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756节
刘继隆虽然没有彻底得罪死世家豪强,但他对世家豪强的严苛也是有目共睹,更别提汉军废除奴隶和贱籍制度,直接剥夺了世家豪强身为人上人的特权。
上位者最喜欢看到的,就是普通人为自己服务,而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怒,随意惩处这些人。
尽管从先秦到如今,法制不断完善,人权不断提高,导致了家主不能随意打杀奴仆,但奴仆的地位仍旧很低。
如今刘继隆来了,直接废除奴隶制度,还将贱籍都一同废除了,这自然侵犯了世家豪强的利益。
正因如此,长江以南的三川世家豪强,此刻都无比担心汉军会跨过长江,攻打江南。
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他们对高骈也是十分大方。
比如去年秋收,按照往年情况来说,江南这十几个州,顶多交出五十几万石,十几万贯钱和几万匹绢帛。
然而为了扶持高骈,去年的赋税提高到了七十几万石,二十几万贯钱和七万多匹绢帛。
高骈给三川军开出的军饷是每年二十贯,军饷加上日常吃食开销,需要二百三十万贯才能维持三军消耗。
三川的各项折色,价值不过七十多万贯,所以高骈不断向朝廷索要钱粮。
李漼虽然也提供了几十万贯钱粮,但仍旧解决不了三川军面临的问题,所以高骈才会主动出击,从江北掠夺了数十万贯民财南下。
饶是如此,钱粮问题仍有缺口,而他为了补足这个缺口,便需要狠狠得逼一逼这些世家豪强。
放任百姓散播江北流言,便是高骈所施展的手段,而这手段的成果也很有效。
自正月以来,各州县世家豪强的投献不少,三个月时间便投献得出三十万贯,极大解决高骈所面临的问题。
不过这个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高骈心里也清楚,刘继隆不太可能那么快将关中和关内消化好,而在关中和关内消化好前,刘继隆肯定是不会轻易动兵进攻河东、河淮等处。
既然如此,那比关中提前大半年被其收入囊中,眼下已经渐渐步入正轨的三川,便成了刘继隆唯一能不用顾忌后勤的地方。
想到这里,高骈只觉得压力倍增。
他麾下虽然有九万三川军,但三军披甲率不过六成,叛军在江北练兵不少于九万,却得益于刘继隆几次在北方战胜官军,叛军内部肯定是不缺甲胄,或者甲胄缺口没有那么大。
这样的局面下,自己不能再孤注一掷,像上次那样,将命运交给刘继隆安排。
他必须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集中精力对付刘继隆。
“梁缵那边都准备好了吗?”
走下马道,高骈看向张璘询问,张璘则是作揖道:“都准备好了。”
“东川、黔中等处一万兵马都集结到了黔州,随时可以持圣旨南下。”
“只是高王,岭西地广人稀,实力不强,拿下此地,对我们有什么用?”
张璘不解,高骈则是翻身上马,并在他上马的同时解释道:
“拿下岭西,是为了保住安南,更是为了方便日后节制桂管和容管两处地方,随时拿下岭东。”
“岭南道虽然地广人稀,但若是能掌握岭南道,再控制湖南、荆南和鄂岳等处,至少也能护住整个江南。”
高骈很清楚,刘继隆现在在蛰伏,为的是一举东进,至少拿下江南或中原。
自己虽然拥兵众多,但钱粮不足,而今黄巢在湖南作乱,目的不是江南就是山南东道。
要是黄巢真的攻入山南东道,那三川钱粮就会被切断。
没有了朝廷的钱粮,自己必然难以长久。
若是黄巢切断了西南,自己则是可以趁机从侧翼进攻黄巢,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
届时北方若是有变,自己则可以顺势接应朝廷南下,隔江而治。
不过想要隔江而治,自己还得早做准备才行……
“长江之上多盗寇,你派人告诉王郎,若是能招抚长江盗寇,尽力招抚。”
“是!”
高骈虽然也在三川编练水军,但数量不过两千余人,而长江之上的盗寇,麾下少则数百,多则数千。
若是能招抚长江之上的盗寇,那则能对他起到很大的帮助。
这般想着,高骈也带着张璘返回了州衙。
不久之后,集结兵马于黔州(重庆彭水)的梁缵开始持朝廷旨意南下驰援安南。
与此同时,在湖南疯狂扩张的黄巢,也在尚让的毛遂自荐中,吸纳了占据岳州的曹师雄、柳彦璋等人。
黄巢的势力横跨湖南、岭东、江西三镇,荆南的萧邺在给朝廷的奏表中,称其横跨三镇,拥兵十万,辖民百万。
四月初五,黄巢自称为江南西道节度使,并以黄邺为岭南节度使,令黄邺、黄揆领甲兵一万,新卒四万进攻桂管、容管及岭西三处。
这是黄巢几次发布檄文中,第一次毫不提及刘继隆和陇右,态度十分明显。
“这混厮志得意满,若非我军牵制官军主力,他能在江南如此跳脱?!”
五月、长安汉王府内,高进达拿着谍子送抵长安的黄巢檄文,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刘继隆坐在主位,安安静静的品茶,面前还摆放着不少糕点。
高进达见他毫不在意,他不免说道:“殿下,此僚若不是打着我军旗号,又如何拉得出如此多兵马?”
“如今击败了康承训区区几万兵马,便如此志骄意满,毫不将您放在眼中。”
“何必如此生气?”刘继隆开口安抚了下高进达,漫不经心道:
“朝廷已经派高骈出兵南下,驰援安南。”
“黄巢不晓得高骈厉害,竟然出动出兵进攻桂管和容管。”
“高骈若是知晓,恐怕不会放过这个表现的机会。”
“黄邺、黄揆两人名声不显,显然不是什么能人。”
“现在高骈估计很高兴,因为他可以借着讨平黄巢,在岭南道安插人手了。”
高进达本就有些生气,听到刘继隆这么说后,他更生气了:“那我军呢?”
“高骈此人不易对付,便是张三郎都在他手中吃了亏,如今若是得了岭南,怕是更不好对付了。”
刘继隆放下茶杯,颔首道:“确实不好对付,但也仅此而已了。”
“更何况,从三川前往黔中,再走黔中进入岭南,这其中道路曲折,本就不易。”
“若非高骈此前走过这条道,恐怕他也不会想着借助黔中道来掌控岭南。”
“不过即便如此,想要借助黔中来掌控岭南,必然要大修黔中至岭南的官道。”
“让高骈为我们修官道,为我们守护岭南,这难道不好吗?”
刘继隆露出笑容,高进达这时才搞明白了自家节帅的用意。
如刘继隆此前刻意放走高骈,让高骈为汉军防守南蛮一样。
刘继隆现在做的,就是把高骈往南驱赶,然后在高骈发展时,潜心向北进攻,待北方安定,再南下将高骈治理成果收入囊中。
不得不说,高骈确实是个大才,不管是军事还是理政,都是把好手。
汉军占据三川后,之所以没有遭遇关中、关内这种河渠堰堤大规模废弃的情况,原因就在于高骈花了不少力气,不仅修筑了成都罗城,还将过往淤堵的西川河渠堰堤进行了梳理。
如果高骈到了黔中道和岭南道,也继续发挥这种精神的话,汉军只需要在战场击败高骈,就能摘得不少好处。
在这其中,尤其是以黔中道的问题最大。
唐代黔中道包括了后世的湖南、重庆、云南及广西等部分地区,面积比后世的贵州要大。
不过由于汉人疏于开发,故此现在的黔中道还没有展现出西南交通枢纽的潜力。
按照正常流程,得等到明代永乐年间,朱棣设贵州省,并从湖广、江淮迁徙八万军户,四十余万口安置当地,加上奢香夫人等少数民族配合修建驿道,贵州这个交通枢纽的潜力才得以释放。
若是高骈能在这个时候迁徙汉人进入黔中道,扩修当地驿道,那倒是方便了刘继隆日后占据黔中,利用黔中官道进攻大礼,收复云南的计划。
汉军对百姓毕竟比较怀柔,强行迁徙这种事情,有些吃力不讨好。
但若是这件事由高骈来做,而汉军在之后作为解救者将被强行迁徙的百姓解救,那黔中百姓自然对汉军归心。
至于解救过后,百姓是否会返回三川,这倒不用担心。
当初尚摩鄢强行掳掠百姓并交给汉军,安置在当初的剑南六州。
后续汉军打入三川,也有许多百姓希望迁回原籍,结果他们原本的土地都被后来的移民占领耕种。
除了少量百姓宁愿舍弃一切,留在原籍开垦荒地,重新恢复生活外。
其它大部分被迁往剑南六州的百姓,基本都在六州安家落户了,留存率高达七成。
若是黔中的百姓也是如此,那也省去了刘继隆开发黔中的不少力气。
这般想着,刘继隆对高进达说道:“我们现在不用管他们,只要好好练兵,将官道和水渠堰堤尽数修葺,复耕关中数百万亩荒地,届时任何势力都难以抵挡。”
“是!”高进达颔首应下,刘继隆则是询问道:“三川那两处造船厂的情况如何,眼下能造出多大料的舟船?”
高进达闻言停顿片刻,几个呼吸后才说道:“泸州、渝州两处船厂,眼下募有船工四千二百人。”
“他们与盘堤船厂的船工交谈后,眼下可以造出十五丈长的一千二百料战船,比荆南水师的战船还要坚固高大。”
“不仅如此,船厂内已经下水了十二艘一千二百料战船,以及二十艘八百料战船。”
“不过东川归耿明节制,耿明不善用水军,因此他还请表将水军交给张三郎节制。”
耿明不贪恋权势,这是刘继隆很喜欢他的一点。
更何况张武自小在水上讨生活,水军交给他,确实比交给耿明要好。
因此面对高进达这番话,刘继隆便不假思索道:“将水军划归西川管辖,另外令张三郎编练水军五千,日后我们攻打山南东道时,必然用得到。”
“是……”
高进达应下,刘继隆见状也说道:“先让高骈和黄巢在岭南争斗争斗,等到今年入冬,三川的兵马也差不多练成了。”
“趁此机会,我们先将三川全境收复,届时再将目光投向东都及河淮。”
“是!”高进达应下,同时又说道:“殿下,您准备怎么处置河南地的党项诸部?”
“党项?”刘继隆皱眉:“他们闹事了?”
“并未,只是总得处理不是?”高进达摇头解释,刘继隆听后也颔首表示认可。
李思恭等人占据河南地游牧,汉军占领关中后,李思恭便派人送来了降表。
看得出,他被刘继隆收拾不轻,并不认为唐廷能敌得过刘继隆。
对此,当时刘继隆忙于治理关中,根本无心处置他们,只能暂时搁置。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