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354节

  “要遏制,但不能把他遏制死。”

  “真到了毫无生路的时候,你们觉得他会怎么做?”

  “到时候狗急跳墙,老夫还没什么事,你们几人恐怕要被朝廷下罪平愤。”

  这话,旁人说,这两名两名官员不会相信,可偏偏是卢钧说的,因此他们便被卢钧吓住了。

  瞧着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卢钧继续道:

  “只要朝廷没有这方面的旨意,你们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就行。”

  “朝廷真有旨意下来,也有老夫为你们顶着,不必担心。”

  卢钧安抚南边十几万百姓,是因为这些百姓无处可去,如果不安抚就会爆发动乱。

  可西边三个州紧邻陇右,只要官府不阻拦,这些饥民恨不得跑到陇右乞食,根本不用官府贩卖他们。

  官府贩卖他们,只是能从中获利,所以才积极,而非是见他们吃不起饭才大发慈悲送他们去陇右。

  口马贸易这笔钱,卢钧自然不会收,但他也不会阻止下面的人收。

  真到了朝廷问罪的时候,卢钧大可以说百姓自发逃亡陇右,便是至尊也没其他办法。

  以至尊这种步步紧逼的做法,倘若真的逼反了刘继隆,那自己也能凭借此次纵容,让刘继隆对他心生好感,不至于举兵迁怒山南西道。

  这般想着,卢钧转身洗了洗手上墨迹,最后瞥了一眼二人:“还不走?”

  “下官告退……”二人连忙作揖,随后退出了书房。

  他们离开后,便依照卢钧的吩咐,不再紧盯西边三州的情况。

  西边三州的刺史,本就是昔年封敖拔擢的官员,与刘继隆利益牵扯十分深厚。

  眼见卢钧没有盯着他们,他们刚好将三州境内的饥民迁往陇右,私底下还放出消息,说三州开设粥棚。

  待四周饥民来到三州境内,他们又放出消息,声称陇右招垦,百姓但凡迁往陇右,便能得到耕牛粮食及农具。

  他们没有将百姓作口马贩卖,而是对其逃亡陇右的行为不加阻拦。

  正因如此,陇右诸将担心的困境并未出现,尽管迁入人口不如封敖在任时,却也并不算少。

  “蜀中洪涝以来,从三州逃来的饥民有多少了?”

  兰州五泉县城头,刘继隆身穿冬衣,眺望北方皑皑白雪。

  站在他身后的窦斌看向身旁李商隐,李商隐也毕恭毕敬作揖道:

  “按照今早的消息,山南西道三州逃亡而来的百姓有七千六百余口,剑南道贩卖而来的百姓有三千三百余口。”

  “高长史将剑南道的百姓安置在松州,山南西道的百姓则是准备迁徙去河州。”

  李商隐说罢,刘继隆头也不回的开口道:“从府库中取一千两黄金送往三州,私底下交给三位刺史。”

  “此外,三州有品秩的官员也都送份礼,从府库度支。”

  “是……”李商隐先把事情应下,随后继续说道:

  “曹参军已经巡察到松州了,现在只有宕州、武州、成州、渭州这四个州没有巡察。”

  “洮州、叠州、松州这三个州违纪的贪官墨吏倒不多,仅抓获十五人。”

  “嗯”刘继隆颔首应下,心想三州贪官污吏之所以这么少,恐怕是因为人口不多,加上收复不久所致。

  经过这次严抓严打,许多人必然心有余悸,杀鸡儆猴的效果是起到了,但还得长期坚持才能威慑他们。

  这般想着,刘继隆转身看向城内,只见五泉城内的百姓自发上街,清扫自家门前雪。

  他们大多穿着厚实的冬衣,冬衣里填充的基本都是鸡鸭绒,而羊绒都是用来填充军袄,鹅绒则是专供有品秩的官员。

  尽管这种分配方法很不公平,但世界也是如此,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

  刘继隆敢于打杀贪官污吏,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他给足了这些人足够的生活物质。

  单拿官吏中作为吏的直白来说,每名直白每年俸禄为十二石米,一匹绢,两匹布,还有十担柴和二十斤油、盐、酱、醋、茶等物资。

  这还只是俸禄,除此之外还有五十亩职田。

  单说职田的产出就足够在交税后养活七口人,如果加上俸禄就更别提了。

  这种滋润的情况下,这群人还去盘剥百姓,刘继隆不杀他们何以泄愤。

  军卒的待遇与直白差不多,而有品秩的官员和将领就更别说了。

  俸禄和军饷、职田都按照《唐会典》中内容发放,永业田则是按照陇右的规矩,按照开垦公田数量,平均分配给所有军民官吏。

  那县衙之中六司的从九品官员来说,年俸五十二石,绢帛布匹及柴油盐酱醋茶等物都是直白的两倍,而职田则是二百亩。

  以职田税收后的产出,加上都护府给出的俸禄来算,一名最低从九品官员的年收入,大概在一百二十贯左右。

  直白和兵卒的收入,大概在四十贯,工匠的收入大概在三十贯,百姓收入大概在十五贯。

  当然,这其中大头还是耕地产出,都护府发给的俸禄只占其中三成。

  这就是府兵制的好处,兵卒和直白靠租地都能吃饱。

  不过这种制度是不可持续的,毕竟耕地是有限的,而耕地的开垦是缓慢的。

  这种制度,只适合国家上升期,一旦到了土地兼并的时候,这种制度就不适用了。

  正因如此,刘继隆才会限制公田买卖,而公田禁止买卖这项制度,必然会得罪除底层以外的所有阶级。

  日后是否要更改,这得等他入主中原,逐鹿天下的时候才能知道。

  至少在陇右来说,这套制度暂时没有什么问题,陇右能开垦的耕地还有很多,只要吏治不腐败,陇右的上升期能有近百年。

  “呼……”

  刘继隆呼出一口气,目光看向窦斌:“兰州情况还不错,这都是你的功劳。”

  “节帅哪里的话,我都是按照章程来做事,衙门给的够吃,干嘛要去抢百姓的吃。”

  窦斌笑呵呵说着,笑容带着憨厚,眼睛却十分精明。

  这很正常,憨厚是举止,精明是性格。

  如果他不够精明,怎么能治理下面那些精明的官吏?

  贪官要奸,清官比贪官还要奸,只有这样,清官才能制住贪官。

  “如果他们都像你这样就好了……”

  刘继隆五味杂陈,窦斌却没有附和,因为他要是附和并传了出去,那必然要得罪很多人。

  刘继隆也没有指望他会回应自己,而是看向李商隐:“走吧,明天就回临州。”

  “是!”李商隐作揖应下,然后跟着刘继隆向五泉县衙门走去。

  “节帅!”

  “那是节帅啊?”

  “对啊,那就是节帅!每年的夏衣和冬衣,都是节帅发给我们的。”

  “节帅长得真俊啊……”

  “以前在河东,他们说相由心生,我看也就是节帅这种神仙人物才能如此慈悲照顾我们。”

  “对对对……”

  街道上,许多百姓朝着刘继隆作揖行礼,先后称呼他。

  一些后迁入的百姓没见过刘继隆,因此错愕打量刘继隆,小声询问旁边人。

  得到旁边人的肯定后,他们便开始评价刘继隆的外貌。

  以貌取人,这种行为是两个陌生人见面后最直接的评价方式。

  “外面冷,都早些扫雪回家吧,开荒等雪化了也不迟!”

  “诶……”

  刘继隆对四周聚集起来的百姓交代着,百姓们也乖乖的点头称是。

  当然,他们的脚是不自觉跟着刘继隆走的,直到刘继隆走入五泉衙门内,他们才意犹未尽的回了家。

  他们前脚离开,后脚便有轻骑疾驰进入城内,来到衙门后翻身下马,急匆匆往正堂跑去。

  他抵达正堂时,刘继隆他们才刚刚坐下,等待稍后吃饭。

  “窦刺史!”

  轻骑气喘吁吁跑来,睫毛上沾满冰霜。

  他在正堂外作揖行礼,深吸一口气后才汇报道:

  “广武县来了消息,张河西要入京赴任,走的是兰州道!”

  闻言,窦斌与李商隐下意识看向刘继隆,刘继隆也眯了眯眼睛……

第238章 野望凉州

  “晚辈刘继隆,见过张河西。”

  “起来吧……”

  冬月初十,刘继隆在五泉县城门外见到了张议潮。

  相较几年前,张议潮老迈许多,两鬓斑白的同时,脸上皱纹也增加不少。

  他身着紫袍,头戴幞头,腰间配有革带,并不奢华。

  护送他入京的队伍,是由张淮铨、张淮鼎为首的十余名儿孙,以及百名身披扎甲,一人双马的精骑。

  这些精骑脸庞稚嫩,没有携带家眷,大概是孤儿出身,随张议潮入京后,便要在京中安家落户了。

  在他们拱卫的车队里,不少女眷孩童伸出头来观望,小声议论着刘继隆长相。

  他们过往都听着刘继隆的事迹,如今见到刘继隆,只觉得他比那些传闻中还要厉害。

  在他们打量刘继隆的同时,张议潮也在打量刘继隆。

  瞧着身长六尺逾,气度恢弘的刘继隆,张议潮依旧不吝称赞道:“不愧是我河西汉儿!”

  “河西夸赞了。”刘继隆自谦行礼,张议潮见状看向五泉城,感叹道:

  “如此坚城,即便我率军来攻打,恐怕也多半铩羽而归。”

首节 上一节 354/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