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206节

  他蛰伏两年,可不是为了一个小小的河州,而是要一口气收复河临渭三州。

  这些日子,他已经在军中挑选了一些有算术天赋的兵卒,并将他们转业为直白,数量虽然只有一百七十余人,但对于他来说已经够用了。

  河临渭三州加上五泉,总计十个县。

  一百七十多人加上少量驻军来管理十个县,还是能勉强管下来的。

  只要能管下来,那刘继隆就能花费两三年时间,用这批直白滚雪球般的扩充直白队伍,军队也是一样。

  他让张昶他们将自己上课时所说的成语故事写下,然后用铜活字印刷术印刷成为课本。

  一篇故事,少则二三百字,多则七八百字。

  想要了解这些故事,将士们就只能拼命的去学。

  不得不说,这一做法还是挺有成效的,起码经过四个月的扫盲,军中已经没有识字少于五百的人了。

  不过刘继隆并没有停下,毕竟他要的是一群中基层军官,而不是半文盲队伍。

  “只有把军中的两千八百多人训练好,他们才能帮助自己滚雪球式的壮大队伍,用最快的速度占领整个陇西。”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看着张昶他们先后走出衙门。

  他们抱着教材,准备去军营教学去了,只留下了曹茂和刘继隆。

  “怎么样,都记下了?”

  “嗯,都记下了!”

  刘继隆看向认真做笔记的曹茂,笑着询问起来。

  曹茂已经十四岁了,他跟在刘继隆身边两年多,识字过后就经常翻阅刘继隆从甘州、凉州、兰州等地收集的藏书。

  这些书籍虽然都是经史典籍,但却丰富了他的内在。

  如今刘继隆将数学作为课程推出,曹茂自然也不会放过,而是如海绵般汲取着知识。

  瞧着他认真的模样,刘继隆也笑着拍拍他:“好好学,日后帮我治理陇西。”

  “那可不行!”曹茂声音拔高,一下子合上自己做笔记的文册。

  他起身与刘继隆对视,眉头紧皱一起,执拗道:“我是为了带兵打仗才学这些的!”

  “……”听到这话,刘继隆哑然,片刻后笑道:“行,都依你!”

  他话音落下,接着又给曹茂开了一个时辰的“小班”。

  直到曹茂已经将面积的计算方式吃透,刘继隆才舒缓了一口气。

  不过不等他让曹茂去准备饭食,便见陈靖崇从衙门外走了进来。

  “刺史!城外的粮食作物都收割入库了!”

  陈靖崇隔着老远便作揖走来,刘继隆闻言眼前一亮:“如何?”

  “您自己看看吧。”陈靖崇走入正堂,递来一本文册。

  刘继隆接过翻阅,很快便将其中内容尽数阅览。

  “廓州的第二批粮食已经送来了,刨除路上吃的,存入四千九百六十二石。”

  “算上今年收获和官仓中原本的存粮,现在官仓内还有存粮四万五千六百余石。”

  “城外的牧群数量也记在文册上了,军马二千余八十匹,挽马三千六百余三匹,耕牛四千五百头整,黄牛七百五十四头,羊一万九千四百二十四只。”

  话音落下,陈靖崇脸上浮现忧虑:“过去四个月,城中军民吃了五千八百多只羊,二万八千六百石粮。”

  “您给百姓的粮食太多了,虽说他们干活也有力气,可按照这种吃法,粮食最多能撑到四月初就得吃干净。”

  “黄牛和羊群,最多帮我们多撑两个月。”

  “剩下两个月,如果没有外力,我们就只能杀挽马和耕牛了……”

  陈靖崇冷静诉说着现状,刘继隆听后也没想到粮食是这么的不够吃。

  当初他算好是够吃的,但实际上每天发下去的粮食,总会有微小的偏差。

  每个人偏差一点,一天、一个月下来,那就偏差的多了。

  这么想着,刘继隆沉声说道:“这样吧,明日起你派人把收获的麻制成布匹和绳子,看看能不能弄成渔网,弄些鱼来吃吃。”

  “另外我写一封信给小张节度使,向他借一万石粮。”

  尚婢婢那边是不可能继续借粮给他了,因此刘继隆只能将目光放在张淮深身上。

  他相信以自己和张淮深的关系,即便张淮深借不了一万石粮,也能借个几千石来应应急。

  大不了到明年的下半年,他带着五泉的百姓,节衣缩食的给他熬过去便是。

  现在城外的荒地已经全部复耕,近十万亩耕地在春耕后种上粮食,大约能在七月末就收割。

  左右也不过就是一两个月的苦日子罢了,实在不行,他卖几十套甲胄也能从尚婢婢那里搞来一两千石粮食。

  “还是得尽早拿下河临渭三州才行。”

  刘继隆沉吟道:“河临渭三州有金、铁、铜矿,昔年尚在我汉人手中时,每年产出价值上万贯的金银铜钱,并且还能连接钦州。”

  “拿下他们,就可以整合三州力量,向朝廷买粮了。”

  “另外拿下三州后,我们必须立马拿下岷州和成州。”

  “岷州有茶,成州有盐,都是我们急缺的资源。”

  “确实!”陈靖崇也颔首表示认可。

  不过他并不知道,刘继隆要收复岷州和成州,主要还是当地产有硫磺。

  只要有硫磺,他就能制作火药,而火药在他看来,最大的作用不是用于军事,而是用于开采矿石。

  他也想过制作火枪,可是火门枪威力不大,射程不远,而火绳枪的原理他又不清楚,只能慢慢摸索。

  在此期间,火药理应用在开采矿石上。

  几千上万斤火药,足够把河临渭三州的金银铜矿产量翻好几倍。

  毕竟明朝产铁之所以那么高,原因就是用火药开采矿石。

  大唐身上的蛀虫比厕所的苍蝇还多,只要有足够的钱,即便唐廷不让关中贩卖粮食给自己,自己也能贿赂剑南道的官员卖粮给自己。

  如果关中和剑南道都不卖,那他就只有给大唐一点小小震撼了。

  这憋屈日子,他早就受够了!

  这般想着,刘继隆交代陈靖崇留下吃饭,同时与他说了一些治军和治理的想法。

  对此陈靖崇尽数记下笔记,而城外的百姓也在秋收结束后,将目标投向了城外的野地。

  十月初的兰州还未进入零下,因此开垦野地并不困难。

  百姓们点火将野地上的野草烧尽,随后驱使挽马耕牛开垦野地,将石块都弄到了官道上。

  劳作结束后,他们便把石块搬到马车上,运到五泉城门外。

  这些石块,都将成为垒砌城墙的材料,而这也是刘继隆在做的事情。

  回回炮既然被他弄出来了,纯夯土的城墙,自然也就落后了。

  百姓开垦野地所拾取的石块,便成为了垒砌城墙最好的材料。

  不止是他意识到了这点,就连远在凉州的张淮深也意识到了这点。

  不同的是,凉州人口众多,因此姑臧城早就在秋收前开始垒砌石块,加固城墙。

  “百姓们交了田赋,按照五税一,官仓进了五万七千多石税粮。”

  “除此之外,月末应该能交上来八千多匹麻布。”

  姑臧衙门内,酒居延汇报着姑臧秋收的情况。

  由于家大业大,凉州完全可以按照正常税制进行治理,而兰州只能吃大锅饭,按照配给制来渡过难关。

  “番和、嘉麟、昌松的粮册都送来了没有?”

  张淮深坐在主位,目光看着文册内的数据,却不忘询问酒居延。

  酒居延闻言颔首:“昌松的还没送来,不过按照往年的情况来看,凉州这次所收税粮,应该不低于十二万石才对。”

  “加上麻、豆、绢及牧群等杂项,足以养兵一万!”

  酒居延十分自豪,而张淮深却依旧平静:“广武那边有消息传来没有?”

  “正要说这件事。”酒居延继续道:

  “李刺史请调耕牛五百头,粮三万石。”

  “嗯……”张淮深颔首应下,并不觉得很多,毕竟广武两千名甲兵的军饷就高达两万四千石,算上口粮,三万石还算少的。

  “刘继隆……”他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下了决心:

  “刘继隆那边,有消息传来吗?”

  “没有。”酒居延叹气道:“不过以刺史带去的兵马和李刺史所述的状况来看,五泉那边应该不太好过。”

  闻言,张淮深也忍不住皱眉道:“真是执拗!”

  他想帮刘继隆,却又拉不下脸来,所以只能等刘继隆求他。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日子他的眼皮总是跳个不停,因此不免对刘继隆起了催促之心。

  “会州、甘州那边有没有消息?”

  张淮深继续询问酒居延,酒居延也连忙道:

  “会州那边,索刺史倒是没有送出什么消息,不过甘州那边,李刺史和崔县令倒是有消息传来。”

  “李刺史想要新练两千兵卒,因此想请您手书给节度使。”

  “崔县令送来的是山丹的文册,今岁山丹收获税粮二万四千余石,新增一万三千余只牧群,产铁十二万六千余斤,石炭四十余万斤,炒茶五千多斤……”

  酒居延将甘州的事情交代清楚,张淮深听后不免惋惜:“这山丹也是他的遗泽,如今河西稳定,改十税一为五税一,希望山丹的百姓不要怨恨衙门。”

  “这怎么会?”酒居延急忙道:“昔年吐蕃在时,收粮一石,有七八成都要上交,而今只交两成,百姓高兴还来不及呢。”

  “可始终不如他在的时候。”张淮深打断了酒居延,说出了让他无法反驳的话。

  “他若在,这凉州不出三年,恐怕便能恢复昔年开元时节的盛况了。”

  张淮深感叹着,几乎每三句话就要提一提刘继隆,可见确实想念他。

首节 上一节 206/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