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555节

  “既然如此,那便按照此法来加税,待积欠问题解决,再减税以对天下!”

  “臣领旨……”

  李漼开口示意,路岩也不争辩,直接答应下来,随后见李漼没有其它举动,这才缓缓退出了咸宁宫中。

  在路岩的操作下,圣旨很快便经过北司、南衙后发往诸道。

  河淮受灾十三州的百姓得到了蠲免,过去的积欠和今年的赋税不必上缴,但其余的河淮二十九州百姓便与其他道的百姓没有区别了,他们仍旧需要承受两税加七厘,其余各类杂税加一分的苛政。

  问题在于,朝廷加七厘,这仅仅利于朝廷,而不利于地方衙门。

  地方衙门的官吏可不是善人,想让他们加税并征税,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毕竟加税和征税是需要承担风险的,若是之下百姓抗税,他们必须选择镇压才能收得上来税。

  仅凭朝廷那点俸禄,还不至于让官吏们承担如此大风险。

  要么加税,用钱收买人心后,依靠这些人来镇压抗税的乱民。

  要么就是以百姓抗税,征税不利的结果奏报上去,多半会被定个失责的罪名。

  二者抉择,唯有选择前者,而前者需要钱,钱出自百姓,所以征税必然不能按照朝廷规定的来征收。

  聪明些的官吏会以损耗来加征,蠢笨些的则是多加些杂税。

  二者并无区别,都是为了从百姓身上压榨出更多的钱粮。

  别说平头百姓,便是世家都需要出些钱财,更别提那些庶族了……

  “加税多少?!”

  “加二分,少一厘都不行!”

  曹州冤句县黄府正堂内,好不容易养好病体的黄父在听到衙门要加税二分的时候,立马便觉得两眼一黑,险些晕倒。

  他下意识伸手扶住了椅子,而后才看向堂内众人。

  距离他最近的黄巢,以及黄巢的弟弟黄揆、黄邺和自己的孙子黄存,外孙林言……

  “加税二分,以我黄家此刻情况,唯有卖田求财,方能交上四千八百贯的税钱……”

  黄父的话让三郎黄揆忍不住道:“阿耶,这私盐生意我们不做了!”

  “没错!”黄邺也不忿道:“钱赚不到,每年倒贴进去一千多贯。”

  “这买卖谁想做谁做,总之我们是不做了!”

  “糊涂!”黄父恨铁不成钢道:“汝等以为,此间生意是汝等想不做就不做的吗?”

  “家中积财如此,皆乃县中扶持,而今县中困苦,必然要以我们开刀。”

  “即便摒弃这私盐买卖,难不成汝等觉得,县中便无其它手段对付我们?”

  “老夫告诉汝等……只要这天下是圣人的天下,只要汝等还想活着,朝廷有的是手段让我们乖乖拿出钱财。”

  黄父好似在发泄,而黄揆与黄邺却满脸不甘,黄存和林言也紧紧攥紧拳头,唯有黄巢沉着脸色,不知作何感想。

  “要怪,便只能怪我黄家朝中无人,只能受这县中官吏折辱……”

  黄父愤恨的用手杖跺了跺地板,随后在婢女的搀扶下起身,佝偻着向中堂走去。

  待他离开,黄揆等人纷纷将目光投向黄巢。

  “阿兄,我们难不成就受这狗官折辱吗?!”

  “是啊阿兄!”

  “舅父(叔父)……”

  面对几人的愤慨,黄巢咬牙道:“我虽在朝中无人,却也认识陇右驻长安的进奏院押衙。”

  “此前顾忌面子,方才没有寻找他们,如今朝廷索要钱粮甚多,家中若要拿出,必然伤筋动骨。”

  “我且修书一封送往长安进奏院,若是能得到陇右都护府书信相助,想来这王适之必不敢开罪于我们。”

  “届时这私盐生意不做也罢,大不了贩卖田产,往陇右而去!”

  “好!!”听到黄巢愿意举家迁徙,早就受够县中鸟气的黄揆几人纷纷叫好。

  不多时,黄巢便写好手书,派出当年与自己往长安游学的护卫黄周往长安赶去。

  时间流逝几纷飞,三月渐渐往四月迈去。

  黄周抵达长安时,已经是四月中旬。

  他风尘仆仆赶来,顾不得休息便往陇右宣阳坊的进奏院赶去。

  陇右在宣阳坊采买的进奏院,乃是以刘继隆的名义购置的,故此有开乌头门,插十二长戟,悬挂旌旗的特权。

  一伙兵卒身穿战袄,如家仆般在乌头门外守着,眼见黄周风尘仆仆的模样,还以为是来讨个活干的城外人。

  “郎君止步,此处不募工。”

  伙长站出来作揖,对黄周还算客气,换做别家进奏院的兵卒,恐怕不等黄周走入乌头门范围便开骂叫滚了。

  正因如此,黄周虽然知道自己被误解,但还是止不住的高兴。

  “敢问将军,进奏院内押衙可还是杨信杨押衙,亦或者是陈瑛陈押衙?”

  “杨押衙?陈押衙?”

  伙长错愕,随后才道:“这两位早在几年前便调回陇右了,如今的押衙是窦郓窦押衙。”

  话音落下,伙长上下打量起黄周:“你认识我们陈参军和杨使君?”

  “参军?使君?”黄周闻言错愕,却没想到陈瑛与杨信都成了参军和使君了。

  不过错愕之后,他便忍不住激动起来,毕竟两人担任了陇右都护府参军和州衙使君,所寄出的书信份量必然不轻。

  若是能请得他们帮忙,自家危局便能解除。

  想到这里,黄周从怀里郑重取出黄巢书信的和一锭黄金:“我家郎君与陈参军、杨使君是旧友,若是可以,还请将军将此信送往陇右,交予二人。”

  伙长瞥了眼黄金,但只将书信抽出:“我会将这书信交给府内押衙,押衙跟随杨使君几载,若是你家郎君与杨使君相熟,押衙必然知晓,自然会派快马送信前往。”

  “你暂且寻一地方住下,明日这时候再来此处取信。”

  黄周拿着黄金,脸上尴尬,但听到伙长这番话,这才知道自己献丑了,连忙将黄金收起来,郑重作揖:“多谢将军!”

  话音落下,他转身准备绕去宣阳坊的坊门,今夜在宣阳坊好好休息,明日等待消息。

  不过不等他离开乌头门范围,便见朱雀天街上疾驰十余骑往北而去。

  他们从南边疾驰而来,风尘仆仆的模样,手中还有加急的帛书作为证明。

  “是西川的精骑,西川出事了,快去禀告窦押衙!”

  黄周还未走远,当即便听到了陇右进奏院门前的那些兵卒对话。

  “西川出事了?莫不是南蛮打来了?”

  黄周闻言忍不住猜想,但片刻后又觉得此事与自己毫无关系,摇头之后往宣阳坊的坊门走去。

  与此同时,西川的快马也将加急送往了南衙北司……

第350章 得陇望蜀

  “放!”

  “嘭嘭嘭——”

  咸通六年四月初十,伴随着投石机的投石狠狠砸在城墙上,承平近两年的西川,再度被战火所点燃。

  大礼皇帝祐世隆亲率五千精骑,三万甲兵及七万群蛮突袭大渡河,黎州通望县遭大军围困,城内唐军派出精骑突围求援。

  自称吐蕃大论的尚摩鄢率精兵三万,部众五万分兵入寇西境诸州……

  “臣崔铉谨奏表天听,酋龙率众十万寇黎州,而吐蕃尚摩鄢率众八万,分道寇维、松、翼三州,臣……”

  紫宸殿内,百官齐聚,便连半年未曾露面的李漼都出现在了金台上,但脸色尤为难看。

  殿内,除鸿胪寺卿对西川急报内容的诵读声外,再无其它声音。

  祐世隆入寇包围黎州通望县,而黎州境内仅官兵一万,通望仅驻扎了五千兵马。

  崔铉得知此事,急忙率领嘉州的两万精锐驰援黎州。

  不等他走入黎州境内,西境诸州连番送来急报。

  维州、翼州被入寇,扶州与龙州的塘骑甚至探到陇右都护府治下的松州也出现了番骑踪迹。

  崔铉无奈,只能命杨复光领成都五千兵马驰援维州,同时向朝廷求援。

  百官听闻这些消息,顿时眉头紧皱,而队伍中的张议潮更是感到了不对劲。

  “尚摩鄢怎么会有胆子与牧之决裂,还敢入寇松州?”

  张议潮立马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沉思片刻后,他的眉头便渐渐舒展开来,已然想到了关键之处。

  “陛下,眼下当务之急是调兵驰援西川,维翼诸州不容有失!”

  “陛下,臣弹劾陇右大都护刘继隆养寇自重,如今番寇作乱,理应由刘继隆率兵讨平!”

  “陛下,臣附议……”

  庙堂之上,十数名大臣先后站出来奏言,但除了身为宰相、兼领兵部尚书的徐商提出了出兵驰援的建议,其他大臣都是将尚摩鄢坐大的过错推到了刘继隆身上,希望由刘继隆出兵讨平番寇。

  “糊涂!”

  高璩出声呵斥,随后走出数步,转身与那十余位大臣对峙道:

  “若维翼二州丢失,朝廷令刘继隆南下讨平贼寇,岂不是拱手将二州让与刘继隆?”

  话音落下,不等众人反驳,高璩转身对金台上的皇帝作揖道:“陛下,臣请调山南西道兵马驰援西川!”

  “陛下,臣兵部侍郎郑畋有事奏表!”

  队伍中,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官员主动站出来作揖行礼。

  李漼闻言烦躁,根本想不起这个所谓郑畋是谁,但眼见他主动站出来,却还是点了点头:“准奏。”

  “陛下,臣以为,尚摩鄢自立背主,乃刘继隆故意为之!”

  郑畋此言说出,殿上群臣纷纷闭上了嘴,张议潮也忍不住朝郑畋看去。

  “何以认为?”李漼眉头紧皱,但还是询问起来。

首节 上一节 555/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