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231节
陇西军的军纪严格,面对百姓递来的礼物,将士们都在婉拒,捂紧了自己身上可以放上东西的地方。
面对自己的礼物被婉拒时,狄道城的百姓十分着急,眼神中充满了不解和惶恐,仿佛遇到了生命中最大的难题。
陇西军越守规矩,他们就越担心陇西军的将士会离开。
眼见递不出礼物,他们便跪了下来,以磕头来表现自己的感激。
狄道的孩童虽然年幼,可也知道眼前人和曾经狄道城内那些人的区别。
眼见长辈跪下,他们也跟着跪下,小小的身躯用力地磕头,那迫切希望帮助到救命恩人的举动,让陇西军的将士们十分动容。
“放心,我们不走!”
“对,我们还要收复渭州,但临州也会有人驻守,我们以后不会走,那些番贼也不会再回来了!”
“乡亲们都放心吧!”
“我们不走……”
将士们连忙扶起跪地的百姓,解释着他们不会离去,耐心安抚着他们。
与此同时,被派去搜寻尚延心他们踪迹的塘骑也返回了衙门,挤开热情的百姓后,他们急匆匆小跑进入衙门内。
“刺史,尚延心他们跑去渭州了!”
一名塘骑校尉带着刚刚刺探到的消息走入衙门内,在他抵达后不久,前去检查官仓和府库的校尉也走了进来。
“刺史,官仓空的能跑马,库里的文册也被搬空了,什么都不剩!”
面对两名校尉一前一后传递而来的消息,刘继隆等人闻言纷纷皱眉。
“大夏那边俘获了甲胄八百余套,几千石粮食和番兵、民夫四千四百余人。”
“算算时间,长乐那边估计也被斛斯光拿下了,如此临州倒是在我们手上了。”
尚铎罗缓了一口气,将局势解析过后看向刘继隆:“刺史,还追吗?”
“追!”刘继隆斩钉截铁道:“趁着朝廷还没有反应过来,我们必须收复渭州。”
“大军休整一夜,留下五百披甲的五泉民夫驻守狄道,其余人向渭州进军!”
刘继隆说罢,张昶却迟疑道:“可是我们也死伤了三百多人,现在能战的兵马只有不到一千五百人。”
“凭借这点兵马,能收复渭州吗……”
说到后面,张昶有些心虚,就连尚铎罗都颔首附和道:
“尚延心他们起码还有近三千人马,况且从狄道往渭州的渭源进军,其中的高城岭地形比东谷也只能说稍好。”
“哪怕拿下了高城岭,后面的渭源才是问题所在。”
“渭州毕竟是陇上要冲、关中屏障,如果朝廷知道我们试图收复三州,必然会出兵阻拦。”
“从秦州进攻渭州,可比从临州进攻渭州要轻松得多,更别提尚延心那厮还试图投靠唐廷了。”
“我们若是短时间内拿不下渭州,那……”
尚铎罗没有继续说下去,可刘继隆却猛然站了起来,目光扫视众人。
他伸出手指向衙门外,悲戚道:“听听百姓们的声音,如果我们不救他们,还有谁能救他们?指望朝廷?!”
话音落下,刘继隆拔出腰间横刀,立在身前,语气不容置否:
“传我军令,明日卯时出兵渭州,另命斛斯光、李骥驻守临州,打造投石机送往前线!”
第167章 直捣渭水
“临渭二州的吐蕃要归降朝廷?”
大中八月二十三日,在刘继隆收复狄道并向渭州进军的同时,长安紫宸殿内也响起了李忱的诧异声。
他身着赤黄圆领袍,头戴翼善冠,腰九环带,脚六合靴,四平八稳的坐在金台之上,面露狐疑。
“尚延心麾下有五千精骑,加上折逋讳和鲁褥月,少说也有万余甲兵,怎么会突然投靠朝廷?”
李忱对于尚延心三人的印象,还停留在陇西大旱前的规模。
面对他的质问,宰相之一的令狐綯解释道:“陛下,据秦州刺史薛逵所说,尚延心之所以投降朝廷,乃是受到兰州刘继隆威胁所致。”
“刘继隆率兵攻入河州,占据其地,并向临州进军。”
“尚延心不敌刘继隆,这才向朝廷请降归附……”
令狐綯说罢,被紧急召来的三省六部官员们面面相觑,显然对刘继隆能把尚延心收拾如此而感到诧异。
不只是他们,就连李忱也是一样。
“这个刘继隆……是什么来历?”
李忱朝政繁忙,早就忘记了刘继隆的来历,倒是令狐綯还记得清楚,不紧不慢的解释道:
“刘继隆此人生于太和七年,自幼在瓜州为吐蕃贵族牧马为生,后张议潮举义兵收复瓜沙,此人投军后作战骁勇,与张淮深共为张议潮之臂膀。”
“去岁朝廷册封河西军诸将时,刘继隆被朝廷加授常乐县男,食邑三百户……又授河临渭三州防御使,渭州陇西军节度使。”
令狐綯说了一大堆,总算让李忱想起了刘继隆的来历。
“此子出身卑微,倒是英雄少年……”
李忱先说了些场面话,而后才道:“河临渭三州本属他治下,他带军收复三州,是为朝廷之幸也!”
“陛下圣明……”
一些不了解李忱的官员还以为他只是单纯的夸赞刘继隆,认可刘继隆的所作所为,因此纷纷附声。
只是对于了解他的那些大臣来说,他们十分清楚李忱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刘继隆若是收复河临渭三州,加上他所占据的半个兰州,那无疑会一跃成为陇西地区的强藩。
李忱自然不希望卧榻之侧有如此强藩,但他又不想明面上抵触刘继隆。
毕竟刘继隆的三州防御使官职,可是他自己让南衙北司起草所发。
若是他不承认,那岂不是让天下人觉得他言而无信?
兜兜转转,李忱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好人他当,坏人别人做。
“陛下,臣以为不妥……”
宰相之一的崔铉缓缓走出队伍,不紧不慢的作揖道:“刘继隆虽然英雄少年,但正是因为过于年轻,才容易犯错。”
“眼下他从兰州出兵,并已经收复了河州,而据臣所知,临兰二州之间的官道早已废弃。”
“如此一来,刘继隆孤军深入,恐有被伏之险。”
“朝廷若是不闻不问,那岂不是坐视如此少年英雄折戟临州?”
“臣以为,理应派秦州刺史、天雄军节度使薛逵领五千天雄军前往渭州,受降临渭二州,以免刘继隆受挫。”
崔铉说的冠冕堂皇,可庙堂之上都是人精,众人又怎么看不出他的心思?
尚延心要真能让刘继隆受挫,也不至于着急忙慌的向朝廷投降归附。
明眼人都知道,尚延心恐怕已经抵挡不住刘继隆,不日就要被刘继隆击败了。
届时刘继隆收复三州之地,拥众数万,秦州现有的兵马就不足以防备陇西,唯有增兵。
可若是朝廷趁机收复临渭二州,那就可以限制刘继隆在陇西的扩张,并以五千天雄军遏制他的发展。
想清楚利害关系后,群臣纷纷附和:“崔相言之有理!”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亦附议……”
一时间,紫宸殿内群臣一边倒的靠向了崔铉。
李忱不在乎这些,他只在乎崔铉充当黑手套,将自己想说而不能说的话给说了出来,并且赢得了群臣的支持。
舒心之余,李忱也连忙颔首:“崔相所言极是,既然如此,便派秦州刺史薛逵领兵……”
“陛下,臣以为天雄军新立不过三载,难以应对陇西局面,不如派虞侯高骈领一军驰援天雄军?”
李忱话音还未落下,站在他身旁的一名年迈宦官便轻声开口。
显然,他也想从这件事情中分一杯羹。
李忱没有立即回应他,心里生出几分怒气,可面上不露喜怒:“马中官说的不错。”
“既然如此,那就派高千里选左军三千人,即日出征渭州吧……”
话音落下,李忱起身询问:“诸卿可还有奏?”
“……”紫宸殿上安静,群臣纷纷作揖。
“既然无奏,那便退朝吧。”
李忱转身向偏殿走去,被称呼为马中官的宦官连忙跟上。
不多时,宫中便有圣旨传出,而沐休的高骈也接到圣旨,前往左军提领了三千人准备开拔。
与此同时,从临州仓皇撤走的尚延心等四千余军民也终于走出了高城岭,走入了渭水河谷中。
所谓渭水河谷,实际上是指从尾水发源地的渭源县,一直到小陇山的这六百多里的狭长河谷。
不过六百余里的河谷,却足足养活了整整六个县近六万人。
整条河谷,宽阔者五六里,狭窄处百余步,十分考验将领水平。
好在渭州最重要的渭源、襄武、陇西三县官道都十分宽阔,唯一道路崎岖的鄣县则是位于漳水河谷,人少兵寡。
作为陇西的人口大州,渭州有二万余口,但主要集中在襄武和陇西这两个县。
至于西边的渭源,南边的鄣县,人口不过三四千,城墙不过一丈六尺,厚仅二丈,周长不过三里。
这样的一座小城,虽然倚靠渭河及北部的黄土梁沟壑山脉,但说到底城池太小,无法阻挡军队长驱直入。
“把渭源的所有粮草都带走!”
“不要逗留,补充豆料之后就往襄武赶路!”
“唏律律……”
“娘贼的,这地方怎么守得住?!”
“鲁褥月,难不成你要带着我们退到襄武吗?!”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