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230节

  刘继隆已经追出近五十里,尚延心他们率精骑渡过洮河后,立马将浮桥破坏,这才将刘继隆挡在了西岸。

  “他*的!”

  望着被破坏的浮桥,刘继隆勒马洮河西,张口便骂。

  相较于这个时代骂人的含蓄,他一开口便让所有人侧目。

  “派轻骑回去大夏县,叫尚铎罗脱下那些番兵的甲胄,留守二百五泉新卒守城,将城中所有男丁编为民夫。”

  “明日正午之前,我要看到他带兵出现在这里!”

  刘继隆气愤下马,一脚踢飞岸边石块。

  石块飞入洮河,惊起点点波澜……

  半个时辰后,太阳彻底没入山中,而尚延心等人却不敢休息,举着火把紧赶慢赶的逃回了狄道。

  此时狄道城内只剩四千余口奴隶和千余名番民和临州的三百甲兵。

  即便算上他们这一千六百余人,也根本守不住城池。

  “娘贼的,这算什么?!”

  狼狈走入狄道衙门的折逋讳毫不遮掩的发泄着情绪,他来到主位对尚延心、鲁褥月骂道:

  “若是将一千六百精骑都添上,那刘继隆不见得能这么容易的拿下城墙豁口,你们的短视害得我们狼狈逃亡!!”

  面对他的谩骂,尚延心和鲁褥月也脸色难看。

  “行了,吵架解决不了事情!”

  “浮桥虽然被毁,但以刘继隆他们的人手,顶多明日黄昏就能修好。”

  “今夜休整过后,带着城中的一千多番民撤往渭源才是正理!”

  鲁褥月试图主持大局,可尚延心也十分不满,他冷嘲热讽道:“现在距离大雪封山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即便我们撤回了渭源,以刘继隆进攻大夏时所表露的实力,你觉得渭源能挡住他们吗?!”

  “我当然知道!”鲁褥月解释道:

  “现在已经过去七天,相信秦州的薛刺史已然得到了我们的书信。”

  “我们现在返回渭源,说不定正好能撞见薛刺史回信。”

  “顶多十日,薛刺史一定会带兵抵达东边的陇西,到时候刘继隆肯定不敢继续强攻渭州!”

  鲁褥月将希望放到了薛逵的身上,而尚延心、折逋讳闻言也渐渐消了气。

  说到底,他们三人在归顺大唐后,还需要并肩作战,以此来确保三人不会被拆分。

  被刘继隆斩俘近千确实耻辱,可输了就是输了,保住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三人这般想着,不多时便各自散去休息了。

  翌日天未亮,三人便带着狄道城内的所有吐蕃军民撤离,仅留下了四千余口奴隶……

  从狄道走东南方向的临渭官道,需要经过大来古、武阶谷和高城岭。

  这九十余里路中,前面的五十里谷道还算好走,因此他们花费一个白天便赶了五十里路。

  不过抵达高城岭后,前方的官道就渐渐变窄,逼得他们不得不停下休息。

  “娘贼的,就这么走了,我心不甘!”

  折逋讳一拳砸在身前树干上,不忿道:“我们在高城岭设营,以此来伏击他如何?”

  他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可尚延心和鲁褥月却根本不予理会。

  此时他们只想撤回渭州,等待薛逵来接收他们。

  至于伏击刘继隆,他们根本没心思。

  “娘贼的,不伏击他,那还不如投降他!”

  折逋讳说到底还是舍不得临州,毕竟他在临州经营多年,突然让他放下,他哪里能接受。

  为了临州,哪怕是投降刘继隆,他也认了。

  “哼!”尚延心冷哼道:“我可不会投降刘继隆!”

  他在刘继隆手上多次吃瘪,若是投降刘继隆,那他最后一点骨气也没了。

  见他如此,折逋讳只能将目光投向鲁褥月,可鲁褥月却道:

  “刘继隆根本不得唐廷信任,投降于他,他能给我们什么?”

  “反倒是投降唐廷,唐廷的至尊十分大方,随便给我们几万匹绢,都能让我们下辈子衣食无忧。”

  “况且秦州、原州、威州、维州等地同族甚多,唐廷却根本不敢用他们。”

  “现在我们过去了,唐廷也能以我们为主,招抚这些同族参军了!”

  鲁褥月想的很好,他要效仿沙陀和党项,投降大唐后,凭借大唐境内的吐蕃百姓,将利益最大化。

  见他这么说,折逋讳也不再说什么,只是等待大军扎营后,返回牙帐休息去了。

  倒是在他们休息的同时,刘继隆也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入驻了狄道城。

  狄道位于洮水河谷间,筑城历史已有上千年。

  河谷东西宽十里,南北长百余里,即便陇西遭遇旱情,洮水却依旧滋润了河谷两岸。

  “这狄道自宝应元年沦陷,至今已有九十一年时间了。”

  马蹄声在狄道城甬道作响,同时响起的还有带着河西口音的官话。

  不多时,随着队伍走出城门甬道,摆在刘继隆他们面前的,是跪伏一地的“百姓”。

  长街上,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百姓跪在街道两边,五体投地。

  他们如昔年迎接逻些城使者时一样,摆出了奴隶该有的姿态。

  望着他们,刘继隆勒马驻足,用吐蕃话呐喊:“临州已经被解放,自即日起不再有奴隶!”

  “全部给我站起来!不准跪!!”

  他的声音很“小”,因为无法传到每个奴隶的耳朵里。

  他的声音很“大”,因为对于能听到的奴隶们来说,这句话振聋发聩……

  麻木的眼神有了光亮,那些跪伏的百姓开始小心翼翼的抬起头,看向了那道身骑白马的高大身影。

  “都站起来,不准跪!!”

  尚铎罗、张昶他们先后呐喊着,而走入城内的陇西归义军将士们也随之附和。

  渐渐地,他们的声音向四周传开,更有甚者翻身下马,上前将跪着的奴隶一一搀扶起来。

  “自今天开始,你们是民,不再是奴隶,都站起来……不准跪!”

  感受着搀扶起自己的双手,这些百姓抬头与陇西归义军的将士们四目相对。

  将士们笑容灿烂,好似刚刚升起的太阳,温暖人心。

  “临州解放!狄道解放!!”

  刘继隆抖动马缰,策马冲向衙门的同时,不断传播着这句话。

  尚铎罗、张昶他们数百人策马跟上,都在随他高呼解放。

  得知解放的百姓跟在他们身后,奋力跟随着他们,挥动双手向同为奴隶的其它百姓解释。

  他们身后的人越来越多,欢呼声盖过了他们呼喊解放的声音,可这足够了,因为全城的百姓都知道了临州解放、狄道解放。

  刘继隆他们来到衙门后下马走入其中,将士们则是将衙门包围了起来。

  他们包围了衙门,可随后跟来的百姓却包围了他们。

  百姓们的眼中充满了感激与泪水,他们的目光在将士们的身上流转,仿佛想要透过那身铠甲看到他们金子般的心。

  “谢谢你们解放了我们!谢谢!谢谢啊……”

  “磕头,我们得磕头啊!”

  “别磕头,我们不兴磕头!”

  被解放的百姓们自发开始磕头,一边哭一边磕。

  许多年轻的将士们连忙上去搀扶,陈瑛也是其中一位。

  他扶起了一位瘦到脱相的六旬老者,不等他开口,这老者便用那颤抖的声音,哽咽着诉说起自己的经历:

  “我的儿子是奴隶,阿爹是奴隶,耶耶也是奴隶……”

  “你们没来前,他们都被累死了,家里只剩下了我和两个孙娃娃。”

  “我想过带着他们逃跑,可那些逃跑的人都被抓了回来,被挂在城门上晒死。”

  “我不敢……我怕……”

  “现在你们来了,我们不用跑了,他们能活下来,能健健康康的活到长大!”

  他眼含热泪,粗糙而干瘦双手紧紧地抓着陈瑛的手。

  他身旁跟着两个瘦到露骨的娃娃,明明有五尺高,可看上去顶多只有五六十斤,瘦得渗人……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还有很多,此刻都在感激着陇西军的将士们。

  每当提及曾经,他们眼底都包含热泪,可一旦提起陇西军的到来,他们的眼中便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这是我们能拿出来的最好东西了,收下吧!”

  “收下!别走!”

  “别抛下我们,我们愿意帮你们种地……”

  许多人不知何时赶回家中,手里拿着家中积蓄已久的陈粮,亦或者发霉大半的野果和干菜。

  虽然已经发霉,可这却是他们能拿出最好的东西。

  他们将这些“珍贵”的礼物递给陇西军的将士们,眼里满是诚恳与感激,仿佛这是她所能报答的全部。

  “我们有军规,不能收百姓的东西!”

  “刺史说了,不拿百姓一粒米、一根线!”

  “别塞……你们这是让我们犯错误啊!”

首节 上一节 230/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