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484节

  刘继隆在马背上对他们招手回应,双方脸上笑容洋溢。

  不多时,刘继隆在百余名精骑的护卫下向狄道城赶去。

  官道两侧都停放着牛车、挽马车,一眼看不到边,可见狄道使用畜力之多。

  不止是狄道,可以说整个陇右的畜力都比较多,每户百姓都能分到一匹挽马或一头耕牛。

  哪怕那些刚刚被安置好的百姓,也能在安置下来后,获得同样的畜力。

  若是放在战时,陇右绝不可能有那么快的发展,但这几年的太平让陇右高速发展起来。

  牛马牲畜及家禽数量每年剧增,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吏治清明。

  事实证明,只要分配公平,便很难出现极大的贫富差距。

  如长安那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绝不可能出现在陇右治下任何一处地方。

  盘子小,刘继隆能看过来,人心也没有变化的那么快,加上平民子弟读书当差,官吏们也担心被身为军属、官属的百姓密奏举报。

  在官员兵吏人人自危的情况下,陇右可谓清明。

  对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百姓来说,陇右与那些读书人口中的“天下大同”毫无区别。

  不过只有刘继隆自己清楚,所有的清明都只是暂时的。

  人亡政息,这才是历史上不断重演的四个字。

  任凭你能力通天,但只要子孙出了个蠢货、坏蛋,所有的政策都将推倒重来。

  想到这里,刘继隆也不免想到了自家的两小子。

  不过没给他太多思考的时间,他们便已经策马进入了狄道城内。

  城内铺设的青石砖,还有专门打扫街道的孤寡鳏独,因此还算干净。

  街道上人流不少,见到刘继隆后,纷纷朝他作揖问好。

  进入城内之后,刘继隆就没有城外那么从容回应了

  他只能走街道中间的官道,快速穿过了街道后,在都护府前下马入内。

  半盏茶后,他们穿过大门与正门,来到了正堂厅中。

  高进达和崔恕正在处理政务,瞧见刘继隆来了,二人纷纷起身行礼,接着坐回位置上继续处理政务。

  刘继隆目光看向高进达桌案,桌上堆了许多州县送来的图籍。

  各州县乡村的人口、耕地都需要实时登记,这也是刘继隆养那么多官吏的原因。

  大唐所养官员不过一万八千余人,胥吏数量不明,而陇右不分官吏,吏可擢为官,官亦可贬为吏。

  有品秩为官,无品秩为吏,这就是陇右的规矩。

  吏三年无功且有过者裁汰,无功无过则保留,有功无过者拔擢为从九品下。

  在这种制度下,上升通道一直存在,且竞争十分激烈。

  刘继隆看了看文册内容,这才发现是三月的各州县图籍。

  望着这些图籍,他脑中想到了皇帝李漼想向陇右索要图籍的事情,不由轻笑。

  高进达疑惑看向他,他又急忙摆手示意他快些记录。

  这样过了半个时辰,高进达才将十四州人口田亩等数据记录在案。

  “如何?”

  刘继隆亲手为他斟茶,高进达受宠若惊,连忙用手指叩首表示感谢。

  这些小动作,都是刘继隆教他们的,不然动不动就作揖,这未免太郑重了些。

  “十四州人口为十八万六千二百五十三户,七十五万三千二百六十七口,熟田八百余八万六千四百五十二亩,垦荒田为三百四十五万一千三百三十三亩……”

  高进达将情况汇报结束,这才端茶抿了一口,接着对刘继隆说道:

  “这几个月涌入的人口不仅没有因为战事停歇而变少,反而越来越多,这还真是奇怪……”

  “并不奇怪,但也很快会结束了。”刘继隆笑呵呵回应着他,同时起身走到自己的位置上。

  他从上锁的柜子中取出三封书信,返回后递给高进达。

  高进达接过后将其打开,而三份信分别是张议潮、封邦彦、杨知温所写的书信。

  其中除了讲述皇帝李漼的那些言论外,还有朝廷如今所面对的一些事情。

  在这些事情之中,度支钱粮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朝廷取消了九厘税不假,但百姓此前积欠的赋税却依旧需要缴纳。

  这其中,天下各州县,共欠往年夏秋赋税三百五十万五千七百一十四万贯匹。

  三百多万贯看似不多,可若是平摊到河北、陇右两道百姓头上,那就是大唐每户百姓都欠着朝廷几十钱。

  更何况这还需要刨除世家、庶族们,因此每户百姓积欠上百钱是常态。

  若是一个道的百姓没有积欠,则有其它道的百姓积欠。

  总而言之,三百五十五万贯匹的积欠还需要收上来,而官吏们的催缴带来了新的贪腐,百姓依旧忍受着朝廷的盘剥。

  唯有偿还了这笔积欠,百姓们才能回到大中十一年的环境。

  不过到时候他们需要面对的,就是庶族们哄抬物价导致的高价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杂物了……

  “朝廷免除九厘税,却又加重其余杂项,届时督管这些杂项的庶族们,岂不是只能抬高价格?”

  高进达与刘继隆学习那么久了,这种简单的经济问题,自然难不倒他。

  在他看来,朝廷这是在挑拨庶族与贫民的关系。

  “这是裴休想出来的办法,倒也是难为他了。”

  刘继隆忍不住摇头,只因他从裴休昔年整顿漕运时就看出了裴休有理财的天分。

  只可惜大唐积重难返,他救不了大唐,更救不了自己。

  “如此局面,朝廷还想对我们动手?”

  高进达错愕看向刘继隆,显然觉得当今至尊不如先帝手段老练。

  刘继隆倒也不回应,只是返回原来的话题:“朝廷此举,便要逼反一些庶族。”

  “不过庶族们毕竟还有些家底,不到穷途末路,却也不会铤而走险。”

  “在我看来,他们的家底应该还能坚持几年……”

  闻言,高进达精神一振,因为他这代表着什么。

  如果用刘继隆教导的阶级来叙事,那皇帝位于顶层,世家为上层,而庶族为中层,贫民为下层。

  贫民的力量不足以扳倒大唐,可庶族就不同了。

  庶族虽然不如世家,可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产业,若是想要谋逆,那可比连铁质农具都买不到的贫民要方便多了。

  若是庶族被逼到山穷水尽时,那必然有人揭竿而起,而贫民也会随之响应。

  中原一旦动乱,朝廷便管不了陇右了。

  届时陇右无论是吸纳人口,还是招抚人才,朝廷都无心管理。

  等朝廷镇压了叛乱,陇右也早就做完了该做的事情。

  届时朝廷再想对陇右动兵,就得考虑考虑手中的底牌够不够大了。

  如今的大唐就是饮鸩止渴,不喝会死,喝了也会死,无非死的时间长短不同罢了。

  中原地势平坦,而陇右高头大马。

  对于刘继隆来说,他只需要抢占险要之处,河北、河南、淮南等地便是囊中之物。

  江南虽然富庶,但他只要拿下剑南道和山南西道,便可顺江而下,横扫江南。

  在此之前,他必须把陇右的长处培养的越长越好。

  从官吏储备到军队预备役的民兵,再到军马和军械、甲胄……

  需要他做的事情层出不穷,但陇右都护府早就搭建起来了,他只需要好好吩咐,再观察过程,就能得到结果。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高进达、张昶、崔恕等人吩咐道:

  “军马场要盯牢,这几年我们不会有什么战事,所以不要着急阉割军马。”

  “上等马要留下来,好好选育后育种发展,把储备的军马、军械和甲胄搞得多多的,粮草囤积多多的。”

  “总而言之,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安心发展便是。”

  平原上的精骑威力无需多言,哪怕在山地作战,能快速穿插的精骑也是极为恐怖的存在。

  陇右军的精骑对于当下的河陇局面,显然已经足够多了。

  但若是将目光投向天下,那陇右的八千精骑还是太少。

  “派人传信给尚摩鄢,今年好好休整,很快便是我要用他的时候了!”

  刘继隆担心尚摩鄢犯蠢去进攻苏呲、吐谷浑等处,所以决定提前提醒。

  以他多康六岗的潜力,只要不把物资浪费在他处,他就能在维西八州屯兵数万,极大牵制西川大军。

  “末将领命!”

  崔恕应下,随后安排人送信给尚摩鄢。

  眼见众人把事情安排好,刘继隆命人将自己亲手绘制的地图高高挂在了正堂主位背后。

  丈许长宽的地图被高高挂起,其中内容不止陇右,还包括了大唐全境、吐蕃、新罗、南诏、黠戛斯等国……

  “节帅,这是…天下吗?”

  张昶等人聚集在刘继隆身后,感叹地图上的陇右竟然只有那么一点大。

  面对众人询问,刘继隆目光如炬,死死盯着长安的位置。

  “其鹿将失,天下共逐!”

第309章 河西困境

  夏至过后,河陇地区的田野仿佛被金色的阳光浸染,夏麦在微风中摇曳,形成一片片金色的海洋。

首节 上一节 484/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