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478节

  在底层军官与兵卒们渴望和平的同时,祐世隆却策马来到牛头原的某处高丘上。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凝视着远方的牛头峡。

  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与高骈决战,一举击溃东川大军,攻入巴蜀腹地!

  凭借己方的兵力优势,他有自信取得胜利,北上占据巴蜀,完成祖辈未能完成的功业!

  在他眺望未来的同时,距离牛头原二十余里外的东安城也相当燥热。

  “节帅,我军连战两场,将士们疲惫不堪,是否休整一番再出兵?”

  东安衙门内,望着兵卒们不断搬运东西离开的背影,王重任忍不住起身作揖,语气中带着担忧。

  他的话音刚落,张璘便笑着插话道:“王郎可是怕了?”

  “不……”

  王重任眉头一皱,正要发作,却被高骈抬手打断。

  高骈的目光冷静而坚定,看向王重任:“我军疲惫,蛮军又何尝不是?”

  “眼下我军士气正高涨,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

  “即便要休息,也是等到牛头峡的峡口再休息。”

  解释间,高骈顿了顿,继续说道:

  “牛头峡的东峡口距离此地不过十二里路程,今日耗费两个时辰赶路扎营,余下时间便用来休整。”

  “祐世隆既然想在牛头峡决战,那我们就如他所愿!”

  王重任见高骈心意已决,只得点头应下。

  他望着高骈那愈发冷淡的神情,心中不禁生出一丝陌生感。

  曾经的节帅虽然威严,却不失人情味,可如今的他,仿佛只剩下了冷酷与算计。

  思绪间,东安城内的东川大军开拔向西。

  十二里的距离对于大军来说并不算远,不过两个时辰便抵达了牛头峡的东峡口。

  东峡口前地形还算宽敞平坦,倒也不妨碍扎营。

  随着高骈下令扎营,牛头峡西峡口上牛头原的祐世隆也得知了东川的军情。

  眼看高骈应战,祐世隆只觉得热血沸腾。

  即便如此,他却也清楚本部兵马赶路疲惫,眼下不是开战的好时机。

  他要在西峡口休整几日,等待本部士气回升,再大举进攻东峡口的东川大军。

  “大军疲惫,休整三日,三日后兵出牛头峡。”

  “此外,告诉朱提等处兵马,小心高骈诡计突袭!”

  “臣等领旨……”

  祐世隆尽量冷静下令,诸将闻言也纷纷松了一口气。

  接旨后,他们开始按照祐世隆的安排传递军情。

  一时间,拓东城又从四周征调了万余蛮兵北上,以求朱提稳固。

  大礼军队的动向,高骈不是很清楚,他只知道距离自己名扬天下,仅剩一役……

  “呜呜呜——”

  三日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牛头峡东西两侧峡口,两军对峙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东川大军的营地上,士兵们早已整装待发,扎甲在晨光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刀枪如林,旌旗猎猎。

  高骈站在阵前,神情冷峻,心中却燃着一团烈火……

  今日,便是他扬名天下的时刻!

  与此同时,祐世隆的六万蛮军也已列阵完毕。

  牛头原上,蛮军的旗帜如乌云般遮天蔽日,士兵们手持长刀短锤,目光凶狠,仿佛一群蓄势待发的猛兽。

  祐世隆骑在战马上,宝剑高举,声音如雷:“儿郎们!今日便是我们踏平戎州,扬威天下的时候!”

  “咚咚咚——”

  战鼓擂响,号角长鸣,两军几乎在同一时间拔营。

  他们都将不适合在峡谷内作战的精骑留在峡谷外,为求大军失利,以此断后。

  近乎十里的牛头峡,最宽处不过十丈,最窄处不过四丈。

  如此地形作战,对将领临阵变化要求不高,但对将领治军要求极高。

  这种地形若是前军崩溃,连带着会导致三军接连崩溃,成为敌军手中待宰羔羊。

  七千东川马步兵在进入峡谷前便下马列阵,步步为营的走入牛头峡中。

  与他们一样的,还有西峡口的蛮军。

  不同的是,西峡口的蛮军数量,是东川唐军的近十倍……

  以七千击六万,成则青史留名,败则遗臭万年。

  此刻高骈的压力有多大,没人能了解,但东川军的将领对于自家节帅,却基本盲目自信。

  时间一点一滴推移,从辰时出发算起,东川军的将士已经走出五里路程。

  估算过后,马背上的高骈果断抬手:“大军在此列阵!”

  “哔哔——”

  木哨声如石入深池,不断向外扩散而去。

  很快,七千东川兵马列阵谷间,队伍拉长近二里,两侧皆是山岭,头顶浓浓雾气,唯有前后两条道路可走。

  “唏律律……”

  胯下的军马在喘息,而高骈则是在等待消息。

  “哔哔——”

  忽的,两侧山岭上传来不同的木哨响声,显然是双方的塘兵在山岭顶部遭遇了。

  牛头岭土石疏松,派十几人的塘兵攀爬探哨还没有什么问题,但若是指挥大军攀爬,却不知要耗费多少气力,死伤多少精锐。

  正因如此,高骈没有想过在牛头岭两侧山上设伏,更没想过砍伐树木来阻截谷道。

  他只需要派出塘兵,确定自己行军路段没有人设伏就足够。

  他们二人,本就是打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前来的。

  “窸窸窣窣……”

  忽的,前方谷道响起脚步声与甲片碰撞声。

  “哔哔——”

  代表戒备和警惕的木哨声不断作响,而前方可见的百余步谷道尽头也渐渐出现旌旗。

  祐世隆所率六万蛮军中,穿戴甲胄的仅有直属的三万大军,其中万余披铁甲,二万披重铠。

  所谓重铠,便是取巨鳄(韩愈鳄)、大象、犀牛等厚实皮革所制甲胄。

  大礼境内有大象、犀牛、巨鳄等生物,且许多百姓深受其害。

  蛮军常猎杀这些动物,一为保境安民,二为取皮制甲。

  大礼国的皮甲技术十分成熟,所制皮甲足够厚实,故此称呼为重铠。

  以防御力来说,同级别的重铠略高于锁子甲,而将领所穿的大铠更是能与扎甲、鱼鳞甲媲美。

  正因如此,当身穿重铠的大礼蛮军出现在谷道前方时,东川军中不少兵卒都承受着压力,下意识咽了咽口水。

  “呜呜呜呜——”

  两侧山岭中突然传来怪叫声,但那并非来自山顶,而是谷道两侧的陡坡密林中。

  “什么声音?!”

  “不要惊慌,是扑子蛮和裸形蛮!”

  东川兵卒因怪叫声而骚乱,高骈却做足了功课,沉声安抚四周兵将。

  扑子蛮,其部主要生活在哀牢山中,以青婆罗缎为通身袴,勇悍矫捷,善用白箕竹,常于深林间飞驰射飞鼠,发无不中。

  裸形蛮,其部生活在高黎贡山西,常赤脚掌于原始密林中疾驰,如履平地。

  能在陡峭的山岭中疾驰,只能是这两种蛮兵。

  据传三国时期的无当飞军,便是以扑子蛮和裸形蛮、望蛮所组成的精锐。

  望苴子蛮、扑子蛮、裸形蛮和望蛮,便是大礼直属外,战力最为强悍的四支蛮兵。

  不过望苴子蛮善骑射,多募于骑兵中,所以并未出现在此处。

  “咻咻——”

  “小心箭矢!”

  “弩箭还击!”

  在高骈的军令还未传下去时,沿着谷道两侧山岭突袭而来的扑子蛮和裸形蛮便开始远程骚扰起了东川军。

  尽管对东川军造成了伤亡,但伤亡并不多。

  随着东川军以弓弩还击,不少蛮兵也因为中箭而从山岭上滚落。

  “娘贼的!是人!”

  随着东川军的兵卒发现那怪叫声来源于蛮人,他们心里的那丝畏惧瞬间消散,反而被激起了脾气,不断以弓弩反击。

  唐军兵卒,基本每人一张弓,而这点也被高骈完全复制给了东川军。

  正因如此,单论弓手而言,唐军的弓手比此处六万大礼蛮军还要多。

  箭如飞蝗,不断落入山岭间,而扑子蛮与裸形蛮也在交锋中落入下风,不断中箭跌落谷道。

  “咚咚咚——”

首节 上一节 478/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