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359节

  尽管李忱没有亲自迎接张议潮,但他为张议潮安排的迎接队伍却官职不低。

  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萧邺,率领二十余名正六品以上官员在金光门迎接张议潮,其中也包括左散骑常侍张议潭。

  “二郎,这是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萧相,这位是……”

  张议潮下马,张议潭便上前为他介绍萧邺等人。

  张议潮虽然听着并作揖,但目光却在自家大哥身上。

  张议潭年长张议潮十三岁,故此年七十一岁。

  尽管头发有幞头遮掩,但张议潭此时却眼神浑浊,脚步不稳,需要旁人搀扶才能行走。

  张议潮就这样看着张议潭为他介绍完所有人,随后才道:“阿兄辛苦了……”

  “没有…没有……”

  张议潭脸上浮现笑容,而旁边的萧邺也及时作揖道:

  “至尊知张司徒到来,早早便命人建造好宅邸,并将张常侍的宅邸也迁往了宣阳坊与张司徒为邻。”

  “此外,陛下还赐下永业田三千五百亩,职田一千亩,令擢敦煌县侯,食邑在长安外千户。”

  “至于您的十二位子嗣,也都授予了中散大夫的俸禄。”

  兴许是觉得有些脸红,因此李忱提升了对张议潮的赏赐。

  如今张议潮有右神武统军的实职,另有检校司徒、金紫光禄大夫、柱国等散阶勋爵。

  这些官职勋爵的俸禄加起来,起码能折色一千五百贯,加上永业田和职田、食邑的产出,年收入起码在四千贯左右。

  不仅如此,他的十二位子嗣,也都得到了正五品年俸二百石的中散大夫之位。

  尽管只是散阶,并且没有职田和永业田,但二百石的俸禄也不少了。

  诸子依靠他在府邸中生活,将俸禄用来日常用度,倒也大致足够了。

  这般想着,张议潮不紧不慢作揖行礼:“谢至尊隆恩,劳萧相奔波。”

  “想来张司徒也十分劳累,不如今日前往宣阳坊宅邸休息,三日后再入宫中面圣如何?”

  萧邺笑呵呵的说着,张议潮也没有拒绝,毕竟他也没有做好面见皇帝的准备。

  “多谢萧相关心……”

  见张议潮同意,萧邺又与他寒暄几句,随后才带着数十名官员离去,留张议潭与张议潮队伍在金光门外。

  对于张议潮带来的那百名精骑,这自然是不能尽数进入长安的,哪怕他是藩镇入京也不行。

  这群人的归属,萧邺早就安排好了。

  “二郎,让淮铨带着十个人护送家眷与你前往宣阳坊便足够,余者便随我这家仆在城外休息吧。”

  “萧相在你永业田、职田旁边修建了一座别墅,可派他们在别墅生活休整,放好甲胄后,再入城中。”

  河西有自己的进奏院,但准许的甲士数量也极少。

  哪怕河西这种藩镇,也只准许十人披甲入京罢了。

  这些事情,张议潮在这些年与张议潭的书信中早就了解了。

  正因如此,张议潮听从了张议潭的吩咐,让张淮铨带十名精骑护送家眷进入城内,张淮鼎带着剩余九十名家眷跟随张议潭的家仆前往城外别墅。

  一切做好后,张议潮便搀扶着张议潭走上马车,二人共乘一车。

  长安城外遍布集市,已经十分繁华,更别提城内了。

  别说河西的精骑与张氏子弟及其家眷,便是张议潮也不免感叹其繁华。

  不过当他目光看向街道时,心里却不免唏嘘起来。

  纵使是长安这种奢繁的地方,也有百姓穿着破衣烂衫在街头讨生活。

  看到那些百姓,张议潮脑中不免浮现他在兰州看到的那些画面。

  他虽然什么都没说,张议潭却大概能猜出些,不免安慰他道:

  “长安本就如此,只是我们沉浸在古人诗词中太久,才误以为此为人间天堂。”

  “嗯……”张议潮应了一声,随后看向张议潭,叹气握住他的手道:

  “近七年未曾见到阿兄,未曾想阿兄竟然如此……”

  “呵呵……”张议潭笑着点了点头,随后道:“人都会老的。”

  “对了!”张议潭似乎想到什么,不免说道:

  “刘继隆倒是有心,先前我出府时便见到他的人守在你府邸乌头门前,带来了不少东西。”

  “牧之吗?”张议潮苦笑一声,摇头叹气道:

  “本以为他不会如此世俗,却不想已经在长安准备好了。”

  “呵呵。”张议潭笑着抚须,忍不住道:

  “在这长安吃穿用度不比沙州,你子女孙儿众多,到处是需要花钱的地方,收下也好。”

  几年时间,长安的朝廷把张议潭打击得体无完肤,他也渐渐看开了,所以才能活到如今。

  张议潮听着他这番话,当下也点了点头,目光投向车外。

  车外,无数百姓与少量兵卒,以及部份官宦子弟正在打量他们这支队伍,目光都停在精骑胯下马匹上。

  河西军马,大多都是与大宛马配种后的二三代骏马。

  尽管不如大宛马,但比起关内道、河北道、河东道的所谓骏马还要高大雄伟。

  在这个时代,宝马如车,受人追捧。

  张议潮也通过张议潭了解过这些事情,所以他也为子嗣做了些准备。

  “阿兄,这几日你找人为我买一片草场,我这次带来了十匹种马,日后培育骏马后,可贩卖用于养家。”

  张议潮“市侩”说着,张议潭也笑道:“我还以为你没给自己留什么东西呢,好好好……”

  他脸上的笑容是欣慰,而张议潮却苦笑道:

  “来了长安,便不能麻烦淮深他们,得想办法自食其力才行。”

  他来之前,只知道长安给他准备了官职和三千五百亩耕地,并不知道还有职田和其它物产。

  加上他想让河西与长安断绝联系,因此自然要谋求长远之道。

  “关中的私人马场不少,大多都在渭北,不过价格不便宜。”

  “十匹种马,起码能配几百匹骏马,最少需要万亩草场才行。”

  “你若是不嫌远,不如派人去北边华原置办草场,花费恐在五千贯左右。”

  长安地价不便宜,哪怕华原县距离长安百里开外,万亩草场的也需要数千贯。

  张议潮听后唏嘘,显然是没准备那么多钱财。

  张议潭见状笑道:“无碍,我这些年积攒了些俸禄和赏赐,你若是钱财不足,我便与你共买草场,日后贩马为生。”

  “好!”张议潮闻言笑着点头,明明已经五十八岁,可在张议潭面前,他却难得“年轻”起来。

  对此,张议潭也笑着带他来到了宣阳坊,同时为他介绍道:

  “这宣阳坊是长安城内万年县衙所在之地,毗邻东市,价格昂贵。”

  “若非你要来,我也住不到这般坊市,更别提更换宽大的宅邸了。”

  张议潭解释同时,张议潮也在观看长安宣阳坊门的繁华。

  其间行人多穿织锦绢帛而不见布衣,显然都是长安富贵之人。

  “你我皆为三品以上官员,不必在坊市道路内拥挤,可在坊墙开乌头门。”

  张议潭说罢,他们的马车也绕过宣阳坊大门,走了二百余步后停下。

  张议潮扶着张议潭下车,二人出现在一座宅邸面前。

  宅邸正门外插有十二支长戟,长戟上挂有“张”的短旗。

  “这门楣好气派!”

  张淮铨忍不住下马夸赞,张议潭也呵呵笑道:“这座宅邸有一百五十二亩,其中亭台楼阁尽有,大小屋舍八十余间,算是宣阳坊数一数二的宅邸了。”

  张议潭话音落下,便见远处一辆马车驶来,马车旁还插有“陇右”的旌旗。

  马车停稳,一名身穿浅绯色官袍的官员下车,连忙朝张议潮作揖。

  “陇右押衙杨信,见过张司徒……”

  “见过杨押衙。”张议潮倒是作揖回礼,而杨信见状局促道:

  “某是山丹兵卒出身,以前也是司徒麾下兵卒,前些日子得了节帅军令,方才知道司徒来了长安。”

  在他说话间,两名兵卒从马车内走下来,怀里抱着两个小箱子。

  “今日司徒乔迁之喜,此乃节帅所送贺礼,劳司徒收下。”

  杨信话音落下,两名兵卒便递上了箱子。

  “这还是……”

  “淮铨,还愣住干嘛,收下吧。”

  张议潮本想婉拒,但张议潭却打断了他,示意张淮铨上前收下。

  张淮铨本以为自家阿耶不会同意,但是见伯父开口,当即带着两名兵卒上前收下了两个小箱子。

  见状,杨信作揖道:“司徒舟车劳顿,这些日子必然忙碌,某过几日再来叨扰司徒。”

  “有劳了。”张议潮对杨信作揖,这让杨信连忙回礼,随后带着兵卒驾车离去。

  待他们走后,张淮铨便急匆匆打开了两个小箱子。

  只见两个小箱子内装满了铜钱,上面还摆放着拇指大小的整整二十根金条。

  这份价值,便不低于两千贯。

  “看来无须我与你联手开办马场了……”

  张议潭满意抚须,张议潮却叹气道:“牧之现在处境为难,取他钱财,我心难安。”

  “呵呵……”张议潭却笑道:

首节 上一节 359/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