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740节

  如果能将这些人抓出来,那所获的钱粮必然不少。

  别的不说,单说总是官吏逃亡前,低价抛售的那些粮食,普通百姓可买不了那么多,基本都囤积在这群人手中了。

  不过现在的关中还不稳定,所以不能随便抓人,抓人还是得靠证据。

  怎么寻找证据,怎么抓人,这就看高进达三人的本事了。

  这般想着,三人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而刘继隆也开口道:

  “朔方都督府节制关内道,此外再设京畿都督府,以高进达为都督,崔恕为长史,韩正可仍旧主管诸都督府的法曹兼都察院正使。”

  “各道缺额的兵卒,理应尽快补全,京畿道暂设兵额五万,驻扎京畿的三万官兵也算在其中。”

  “传令陈靖崇撤回山南西道,陇右都督以张昶暂代,郑处擢升河西都督。”

  “遵令……”

  见刘继隆作势要走,三人纷纷跟随刘继隆,将其送出了门下省。

  刘继隆上马离开了门下省,三人见状则是面面相觑。

  “为何不劝进殿下?”崔恕忍不住询问,高进达却皱眉道:

  “上次劝进过后,莫不是忘记节帅返回临州后的态度?”

  “称王不比称帝,殿下若意动,曹茂必然最先收到消息。”

  “况且眼下局势如何,你应该也清楚。”

  “扩军、扩充官吏,这些都需要钱粮支撑。”

  “眼下陇右积存的钱粮不足五十万,长安和成都积存的不足百万。”

  “我军钱粮不足,只能等到秋收收税过后,视情况判断是否劝进。”

  “我等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尽快将京畿道治理好,决不能耽搁今年的秋收。”

  “只有把钱粮收上来,使局势转危为安,这才能劝进殿下。”

  他话音落下,不等崔恕继续询问,便转身走向了门下省衙门中。

  与此同时,刘继隆则是叫上了安破胡,以三百精骑为护卫,出城查看情况。

  半个时辰后,他走出金光门二十余里,勒马驻足于长安郊外的官道旁,放眼望去,田野间尽是秋粟,而秋粟间又充满了佝偻的身影。

  如今已是八月中秋,距离秋收也不过月余。

  可田垄间的百姓却如枯苇般摇摇欲坠,健妇穿着破烂衣物,男子则是赤裸上身,露出黝黑皲裂的皮肤。

  远处是一座村落,村子垒土为墙,村内尽皆是土屋,屋顶铺设干草,孩童尽皆光着屁股,为女子能有些破烂衣服穿在身上,遮蔽身体。

  “汉王!”

  安破胡不知何时从田间找来了一名老农,这老农看上去五十来岁,满脸褶子和晒斑,皮肤黝黑皲裂,十分拘束。

  尤其是当他听到安破胡称呼刘继隆为汉王后,他整个人更是冒出冷汗,双腿一软的跪在了地上。

  “老丈不必惊慌,某只是想询问这长安周围百姓情况罢了。”

  不等刘继隆伸手,安破胡便先一步将这人扶起,并架住了他,使他双腿渐渐在冷静下有了力气。

  待他站稳后,安破胡这才松手,而刘继隆也笑着说道:“老丈今岁年龄几何,家中如何,有多少亩田地?”

  “我、我、我……”

  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好不容易能说出,结果看到旁边安破胡咧嘴笑得残忍,更说不出来了。

  好在刘继隆有耐心,加上刘继隆相貌气度令人安心,他最终还是结结巴巴交代了出来。

  “小的唤张田,今年三十五,家中父母尚在,有妇人和女子,另还有两小子。”

  “两小子五个月前被官军抓去,后来汉王打来,多亏军耶们发善心,给了一斗粟米,他们才得在半月前回到村中。”

  “家中没有土地,这些土地都是长安王主事的,只是当初王主事派掌事前来告知我们老实种粮,随后便消失不见。”

  “如今即将秋收,却仍旧不见他们到来,也不知道这土地粮食是否要交税,交税后又该如何,那王主事是否会回来索要粮食……”

  不知为何,面对刘继隆这位高高在上的汉王,平日里见到王家掌事都两股战战的张田,此刻却莫名有了底气,说出了自家的情况。

  刘继隆认真听着,尤其是听到张田不过三十五岁,与自己同龄后,他顿时感受到了胸口堵着股气,吐不出、咽不下去。

  他重新打量起了张田,但见眼前人鬓发斑白,皱纹如犁沟般深深刻在额间,黧黑的面庞上晒斑连成片。

  他赤膊上身,仅有一条裤子遮蔽双腿,而他所露出的上身和小腿上,几道不易观察到的紫黑色鞭痕格外引人注目。

  他的肩头,更是有着肩拉犁铧而留下的印记。

  刘继隆心情沉重,假装若无其事的看向那一望无际的秋粟田野。

  “这些田,都是长安那些大人物的田地吗?你们就没有自己的田地?”

  “没有……”张田摇摇头:“除了里正家里有三亩旱田,我们都没有田。”

  刘继隆听后颔首,大概知晓了关中的情况,而他也重整了心情,趁势安抚张田道:“过些日子,衙门会派人下来丈量田亩,登籍造册。”

  “日后不会再有徭役,也无须交丁税,而是以土地多寡来收税。”

  “你回去后,可将消息告诉乡亲们,再告诉乡亲们,届时登籍造册不可隐匿人口,这登籍造册事关日后均田,不论男女,以口数分田。”

  “若是错过,事后再想登籍造册便难了。”

  “均田?!”张田眼睛瞪得老大,他不敢相信朝廷竟然会均田。

  虽然他们也曾听祖辈讲过,大唐开国时便均过田,只可惜家中没落,田亩都卖给了旁人,但他们权当故事来听,不曾想如今真的能遇到均田这种好事。

  “均、均谁的田?”

  张田艰难咽了咽口水,刘继隆则是侧目看向那满是秋粟的田野:“自然是均所有无主之田。”

  话音落下,他回过头来,伸出手放在张田肩头,轻笑道:“日后,你们便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了。”

  张田愣住了,他不敢相信汉军要将土地都均给他们这群泥腿子,更不相信祖辈都是佃户的自己,有一天也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

  “真的均田吗?!”

  他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后忍不住询问,这才发现眼前的汉王已经消失。

  他慌乱寻找,生怕这是自己在做梦,但好在他回头便看到了已经坐在马背上的那位。

  刘继隆也听到了他那惊讶中带着几分欣喜的声音,嘴角上扬,不由看向张田,郑重点头:“自然!”

  不等张田再开口,刘继隆便抖动马缰,在众多精骑的护卫下,继续深入郊外走访起来。

  张田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这才发现手中沉甸甸的,原来不知何时,自己竟然从汉王手中得了赏钱。

  那赏钱对于刘继隆而言不多,不过百来文,但却让张田看到了生的希望。

  这时他才后知后觉,双腿一软,跪在了官道上,满脸不可置信。

  “我、我竟与汉王说了话,均田、真的会均田吗……”

第431章 硝烟四起

  “窸窸窣窣……”

  九月中旬,随着秋收已然到来,受限于时间和官吏不足等问题。

  高进达及曹茂等人,只能先组织百姓进行秋收,同时派遣白直和军队前往乡村,按照田亩数量,先行征走三成五的田税。

  对于剩下的粮食,这些昔日只是权贵麾下佃户的百姓们都觉得拿着烫手,想要交给朝廷,不敢留在手上。

  高进达三人商议过后,决定派兵前往各乡设置社仓。

  京畿道、关内道共有五百六十七个乡,故此需要发动当地百姓修建社仓。

  社仓修建后,那些无主之田的粮食,仍旧按照此前权贵豪强与百姓约定的租子来分配。

  有的世家豪强还算体恤佃户,基本是四比六,世家收四而佃户交六。

  因此佃户留下六成粮食后,只需要交出半成前往社仓即可。

  不过三七比例的世家豪强,已经算得上极为仁德的好主人了。

  关中大部分的佃户比例是五比五,乃至六比四。

  对于这些,刘继隆得知消息后,则是规定交出半成即可,毕竟他也没想用社仓来收割百姓。

  象征性从百姓手中收走这些多出来的粮食,实际上也只是为了安抚这些被“驯化”的百姓罢了。

  等到均田运动开始,并且他们已经适应当下的变化后,刘继隆便准备继续降低田赋。

  除此之外,各乡的社仓,也该定下日后征收田赋,当地的留存和起运标准。

  这般想着,刘继隆合上手中文册,将目光放到了自己面前的官员身上。

  此刻他坐在门下省衙门主位,下方坐着高进达、崔恕、韩正可三人,再往后还有四大参军和六曹。

  十三人坐在位置上,不用起身,只需要作揖禀告事情结果即可,正如当下。

  “以三千余官员,六千多白直来治理京畿、关内这么多人口,着实有些困难。”

  “白直的数量,至少是官员的三到五倍才足够。”

  高进达述说着如今面对的困难,见刘继隆微微颔首,他继续道:

  “眼下各地的秋收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剑南道和山南西道的图籍造册已经到了收尾的时候。”

  “最多再过两个月,这些图籍就能送抵长安。”

  “京畿道与关内道的图籍造册,某以为可以与均田一同进行。”

  “依旧按照旧例,登籍户口后,同时对当地田亩进行丈量,丈量过后即按照口数均分田亩,不分男女。”

  “这样做速度虽然慢,但关内道和京畿道加起来官员不过三千七百余人,白直也不过八千之数。”

  “今岁若是等待小学与大学从吏的学子毕业,届时大概会有五千余名白直加入。”

  “有了他们的加入,京畿和关内两道的治理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

  “最快能在来年入冬前,结束京畿、关内两道的图籍造册问题。”

  高进达话音落下,目光也看向了刘继隆。

  小学毕业的学子,年龄也不过十三四岁,虽说放在这样的世道,已然是个小大人了。

  但说到底他们年纪还是太小了,自家汉王若是不同意,那他只能另辟蹊径了。

首节 上一节 740/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