能,此部也与我大宋不睦。”吕惠卿道。
“若说安全当属吐蕃最西南方向的格萨尔王岭国,此部从未与我大宋通过书表,我大宋甚或都无人去过,只知其名,不知其详。”陆师闵道。
“岭国格萨尔王部?”赵煦露出思索神色,这个吐蕃邦国确实没有与大宋打过任何交道,据说其赞普格萨尔并没有吐蕃王族血统,自小磨难,但经历离奇,在高原之上打出一片国度,被吐蕃百姓称为高原雄鹰。
“正是此部。”陆师闵道:“贼酋李乾顺逃去此处也有可能,此地偏吐蕃南西,据说有一条大山通道,可以直往天竺,不必经西域那边远行西方再折返向南,费许多力气。”
赵煦闻言想了想,摇了摇头,露出一丝笑容:“这等事情,朕就不去操心了,到时自然会有人操心的……”
大宋绍圣三年,五月十八。
东京,紫宸殿。
赵倜看着赵煦自西北兀剌海城传来的圣旨,不禁表情奇异。
本想着此番赵煦不会劳自家在外奔波,但这位六哥还是不想放过自己。
赵煦打算还朝了,至于西夏那边的军政之事不想亲自操理,尤其追查李乾顺,还有北面辽国对峙的事情,都想移交给他。
这又是一个累人的差事,不过这次加封的官职却极有些特殊,赵倜心中琢磨,这位六哥究竟是做何想法。
此刻满朝诸臣全部脸带惊色,因为圣旨上的封官实在太惊人了,要知道这种封职,只有战时天下大乱才有,此刻封出不得不叫人猜疑不定。
赵煦春秋刚起,虽然当前没有儿子,但这种年纪实在不须过于着急,毕竟眼下神宗一脉皇室,其实并无一人育有子嗣。
赵倜未纳王妃,据闻妾室也都没有,申王赵佖无子,端王赵佶虽然娶妃,府中小妾也众多,但此刻却也是无子。
可赵煦在圣旨上封这官职又是何意?难道就不怕燕王存有异心吗?这官职可不比开封府尹,东京留守,这可是实打实地握了兵权,可以调兵遣将,且主政事,若不变动,已经类似于实封藩王了。
大宋王爵都是虚封遥领,从不就藩,没有就藩一说,可就算就藩,古往今来,也没有如此大的藩地啊!
何况眼下这么封,将来赵煦有子之后怎么办?岂不是逼着对方造反吗?或者还能裂土封疆?可那又怎么可能!
上一篇:我,大秦异姓王,开局结拜始皇帝
下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