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33节
他将这章程题名为《治山丹章》,而得到这文章的张淮溶也将其带给了张议潮。
此时的衙门内堂中,一身常服的张议潮坐在主位,张淮溶坐在一旁。
张议潮看着眼前的《治山丹章》,虽然满意其中内容,但眉头却始终微皱。
无他,全因刘继隆的字有些不太好看,甚至可以说有些丑陋。
若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字只要能看懂就行,但对于官员来说,写字和文章还是有些讲究的。
刘继隆所写文章的字体大小不一,看起来很费劲。
“内容不错,就是这字得多练练,你从府库中拨二刀麻纸给他,让他好好练练字。”
“若是等张掖那边调人过来,那群吏员少说得笑话他这字几日。”
张议潮有些嫌弃的说着,同时将手中的《治山丹章》放下。
“淮深倒是给你寻了个好帮手,你令他兼任主薄也无可厚非,有他在,你这边我就放心了。”
闻言,张淮溶也轻笑道:“希望淮深知道后,莫要与我争。”
“呵呵,他那边人多,张掖城内的豪强虽然被我们收服,但他们也要争取利益。”
张议潮解释着:“山丹这边,过些日子便会安排些人过来任职。”
“他们过来后,你得把握住他们与沙州来人的平衡,切不可自乱阵脚。”
“叔父放心!”张淮溶严肃点头,见状张议潮也将目光放到了《治山丹章》上,不过这次他没有继续说什么。
倒是不等叔侄二人继续讨论其它话题,内堂外的院子却走来了一名兵卒。
“司马,刘别将想支取今年上半年的俸禄,您看……”
兵卒在内堂前作揖开口,闻言的张淮溶略皱眉头。
沙州虽然处处标榜大唐的官制,可由于物资紧张,因此施行的是年俸制,也就是一年发一次。
正常来说,除了战死将士,其余都是等到入冬前发放。
刘继隆现在来支取俸禄,还碰上了张议潮在的时候,这不免让张淮溶有些不舒服。
“支给他吧。”
张淮溶还没发话,张议潮便主动开口,并对张淮溶教育道:
“凡事不能以自己标榜他人,这刘继隆家中的情况我查询过,虽说其祖辈随军逃难至瓜州,传至如今却也不过三脉。”
“刘继隆幼年丧父,参军前又丧母,全靠充当牧奴才得以养活自己,家中积贫多年。”
“虽说他屡次获得赏赐,但他出手大方,常自掏钱财请食将士,估计那些钱粮早就被他挥霍了。”
“他来支取钱粮,给他便是,还能让他对你生出感激,何乐而不为?”
张议潮为刘继隆解释着,同时也不禁在心底对张淮溶摇了摇头。
张淮溶什么都好,就是有些豪强子弟的习性。
他们这些豪强子弟,虽说也曾因为月例花光而窘迫于钱财,但起码的衣食住行却不用担心,哪里能知晓底层将士们的难处。
今日若是自己不在,这小子即便给了刘继隆俸禄,怕是也会生出间隙,还得自己好好开导才行。
“叔父教育的是,侄儿这就让人支取钱粮给他。”
经过张议潮点拨,张淮溶也是反应了过来,同时主动建议道:
“如今山丹新立,许多将士远离家乡,不如趁此机会,将去岁十月至今岁六月的俸禄一并发放。”
“届时将士们若要寄钱粮回家,也好由大军押运返回,免得遭胡虏劫掠。”
张淮溶倒是能举一反三,这让张议潮稍微放心了不少,颔首道:“如此最好,不过还是得改进改进。”
“押送钱粮徒增耗费,你且下令告诉山丹折冲府的将士们,就说提前发放这九个月的俸禄,若是有人要寄钱财回家,便在领取军饷时交代清楚,依理减除。”
“你让直白们将这些将士的需求记录成册,我便带着册子返回沙州,让沿途的府库发放钱粮给他们的家人,省去押运的麻烦。”
“是!”张淮溶连忙称是,随后便让兵卒去告诉刘继隆,让他召集随军直白们到衙门摆案集合,同时向山丹军营传去发九个月俸禄的消息。
由于刘继隆就在正堂等着,所以当传信的兵卒走出来,坐在椅子上的他下意识便起身等着兵卒开口。
“刘别将,传张司马军令,请您召集随军直白,于衙门前摆案集合,告诉山丹折冲府的五个团弟兄们来衙门提前领九个月的俸禄。”
“此外,若是有兄弟要寄钱财回家,便直接从这次发俸中减去,由刺史令各州县发放。”
兵卒毕恭毕敬的作揖,同时递出了张淮溶交给他的鱼符。
刘继隆双手接过鱼符,仔细打量后便作揖应下:“刘继隆领命。”
说罢,他直起身子,拿着鱼符看向正堂内办事的两名随军直白。
“召集随军所有直白来衙门摆案,同时去军营调旅帅酒居延所部来衙门维持秩序。”
“待酒居延到此地,再另行通知军中弟兄前来领饷。”
直白们闻言起身作揖,刘继隆也将自己怀中的鱼符递给其中一名直白。
很快,二人作揖离去,不多时便唤来了三十余名直白。
刘继隆招呼他们在衙门外摆案,按照一人记录,一人分发军饷,一人计算的方式进行编队,各自在桌案后就坐。
随着衙门前的街上布置好,窸窸窣窣的甲片声便跟着传来。
酒居延率领十三团第一旅的上百名着甲弟兄到来,刘继隆指挥他们去府仓搬来钱粮。
虽说吐蕃禁止汉人铸钱,甚至禁止用新钱,但吐蕃对大唐的商品却十分依赖,因此府库中还是有足够多铜钱的。
当一切准备好,刘继隆一边让人去军营通知山丹五团的将士来领俸禄,一边拿起文册好好查阅起来。
不过一刻钟,长街尽头便浩浩荡荡走来了满脸激动的将士们。
刘继隆也合上文册,目光看向酒居延。
酒居延心领神会,立马让人维持起了秩序,而刘继隆则是站在直白们身后,看着他们发出军饷。
第42章 治山丹章
“酒居延,折冲府旅帅,从八品上,领禄米四十六石五斗,寄归家中四十石,余者折钱十三贯。”
“张昶,折冲府旅帅,从八品……”
唐朝官员的俸禄主要是三种,第一种是禄米、第二种是料钱、第三种则是土地。
然而河西情况特殊,因此基本只采用了给禄米和给土地这两种,禄米若是想要折钱,还得看府库的钱够不够用。
所以正常情况下,普通的兵卒和队正、伙长、伍长的下层军官都是直接领禄米,折钱都是旅帅及以上军官才能享受的权力。
对于官吏的俸禄,也是参考书中贞观年间的情况来发放。
从午后到黄昏,五个团的将士们都已经领完了自己的军饷,刘继隆和直白们也是累得不轻。
将酒居延他们这一个旅的军饷发完后,刘继隆这才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九个月俸禄。
“刘别将,您是从七品上的别将,另外兼领从九品上县主薄,过去九个月的禄米是九十一石半,您看……”
黄昏下,一名直白舔了舔干巴巴的嘴唇,下意识询问着刘继隆。
刘继隆倒是没想到,兼领主薄居然能多领一份俸禄,所以大手一挥:“留八十石运到我院里,剩下的折钱。”
“遵命。”直白应下,酒居延见状便让人称八十石粟米运往刘继隆院里。
直白将剩余的禄米算了算,最后折成二十三贯装入布袋中,也交给酒居延运往刘继隆院子了。
这最后一笔算好后,直白们才开始计算今日发了多少钱粮,又需要寄多少钱粮。
直至天色彻底变黑,刘继隆才在火把前看到了最终的文册。
不提仓、库中的布匹和其余杂物,光说钱粮,山丹还有三千余贯,二万余石。
将士们寄出的钱粮,分别是七百余贯,一万八千余石。
看着很多,但分配到各县就不算多了。
如今沙州兵马上万,每年支出的军饷近三十万石,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文册交给我,我拿去给张司马吧。”
既然担任了主薄一职,刘继隆自然要和张淮溶讨论一下山丹的问题。
自己的《治山丹章》也交上去几个时辰了,想来张淮溶应该已经有了判断。
拿着文册往衙门内走去,不多时刘继隆便得到了张淮溶的接见。
跟随兵卒来到内堂时,他也见到了坐在主位和次位的张议潮、张淮溶。
“刺史、司马……”
刘继隆站在内堂正中,对二人行礼作揖。
张淮溶示意他坐下,同时询问:“军饷发完了?”
“是,山丹折冲府弟兄们的军饷都发完了。”刘继隆回应着,目光也盯着张淮溶的手。
张淮溶他们已经用过晚饭,此刻正在饮茶。
唐代的茶主要还是以煎茶为主,哪怕吐蕃禁止许多大唐文化,可煎茶文化却不是那么容易废除的。
不止是河西的汉人豪强在延续茶文化,就连吐蕃贵族也在延续茶文化。
列具、取火、用水、炙茶、碾茶、罗茶、煮水、投茶、投盐、育华、酌茶等过程看得人眼花缭乱。
直至茶叶被磨为粉末状,张淮溶才将其赶到了茶碗中,抬头看向刘继隆:“喜欢辛辣些还是甜腻些?”
“就这样冲些水就行。”刘继隆可不喜欢喝这个时代的茶。
张淮溶闻言颔首,简单冲水后,便示意身旁的兵卒将茶碗端给了刘继隆。
与此同时,他则是往自己与张议潮的茶碗中添加起了葱、姜、大枣、桂皮、橘皮等物。
瞧着他的一番操作,刘继隆端起茶碗抿了一口,眉头紧皱,心里暗下决心:“等弄出了铁锅,我一定要把炒茶弄出来!”
艰难吞下口中的茶水,刘继隆这才安下心来等待。
张议潮的心思不在茶水上,因此也只是抿了一口,便看向刘继隆。
“你的章程我看过,写的很不错,就是字差了些,回去后要好好练字。”
“是……”刘继隆汗颜。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