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425节

  先帝的谥号与庙号敲定后,李温随即改名为“漼”,改明元年号为“咸通”。

  八月二十日,李漼以令狐绹、萧邺、蒋伸三人为相,另外以功拔擢裴休入朝为相。

  王宗实被册封骠骑上将军,兼领枢密使。

  亓元实担任左神策军中尉,王茂玄依旧担任右神策军中尉。

  齐元简升任枢密使,杨玄翼、王宗会分别担任宣徽南、北两院院使,杨玄阶担任左神策军副使。

  此外,在癸卯夜驻守郓王府的张淮鼎也被拔擢为神武大将军,节制左右神武军,被授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护军及清水县开国侯。

  尽管品秩上,张淮鼎只是正三品,但其父张议潮却被其节制。

  不得不说,张淮鼎算是押对了宝,而他也在得到册封后,跋扈的返回了张氏府上。

  “碰!!”

  “我是否说过,让你不要接受旁人拉拢?!”

  张氏府上,身穿紫袍的张议潮脸色铁青,而旁边穿着绯袍的张议潭及张淮铨也欲言又止。

  堂内,被指责的张淮鼎脸色难看,他没想到自己回到家后,迎来的不是夸奖,而是质问与责骂。

  “我凭借本事得来的紫袍,这有什么错?”

  张淮鼎反问自家阿耶,张议潮听后却恨铁不成钢:

  “北司那群人又会是什么好人?”

  “你今日得到拔擢时,可曾看见南衙同僚们对你的态度?”

  “那又如何?!”张淮鼎忍不住笑道:

  “所谓南衙,也不过如此。”

  “只要有兵权,便是至尊也需要忌惮于我!”

  “您当初如此,大兄如此,刘牧之如此,而今我亦是如此!”

  “左右三千神武军若是训练得当,我张氏未尝不可成为南衙北司外的第三股势力!”

  “阿耶,您老了,您那套早就不管用了!”

  “您那套若是管用,我张氏何须抛弃河西到长安?”

  “这天下,早已经不是愚忠便能得到回报的天下了,只有兵权才是实际,其它的不过是个……”

  “你放肆!!”

  张淮鼎的发泄被张议潮打断,

  张淮鼎越是想向上爬,张议潮就越是后怕。

  如果张淮鼎有这个能力,他当然会支持,但张淮鼎没有。

  继续放任张淮鼎向上爬,只会给张氏带来灾祸。

  “……”

  被张议潮打断后,张淮鼎沉默片刻,不等张议潮继续教训他,张淮鼎便平静道:

  “陛下给我赐下宅邸,稍后我便要搬出去了。”

  “左右神武军从明日开始,将交由您与兄长编练。”

  话落,他转过身去,接着又回头瞥了一眼张议潮三人:

  “我刚才所说,乃是以神武大将军的身份,而非张氏二郎。”

  “您是担心我也好,瞧不起也罢,总之从即日开始,还请阿耶您在军中称某将军……”

  当最后一句话说完,张淮鼎便向外走了出去,而张议潮也被他这番话说得沉默了。

  张淮鼎的身影已经消失,张议潭这时才开口道:“我们老了,二郎他们毕竟而立,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你不必太操心。”

  “唉……”张议潮长叹一声,眼神流露片刻担忧:

  “我是担心他被北司那群宦官蒙骗,越陷越深。”

  “不过他说的也对,有兵权总归好些,起码遇到事时,还能有反制的能力。”

  张议潮并非不懂,只是关心则乱。

  如今冷静下来,他便转头看向了自己的长子张淮铨:

  “大郎,你们几兄弟,日后便相互帮衬些吧,阿耶我老了……”

  “阿耶……”张淮铨不知道该说什么,欲言又止,最后却还是没能说出什么。

  总之这日以后,张议潮没有再去右神武军,而张淮鼎也将左右神武军的驻地合到一处。

  张淮铨被张淮鼎举荐为左神武军将军,张议潮担任右神武军将军,几个兄弟被举荐为统军。

  不过几日时间,神武军俨然成了张氏私兵,但后果就是张淮鼎与北司越走越近。

  这些消息传到凉州时,已经是八月末了。

  辽阔的草原上,刘继隆拿着长安进奏院送来的情报反复阅览,而曹茂、陈瑛两人则是默默跟在他身后。

  待他把所有情报看完,长舒一口气的同时,不免开始回忆如今与历史的不同。

  登基的皇帝与年号,和历史上还是相同的,但整体的局势却变了。

  张议潮提前入京,因此被卷入到了南衙北司的斗争中。

  神武军因此被张淮鼎所把控,这个历史上害的张淮深身首异处的家伙,彻底在长安站稳脚跟。

  除此之外,从整个大唐的局势来看。

  由于夏侯孜战败,王式缺少了举荐之人,所以没能被调往浙东平叛,依旧在安南坐镇。

  本该在咸通年间才崭露头角的高骈,提前担任了节度使,如今更是坐镇岭南。

  有王式和高骈坐镇“两南”,南诏是否还能在南边取得成绩?

  若是简单的被击退还好,可若是遭遇惨败,那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谋划?

  好在王守文及裘甫之乱,确实削弱了大唐的实力,而唐廷的三次加税,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眼下河南、淮南的流民数量,比起历史上的这个阶段,只多不少。

  大唐的底子还很厚,自己的底子还很薄。

  出头鸟做不得,也不能做。

  整理了思绪后,刘继隆转身看向曹茂和陈瑛:

  “凉州两镇的兵马,训练的如何了?”

  收复凉州已经五个多月了,虽然时间算不得长,但也不算短了。

  “回节帅,两镇兵马已经训练好了,但精骑缺少军马,暂时只能凑出两千精骑。”

  陈瑛说罢,曹茂也补充道:

  “不只是凉州两镇,其它扩编的几镇,也基本缺少军马。”

  “这次北征居延海,虽说以河西为主,但往返追击,始终会折损不少军马,我觉得……”

  曹茂面露犹豫,显然是不想耗费军马,去居延海作战。

  不过对此,刘继隆却肯定道:“居延海是必须要去的,并且不是只去这一次,而是要每年都去,将巡逻常态化。”

  “只有让回鹘人知道,整个河西范围都是我们的势力范围,才能把他们挡在河西之外,保住凉州的安全!”

  “日后人口足够了,我们还得向居延海、休屠泽、白亭海等处迁移百姓,修建城池,开垦土地,把我们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说到此处,刘继隆深吸口气道:“这些日子凉州也算步入正轨,算算日子,我也差不多该回临州了。”

  “凉州这边,你们两人暂时帮持着义山,待居延海的事情了结,曹茂你先回临州,陈瑛等都护府消息再回临州去。”

  “是!”二人作揖应下,随后便与刘继隆返回姑臧城。

  回到城内后,刘继隆便去到了衙门,并见到了忙碌的李商隐。

  历史上本该这两年去世的李商隐,如今却好似焕发了第二春,精神奕奕。

  刘继隆来到时,他正在与二十几名官吏拨算算盘,喜笑颜开。

  “让我看看,究竟是何事能让义山如此高兴?”

  刘继隆突然开口,李商隐这才发现他竟然走到了自己身旁。

  “节帅!”

  李商隐起身作揖,刘继隆却按住他肩膀,笑着看了看案上文册:“迁入了不少人口啊。”

  “回节帅,临州那边刚送来的文册,这个月涌入七千多口百姓,基本都要迁入凉州。”

  李商隐解释着,同时拿起文册翻阅示意道:“从收复凉州算起,前后近六个月的时间,我们向外迁出八万胡番,向内迁入五万三千余口。”

  “除了两万口是从兰州迁来的,其余三万三千余口,都是从剑南、山南等道迁移而来的人口。”

  “朝廷三次加税,底下的官吏也不断加税,百姓负担已至七成,连西川都有百姓逃入陇右,可见天下糜烂。”

  “如今我府治下,已不下五十四万口,然耕地不过四百六十余万,其中军田占五,职田占一,百姓占四。”

  “府内赋税,入仓库者八十余万石,三十余万贯。”

  “其中五成度支军队,三成度支衙门,二成度支工人。”

  “此外,国子监度支不下二十万石,全靠牙商采买粮食填平。”

  “我府积欠牙商十二万六千贯,好在甘州来了消息,还有三日便能运香料进入番和地界。”

  “此次采买香料十六种,重五百四十石,光胡椒就重百五十石。”

  “次批香料若是运往长安贩卖,起码值钱三十万贯,比财货翻三倍。”

  “拿到这笔钱后,倒是能把积欠牙商的钱财偿还,另买十万商货,还能结余八万。”

  李商隐为刘继隆算了笔帐,总的来说,陇右的财政是支出大于收入。

  不过随着收复凉州,打通河西走廊及西域丝绸之路南道后,陇右和河西都可以凭借丝绸之路获得不少财富。

  尽管不如开元巅峰时期,但也足够河西与陇右吃饱喝足了。

  “还能增长吗?”

首节 上一节 425/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