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755节

  众人见他没有纠正,脸上纷纷浮现喜色,随后恭恭敬敬退出了正堂。

  待他们走后,赵英这才上前,对刘继隆作揖说道:“东都有兄弟传来消息,朝廷拨数十万钱粮犒军,重新编练山南东道兵马,并调遣了卢龙、义昌、义武、昭义、河东等镇兵马北上大同。”

  “殿下,看样子朝廷是相信了我们给出的那份情报,既然如此,要不要……”

  刘继隆摇头打断了赵英的建议,提醒道:“不可太频繁,必须要让他们觉得情报不易送出,才更容易相信。”

  “此外,南边的高骈可曾有什么动向?”

  “未有。”赵英回应。

  “那你退下吧。”

  “臣告退……”

  在刘继隆开口下,赵英也学着高进达等人,自称臣子退出堂去。

  待他们离去,刘继隆则是埋头处理起了政务。

  不过在他处理政务的同时,距离三千里开外的西州,此刻却显得无比热闹。

  “都夯严实些,这都是你们自家的院子,若是不出力气,日后屋墙塌陷而死,莫要怪吾等!!”

  西州(吐鲁番)西境,曾经废弃的天山城,如今重新焕发了生机。

  五日前,上万人涌入城内,将破损的城墙修葺夯实,又推平了残破的数百个院落,搭起了帐篷。

  如今,他们利用推平院落的黏土,重新开始夯实自家未来的院子。

  “直娘贼的,还有九年才能回家……”

  “埋头干活吧,估计夯好院子后,我们就该去南边复垦荒地了。”

  “等到了入夏,这天气热了,估计就没有活干了。”

  “三郎,你说我们现在距离老家还有多远?”

  “多远?最少五千里吧……”

  城门楼前,张淮深目光满意打量眼前热火朝天的场景,而他身后还站着张淮溶和李明振。

  张淮溶脸上笑容藏不住,笑着说道:“这么多年来,某倒是第一次觉得人太多是坏事。”

  “七万多人,都快把庭州和西州塞满了!”

  李明振闻言跟着轻笑道:“莫说西州和庭州,就是伊州、肃州都塞了不少人。”

  他的话让张淮溶爽朗笑道:“若是我等粮草充足,说不定此次汉王殿下还能输送不少人口前来。”

  “那是自然。”李明振不假思索,同时说道:“汉王此前手书送抵,言明若有需要,长安尚有数万人可戍边西域。”

  “数万人……”张淮溶咋舌,脸上写满了惋惜和不舍,但片刻后他又反应过来,看向张淮溶道:

  “节帅,汉王殿下手书送来,想必不止提及了戍边的事情吧?”

  闻言,李明振沉默下来,张淮深也颔首道:“刘牧之想要与某结成姻亲,使其长女刘雉与大郎君定亲,使他家郎君与妙音定亲。”

  “这不是好事吗?”张淮溶脸上笑意浓重,毕竟如今的局势,再明朗不过。

  只要刘继隆还有进取心,那蛰伏一两年后,便可东出占据中原,乃至江南,继而兼并河东河北,一统天下。

  刘继隆的大郎君,必然是日后的太子,而张淮深若是嫁女给刘继隆之子,张氏也就成了外戚,地位更加稳固。

  “某……”

  张淮深不知道怎么说,他心里也高兴能和刘继隆结为姻亲,但他又觉得与未来的皇室牵扯过深,不太利于张氏。

  站在他身旁的李明振清楚,自家节帅是被当年唐廷那挑拨离间的手段弄出了阴影。

  如今张淮溶主动提出,他便有机会开导了。

  想到这里,李明振主动说道:“节帅,汉王殿下气量恢宏,您应该知晓。”

  “更何况其身体强健,古往今来能有他这般斩将夺旗先登陷阵者,除刘寄奴与项籍外,再无几人。”

  “您比刘继隆尚年长,有何可虑?”

  李明振这番话倒是很有份量,先从刘继隆身体情况点明,再提出张淮深年纪年长之事,说白了就是张淮深年长,对刘继隆构不成威胁,刘继隆自然没有必要算计他。

  其实张淮深也不觉得刘继隆会算计他,但他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对此,李明振再度劝说道:“您若是不同意,那才是让汉王殿下怀疑您。”

  “您别忘了,您麾下有兵马万余,若是算上酒使君手中兵马,您麾下兵马近二万,百姓三十余万。”

  “若是您要割据河西与西域,简直易如反掌……”

  “荒谬,某怎会如此?!”张淮深厉声打断了李明振这番话,而李明振见他生气,不仅不难受,反而高兴道:

  “既是如此,您更应该表露态度,将大郎君送往长安,说不定能与汉王殿下学些本事。”

  “哼!”张淮深冷哼,略微骄傲道:“论行军打仗,刘牧之与我难分伯仲,何必让大郎去寻他学?”

  “如今西州引入百姓二万,光壮丁便万五之数。”

  “若是今年丰收,明年我军便可攻入焉耆,收复焉耆失地。”

  “此役,倒是可以让大郎君跟着某好好学学行军打仗之事。”

  李明振也不揭穿,反而恭维道:“若是如此则最好,待大郎君前往长安,也能凭此经历,得汉王殿下欣赏。”

  张淮深微微颔首,接着看向城内那些交头接耳的唐军降卒。

  “得为这群人寻些女子,若能使他们在安西安家落户,便能省去不少麻烦。”

  “确实!”张淮溶十分认可的点了点头。

  张淮深略微沉思,随后看向张淮溶:“黄草泊的回鹘残部,近来还在与葛逻禄争斗吗?”

  “对!”张淮溶不假思索的点头,只因为北庭负责天山以北那广袤北疆的情报。

  张淮深闻言颔首,目光远眺城西:“且让他们猖狂些,待某收复焉耆龟兹,将疏勒、于阗等处尽数压制为臣属,便要提兵向西,不仅要收复黄草泊,还要收复碎叶城!”

  眼见刘继隆在中原逐鹿,张淮深心头也是火热得紧。

  若是他能收复安西北庭全境,想来便能洗刷西域汉人这近百年的屈辱了。

  他不由得攥紧拳头,几个呼吸后转身看向李明振。

  “九臬,你去城楼准备笔墨,某亲自手书回应刘牧之。”

  “是!”李明振不假思索应下,而张淮深也道:“他家女子嫁与大郎尚可,但他家郎君能否配得上某家妙音,这便另当别论了。”

  李明振与张淮溶闻言面面相觑,尽皆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张淮深见他们如此,忍不住冷哼道:“人言虎父犬子,谁知道他那大郎君有他几分本事?”

  “某家将门虎子,配他家女子绰绰有余,然他家郎君若是不行,那还是趁早换个郎君吧。”

  李明振无奈,只能去城楼准备笔墨,而张淮深也带着张淮溶朝城楼走去,不过他却询问道:“那些被发配而来的世家豪强,可还算老实?”

  张淮溶摇摇头:“有些不老实,不过有了他们,这安西和北庭才会更加稳固。”

  “没错!”张淮深点头认可了他这番言论。

  “这些世家豪强虽说跋扈,但这安西北庭皆异族多而汉人少,有他们帮忙治理,这安西和北庭才能在收复过后,彻底掌握在我汉家手中。”

  “明岁过后,某会让大郎君带着收复焉耆的捷报前往长安,让刘牧之知晓大郎君的聘礼有多贵重。”

  二人身影渐行,最后走入了城楼之中。

  不多时,天山城内便有快马疾驰而出,一路向东而去……

第436章 天灾不断

  “唏律律……”

  白驹过隙,正月仿佛还在昨日,但回过神来,时间却已经来到了咸通十年三月的春末。

  在西域积雪还未融化的时候,秦岭以南的地区,却已然结束了春耕。

  成片的水稻,将蜀州平原承托得绿意盎然,但这份绿意却不属于百姓。

  本该是天府之国的地方,却由于长江隔断,南北生活差异极大。

  “都看清楚,再有北逃者,这就是尔等的下场!!”

  “噗嗤——”

  晋原县外,当十余名衣衫褴褛的百姓被压上高台,并在四周数百人注视下被砍去脑袋时,台下的百姓眼底闪过惊恐,却也闪过了愤怒。

  自汉军与唐军划江而治以来,长江(岷江)以北的百姓,日子肉眼可见的变好,而长江以南的百姓,却过得更加窘迫了。

  本来只是羡慕,但由于去岁高骈出兵,从江北劫掠四万余名百姓南下后,这些被劫掠而来的百姓,不断宣扬着江北的政策,使得无数百姓都动心起来。

  有人动心,自然有人行动,而有人行动,就自然有人制止。

  长江南岸,几乎每日都能抓到十几名北逃的百姓,往往被抓到就是斩首处死,杀鸡儆猴。

  城楼前,望着城外那十几个人头跌落,张璘不解看向自己面前的高骈:“高王,这么下去不是办法,要不然让某将那些散播江北谣言的家伙尽皆抓起来!”

  “不……”高骈微眯眼睛,眼底却闪过精光:“吾要的,就是要他们传播这些消息。”

  “为何?”张璘不解,在他看来,这些流言很影响他们对长江以南的三川统治。

  面对他的不解,高骈则是转身走下城墙,边走边道:“叛军在江北抓捕犯事富户,对世家豪强更是用法甚严苛。”

  “一人犯事,全族尽被株连,田舍钱帛尽数抄没,并被发配西域苦寒之地。”

  “这些抄没的耕地被均分给了百姓,百姓自然拥戴他们,而世家豪强自然害怕。”

  “自吾将这四万江北百姓带到江南以来,流言传播甚广,各州县世家豪强,尽皆捐献钱帛,以此请我军坚守江南。”

  “你说,这对我军是好是坏?”

  高骈反问张璘,张璘恍然大悟,却又挠头道:“可百姓拥戴叛军,这未免有些棘手……”

  “百姓?”高骈冷哼:“百姓尽皆愚昧,胆怯、奸诈……”

  “只要将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他们就会乖乖听话。”

  “治理天下,所需要的不是百姓,而是世家豪强之中有学识的士子。”

  “吾虽不知刘继隆从何处寻来如此之多的士子,但天下何其庞大,他对世家豪强如此严苛,日后定会为其所害。”

  高骈将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于他们而言,百姓就像是田地里的庄稼,尽管需要为了治理庄稼而不断处理政务,但为的只是每年收获的那一刻。

首节 上一节 755/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