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446节

  “没错陛下,若非崔使相力挽狂澜,守住驯州及总州等处,恐怕南蛮早已攻至僰道城下了……”

  这些门生故吏七嘴八舌的说着,李漼越听越来气。

  “荒谬!”

  在他即将发火时,庙堂上的神策军中尉兼枢密使王宗实冷声开口。

  伴随着他开口,原本嘈杂的局面瞬间安静下来。

  “陛下,臣建议调转崔使相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

  “至于东川节度使,臣举荐岭南节度使高骈高千里!”

  王宗实将其狐狸尾巴露了出来,而受他扶持才得以坐上皇位的李漼在听到他的话后,也不免考虑了起来。

  在西南北线战事节节后退的情况下,东线的王式、宋涯、高骈三人表现无疑十分惹人眼球。

  高骈的水平不用解释,从他击退段宗榜就能看出,因此调他去东川,以东川兵马镇戎州,看来并不成问题。

  想到这里,李漼目光看向了裴休、蒋伸、白敏中三人。

  白敏中刚染风寒,身体情况不佳,看上去没有什么精神。

  裴休感受到目光,当即作揖说道:“高骈实为良将,良将可用。”

  “臣附议!”蒋伸也站了出来,同时主动说道:

  “眼下东南叛乱平定,臣以为可整顿西川、东川兵马,由北向南,主动收复失地!”

  李漼闻言,顿时眼前一亮。

  他早就受够被南诏压着打而不能主动出击的局面了,不是今天丢这里,就是明天丢那里。

  他在大明宫内听着这些事情,心里的怒火都快燃烧起来了。

  此前是三相异口同声都在阻止他出兵,而今好不容易有了支持的声音,他自然不会放过。

  “好!”

  “陛下不可……”

  李漼的激情才刚刚被点燃,便立即被白敏中一盆冷水浇灭了。

  白敏中病恹恹的站出来作揖道:“陛下,巴蜀地势较低,而南蛮地势较高。”

  “如今丢失嶲州及大半个戎州,若是要举兵进攻,必然是以低打高,而蛮军占尽地利,我军不知要损失多少兵马才能收复失地。”

  “以我朝廷国力,眼下不应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应该与地之广狭换时间。”

  “南蛮国力虽恢复不少,但充其量不过是朝廷一道之实力。”

  “只要朝廷不自乱阵脚,足够将南蛮拖垮,届时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将泸水以北、滇池以东的广袤土地收复。”

  白敏中还是有眼光的,哪怕他知道如今的大唐国力已经不如当年,但大唐的国力终究要远胜南诏一筹。

  只要击败南诏,让天下藩镇了解到朝廷依旧强大,那朝廷的统治或许还能延续几十年。

  “可是如此一来,这赋税恐怕会将百姓压得喘不过气……”

  蒋伸迟疑说着,裴休也眉头紧皱道:

  “今岁诸道汇报逃亡者不下百万,若是持续几年,那天下黎庶都会被沉重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来。”

  “唯有速战速决,将南诏击退后,以战促和,再将九厘等赋税减除,才能让天下恢复生机……”

  “此事,老夫也曾想过。”白敏中深吸口气道:

  “但朝廷若是速战速决,反倒不能取胜,唯有步步为营,才能将南诏击垮。”

  “至于百姓……”白敏中沉思片刻,最后还是默默道:

  “此间局势,唯有苦一苦百姓……”

第288章 知行合一

  “这裘甫之乱竟然能乱一年,我倒是确实没能想到。”

  “另外这高骈倒是当上东川节度使了,看来崔慎由把我们这位至尊气得不轻。”

  “白敏中想要步步为营的拖垮南诏,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看来短时间内,朝廷是无力找我们的麻烦了……”

  冬至向前,刘继隆在马背上翻阅刚刚加急送抵他手上的长安进奏院情报,忍不住点评起来。

  眼下他正在前往凤凰山国丧墓园的路上,但今日并非是要祭奠将士们,而是准备让那些牺牲的将士们看看,他磨砺五年的利刃是什么样子。

  “节帅,到了!”

  张昶的声音传来,刘继隆翻身下马,抬头看向了国丧墓园。

  昔日杂乱无序的凤凰山,如今已经被青砖、石雕及园林手段给经营的井井有条了。

  国丧墓园的几座主要建筑,也随着剑南道工匠不断逃入陇右,以当下最新的手艺进行二次修建。

  几座建筑显得更为高大和厚重,而山上的烈士墓碑也从昔年的一千多座,发展到了如今的五千多座。

  准确来说,是五千三百七十九座。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犁,著我战时衿,一呼河陇十万兵,高唱战歌齐从军。”

  “净胡尘,誓扫恶奴不顾身……”

  军歌嘹亮,虽经过二次修改,但其本意是不变的。

  五十二名身穿战袄的学子站在陇右军的旌旗下,目光坚定的看着刘继隆,以及他身后的那五千三百七十九座墓碑。

  “敬礼——”

  整齐划一的作揖动作,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不过面对他们,刘继隆却百感交集。

  这是他在朱门内教导了五年的学生们,哪怕日后他们之中会有人被尘世污染,但起码此刻的他们,犹如一颗颗太阳在冉冉升起。

  “我曾经在课堂上讲过,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但现在我需要补充一点,那就是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刘继隆的声音不大,但五十二名学子都能听到。

  他们的年纪从十七到二十不等,相比较二十七岁的刘继隆,他们依旧朝气蓬勃。

  望着他们,刘继隆脑中时不时会闪过一些前世的画面。

  尽管生产力达不到,时代背景不允许,但他始终认为,他所带来的所有记忆中,最有用的不是火药、历史等知识,而是思想和意志。

  现在的陇右,为什么贪官频出?

  这不仅仅是因为监察不力和规则不完善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因为思想上的问题。

  想到这里,刘继隆深吸口气,继续与学子们对视说道:

  “现在的你们,虽然学习了很多的知识,但那毕竟只是理论上的。”

  “你们对某个问题没有调查,没有体验,就没有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

  “现在的陇右,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人有地种,人人有肉吃的程度。”

  “现在你们把课堂上的理论学完了,也差不多可以到生活中,体验实际生活了。”

  “我要把你们送到凉州去,从乡村的农民先做起。”

  “最少两年的农民生活,两年的基层兵卒生活和两年的直白生活。”

  “你们要是都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我相信你们会有比我更好的办法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问题。”

  刘继隆没有太多时间和百姓待在一起,因为事情太多太杂。

  尽管他问过陇右的百姓们,他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但他们说的总是眼前的一些事情。

  这些事情是病,而不是病根。

  他可以把病祛除,但病根解决不好,病就会一直在。

  “我对你们是很放心的,你们不是那些吃糖长大的娃娃,都是经历过吐蕃治理时期,吃过苦的。”

  “我希望几十年后,我再回过头来看你们的时候,你们还能和今天一样,一身正气。”

  “但我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你们之中始终会有人倒向自己的利益,但我还是希望你们记得,以前你们是怎么吃苦的。”

  刘继隆话音落下,五十二名学子不用人开口,纷纷作揖回礼。

  刘继隆走后,他们开始向墓园内的五千三百七十九位烈士上香。

  在这群墓碑中,有人是他们的叔伯、兄长、乃至父亲,也有完全与这群烈士无关的学子。

  但不管怎么样,如今他们学成了,于情于理,都应该向这群人上三炷香。

  “节帅,他们就这么点人,您就为了他们,在大学里当了五年教习啊?”

  站在刘继隆身后,张昶十分不解。

  在他看来这群人和他们当下用的那群人,似乎没什么区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万事开头难,只要迈了步子,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刘继隆倒是十分自信,于他而言,这是进步。

  哪怕最后事情不尽人意,但起码埋下了种子。

  “节帅,我倒是很好奇你刚才那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话。”

  站在刘继隆身后,缓缓走来的曹茂忍不住开口说着,而刘继隆也道:

  “这些年你看的书不少,可曾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

首节 上一节 446/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