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339节

  “不用管淮南的事情,反正现在山南西道的口马停了,既然停了,就把钱拿去剑南道买粮吧。”

  刘继隆交代着二人,二人也渐渐回过神来,作揖应下。

  虽说淮南饥荒、关中米贵,但剑南道的粮食却并不贵。

  如果不是担心唐廷日后封锁,刘继隆也不会颁布那么多的开荒屯垦政策。

  毕竟比起劳心劳力的开荒屯垦,做畜牧生意后从剑南道买粮更为便宜。

  不过剑南道粮食便宜也就这几年了,等大唐与南诏撕破脸皮,剑南道的粮价便会飞涨,十几年后说是遍地饥民也不为过。

  趁着剑南道粮价便宜,先积蓄满四个大官仓再说。

  这般想着,刘继隆便将此事交给高进达和崔恕了。

  几日后,论恐热的首级送抵狄道,与刘继隆手写的请表一同送往了长安。

  好在这两件东西送抵长安时,已经是八月二十,中秋过后,不然李忱还真的吃不下饭了。

  事是好事,但好事也得看是谁处理的。

  至少对于李忱而言,他并不希望论恐热死于刘继隆之手。

  果然,随着他打开刘继隆的请表,他很快就看到了刘继隆对他与朝廷的吹嘘,无非就是仰赖陛下圣明,才得以诛杀此僚,为河西十余万百姓报了血海深仇。

  吹嘘过后,刘继隆便开始哭惨,例如折损多少兵卒、多少军马等等,无非就是想着让朝廷犒赏。

  一份请表,看得李忱额头青筋暴起。

  好在他此时没有服用长年药,不然他真担心自己会在气愤之下,突然对刘继隆用兵。

  “安抚为上……”

  李忱深吸一口气,平复平复心情后才看向金台之下的众人。

  除了令狐綯、卢均、王宗实、马公儒等熟悉的面孔外,还有一道较为陌生的面孔。

  这是新任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慎由,刚在中秋过后拜相,跻身诸相之一。

  对于卢均和崔慎由,李忱没有过多的注视,而是将目光放到了令狐綯身上。

  “陇右观察使刘继隆请表节度使旌节,请求朝廷下发犒赏与抚恤,诸卿何解?”

  李忱话虽如此,目光却未曾挪动。

  马公儒、王宗实等四贵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令狐綯余光扫过卢钧,却见他无视自己目光,一言不发。

  见他如此,令狐綯心中难免怨气,而崔慎由则是开口道:“刘继隆如今已经收复陇右全境,与持节无异,不如赐予其旌节?”

  由于请表中刘继隆表示自己收复鄯廓二州,诛杀论恐热,因此崔慎由等人都觉得他已经收复了陇右全境。

  既然如此,他持节与否,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不过即便如此,李忱依旧不想赐予刘继隆旌节,所以他没有开口回应,而是将目光放在了令狐綯身上。

  对此,令狐綯只能深吸一口气道:“旌节断不能赐予,倒是可以多多赏赐,以此安抚其野心。”

  “卿以为,当犒赏几何?”李忱开口回应,这下众人都知道了皇帝的态度。

  崔慎由急于表现,当即作揖道:“可按照昔日收复三州的规格进行犒赏。”

  “这恐怕喂不饱刘继隆的胃口。”令狐綯摇头否决,随后作揖道:

  “不如检校其兵部尚书、骠骑大将军、陇右都护府大都护、陇西县开国公,擢赏彩锦二百匹,织锦五百匹,绢帛十五万匹,金银玉器各五十件?”

  经令狐綯这么说,李忱虽然有些肉疼,但也知道想要安抚刘继隆,就得付出那么多。

  想到这里,李忱深吸一口气道:“便依卿之言起草圣旨。”

  “此外,朕听闻碛西节度使张议潮请表入长安为官,但其请表被留中,可有此事?”

  “回陛下,是臣下令留中的。”令狐綯先回答问题,随后解释道:

  “此举,难保不是张议潮试探朝廷之举,不如暂且观望。”

  “若是其有意入朝,自然会再三请表,届时再同意也不迟。”

  李忱闻言颔首,接着皱眉道:“张议潮忠心可鉴,但张淮深意图不明,还需好好观察。”

  令狐綯摸不准皇帝口中的观察是什么,想要请示,但又想到皇帝不会明示,因此只能作揖应下。

  “臣遵口谕,定会好好观察河西张淮深之举动……”

  审核有些晚,不好意思

第229章 蒸蒸日上

  “哈哈,节帅如今也是县公了!”

  “这算什么,看看这个……”

  “朝廷不给节度使旌节,结果还不是给了节帅都护府大都护的官职。”

  “这些绢帛织锦和金银玉器得值快二十万贯了吧?”

  “看卖往何处,若是卖往关内道,那肯定价值二十万贯了!”

  九月初,陇右都护府正堂内,高进达等人看着从渭州送来的圣旨,每个人脸上都笑容难掩。

  主位上的刘继隆也展露笑容,但不是因为擢升官职,而是因为又从朝廷身上薅了一把钱财。

  尽管对于大唐来说,这些绢帛织锦不算什么,但却足够刘继隆做很多事情了。

  “好了,等正月麻布织出,与这批绢帛一并贩往关内道,其它的彩锦、织锦和金银玉器就留下吧。”

  刘继隆对众人开口,随后看向高进达道:“山南那边,阿翁给我送来书信,看样子今岁过后,他便要前往朝中为官了。”

  “阿兄评了洋州刺史,杨参军也被充为翰林学士,接下来应该就是阿翁了。”

  “他们调走后,我们的口马贸易必然会受阻,各州县刺史、县令的事情,你需要打点。”

  “这些织锦、彩锦和金银玉器,便交给你打点吧。”

  “此外,贩卖关内道所获钱财,半数与剑南道的杨复恭交易粮食,以剑南道的粮价,十几万贯能买三十几万石粮食了。”

  唐廷对河西拆分成功,自然是要对陇右下手的。

  只是直接下手的后果太大,因此要削弱刘继隆,必然先将其周围有利于他的因素给剪除才行。

  山南西道的封敖、封邦彦、杨知温便是朝廷下手的目标。

  不过陇右在山南西道经营这么久,可不是更换个节度使就能剪除的。

  因此面对刘继隆的安排,高进达恭敬作揖,随后才道:

  “各州县刺史、县令都知道了封尚书要被调回京畿的事情,都想着在封尚书走前,安心的做一批口马贸易。”

  “眼下有好几批口马,都在从利州和兴州的方向进入陇右,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万二千余口。”

  “这批百姓,下官打算按照此前定下的规矩,先迁徙至鄯州。”

  “其它州县的官员若是见到还有州县官员与我们交易口马,必然会动心,争先恐后的做批买卖。”

  “后续的这些人口,再等开春后迁入廓州。”

  高进达已经想好该如何继续口马贸易了,其建议让刘继隆颔首认可。

  见刘继隆颔首,高进达也继续道:“剑南道那边,自从我们上次退回老弱后,白敏中和杨复恭倒是后退了些,这个月交易的两批口马,基本都是青壮,数量一千五百多人。”

  “也是个欺软怕硬的。”刘继隆轻笑。

  白敏中和杨复恭始终控制着迁入陇右的人口,从双方开始贸易算起,从剑南道迁入的人口不过堪堪过万。

  相比较之下,山南西道迁入的人口却已经突破四万了。

  虽说各州县官员的利益已经和陇右捆绑一处,但封敖走后,各州县官员肯定不敢像现在一样,大张旗鼓的贩卖口马。

  山南西道的口马贸易量无疑会降低,剑南道又因白敏中所阻而数量不多。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几年里,陇右的人口迁入速度不会太快,也不会太多。

  这般想着,高进达与崔恕脸色都浮现难看,倒是刘继隆心里有底,并不着急。

  “秋收的事情,还得你们多用心,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的,大可说出。”

  刘继隆对众人安抚着,见状高进达等人也先后作揖回应,随后离开了正堂。

  见他们离去,刘继隆也返回了内院,见到了为他织布的封徽。

  “衣服让下面人去弄就行了,你不用亲自动手。”

  刘继隆靠近开口,封徽却恬静道:“人皆知郎君节俭,妾虽比不得郎君,但织些衣物却不成问题。”

  让名门嫡女为自己织布,世人见到,恐怕会惊掉眼球。

  刘继隆坐在封徽旁边,也一起上手织布。

  他曾经有心改良织机,但奈何他没见过什么织机,自然也就没能成功。

  虽说没能改良成功,但他也学了一手织布技艺,织出来的布匹,比封徽所织还要好。

  “郎君还有什么不会的?”

  封徽笑脸盈盈询问,刘继隆闻言却苦笑摇头:“不会的事情可太多了。”

  见他如此,封徽也收起笑容,小心询问道:“郎君是因为阿翁要调入京城而忧虑吗?”

  “嗯……有点。”刘继隆点头承认,随后继续道:

  “剑南道那边,白敏中与杨复恭虽与我们进行口马贸易,但始终阻碍着,不让流入太多人口。”

  “继续让白敏中任职西川节度使,届时再来一名不相熟的山南西道节度使,陇右的日子恐怕就不如阿翁在时了。”

  随着刘继隆解释,封徽也秀眉微皱,片刻道:“妾倒是有一计,但不知该不该说。”

  “但说无妨。”刘继隆很好奇,封徽会说出什么计谋。

  见他准许,封徽也开口道:“白敏中虽然是牛党要员,但也并非无人敢得罪他。”

  “妾便知晓一人,只要使君敢将陇右与剑南道的口马贸易之事告诉此人,此人定有办法上奏至尊。”

  “届时至尊即便不信,也不得不将白敏中调往他处。”

  “不过若是将此事捅出,那至尊难免会派人调查,届时若是查出陇右与山南西道的口马贸易,那便不好了。”

首节 上一节 339/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