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739节

  壕沟之中已经有了不少三川军的尸体,而汉军之中亦有不少人负伤。

  高骈以三川最后的四万老卒来强攻仅有新卒的西川,张武虽然不敌,却依旧依靠着南市的布局和成都的人口,率领三万新卒在城外与高骈对峙。

  双方交战半个多月,汉军死伤不少,三川军亦是如此。

  “高”字旌旗下,高骈脸色凝重,而张璘从远处策马而来,来到其跟前作揖:“高王,冲了三阵,弟兄们还是冲不进去。”

  “这不像只操训了半年的新卒,而且他们披甲兵卒比我们的还多,这样打下去,恐怕还未攻入成都,便要耗尽蜀州的粮草了。”

  张璘话音落下,高骈凝重与之对视,询问道:

  “青城、导江、唐昌等县百姓都迁走没有?”

  “回禀高王,三县四万余百姓尽数迁徙南下,但缴获的钱粮仅有十余万,车马不过四千。”

  “足够了!”高骈颔首,他与张武交锋几次后,便知道这厮才能不弱,因此做了两手准备。

  如今掳掠得到了彭州三县的四万口百姓,虽说钱粮所获少了些,但也足够了。

  “传令三军,明日卯时拔营撤往蜀州。”

  “是!!”

  高骈话音落下,随即调转马头返回营盘,而张璘也开始鸣金收兵。

  随着他们鸣金收兵而去,汉军方向的新卒也松了口气。

  张武松懈下来,而城内观战的李商隐见状,当即也策马走出了成都城,来到前线见到了疲惫的张武。

  “高千里果真名不虚传,若非西川有你驻守,此役我们损失恐怕会更大,成都城外的几个坊市也有可能被焚毁。”

  李商隐见到张武后,毫不吝啬的对其夸赞起来,但张武摇头擦汗道:

  “军中除了汉王,恐怕无人能率军稳压高千里。”

  “此役能胜,多亏了军中老卒助我稳住阵脚,但死伤亦不少。”

  “新卒的操练时间还是太短了,扫盲半年多,能识得五百字以上者,不足三成。”

  “识字太少,阵上若是突然变换复杂队形,新卒很难认清旗帜、锣鼓等指令。”

  “若西川兵马尽皆是识字一千以上的老卒,某此役应该能将高千里挡在长江涂滩上,不至于让他深入成都。”

  张武懊悔着,李商隐却抚须笑道:“长江距成都不过三十余里,何谈深入之说。”

  “况且高千里之能不弱,又率老卒来攻,汝能将其挡住如此之久,已然不错,不必自责。”

  “我军只需继续操训扫盲,待到一年半载后,必然能焕然一新。”

  兵卒识字,这是汉军能以弱击强的基础。

  战场之上,识字者能更快掌握《旗鼓号令》,减少战场误判,所以汉军每每与唐军陷入胶着时,明明‘旗鼓号令’同时发出,但汉军反应的速度永远比唐军快。

  反应更快,做出的调整更多,容错性更高,这便是张武能几次击退三川军老卒的原因。

  虽说这个时代的许多藩镇都在培养兵卒识字,但受限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成本,他们并不能像汉军这样快速扫盲。

  当然,随着地盘扩张、不断扩军,汉军的扫盲速度也不免慢了下来。

  若放在陇右,从征募兵卒到扫盲,各种物资和人力都能跟上的情况下,半年多就能将军队兵卒从大字不识,扫盲成为最少能认识五百字的水平。

  扩军之后,扫盲教习数量跟不上,教材跟不上,加上操训太多,文化课太少,汉军在三川招募的新卒,大部分都只能识得二三百字。

  汉军对文盲的脱盲标准很低,只要识得五百字便能摆脱文盲的帽子,这相较于后世农村一千五百字,城市两千字的标准来说,可以说降低了不知多少倍。

  饶是如此,想要为这些入伍兵卒扫盲,难度仍旧很大。

  “某观高骈不日便要退兵,西川长江沿线的六个县作物和人口恐难保存,好在温江三县的人口被迁徙,至于导江三县的四万余口百姓……”

  李商隐眉宇呈现复杂,末了只能叹气道:“待我军训练有成,自然会将其解救的。”

  说罢,李商隐回头看向了西川的汉军,但见他们个头虽比寻常西川百姓要高,可身子瘦弱,不似陇右老卒那般虎背熊腰。

  等到秋收后,还是得想些办法,把肉食搞多些,这样才能将兵卒练壮。

  这般想着,李商隐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看向张武说道:“高都督写来手书,希望某等能劝进汉王,但某以为不可。”

  李商隐的话让张武从失利的阴影中走出,忍不住询问道:“为何?”

  在张武看来,李商隐既然当初第一个劝进刘继隆做汉王,眼下也应该劝进其称帝才是。

  对此,李商隐则是解释道:“我军眼下占据五道之地,但其中两道只是残缺,尚未厘清诸道人口田亩情况。”

  “此外,我军兵卒扩张太快,理应巩固。”

  “国子监能提供的学子数量不足,此时若是称帝,那必然要东扩,而东扩则官吏不足。”

  “此前三川不少豪强作乱的场景,你也曾看到过。”

  “三川豪强,相较于河东、河北及河淮、江南来说,并不算多。”

  “若是此时劝进汉王称帝,东扩之下,必然会有所妥协。”

  “妥协虽正常,但妥协太多,便会埋下隐患。”

  “昔秦隋等朝,无不是因为一统过后妥协太多而埋下太多隐患。”

  “某猜想,汉王也能识得这些,必然有其谋划。”

  “那不称帝了?”张武忍不住开口,李商隐摇摇头:

  “称帝自然要称,但不是现在,而是几年后。”

  “快则两三年,慢则三四年,节帅必然会选择称帝。”

  李商隐说罢,目光不由得远眺三川军营,皱眉道:“后方若要安稳,还得先将高骈击败。”

  “汉王原意是先攻取关内道,灭亡郑畋所率兵马后,再调兵南下击败高骈,而后夺取三川与黔中后,再北上夺取关中。”

  “谁知攻取关内过易,汉王只能顺势攻取关中,而关中人口稠密,不下再夺取一个西川。”

  “眼下汉王恐怕正在为如何治理关中而忙得焦头烂额,这高骈且让他再猖狂些日子,待汉王率兵南下,他自灭亡。”

  李商隐判断的没有问题,此刻的刘继隆,确实正在因为关内道和京畿道的治理而头疼。

  在他与张武说教的同时,刘继隆面前摆放的文册,可谓是堆积如山。

  皇城南衙内,刘继隆坐在门下省衙门中,眼前是不断奔走的官吏。

  一个半月的时间,高进达凭借兵马围困,待安戎关与制胜关唐军木柴耗尽时招降,唐军投降后,高进达将着其返回原籍,随后便立马恢复了秦陇官道。

  陇右的粮食和官吏与新军,立马通过这条官道进入关中。

  三千余名官员及六千余名吏员进入关中,并带来了三万新军和二十八万石粮草。

  “路途过远,本是起运四十万石,路上消耗了十二万石,请汉王治罪。”

  站在刘继隆面前,高进达、崔恕、韩正可三人躬身作揖。

  面对三人,刘继隆揉眉道:“路途有所损耗,实属正常,不必如此。”

  “你们刚刚来到,许多事情还不了解,眼下便先与你们说清楚,好有些准备。”

  刘继隆站起,舒展了身体后才道:“关内、京畿等道文册,尽皆抄旧会昌年间,册上人口六十余万户,三百余万口。”

  “不过你们也清楚,世家豪强及北司等权宦,常隐匿人口,视作财富。”

  “我军攻占关中前,关中又有不少百姓逃亡河东、山南东道及东畿等地,眼下有多少人口,还得汝等用心才行。”

  “是……”众人作揖应下,刘继隆接着又说道:

  “朝廷东逃,关中留下的官员足有千余人,但他们各怀鬼胎,许多人投降我军,不过是为朝廷搜罗情报,故此需要严防死守,不可让其了解我军机要。”

  “火药依旧放在陇右生产,转运诸军即可。”

  “关中的田亩数量不明,朝廷多年不曾清查,而今我军到来,无主田亩必须收回。”

  “若有人敢于冒认田亩,尽皆流放安西、北庭。”

  “此外,既然官吏尽皆到来,那也不好再以军队强行管理长安。”

  “此役军中负伤的将领和伤残的兵卒不少,尽管伤残,但指挥训练不成问题,转为文职亦可行。”

  “你们可以挑选他们,再从此次陇右带来的民夫中选拔三千人,重组左、右金吾卫,每卫一千五百人,编制与军中编制相同。”

  “金吾卫暂时不必执掌宫中巡察警戒和仪仗和护卫,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对宫城外的街坊日夜巡查警戒。”

  他话音顿下,同时看向三人继续道:“旁人不知,高都督理应知晓,这长安城的恶少年与恶汉子是如何跋扈的。”

  “这些人见到我军接管长安,纷纷躲避起来,不敢冒头。”

  “但若是我军兵马撤出长安,那他们又会死灰复燃,重操旧业。”

  “我不希望瞧见这群人,凡是有前科的,尽数发配西域北庭。”

  刘继隆话音落下,高进达三人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唐代作为大唐人口最为稠密、商业尤其繁荣的都城,其中自然存在一些社会闲散人员。

  这些人从事敲诈勒索,盗窃财物,设局赌博、帮人寻仇等等行当。

  逼得商贾只能雇佣保镖,百姓只能结伴出行。

  这群人的数量并不少,在汉军占据长安前,城内足有上万恶少和坊棍。

  虽说眼下逃遁不少前往东都,但留在长安的也不少。

  这一个月里,经过汉军走访,长安城内还有六万四千余户,三十二万五千余口。

  虽然已经逃亡不少百姓,但留下来的百姓数量更多。

  这些恶少、坊棍敛财不少,若是能将其一网打尽,不仅能让长安城内官民满意,也能获得一笔不菲的钱财。

  “汉王,眼下仓库之中还有多少钱粮?”

  高进达询问,但他也知道长安城内估计是没有多少钱粮,不然刘继隆也不会让他运送粮秣来长安。

  对此,刘继隆则是说道:“我军进入长安后,并无太多官吏豪强抵抗,加之朝廷东迁,所获不多。”

  “关中诸州县所缴获的钱粮,半数都运抵了京仓与外库。”

  “眼下京仓之中仅有四十七万石粮食,钱帛等物折色不足五十万贯。”

  “其中有四十万贯,需要用来犒赏三军将士所用,余下尽皆你等节制所用,若是不足,便要靠你们自己了。”

  刘继隆说了这么多,高进达他们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说白了,这长安城内不干净的人很多,有地痞流氓,也有表面投靠,暗地充当谍子的官员。

首节 上一节 739/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