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551节
这些马夫都是当地的土浑人,专门负责照顾军中马匹。
伺候好了军马和乘马,李阳春他们才有机会来收拾自己。
因为是在高原,树木稀少,而转运煤炭并不容易,所以洗澡在这里还是比较奢侈的。
他们脱下甲胄,简单用铁壶中被太阳照射而聚热的温水擦拭身子,随后用梳子梳理一遍头发,再用篦子继续梳理。
“直娘贼的,马懿你看你这个跳蚤……”
“滚滚滚!”
高述逗着马懿,马懿则是不耐烦骂着。
半年多的风吹日晒,他们的肤色比起之前更黑了,丢到中原去,兴许都会被人认成南边的昆仑奴。
十二个大男人各自在宿舍里忙着,忽然宿舍外便响起了木哨声。
“哔——”
“集合!!”
“直娘贼的!阿耶才躺下没一刻钟!”
所有人骂骂咧咧,可行动却不慢,纷纷握着鄣刀往外走去。
五十余人很快集结完毕,返回的高潜与张队副满意颔首,随后开口道:
“传军令,土浑镇第九伏俟军第三团,于八月二十五日放假,元日以前集结于岷州溢乐县外军营……是否明了?!”
“遵命——”
当放假的消息传来,所有人心底无比激动,但还是强压着激动,先行回答了高潜。
“解散!”
随着高潜声音落下,众人立马欢呼起来,但高潜却打断道:
“别高兴太早,这次放假不一定是好事。”
他没说的太明显,但对于已经见过血的众人来说,他们很快便明白了这次放假的目的。
“娘贼的,南边要打仗了?”
“肯定是,不然让我们去岷州干嘛?”
“要我说,早就该打了!”
“是啊,我们五万多精兵强将,还有三四万民兵,早该打出去了。”
“你们说这次会打下成都吗?”
“娘贼的,不管打不打,总之打了这仗,你我恐怕都能升为伙长了!哈哈……”
虽然已经见过血,但在吐谷浑地区打的都是治安战,这群青年人并不清楚,大阵作战的恐怖在哪。
他们说说笑笑,不少人甚至激进的想要打进成都府。
还有人则是渴望建功立业,擢升官职。
不止是他们这般,就连伙长和高潜、张队副他们也笑容洋溢。
他们自然怕死,但是他们更怕止步于此。
按照军中的规矩,四十五岁还未擢升到别将的人,都将在四十五岁年满时退役。
尽管退役后,他们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钱粮,以及地方衙门维护治安的工作,但那样工作的俸禄并不高。
“高队正,您这次有把握擢升校尉吗?”
马懿笑呵呵走到高潜身旁,试探性询问。
高潜闻言笑着摇头道:“这次能累功升个旅帅就不错了,得了旅帅的武职,过几年我退役转业就能留在县里当差,不用去县外了。”
“旅帅转业的官职是什么?”李阳春走过来询问,高潜见状也笑着解释道:
“军中转业有规矩,你们这群小子肯定没用心看兵册。”
“没有品秩的兵卒及伙长在服役年限满了之后,基本直接拿钱百贯退役。”
“九品的队正、队副若是退役,可以选择拿一百贯钱及二十亩永业田退役,亦或者选择拿二十亩永业田,外加转业为乡里的乡官,每年拿十五贯的俸禄。”
“八品的旅帅退役后,可以选择二百贯及五十亩永业田退役,亦或者拿五十亩永业田,转业为州兵(守城兵)的队正,亦或县衙六司中的录事官,每年俸禄在三十贯左右。”
“七品的校尉退役后,可以选择拿钱五百贯或一百亩永业田退役,亦或者拿一百亩永业田,转业为州兵旅帅或县尉、主薄、县丞等官员。
“再往上便没有了,但也有人说是暂时没定下来,日后还是得规定清楚的。”
几人听完,不免咋舌道:“校尉退役都只能担任州兵旅帅和县衙六司的录事官啊……”
“呵呵,若是都被军中的人给占了,你们这些学子毕业后该如何?”
高潜笑着,接着说道:“我听去长安的人回来说过,各镇都不管这些,普通人参军拿饷就没了。”
“他们没有入伍田,也没有退役的永业田,更别说转业了。”
“你们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日后就懂了……”
李阳春几人闻言干笑,接着高潜便摆手道:
“都回去吧,接下来我们第九军估计不会出征了,等到了日子,你们结伴回家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吧。”
“是……”
在高潜的招呼下,李阳春等人先后返回了宿舍。
半个月后,驻扎在伏俟城的十四个军撤走了十一个,仅仅留下三个军和五百州兵驻守伏俟城。
十四个军解除了土浑镇和伏俟军的名号,改回原本的军号,并踏上了回乡的道路。
与此同时,各镇的戍兵也开始轮换着放假,城里穿着战袄回家的人越来越多。
饶是陇右的平民,也都察觉到了不对劲。
不少人都在街头巷尾谈论着近段时间的变化,都认为要打仗,且都十分激动。
多年的太平,让不少人忘记了战争的恐怖。
青壮们谈论着即将开启的战事,甚至抱怨都护府招兵太少。
“要我说,都护府就应该招兵十万,好让我们这些人有个活干。”
“什么活?你家里不是有几十亩地吗?”
“可我家还有七口人呢,过两年我与细君生了孩子,到时候这点地就不够种了。”
“种地哪有当兵舒服,我宁愿当兵也不愿意种地!”
“唉,年末我们就毕业了,也不知道我们毕业后该去干嘛,总不能读了那么多年书,最后还是回家种地吧……”
狄道城临州坊内,七八名二十出头青年人坐在摊位上边吃胡饼,边讨论着时局变化,又担心着自己日后的出路。
不多时,他们吃完东西离开了这处摊位,而坐在角落的刘继隆则是擦了擦嘴,与陈瑛、高进达起身朝外走去。
钱被留在了桌上,三人步行往都护府走去,路上能听到不少讨论声,基本都是在讨论最近都护府和军队变化的。
待三人走入都护府,高进达这才开口道:“现在这些小郎君,看来有些自视甚高啊。”
刘继隆闻言却笑道:“毕竟读了八年书,若是出来没有地方当差,那便得回去种地了,自然无法接受。”
“莫说他们,便是你也无法接受,抱怨两句也正常。”
“对了陈瑛,今年各州大学毕业的学子有多少?”
突然被点,陈瑛沉思片刻,随后不确定道:“应该是六千多?”
“六千多啊……”刘继隆感叹道:“这六千多学子,若是交给各镇,恐怕各镇节度使都会十分高兴。”
“只是陇右的各行各业都饱和了,他们大概率只能从仕或考试成为教习。”
“虽然我们明年就要对南边用兵,攻占六州之地后,必然会空缺不少官职,但规矩不能变。”
他口中所说的规矩,便是当初定下的从仕、教习等规矩。
毕业的学子想要从仕,必须要接受下乡开荒、参军入伍,最后才能担任直白。
若是要当教习,则是需要参与两年开荒,再当兵一年才可以。
不过都护府也不会让他们白干活,当兵照常发放军饷,开荒期间则是按照每月三百钱的标准发放工钱。
“节帅……”眼见刘继隆提起这个,高进达也开口道:
“两年开荒的标准,是否太长了些?”
“不如削减为开荒一年,当兵一年如何?”
“若是按照原有的规矩,这六千学子得四年后才能进入衙门当差,时间拖得有些久了。”
“算下来,开荒的那两年,单工钱就得支出二万余贯,此外随着毕业人数逐渐增多,军队也容纳不下这么多学子。”
高进达提出了眼下出现的问题,可刘继隆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询问道:
“如今都护府及州县衙门中,除各衙门已有的官员与直白,另外的储备直白和官员有多少?”
“不下两千人……”高进达不假思索回答道。
“能否在收复六州后,负责六州政务?”刘继隆继续追问。
“自然……”高进达明白了刘继隆的意思,而刘继隆也颔首道:
“既然能够胜任,那就没有那么大的官员与直白需求。”
“反而是他们两年开荒结束后,能直接编为四个军,增强这六个州的驻兵数量。”
“等到他们戍兵期结束,也差不多是咸通九年年末,也就是十年年初才会担任各州县衙门的直白。”
刘继隆简单推算,便已经将话题说到了五年后。
五年后是咸通十年,历史上庞勋作乱半年有余,河淮洪涝、大旱不定。
可如今,庞勋与王仙芝被王式打得分别逃入鲁山、大别山中,是否还能重新摇旗都另说。
看似天下太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庞勋与王仙芝的此次作乱,不仅把河淮两道十二个州的经济给破坏了,还造成了数量更多的流民。
从目前来看,朝廷压根没有赈灾的打算,甚至连诸镇兵马的犒赏都给削了三分之一,让诸镇节度使自己解决。
这样的做法,也提前造成了诸镇节度使对朝廷失望,很有可能导致日后诸镇剿贼出工不出力。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