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355节

  他这话倒不是谦虚,而是五泉县被刘继隆、耿明、窦斌经营的太好了。

  城池周长四里,高两丈四尺,厚三丈,整体夯土包砖,十分坚固。

  别说张议潮来攻,就是刘继隆带着火药来攻打,一时半会恐怕也拿不下。

  “如此城池,整个陇右也只有寥寥七座罢了。”

  刘继隆实事求是的交代,毕竟以陇右的人口和生产力,每年所烧制的砖头都十分有限。

  正因如此,这么些年过去,除了几座重要的关隘外,整个陇右也只有狄道、五泉、渭源、陇西、盘堤、抱罕、盐井这六个县做到了整体的扩建并夯土包砖。

  其余的二十几个县,虽然也经过扩建,但大部分还是夯土结构,包砖还需要等待五年时间才行。

  张议潮也并不惊讶,而是轻笑颔首道:“走,让我看看你将这五泉经营得如何了。”

  “河西里面请。”刘继隆侧过身子,示意让张议潮坐上马车。

  可张议潮却笑道:“我虽老迈,但骑马比坐车更适合我。”

  见状,刘继隆为他安排骏马,而他自己也乘上一匹骏马。

  由于刘继隆交代过,加上五泉驻扎甲兵千人,因此张议潮的整支队伍都被放入城内。

  穿过长长的甬道,展现在张议潮等人面前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以及刷上白石灰,铺上灰瓦片的沿街屋舍。

  五泉虽然做不到狄道那般青砖灰瓦,但土屋灰瓦却还是能做到的。

  不止是五泉,可以说是整个陇右大部分城池,都已经做到了土屋灰瓦的生活,不用再铺设茅草。

  哪怕刚刚收复不久的鄯州和廓州,如今也在向着土屋灰瓦靠近。

  事实证明,在吏治清廉,分配相对公平的情况下,带领所有人迈入新生活,并不是那么困难。

  分配问题,永远是任何事情中最难的问题。

  这个问题,刘继隆在陇右交出了一张接近完美的答卷。

  “节帅!”

  “节帅身边的是谁?”

  “不知道,不会是节帅的阿耶吧?”

  “没听说过节帅还有阿耶啊……”

  “都小点声,再议论节帅的家事,老夫叫兵卒把你们抓走!”

  街道两侧,许多少年人议论着张议潮的身份,然后被旁边的老翁驱赶。

  少年人们笑声爽朗,身上整洁干净,这让张议潮及张淮铨、张淮鼎等河西赶来的人十分惊讶。

  河西的吏治虽然有腐败,但也并不严重,对百姓的税收也并不重。

  可由于河西四周都是强敌,因此他们只能不断招募兵卒,守卫家乡。

  如今的河西有接近二十万百姓,但其中有一万七是兵卒,还有两千多官吏。

  以二十万人,养着和陇右差不多的军吏队伍,加上回鹘、土浑、嗢末时不时入寇,河西的百姓自然没有好的环境来发展生活。

  这些年来,河西的耕地没有太大的增长,人口也在不断下降。

  正因如此,对于生活在河西的张议潮等人来说,陇右百姓的生活,可以说让他看到了他想象中的“盛世”。

  “你的事情,我大部分都从酒居延那里听来了。”

  张议潮一边骑马,一边看向刘继隆,眼神中带着欣赏。

  “均田亩、供学而发衣食,所谓贞观开元、也不过如此。”

  “当初我应该把淮深调往伊州,让你坐镇凉州的。”

  此话一出,二人身后的张淮铨、张淮鼎等人皱眉,却不得不承认这话是事实。

  如果刘继隆坐镇凉州,那以凉州的兵马和钱粮,他绝对能更快的收复陇右。

  不仅如此,他也能强硬的回应朝廷,张议潮和张淮深也不会那么累。

  如果事情没有出错,现在的归义军,理应掌握整个陇右道,甚至出兵收复了西州,驱逐了回鹘与嗢末。

  举陇右道五十余万民力,足够养兵四万,与河朔三镇平起平坐!

  只是可惜……

  可惜这些事情只能想想,因为事情已经被他们错过了。

  如今刘继隆自立门户,一家人分作两家人,再想合并为一家,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张淮铨与张淮鼎忍不住叹气,而刘继隆却听出不一样的意思。

  “河西过誉了,某不过仗着运气,这才拿下陇右,将陇右治理好罢了。”

  他这番言论说罢,张议潮忍不住笑道:“运气?”

  “倘若这一切都是运气,那你无疑是天眷之人。”

  这话有些不妥当,毕竟天眷之人只能是天子,所以李商隐不动声色的皱了皱眉。

  倒是刘继隆没有反驳,而是顺着说道:“某能活到如今,已然是天眷了,这点河西倒也没说错。”

  “呵呵!”

  二人对视轻笑,接着沉默走向衙门。

  不多时,待他们抵达衙门后,张议潮父子的家眷都前往了衙门的寅宾馆休息,就连守卫也交给了河西的这一百精骑。

  安置好他们后,张淮铨与张淮鼎就要护送张议潮去正堂,不过张议潮却摆手道:

  “你们也累了,好好休息吧,我有牧之庇护,安危无忧。”

  “是……”

  二人也不傻,知道自家阿耶是准备说些他们不能听的事情,当即便作揖离去了。

  至于刘继隆会不会对自家阿耶动手,他们却是想都没想过。

  自家阿耶毕竟是刘继隆的恩主,他倘若对自己的恩主动手,不仅会得罪河西,还会被天下人耻笑。

  以刘继隆之才,不至于连这些都想不到。

  二人安心离去,张议潮则是转身朝刘继隆等人走去,不多时便走到跟前。

  “走吧,我们去正堂,我有些事情要与你说。”

  张议潮示意他先走,刘继隆见状颔首在前面带路。

  几十步的距离,二人没有开口,而他们身后的李商隐、窦斌也只是跟着,没有开口的意思。

  待四人走入正堂,刘继隆主动走到左首位,对张议潮道:

  “河西乃我恩主,理应坐上位。”

  李商隐与窦斌见状皱眉,张议潮却爽朗笑道:“好好,既然如此,我便坐坐上位。”

  他也不拒绝,而是直接坐到了主位,目光看着李商隐等人,又看了看刘继隆。

  刘继隆见状对李商隐二人示意道:“你们先去理政,一刻钟后再来。”

  “是……”

  李商隐与窦斌作揖应下,也不担心张议潮对刘继隆不利。

  毕竟刘继隆的勇猛河陇皆知,张议潮要是想对刘继隆动手,那与找死无异。

  眼见二人退下,张议潮这才开口道:“我是主动请表入京的。”

  “某知道……”

  刘继隆眼眸沉着,心里叹气的同时,表面回答。

  张议潮见状眼神黯淡道:“朝廷对我归义军不信任,而你日渐壮大,朝廷便更不放心。”

  “朝廷不敢先对你下手,便只能先对河西下手。”

  “如今我离开河西入京,本是想劝淮深离去,好给你施展手脚的机会,可他不愿离去,我便只能先入京了。”

  他话音落下,刘继隆眼神闪烁,猜到了他话里的意思。

  张议潮、张淮深是他的恩主,他自然不可能对恩主下手。

  如果张议潮带着张淮深,乃至整个张氏离开河西,那河西必然分崩离析。

  可若是张议潮与张淮深离去,自己也就不用顾忌这份恩情,待河西分崩离析,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平河西。

  届时河陇之地尽归他所有,可养民五十余万,养军四万有余,与河朔三镇平起平坐。

  与此同时,张氏也脱离河西,能在长安享受太平。

  如此局面,不仅保全了张氏,也让刘继隆势力得到了增长。

  以张议潮和张淮深对刘继隆的恩情,刘继隆势力越强,朝廷对二人便会越好。

  即便日后与刘继隆撕破脸,也可以用张议潮叔侄做后手,派他们招降刘继隆,亦或者和谈所用。

  反正以他们收复河西的功绩,朝廷是不可能对他们动手的。

  张议潮之所以会做出这种选择,恐怕是看出了如今河西局势复杂,他年纪日渐增长,担心让张淮深接任河西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刘继隆不知道历史上的张议潮是否是这么想的,但至少在如今,他的这个想法对自己很有利。

  可惜,张淮深誓死守卫河西,这让他的计划落空了。

  或者说,这个计划落空了一半,还有一半落地了。

  “眼下局势复杂,朝廷不信任我们,自然不会迁徙人口充实河西。”

  “淮深军略足可称雄,但谋略不足,极易遭人暗害。”

  “不过有你在陇右,加之淮深对你之恩情,我想他即便留下,也应该性命无忧。”

  张议潮眼神复杂看着刘继隆,不等刘继隆开口,他又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我与淮深说过,倘若河西生乱,让他先稳定瓜沙甘肃四州,然后谋求伊州。”

  “至于凉州……”

  张议潮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看向刘继隆:“你觉得凉州局势会如何?”

  刘继隆没有遮掩,毕竟张议潮也算是和他推心置腹了,自己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首节 上一节 355/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