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795节

  眼下来看,水还是够用的,但如果老天爷继续不降雨,那三四个月后,水转翻车也没有办法从渭水取水了,届时只能用肩挑手扛的方式,将渭水浇灌进入水渠。

  想到这里,刘继隆只觉得十分棘手,毕竟关中水文丰富都如此,更别提北边的关内道了。

  “关内道情况如何,有多少百姓受灾,地方衙门可曾上奏?”

  面对他的询问,高进达身后的罗隐站出来作揖:“盐州、麟州、庆州等十三个州衙奏表,十四县河流断绝,受灾三十九万口。”

  “除此之外,平夏部的党项头人李思恭奏表,请殿下开放灵州等处马市,供他们卖马买粮。”

  罗隐的话让刘继隆不得不慎重对待,毕竟关内道大旱,影响到的不止是关内道的百姓,还有被大唐安置在河南地的党项人。

  这些党项人名义上是刘继隆的子民,但若是遭受灾情,他们绝对会化身叛军,劫掠四周。

  若非刘继隆早就用兵马教会了李思恭“道理”,按照以往关内道受灾结果来说,平夏部的党项人早就开始解决关内道了。

  如今他们想要卖马买粮,这说明他们还能撑得下去。

  “从关中、陇右转运粮食去这些受灾州县,存入常平仓中,一旦粮价上涨,立马开仓平抑粮价。”

  “除此之外,以工代赈也不能停下,必须给百姓一条活路才行。”

  “至于李思恭的奏表,此事可以同意,另外派人前往平夏部传去消息。”

  “朝廷可以调拨粮食给他们,将他们迁徙至商州、均州等处,只要愿意迁徙的,每口先发七斗粮,抵达后再发五石粮食,将他们安置当地,均分田地。”

  河南地二十几万党项人,尽数逼反是不可取的,将其分批迁徙他处,以汉人不断同化才是最好的办法。

  这也就是如今大唐人口还算多,而四周国家人口都比较少。

  若是发展到五代十国时期,刘继隆就不敢轻易尝试这种办法了。

  总而言之,河南地的十几万党项人必须迁徙离去,不然等他们滥牧导致沙地面积扩大,再想治理当地就困难了。

  刘继隆可不想每年在长安吃河南地的沙子,早处理早好。

  “剑南道和山南道的人口都重新统计好了吗?”

  “统计好了。”高进达颔首作揖,禀报道:

  “已经收复的十九个州,经过两千多官吏大半年的登籍造册,丈量田亩,如今已经尽数归入册中。”

  “剑南道有户六十九万五千余户,三百三十七万二千余口,土地二千四百八十四万余亩。

  “山南西道有户二十一万四千余户,一百余七万八千余口,土地七百八十七万余亩。”

  “两道合计九十一万余户,四百四十五万余口,三千二百七十余万亩。”

  巴蜀的土地人口终于登籍造册结束,比起此前多出七十余万口百姓,八百多万亩耕地。

  这些人口,基本都是高骈带不走的人口。

  若是算上被高骈带走的人口,山南西道加剑南道,少说也有五百万口百姓。

  比起开元鼎盛时,相差数量不大,而这也是因为山南西道和剑南道鲜少经历战事所致。

  若是没有太和、会昌、大中年间的几场兵变和盗寇作乱,不曾遭遇南蛮入寇,说不定当地的人口能达到六七百万。

  如今虽然不曾达到,但接近四百五十万口百姓的数量,也足够日后汉军挺进西南,收复云南了。

  “五日前张武传来消息,南蛮被其出兵击退,甲首三千有余。”

  “相信祐世隆那厮得知我军实力后,短期内也不敢犯边了。”

  刘继隆评价着一个多月前的南蛮入寇,结果无疑是以汉军取胜告终。

  若不是关西大旱,急需剑南道粮食转运,张武说不定能主动出兵收复嶲州,饮马会川城。

  “眼下我民众多,然分散四方,今又遭遇大旱……”

  “若想要出兵,唯有等待时机,亦或者待旱情消退,方能东进。”

  刘继隆与众人说着,话语里充满不甘。

  一场蝗灾,两场大旱,直接将他的计划全部打乱。

  原本他是准备占据河淮,退而求其次也要占据河东。

  结果蝗灾与旱情爆发,加上黄巢攻入洛阳,他只能放慢步子,先把眼前困境渡过。

  “北边的石炭与铁矿开采如何了?”

  他转身往马队方向走去,高进达与罗隐、崔恕等官员尽皆跟在他身后。

  “矿藏开采十分顺利,如今我军火药年产一百二十万斤,大多数用于开采矿藏,金银铜锭,尽皆用于制钱或制作器皿。”

  “凭此一项,岁入便不少于四十万贯。”

  高进达回应着刘继隆的问题,而刘继隆对于汉军火药的制作量还是略微感到不满。

  一百万斤火药听着很多,但实际上别说与后世比,便是连明代都比不了。

  万历抗倭援朝,明军一年就要用二百万斤火药,更别提同期爆发的明缅战争和播州之役、湟中三捷等等战役所用的火药数量了。

  对于火药,汉军主要还是用于开采矿藏,能用于战场的并不多,主要就是盾车炸墙,亦或者铁炮守城等等。

  不过随着大军东进,军用火药数量必然会增加,所以汉军也得提高火药产量,以及火炮技术了。

  “临州那边,近来传来不少好消息,相信等我军下次东进,很快就能用上新的兵器了。”

  “不过新的兵器很耗费火药,因此临州的火药厂还是得适时扩充才行。”

  刘继隆与高进达交代着,高进达尽数记下,直到刘继隆翻身上马才得以休息。

  高进达等人先后上马,等他们坐稳后,刘继隆继续开口指点道:

  “如今我军与朝廷和解,适时可以将蜀地的锦缎绢帛运往江南贩卖,同时也能测试测试我军水师实力。”

  “如今黄巢、高骈及康承训都在编练水师,多则舟船上百,寡者数十,我军亦不能落后。”

  “朝廷令我军解南阳之围,吾预计黄巢必然会撤军,以此阻碍我军进军。”

  “暂且不用管他们,先把商州占据就足够,想来刘瞻已经无力驻守,趁他撤兵占据,朝廷也不好说什么。”

  刘继隆自然不可能吃亏,商州他只占据两县,武关和朱阳关还在唐军手中。

  若不趁此机会拿下这两座关隘,日后想要占据便不容易了。

  反正李漼既然能同意和解,也该知道自己会吃亏,这点事情,他不可能在如今节骨眼上与自己较真。

  “殿下。”高进达见刘继隆只想要占据一个商州,他不免开口询问道:

  “若是朝廷就此将黄巢镇压,等待其卷土重来,我军岂不是继续要与唐廷东西对峙?”

  “东西对峙?”刘继隆话语中带着三分诧异,七分轻蔑。

  “河南、淮南被兵灾打烂,河东、河北诸镇并立。”

  “若是没有我军,朝廷与这些藩镇的矛盾早就爆发了。”

  “如今只要我军不表态出兵,使诸镇清楚我军与朝廷的关系,自立者只会不断增多,而不会减少。”

  “更何况朝廷想要镇压黄巢,也得看看用谁镇压,镇压的后果是什么。”

  刘继隆对晚唐中原争斗的经过不太清楚,但隐约记得是黄巢攻入长安,天子颜面扫地后,加之诸镇围剿黄巢时,牙将不断做大,继而引发了诸镇乱战。

  当然,这只是诸镇乱战的其中一个原因,其它还有很多原因。

  不过在刘继隆看来,如今的黄巢比起历史上的黄巢还要难以对付,朝廷想要镇压黄巢,也并非那么容易。

  只要稍稍受挫,地方作乱的藩镇只会多,不会少。

  想到这里,刘继隆收敛心神,只想着先把关西的大旱给熬过去。

  等到来年兵强马壮时,不是拿山南东道开刀,便是拿河东道开刀。

  至于理由,他相信很快就会出现了。

  “驾……”

  抖动马缰,他带领高进达等人匆匆赶回长安。

  两个时辰后,随着他返回汉王府,与众人简单聊了几句便结束话题,赵英也在众人离去后走入堂内。

  “如何?”刘继隆倒了杯水,润了润喉咙。

  赵英见他询问,随即将这段时间发生的变化都交代了出来。

  “自三日前出使官员返回后,不少官员辞官东去,但更多官员还是留下了。”

  赵英平静回答,刘继隆听后沉吟,片刻后询问道:“长安城内的那些富户,可有离去的迹象?”

  “有,不过都畏惧您威势而不敢表态。”

  刘继隆闻言深吸口气:“吾倒是想他们变卖家产离去,这样便能以衙门的名义,低价买入他们手中田舍,将他们赶到唐廷手中了。”

  “为何不直接动刀兵?”赵英不解,在他看来直接动刀杀了这群人就行,根本没有必要弄出那么多麻烦事。

  对此刘继隆则是皱眉解释道:“我军还未占有天下,若是此时与他们撕破脸皮,引得他们支持唐廷或其余藩镇便不好了。”

  “在占据天下前,该伪装还是应该装一装。”

  “你且派人告诉三省六部,若是有富户想要迁徙,可由衙门低价采买他们手中田舍,并派兵马护送他们出境,留个好名声给关东那群世家豪强看,日后才方便我军东进。”

  “是……”赵英还是不理解,但这不妨碍他执行。

  在他走后,刘继隆则是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若是可以,他也想动刀把世家豪强全部屠戮,但这么做,无疑会加大东进难度。

  最好的办法还是学习老朱,称雄前对士大夫与乡绅富户和颜悦色,等到天下稳定,干脆把天下富户都直接迁徙到南京,断了这群人在地方上的根基。

  地方富户虽然富裕,但在物价高涨的南京,他们那点钱粮就不算什么了,更别提朱元璋那手宝钞换白银的手段了。

  把乡绅富户迁入南京,禁止市面用金银铜钱交易,逼着这群人去兑换宝钞,然后把宝钞像废纸一样发行,最后把这几千富户直接玩成了贫民。

  不过朱元璋也遭到了报应,那就是宝钞崩溃,明廷信誉雪崩。

  对于刘继隆而言,好的他可以学,坏的他得避免。

  朱元璋对乡绅装仁主的这点,正是他眼下该学的。

  仁德个几年,先麻痹这群世家豪强,等到拿了天下,就必须快刀斩乱麻,决不能拖泥带水。

  拖泥带水的结果是什么,早就有前辈为刘继隆蹚过了。

  队伍带起来不容易,腐化起来却很快,唯有快刀斩乱麻,先把苗子给掐灭,然后再一刀向外,一刀向内,慢慢把风气培养起来。

  哪怕最后的结果还是那样,但总之能有个过程,让后人有个借鉴的机会。

首节 上一节 795/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