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495节
但凡有土民试图聚众讨要说法,便会迎来李涿的狠厉镇压。
李涿不过是历任安南都护的缩影,所以安南的土民才会宁愿与大礼勾结,都不愿意服从大唐管教。
意识到奸猾官吏压榨百姓,是造成官逼民反的重要原因后,王式便开始了整顿吏治。
他将军中正直者编到一处,号“长山都”,兵众千人,由其长子王涉统帅,专门负责巡查境内各州县城,将霸占捕鱼、贩盐之利的胥吏劣绅绳之以法,处以极刑。
此外,王式又命令王涉带兵镇压了一批为害乡里,州县不能制的土豪恶霸。
因为他的这些措施,安南的民族矛盾得到了缓解,至今已有三年不曾内乱。
此时,身为长山都都将的王涉正在向王式汇报,内容主要是前几日王涉率长山都在驩州击退林邑进犯的事情。
“阿耶,林邑入寇兵马不过万余,仅半数着皮甲,余者多赤膊,所用兵器为南蛮提供的软弓和长枪。”
“这群蛮兵虽然能勉强结阵,但只能打打顺风仗,我率长山都与之交战,不过两刻钟便将其战锋击破,杀贼三千余。”
“据我所俘获的林邑将领口供,此次林邑入寇,乃南蛮酋龙指使,看来酋龙被高节帅重创不浅,不然也不至于让林邑来牵制我们。”
“此事你做的不错!”王式颔首,缓缓放下毛笔的同时,抬头与三十出头的王涉对视,眼里尽是满意。
王涉虽难以将兵数万,可率领数千人担任先锋却不成问题。
王式并不指望自己的几个孩子能超越自己,只希望他们能保全富贵就足够。
王涉的表现,已经超过了王式的预期,所以他十分高兴的夸赞道:
“此次能击破林邑,主要是你的功劳,老夫会向南衙奏表的。”
“相信朝廷看到后,应该会下旨拔擢于你……”
王式的话还没说完,堂外却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一名绿袍的七品官员站在堂外,对内作揖道:
“都护,朝廷派天使前来宣旨,与之一同前来的还有湖南经略使蔡袭!”
“诸位请随老夫前往正堂迎接天使!”
王式闻言,当即带着王涉他们前往了衙门正堂。
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正堂,而堂内则是站着一名二十多岁的宦官,以及一名四十多岁的绯袍官员。
无需解释,王式便知晓了二人的身份,当即对天使行礼道:
“安南都护王式,参见天使……”
“王都护请起!”宦官舟车劳顿,已经无力讲那么多凡俗礼节。
眼下他只想尽快宣读完圣旨,然后前去都护府的寅宾馆休息。
“门下……”
宦官开始宣读圣旨内容,而王式也连忙接旨。
当他得知武宁军作乱驱逐节度使,并且朝廷派他前往武宁军,还允许其带着牙兵前往后,王式心里立马就明了了朝廷的态度。
“看来朝廷已经忍不了这群骄兵悍将了……”
思绪间,王式起身接旨,而宦官也向他介绍道:
“王都护,这位便是接替您的蔡都护。”
“见过都护……”
二人对视行礼,随后一阵寒暄。
宦官见二人相处还算和洽,当即便道:“某舟车劳顿,身体力乏,便不与二位赴宴了。”
“天使慢走……”
王式作揖行礼,接着看向王涉:“大郎,为天使带路寅宾馆。”
“是!”王涉虽然应下了,但却欲言又止,显然有些话想对自家阿耶说。
只是他也看出了自家阿耶在支开自己,因此他便带着宦官前往了寅宾馆,准备返回后询问自家阿耶。
王式看着王涉离去的背影,心中略感欣慰。
此次击退林邑进犯,王涉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仅指挥得当,还能审时度势,果断出击,斩获颇丰。
尽管从其用兵方式不能看出,王涉仅有先锋将才,但这也足够了,毕竟他本就不指望家中出个人中龙凤,平平安安便是最好……
这般想着,他也渐渐从思绪中走出,与旁边的蔡袭坐下,交流起了治理安南的心得。
几番交流下来,他看出蔡袭军略平平,但品行还算不错。
即便无法抵御南蛮入侵,也不至于把安南弄得内忧外患。
只要他能守住安南对南蛮的门户峰州,再向岭西求援,应该能守住安南。
判断了个大概后,王式便承诺半个月内前往徐州,期间则是会带着蔡袭熟悉各军。
面对王式如此和善且尽心力的交接,蔡袭反倒觉得有些愧疚。
毕竟王式将安南经营得三年不内乱,可见其在安南有多得民心。
面对蔡袭的愧疚,王式则是爽朗笑着摆宴。
宴上,蔡袭不断向王式敬酒,王式也十分爽快的接下。
尽管他不怎么喝酒,但酒量却很不错,不多时便把蔡袭灌了个大醉。
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他才命人将醉酒的蔡袭送回了寅宾馆,而他自己则是转身回到书房。
酒意还在脸上,可他心底却已经盘算起那即将到来的武宁之行。
武宁军的名声他早有耳闻,几次驱逐节度使,确实是个棘手的烂摊子,但王式并不畏惧,反而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正思索间,消失许久的王涉却推门而入,脸上带着几分犹豫。
王式抬头看了他一眼,放下手中的茶杯问道:“还有何事?”
王涉迟疑片刻,终于开口道:“阿耶,孩儿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武宁军之事不可小觑。”
“他们几次驱逐节度使,甚至有人因此丢失官职。”
“阿耶此去,恐怕凶险万分,不如……”
王涉沉吟许久,最后才犹犹豫豫道:“不如让孩儿代您前往,先行探明情况,再做打算。”
王式闻言,微微一笑,摇头道:“大郎,你的心意为父明白,但武宁军之事,非我亲自前往不可。”
“你虽有些才干,但毕竟年轻,威望不足,难以服众。”
“况且,朝廷既然调我为武宁节度使,便是看中了我在安南的治军之能。”
“若我畏首畏尾,岂不辜负了朝廷的信任?”
面对自家阿耶的这番言论,王涉眉头紧锁,仍不放心:“可是阿耶……”
“那武宁军骄横已久,恐怕不会轻易服从管教。”
“若是他们暗中使绊,甚至……甚至对您不利,那该如何是好?”
“哈哈哈哈……”王式闻言大笑,随后站起身来,走上前拍了拍王涉的肩膀,语气坚定:
“大郎你记住,为将者,当有胆识,更要有魄力。”
“武宁军再骄横,也不过是一群欺软怕硬之徒。”
“只要我以雷霆手段震慑,他们自然会俯首听命。”
“此事你无需多虑,只需按照我的吩咐,挑选精兵强将编入长山都中,将不愿前往的兵卒裁汰,随后与我一同前往徐州便是。”
眼见自家阿耶心意已决,王式只得点头应下,随后退后一步,郑重其事地拱手道:
“阿耶放心,孩儿定当竭尽全力,助您一臂之力。”
王式满意地点了点头,重新坐回案前,继续泡茶醒酒。
王涉见状也不再打扰,悄然退出了书房。
翌日开始,王式每日带着蔡袭走访交州城外的军营,探访交州境内县城民生。
二人所过之处,百姓无论土、汉,皆对王式夸赞,并不知道他们心中的王都护将被调离。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蔡袭已经熟悉了安南的情况,而王涉也按照王式的吩咐,将不愿离开的长山都兵卒放归军营,重新编入愿意前往中原的兵卒。
九月末,安南百姓方才知道王式被调离的事情,而王式却已经带着王式及长山都一千兵卒北上徐州了……
“武宁军作乱,调王式前往镇压吗?”
在王式刚刚踏上武宁之行的时候,身在陇右的刘继隆方才知道朝廷的谋划。
他翻阅着经杨信之手搜查而来的情报,仔细甄别后,确定朝廷近来仅此一件大事。
坐在中堂左首位的高进达忍不住询问道:“节帅,朝廷不是只说了调王式前往徐州担任武宁军节度使吗?何时说了要镇压武宁军?”
高进达对军事上的反应有些慢,刘继隆见状便与他解释道:
“若只是调任,那为何会准许王式带牙兵前往?”
“武宁有七军,初时七军仅二千人,发展至如今,银刀军便有二千人,其余六军各千人,计八千人。”
“八千牙兵之下,又有州兵、营兵万余人,如此构成了武宁军全部。”
“话虽如此,但七军中唯有银刀军最为凶悍,招募时便为凶豪之卒,因此其余兵马常年被银刀军压制。”
“这温璋压服了其余六军,却因为压制不了银刀军而被驱逐。”
“武宁军过往几次驱逐节度使,也多以银刀军带头。”
“朝廷无法讨平诸如河朔三镇及我等大藩镇也就算了,若是兵不满二万的武宁军都无法讨平,那朝廷的威严何在?”
“更何况武宁军镇守运河要地,眼下若是不讨平,日后再度作乱,届时长安百万漕粮都得断在江淮。”
“于情于理,朝廷都应该镇压武宁军,而王式和高骈无疑为最优人选。”
“不过现在看来,朝廷是选择了王式,而非高骈。”
刘继隆说了许多,高进达听下来后,这才知晓了此事的严重性。
只是他略微思索,却又摇头道:“节帅,此事对朝廷虽然重要,但对我们来说似乎不重要吧?”
作为陇右都护府的长史,高进达也早就从三仙楼、进奏院的各种情报里了解官军的情况。
武宁军虽有近两万兵众,但能称得上精锐的唯有银刀、挟马等七军。
即便这七军作乱,但武宁军四周可是有天平、兖海、淮南、义成、宣武等军包围。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