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164节
高进达坐在刘继隆身旁的位置,并未前往主位摆什么架子,语气也多是惋惜。
刘继隆也是才知道高进达竟然差点成为自己的县令,因此不免苦笑道:“这还真是……”
不待他说完,高进达压低声音道:“近来敦煌衙门中对你的非议可不少,节度使将召见的位置定在这里,想来也是为了保护你不被非议。”
说罢,他脸上出现一抹忧色:“那群虫豸都想看到你收复凉州后与淮深争位,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搅起浑水。”
“我清楚你与淮深的关系,不过我还是担心你二人的关系会受到这群人挑拨。”
“不会的。”刘继隆勉强挤出笑容,随后余光瞥了一眼正堂内外:“节度使传召我,恐怕也是与这件事有关吧?”
“嗯……”高进达紧皱眉头,没有欺瞒刘继隆的打算,同时还安抚他道:
“不过你放心,节度使气度恢弘,这群人再怎么挑拨也干扰不了节度使。”
“我知道。”刘继隆颔首,随后主动岔开话题,与高进达聊了一下甲胄和钱粮转运的事情。
如刘继隆所想那般,瓜沙那群虫豸为了争夺凉州的官位,在瓜沙伊三州钱粮甲胄调运的问题上,不断拖延乃至创造新的问题。
例如伊州说西州常有回鹘袭扰,因此甲胄必须留下装备当地州兵,以此来防备西州回鹘。
同样理由的还有瓜沙二州,反正就是想利用甲胄和钱粮来逼张议潮妥协。
对此,马成干脆骂道:“这群混账,我们在前线拼死拼活,他们却为了自己那点东西延误战机!”
他将高进达的心里话给骂了出来,但高进达却不能附和,只能岔开话题道:“我让人做些吃的,这些日子我作陪,好好陪陪你们。”
“行!”刘继隆没有拒绝,毕竟他前面确实没吃饱,如今一个时辰过去,确实有几分馋意了。
见他同意,高进达也就起身离开了。
在他离开之后不久,便有人来安排二人的住宿问题。
二人被安排到了内堂左边的西厅堂,各自一间屋子,还算宽敞整洁。
在城墙夯土的这个时代,河西衙门的屋舍却已经是砖瓦结构了,因此不管去到河西任何一座城池的衙门入住,都不可能住的太差。
接下来的日子,刘继隆无非就是跟着高进达看看酒泉的变化,偶尔聊聊收复凉州的准备。
站在酒泉的城墙上,二人漫步马道中俯瞰城池内外。
城外的耕地和刘继隆离开酒泉时没有太多变化,城内变化虽然有,却不算特别大。
望着这一切,高进达都不免叹气道:“河西十余城,能你所治山丹那般城池,找不出一个。”
“我也只是得了各州支援罢了。”
刘继隆没有自大到以为自己一个人就能让山丹发展的那么快,说到底还是张议潮和张淮深给山丹的资源足够多,他才能够得以施展拳脚。
“不……”高进达摇头道:“你三次东略,为山丹夺得了多少牧群、马匹和耕牛?”
“若是没有这些,哪怕其余四州给了你十几万石粮食,你又哪里能在这么短时间,使得山丹开辟那么多荒田呢?”
“山丹的事情,我看过甘州送来的文册,其中山丹的情况可以说描述的事无巨细。”
“我如果没有猜错,甘州文册中的山丹情况,应该都是直接抄录你派人送去文册中所描述的情况。”
“以此等速度继续下去,恐怕七八年后,山丹就是整个河西的大粮仓了。”
高进达感叹着,刘继隆却没有直接承认。
见他一言不发,高进达这才叹气道:“淮深的书信我没看,但淮溶写信和我商量过……”
他抬起头与刘继隆对视,末了才继续道:“你想去陇右自立门户,是否?”
“簌簌……”
寒风如刮骨刀,将人脸颊吹得生疼,刘继隆没有回答是否,但高进达却也明白了他的想法,不由认可般点头道:
“若是你真的出走,对节度使和淮深乃至河西来说,都算是一件好事。”
高进达的发言让刘继隆错愕,他还以为高进达会觉得自己恩将仇报。
“何解?”他开口询问,高进达却沉吟片刻后才道:
“我与悟真聊了一些,加上这些日子在敦煌所见的争斗……唉!”
他长叹一声道:“我虽不想承认,但朝廷恐怕并不放心我们。”
“因此我想了想,若是你去了陇右自立门户,朝廷是否会觉得河西内部有争斗,故此对我们放心不少呢?”
“若是你在陇右坐大,进而威胁到了关中,那朝廷会不会为了掣肘你,进而对河西更加放心,乃至扶持河西来掣肘你?”
刘继隆没想到,昔日对唐廷崇拜的高进达,竟然也能说出这番话。
更重要的是,刘继隆自己都未曾想过,自己在陇西坐大会让唐廷扶持河西。
不过以历史上唐廷为了掣肘归义军,竟然选择扶持西州、甘州等处回鹘做大的决策,自己若是真的把事情闹大,唐廷恐怕真的会扶持与自己“有仇”的归义军来掣肘自己。
这么想着,他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反倒落地了。
瞧着城内升起的渺渺炊烟,刘继隆不紧不慢的开口。
“倘若真的如此,倒也算我还报恩情了……”
第128章 再见张公
“兰州刺史刘继隆,参见节度使!!”
大中六年正月十二,随着刘继隆唱声作揖,从马车上走下来的张议潮、张淮溶也将目光投向了他。
见到刘继隆,张议潮脸上挂起了笑容,而张淮溶却不苟言笑,似乎忘记了与刘继隆并肩作战的那些日子。
“赖得你三次东略凉州,这才得以收复番和,进而为我军东进创造契机。”
张议潮上前扶起了刘继隆,笑着上下打量他,那模样像极了看见自家孙儿成长的老翁。
“好好好……这身子较当初健壮不少,模样也更加英武俊朗了!”
张议潮看着刘继隆,眼底难掩对他的喜欢。
“走,先进去坐着品茶。”
他握着刘继隆的手腕,牵着他往衙门内走,高进达、张淮溶、马成等人紧随其后。
他们进了内堂,张议潮坐在主位,让刘继隆坐在身旁,其余人各自入座。
一年半不曾见面,张议潮明显要比上次见面苍老许多。
五十三岁的他如果不提年纪,看外表甚至比得上一些六十岁的老翁,可见敦煌的那群虫豸,到底让他多费心力。
“我听淮深说,你觉得收复凉州之后,是东进收复河陇的最佳时机,何以见得?”
张议潮笑着询问刘继隆,语气让人感受不到一点压力,给人一种与家中长辈唠家常的错觉。
对于张议潮,刘继隆自己或许了解的不够多,但张议潮在历史上的选择告诉了刘继隆,他可以信任。
正因如此,刘继隆并没有欺骗张议潮,只是以委婉的方式解释道:
“眼下河陇大旱两年不减,论恐热麾下四分五裂,实力最强者尚延心又是我手下败将,拥众不过数万,甲兵不过三四千……”
“除尚延心、尚婢婢以外,其余诸州甲兵多者不过二三千,寡者不过千余。”
“如此局面,正该我军挥师东进,收复河陇之地。”
“若是节度使信任,末将愿率师五千,收复陇西诸州之地!”
这是刘继隆第一次在明面上表态自己要去陇西,而他的回答也让坐在位置上的张淮溶松了一口气。
他最担心刘继隆留下来与张淮深争,可刘继隆现在亲口承诺要去陇西收复失地,他自然放心不少。
事情正在按照他们叔侄所想那般发展,唯一让人举棋不定的,就是刘继隆索要兵卒的数量。
五千兵马,这并不是小数目,哪怕刘继隆三次东略凉州,所获甲胄三千八百余套也不行。
整个河西甲兵不过一万二千余,若是被刘继隆带走五千,那便只剩七千了。
想到这里,张淮溶心里十分不舍,反倒是张议潮、高进达心里如明镜般。
五千甲兵听上去很多,可刘继隆一个人就先后获甲三千八百余。
若是收复凉州全境,光是从尚摩陵等人麾下俘获的甲胄就不少于五千。
凭借这五千甲胄,河西完全可以再训练一批甲兵。
刘继隆估计也是清楚这点,才会提出五千甲兵收复陇西的计划。
“你有何把握收复陇西,须知道尚摩陵此人狠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万一其焚毁姑臧粮仓,你又该如何?”
张议潮起了考校的心思,刘继隆却不假思索道:“他能烧毁姑臧粮仓,可嘉麟和昌松他却控制不了。”
“凭借嘉麟、昌松两城粮仓,足够我拿下兰、河二州!”
“此二州临黄河、洮水,只是番贼不知利用,才使得百姓流离。”
“以我在山丹所用水转翻车,足以灌溉二州土地,来年便能蓄足粮食,收复临、渭州二州。”
“若拿下河临渭三州,其余诸州番贼见尚延心身死道消,必然心生降意。”
“届时我军趁势出击,最多三年,便可收复除鄯州以外十一州!”
前后四年收复十一州土地,这样的话也就只有刘继隆敢说出来了。
哪怕就是论恐热巅峰时,也不过是名义上统一了陇西。
“三年?”
张淮溶、高进达等人脸上露出错愕,唯有马成坚定不移相信自家刺史。
至于张议潮,他没有流露出不信任,也没有流露出坚定的神色,而是笑道:“万事皆有可能。”
说罢,他没有继续询问刘继隆问题,而是起身道:“继隆,随我走走。”
刘继隆起身跟上,其余人见状也想跟上,但却被张议潮笑着打断:“你们就不必了,好好准备吃食就行,我们花不了太长时间。”
闻言,几人便知道了张议潮是有事情要与刘继隆说,而且不能被旁人听到。
二人起身向外走去,来到街道上后,张议潮半响没说话,只是带着刘继隆穿梭于大街小巷。
他们身后十余步外跟着护卫的甲兵,保证听不到二人对话的同时,又能及时保护张议潮。
对此,张议潮瞥了一眼,轻笑道:“我不过五十三岁,他们便觉得我老了,却不想我四年前也是披甲执锐,先登敦煌城头之人。”
“节度使身体健壮,但大家也是担心您的安全。”
刘继隆倒是不怀疑张议潮的健康,毕竟张议潮在历史上活到了七十多岁。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