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496节

  高进达不认为这武宁军能闹出什么事情,更别说此次调任武宁军节度使的王式也并非泛泛之辈。

  王式能带着内忧外患的安南军击退十万群蛮入寇,随后将动乱多年安南抚平。

  单从能力来说,高进达都觉得陇右除自家节帅外,无人能出其右。

  “王式调任武宁军的事情,确实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别的事情。”

  刘继隆承认了高进达的猜想,而他口中别的事情,便是引起唐末农民起义元凶之一的庞勋。

  此时的庞勋,应该只是伙长、队长之流,不然他早就死在王式镇压武宁军的途中了。

  刘继隆记得,王式似乎是把武宁七军的牙将都一网打尽了,并且没有废什么力气。

  尽管他不知道,如今的王式还能不能和历史上一样讨平武宁军,甚至他也不知道庞勋能不能活下来,但这件事他必须得关注。

  若是没有庞勋冒头,那些小庶族和贫民也无法看穿大唐的虚弱,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说不定会往后推延。

  如果事情真的如此,那自己就得想办法逼一把唐廷了。

  与其让大唐缓慢死亡,最后迎来五代十国乱象,那不如让大唐加快死亡,由自己扫平天下。

  思绪此间,刘继隆对高进达询问道:“现在三仙楼的范围包括哪些了?”

  见刘继隆询问,高进达连忙回应道:“此事得询问曹参军才行。”

  “召曹茂过来吧。”刘继隆颔首示意,高进达见状便派人寻来了曹茂。

  不多时,曹茂便来到了中堂并在作揖后入座,同时在高进达解释后向刘继隆汇报道:

  “节帅,如今三仙楼包括剑南道、山南西道和山南东道。”

  “此外,关内道中的朔方、天德、泾原三镇也有三仙楼,河东仅有北都有三仙楼,京畿道和都畿道只有长安和洛阳有三仙楼。”

  似乎是担心刘继隆不满意,曹茂连忙解释道:“三仙楼的菜品倒是很受欢迎,可地方衙门的赋税也不低。”

  “十年扩展至如今,已经算是迅猛了……”

  曹茂说罢,高进达也附和道:“节帅,都护府对三仙楼的扶持不低,奈何许多地方的生意都被地方藩镇的牙商所占据,便是我们花钱也进不去。”

  三仙楼,这本就是陇右在俞从晖、王焘等牙商帮助下,于各州县修建起来的情报机构。

  当然,说是情报机构,实际上也只能打探些小情报,触及核心的情报是很困难的,因为那代表需要花钱。

  陇右的财政充盈不假,但比起情报的花销来说,陇右财政的那点结余,还不足以满足三仙楼的扩张。

  刘继隆也没指望三仙楼能得到多大的情报,他只需要得到各州的大致情况就足够。

  正因如此,面对高进达和曹茂的无奈,他也开口安抚道:“无碍,这已经足够了。”

  “若是能沿着长江、淮河两岸继续开设三仙楼,那则更好,若是不能也无碍。”

  刘继隆说罢,随后又向高进达询问道:

  “近一个月过去,松州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传来?”

  “有!”高进达不假思索道:

  “这崔铉果然是故意在北境设防,为的就是把流民拿来与我们做买卖。”

  “杨复光的信送抵成都后,崔铉便以安置百姓往翼州、茂州、维州为由,将西川大批流民迁徙翼州。”

  “在流民抵达翼州后,他便派人传信给松州的斛斯光,让斛斯光派人去接纳流民。”

  “斛斯光今早才派人送来消息,说是翼州流民有近八千,而且后续还有好几万流民。”

  “杨复光已经抵达翼州,并且要求用这批流民先交换挽马。”

  “斛斯光让都护府先准备五千匹挽马南下,您看如何?”

  高进达说罢,目光便看向了刘继隆,刘继隆听后问道:“派一万匹挽马南下吧。”

  “按照之前的规矩,这一万匹挽马,也能换六万流民了。”

  “牧场的情况如何?接连交易出去那么多挽马,会不会受到影响?”

  面对刘继隆的询问,高进达颔首道:“有一些……”

  闻言,刘继隆沉思片刻,接着想到了河西的张淮深。

  “张使君不是想要人口吗?这次是个好机会。”

  “派人送信去甘州,告诉酒居延,一匹挽马换三个流民。”

  “如果张使君同意,便让他们先把挽马送到凉州,然后再由我们的人转送到河州、渭州、岷州。”

  “这次迁入的百姓,都安置在这三个州开荒,让三个州的人口都突破十万口。”

  陇右与西川谈下来的价格是六个人换挽马一匹,一个人换粮食七石。

  河西粮食不足,还需要从陇右进口,自然不能用粮食来交易。

  但河西拥有多处马场,挽马肯定足够多,所以可以用挽马交易,而陇右可以从中间抽取五成作为费用。

  想来就算张淮深知道,张淮深也会愿意换的,因为关内道的口马价格更贵,移民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弄到的。

  “是!”

  曹茂与高进达作揖应下,刘继隆见状颔首道:

  “下去吧,记得盯紧王式那边的事情。”

  在他的吩咐下,曹茂与高进达缓缓退出中堂,而刘继隆也将长安送来的情报丢入了香炉中,眼看着它化作灰烬……

第316章 下乡事了

  “簌簌……”

  九月末尾,当陇右浩浩荡荡的秋收已经结束,各州县乡村耕地里的粮食收割殆尽。

  乡村里的晒场无疑热闹起来,但这些热闹都是指那些已经安定下来的乡村,而非永昌村这样的新村子。

  永昌村不过在凉州扎根了两年,哪怕村子四周的荒地已经开垦许多,但荒地内的产出却只有单独的两种。

  一年麻、二年豆,三年才是粟麦粮食,因此永昌村内能收获的公田作物只有麻杆和大豆。

  “县衙的人什么时候才来啊!”

  “应该快了吧……”

  此刻永昌村内的所有的村民都聚集在村口,旁边放着收获而来的麻杆和大豆。

  村内的人口相较于去年,可以说增加了近一倍。

  其中大部分都是迁徙而来的剑南道百姓,余下的便是临州大学毕业的第二批下乡学子。

  永昌村的收获虽然比不上其他村庄的粮食丰收,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马懿和李阳春蹲在村口的大树下,身后跟着七八名年轻的学弟。

  这些年轻人都是临州大学毕业的第二批下乡学子,他们在永昌村已经待了大半年。

  他们与村民们同吃同住,一起开荒种地,早已融入了这片土地。

  “你们说,拿了工钱后应该去干嘛?”

  “一个月就三百钱,也干不了什么,顶多买七八斤肉。”

  “说起肉,我这肚子里也好久没有油水了。”

  几个人谈到了吃食上,但其中一名憨厚的少年却笑道:

  “我打算拿到工钱后,去大斗乡上买些粗布,给照顾我的李大娘做件新衣裳。”

  “你要这么说,那我也想起来了,我想给王阿丈家买些糖糕和盐,他们一家对我可好了,每次吃饭都给我多盛一碗。”

  “刘阿丈对我也极好,小囡囡想吃糖,我这次去大斗乡买几斤糖饼!”

  “唉……想买的东西太多了,这工钱真难赚啊,我都想让我娘亲给我寄些钱过来了……”

  “可别,节帅不是说过嘛,下乡就得下得彻底,向家里要钱可是要扣学分的。”

  一群少年人叽叽喳喳讨论着,而蹲在树下的马懿听着他们的讨论,嘴角微微扬起。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李阳春,用手肘轻轻戳了戳他:“李大郎,你可别乱花钱,记得等年末的时候,我二人还得买头肥猪,请乡亲们过个好年呢。”

  “我自然记得!”李阳春白了马懿一眼,接着又咋舌道:“希望猪肉价格别涨太多……”

  几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和车轮碾过土路的声响。

  马懿目力极好,瞧了两眼便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道:“县衙的车马来了,我们的工钱也该到手了。”

  四周的村民们也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朝着远处张望着。

  不多时,三十余辆马车缓缓驶入村口,车上堆满了麻袋和木箱。

  县衙里外派的直白跳下车,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册子,高声喊道:

  “下乡学子们先来领工钱,村民搭把手把粮食和粗布、粗盐卸车。”

  “把东西卸好后,先把麻杆和大豆装车,然后请村正出来分粮!”

  听到直白的话,永昌村的村民们顿时欢呼起来,纷纷围了上去。

  他们开始将马车上的粮食、粗布、粗盐卸了下来,然后将今年收获的麻杆、大豆装车。

  尽管永昌村的村民达到了二百三十口,但他们开垦的荒地却不过四百多亩。

  四百多亩荒地收获的麻杆、大豆并不多,麻杆三千多斤,大豆也不过八千多斤。

  在村民将这些物资装车时,李阳春和马懿也前来领取了工钱。

  每人每月三百钱,虽然不多,但是也值得他们高兴了。

  马懿和李阳春没有着急领钱,而是先让学弟们上前领了工钱,二人留到了最后。

  原本以为是普通的领工钱,却不想等他们来到直白面前时,那直白却开口道:

  “马先生和李先生,都护府有令,第一批下乡的学子提前三个月回城。”

  直白的话和平静,可马懿和李阳春却愣住了。

  “提前回城?”

  “回哪?”

  二人错愕,不敢置信自己刚才听到了什么。

首节 上一节 496/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