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479节

  忽的,前方传来擂鼓之声,大礼的蛮军已然列阵攻来,距离东川军不过百步。

  “弩手去贼一百步发箭,弓手去贼六十步即发箭。”

  “贼至二十步内,即射手、弩手俱舍弓弩,先络膊,将刀棒自随,即与战锋各队齐入奋击……”

  “杀!杀!杀!”

  高骈有条不紊的遵照唐军对敌大阵来指挥,而大阵对敌考验的是兵卒素质。

  不得不说,高骈将东川将士操训不错,尤其是东川基层的将领。

  那些都将、列校们站在阵中,目光如炬,声音沉稳而有力,穿透了战场的喧嚣:

  “弩手,百步发箭!弓手,六十步发箭!战锋队,准备接敌!”

  手执弓弩的东川兵卒在接到军令后,迅速执行命令,箭矢如雨,密集地射向逼近的蛮军。

  蛮军士兵在箭雨中倒下,但后续的部队依旧如潮水般涌来,毫不退缩。

  他们的重铠在阳光下闪烁着黑光,他们纷纷肩扛短矛,朝东川战锋队投去。

  投矛发出刺耳的破空声,不少东川兵卒被投矛射中,一口气缓不上来而栽倒。

  “杀!杀!杀!”

  东川军的战锋队齐声呐喊,长枪如林,直指蛮军。

  双方在谷道中激烈碰撞,长枪碰撞交错,枪杆不断发出碰撞声。

  前排的士兵倒下,后排的士兵立即补上,战斗异常惨烈。

  高骈的目光始终紧盯着战场的变化,不断调整队列。

  在这种狭窄的地形中,一旦前军崩溃,整个阵线便会土崩瓦解,因此他必须确保每一名士兵都严格执行命令,保持阵型的稳固。

  “拖走伤员!后排补上!”

  都将与列校们的声音再次响起,不少因为射箭而手臂酸痛的东川兵卒迅速将前排战锋队倒下的同袍拖到后方。

  后排的士兵则立即补上空缺,继续与蛮军厮杀。

  这种高效的战场调度,正是高骈平日严格训练的成果。

  与此同时,蛮军的扑子蛮和裸形蛮依旧在两侧山岭上骚扰,试图分散东川军的注意力。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东川军的弓弩手们早已熟悉了这种战术。

  无需瞄准,他们只需要按照都将与列校的军令放箭,以箭雨扫地,便能将那些隐藏在山岭中的蛮兵射落。

  喊杀声持续了一盏茶的时间,双方不断更换前队,以求战锋体力充沛。

  蛮军的兵力优势在狭窄的谷道中无法完全发挥,而东川军的严密阵型和高效指挥则让他们在劣势中稳住了阵脚。

  终于,蛮军的攻势开始减弱,前排的士兵开始后退。

  高骈见状却不贪功,而是稳扎稳打道:“步步推进,保持阵脚不乱,擅自追敌者斩!”

  在他的军令下,战锋队的东川兵卒纷纷压下追击的想法,步步推进,稳扎稳打。

  与此同时,前军受挫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中军的祐世隆处。

  “调度队列,稳住战锋阵脚!如此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吗?!”

  得知前军战锋受挫后退,祐世隆破口大骂,随后沉声道:“告诉赵器槐,朕立即前往前军!”

  “倘若前军战锋稳不住阵脚,那朕就将他正法于阵前!!”

  “臣领旨!”传信塘将连忙低下头,随后派出塘骑传递消息。

  不多时,前军的大军将赵器槐便得到了消息。

  得知皇帝生气,他只能硬着头皮压上铁甲兵。

  “呜呜呜——”

  号角声与鼓声同时作响,重铠兵被换下,接替而上的则是大礼的铁甲兵。

  随着重铠兵退入铁甲阵中,蛮军的防线终于稳固在了此处。

  两军以长枪碰撞对敌,而山岭两侧的裸形蛮和扑子蛮也不知什么时候撤走了。

  来自两侧的威胁消失,东川军也开始继续发力。

  在这狭长的战场上,大部分兵卒不是死于兵器下,而是在交锋中跌倒,随后被大军结阵践踏而过,活生生被踩死。

  在这其中,鲜少有东川军的尸体,大多都是蛮军尸体。

  “杀!!”

  东川军杀红了眼,两方的精锐止步于此处谷道,不断碰撞。

  堂堂之阵对敌,通常没有什么亮眼的打法,只有枯燥的填线。

  但是填线所用的,却是两国兵卒的性命……

  喊杀声与兵器碰撞声、求救声充斥着所有人的耳朵。

  后排的兵卒不断前进,来到战锋队后,与对面的敌军四目相对。

  所有人的嘴脸都显得十分恐怖,他们用长枪不断刺击对面的人,只求倒下的是对方,而非自己。

  随着倒下的人越来越多,被践踏而死的人也越来越多。

  双方都没有空间将倒下的人拖出战锋,尸体渐渐堆了起来。

  用于列阵的长枪不再适用,经验十足的老兵已经取出钝兵。

  短兵交击,两军的战锋缠斗一处。

  “前军后撤二十步,放他们过来,以大阵对敌!”

  后方,高骈眼见己方战锋竟然与蛮军短兵交击,立马咆哮着下令。

  在他的军令下,还有理智的战锋兵卒立马脱离短兵战场,往后撤退二十步后拾取地上随处可见的长枪,列枪阵对敌。

  那些不够理智的兵卒则是失陷于蛮兵之中,而蛮兵们也没有冒进,反而是将尸体拖走,避免尸堆妨碍己方进军。

  半盏茶的时间,峡谷内的尸体被拖走大半,前军交锋的空地再度“宽阔”起来。

  “咚咚咚——”

  擂鼓声再度作响,两军战锋继续持着长枪前进,最后碰撞一处……

第306章 败走朱提

  “杀!!”

  牛头峡内,喊杀声充斥所有人耳膜,两军各自的战锋队在短暂碰撞后,再度杀红了眼。

  这种局面下,训练不精的一方会很容易失控,而失控代表着更大的伤亡。

  许多战锋兵卒会忍不住冲杀,而他们一旦脱离了同袍的掩护,很快便会被四面八方扎来的长枪挑翻,最后死于战锋线上。

  大礼以二千五百人为一营,一万铁甲军为四营。

  统帅前军的大军将赵器槐坐镇铁甲军乙字营,因此他可以清楚看到,前方甲字营的规模在不断变少。

  “甲字营撤到牛头原休整,换乙字营顶上!”

  赵器槐可以看出甲字营正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代表他们到了崩溃临界点。

  他毫不犹豫的用乙字营换上了甲字营,而大军也预留了一丈宽的撤退谷道,供战锋退下的队伍撤退。

  甲字营的蛮兵终于解脱,他们一排排的与乙字营替换,所有人惶恐不安的撤了下来。

  两刻钟的时间,两千五百人便仅存不到六成。

  可以说,每个呼吸都在死人,死的都是他们曾经的袍泽,甚至是同乡的弟兄。

  “赵器槐!”

  忽的,马蹄声与呼唤声同时传来,身为十二大军将之一的赵器槐连忙下马行礼。

  他甚至没有往后看,因为他很清楚,在这军中有谁能直呼他的姓名。

  果然,本该坐镇中军的祐世隆出现在了前军,脸色铁青。

  “死伤多少,为何战锋在后退?!”

  “铁甲军、重铠兵估计死伤近四千,扑子蛮和裸形蛮死伤不下两千……”

  赵器槐的声音低沉而急促,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不等祐世隆开口,他便低头继续禀报:“陛下,我军虽勇猛,但唐军阵型紧密,如铁墙坚固,风吹不入!”

  面对赵器槐的解释,眼睛不瞎的祐世隆自然是能看到前线情况的。

  他发现赵器槐说的没错,但这让他脸色愈发阴沉。

  望着前方激烈的战场,他拳头紧握,指甲几乎嵌入掌心,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与不甘。

  东川军的顽强超出了他的预料,尤其是高骈的指挥。

  在他手下的东川军,简直如同一堵铜墙铁壁,水泼不入,风吹不进。

  “废物!”祐世隆怒喝一声,声音如雷,震得周围的士兵纷纷低头。

  他猛地拔出宝刀,刀锋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一营铁甲兵不行就两营,两营不行就三营,三营不行就四营!”

  “传令下去,哪怕把铁甲军打光,朕也要全歼唐军!”

  “今日若是无法生擒高骈,难解朕心头之恨!”

  赵器槐闻言,心中一凛,连忙劝道:“陛下,唐军的阵型稳固,若是强行压上,恐怕伤亡会更大。”

  “不如暂且退兵,另寻他策……”

  “住口!”祐世隆怒目圆睁,打断了他的话:

  “六万大军在此,岂能被区区七千人挡住?”

  “今日若不拿下高骈,我大礼颜面何存!”

  赵器槐不敢再多言,只得低头领命,眼睁睁看着乙字营与东川军厮杀。

  他们的结局与甲字营同样,不到两刻钟便出现了阵脚松动的问题。

首节 上一节 479/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