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566节

  每个地域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地域特征,刘继隆也没有套用后世的地域特征来生搬硬套这个时代。

  这些年他从陇右麾下的王焘、俞从晖等牙商口中了解到了这个时代的不同地区特征,所以对于这个时代境外作战,他更是十分谨慎。

  许多人刻舟求剑,见过的西北荒凉,便以为千年之前的西北同样荒凉,却不想上千年时间的沧海桑田,如何能够生搬硬套。

  兵法因地制宜,讲的就是为将者不能生搬硬套,试图一招吃遍天下鲜。

  李骥等人便是以为自己在西北纵横,便能将西北经验套用巴蜀。

  刘继隆要是真听了他的建议,三军将士不知要死多少人。

  想到这里,他继续对李骥训斥道:“再者,我军虽有重兵在陇南,可朝廷难道无重兵在关中?”

  “若我军主动与朝廷开战,不知其兵马布置,深陷蜀地而无法自拔,那以陇右剩余不足三万之兵马,能否扛住朝廷重兵强攻?”

  “这些事情都想不明白,便不要擅自挑起兵祸,徒害三军将士的性命!”

  李骥被刘继隆说得满脸通红,众将也纷纷低着头,口干舌燥。

  陈瑛目光扫视他们,心底忍不住轻嗤。

  他总算明白,陈靖崇和耿明、张昶他们不与李骥他们牵扯了。

  陇右诸将论军略,难有出节帅左右者,差距甚远矣。

  平日拉帮结派、积攒威望又如何,到了战场上还不是一泻千里。

  军中以实力为大,若是没有相应的实力,捧得有多高,便会摔得有多狠。

  当然刘继隆并没有针对李骥,而是通过李骥来告诉诸将,行军打仗并没有那么简单,不是张一张嘴就能打出胜仗的。

  “坐下吧。”

  刘继隆看向李骥,李骥及众人只能尴尬坐回位置上,等待刘继隆继续开口。

  看着他们坐下,刘继隆这才看向陈瑛:“传令给高进达,十四镇募满兵额后,军器坊继续打造甲胄,并将州兵操训提升至战兵同等,饭食同样。”

  “此外告诉高进达,继续贩卖陈粮给朝廷,别让朝廷从中看出不对劲。”

  “是!”陈瑛不卑不亢应下。

  眼见他应下,刘继隆扫视堂内,随后沉声道:

  “暂时不要着急介入六州,先看看朝廷兵马调度,等尚摩鄢击退朝廷的几次反击后再判断是否介入六州。”

  “是……”

  众将没了此前的心气,也不敢莽撞献策了。

  瞧着众人此番态度,刘继隆起身离开正堂,诸将也跟着李骥、马成和尚铎罗三人先后走出了正堂。

  在他们离开的同时,东川军接令接管绵州及松岭关、江油关防务的消息也传往了长安。

  与之一同传往长安的,还有西川、山南西道的军情。

  路岩、徐商、高璩三人再次走入咸宁宫,宫内这次相较以往,可以说整洁不少。

  “陛下,东川节度使高骈接旨后,调左兵马使王重任、右兵马使张璘分兵驻守松岭关、江油关,又从梓州多处增兵二千。”

  “眼下松岭关、江油关各有守军七千,东川节度使高骈请朝廷补发三军去岁所积欠的军饷,以助三军士气。”

  徐商不紧不慢说着,金台上的李漼闻言询问:“东川军饷几何?”

  “东川兵马三万五千,其中马军七千,马步军二万八千,理应发下军饷九十五万贯……”

  徐商话音落下,李漼微微皱眉,接着看向路岩:“诸道夏税粮可有积欠者?”

  “回陛下,诸道州县亦有不少积欠,所交钱粮折色后仅不足五百万贯,积欠一百六十四万余贯。”

  “眼下应支发禁军及诸镇官军所积欠之军饷,约七百四十万贯。”

  今年加了税后,户部与度支确实有了不少钱粮,可朝廷积欠军饷也不是一时半会了,积欠的军饷数量也多的令人咋舌。

  李漼闻言略微皱眉,但想到数额庞大的秋税,当即又道:“催缴积欠诸州县的欠税,至于军饷积欠的事情,先拨付禁军及京西北六镇及山南西道、西川、东川等镇军饷,再视情况拨发诸镇。”

  “臣领旨……”路岩作揖应下。

  徐商见状,当即又作揖说道:“山南西道传来奏表,王小年核查山南西道诸镇、军兵册,发现军中虚额近三成,已下令诸镇兵将献金抵罪,收缴钱粮绢帛六十余万贯匹石。”

  “王小年裁汰老弱,募青壮之兵卒于诸地操训,除率军前往西川的王符彦所部外,山南西道另募兵卒,眼下得兵二万,仍需操训,请朝廷发下军饷。”

  “军饷之事,陛下刚才已然吩咐过,臣便不再叨扰。”

  “此外,州属规划后,眼下故桃关聚西川兵八千,凤翔兵四千,山南西道兵马三千,另有黔中道兵马七千调往,聚兵二万二。”

  “臣以为,当以杨复光为主,率军尝试收复故桃关西边的端源县,击退关外驻守的三千番骑。”

  徐商话音落下,李漼便不假思索道:“此事便依照徐相所言,下旨令杨复光统制诸镇兵马,依旨意收复端源。”

  “是……”徐商恭敬作揖,接着退回了队伍之中。

  眼见他没有谏言,李漼却主动询问道:“大别山的王仙芝、鲁山的庞勋是否出山投降了?”

  “回陛下,诸镇并未有消息传来,淮南节度使康承训仍在节制兵马,围困鲁山。”

  高璩咳嗽着走出,朝着李漼行礼禀告。

  见他咳嗽,李漼颔首道:“高相还需照顾好身体,莫要在此间病倒。”

  “劳陛下担忧……”高璩缓缓回礼感谢,随后继续说道:

  “眼下朝廷仍旧在陇右采买粮食,陇右粮食也并未出现什么问题,想来并无朝臣私下告诉刘继隆,朝廷有讨贼之心。”

  “好!”李漼难得叫好,高璩也继续说道:

  “臣以为,刘继隆既然毫无发觉,这说明河西确实与陇右决裂,不然以张议潮等人出身,不可能不会将此事告诉他。”

  “既然如此,那朝廷理应继续采买陇右粮食,实现此消彼长之态势,待到粮秣充足,便可发兵进击陇右,打一个措手不及。”

  高璩的话让李漼十分满意,他要的就是速战速决。

  “既然如此,那便等秋收过后,调拨钱粮从陇右加大粮食买入,朕要在朝廷用兵陇右时,让陇右无粮可食!”

  “陛下英明……咳咳!”高璩连忙恭维,但动作太大,不免咳嗽了几声。

  待他咳嗽消停,李漼继续开口说道:“齐内相在前几日找过朕,称禁军随时可调往西川,不知诸相以为如何?”

  “这……”路岩三人面面相觑,皇帝不清楚,但他们可清楚这支所谓禁军是什么货色。

  无非就是招募良家子弟从军,刚刚操训一个多月的新卒罢了。

  这种兵马丢到西川战场上,恐怕只会让诸镇牙将轻视禁军。

  “陛下,臣以为西川之事,不必劳烦禁军远征,不如调遣禁军前往奉天操训,等待关中粮秣囤积足数后,用于讨平陇右的战事之中。”

  徐商婉拒了李漼的建议,同时又给北司留足了面子。

  李漼听后颔首,觉得徐商说的没有问题,但提到讨平陇右的战事,他又开口道:

  “朕以为,讨平陇右之兵马过少,不如征调河东、河阳、都畿、昭义等处兵马,以求速战速决。”

  “陛下圣明……”徐商既然知道禁军底细,自然不准备指望靠禁军打仗。

  在他看来,王式口中的十五万兵马,恐怕都得从京外调遣才行。

  北司那群宦官,肯定是舍不得调动神策军家底的。

  神策军能打的就那一两万人,关键时刻根本不会听取皇帝调遣,还是得靠外镇兵马才行。

  不过眼下时间尚早,倒也不用急于调遣兵马。

  这般想着,徐商作揖道:“陛下英明,但如今粮秣尚且不足,提前调遣兵马,只会让陇右起疑。”

  “臣以为,理应等待秋收采买陇右余粮后,再于明年开春调遣兵马前来,趁夏税收取时发兵攻陇……”

  “卿所言极……”李漼本想夸赞徐商,却忽然见田允急匆匆从殿外走入,手里还拿着加急而来的帛书。

  他的脚步声在殿内回响,路岩三人纷纷转头看去。

  “发生何事?”

  李漼皱眉询问,心中隐隐升起不好的感觉。

  只见田允跪下,双手呈出加急帛书:

  “陛下,西川急报,嘉州为南蛮所陷,成都府……危矣!”

第357章 成都告危

  “噼里啪啦——”

  清晨,西川南部嘉州治所所在的龙游县内不断升起大丛烟雾,无数身穿大礼甲胄的兵卒正在胁迫着甲胄百姓出城。

  蛮兵们三五成群,两名提刀在前引导,两名持枪在后驱逐,还有一名蛮兵则在队伍中间,看管那些试图逃跑的百姓。

  不过五名蛮兵,却能驱赶上百人如犬羊般。

  队伍中的百姓稍有不前,轻者挨蛮兵踹击,重则被鞭挞。

  男人被蛮兵用绳子束缚双手,女子们则是被蛮兵用长绳索系在脖子上,不少女子衣衫破烂,脸色苍白,大多都遭到了蛮兵的侮辱。

  她们被绳索拖挂,不断跌倒,遍身泥土。

  狼狈时,他们朝本族男子看去,却见那些男人各个斜过头去,不敢与他们对视。

  有些女子见了相熟的男子,开口便想要求救,却见男子张口对其辱骂:“汝等怎不投井自缢,好保全这身躯?”

  “如今遭了蛮子侮辱,如何对得起自家耶娘兄弟?”

  “我们……”求救的女子们闻言脸色惨白,不知道该如何辩解,只得低声啜泣。

  蛮子眼见这些男人叫嚷,也不管男子说的什么,提起鞭子便狠狠打在他们身上,用百姓们听不懂的语言骂道:

  “谁让你们说话的,全都给我闭嘴赶路!”

  原本还气焰嚣张的男人们,顿时如鹌鹑般缩了起来,女子们也认清了现实,低着头试图跟上队伍。

  队伍走出街道,来到就近的城门处。

  城门处血腥恶臭弥漫,到处是肢体残缺的尸首。

  城墙根下,官军与蛮军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流入水中,化为五颜六色,十分诡异。

  蛮兵们正在收敛本军兵卒的尸体,而不少苟活下来的官兵则是藏到尸堆中,在身上涂满烂泥和血肉,希望以此躲开蛮兵的注意。

  只是蛮兵们也十分熟练,收敛尸体的同时,不时地用长矛猛刺尸堆,直到里面的人像动物一样蠕动起来,鲜血从伤口流了出来,蛮兵才满意离开了城门处。

首节 上一节 566/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