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812节
尽管不如张允伸五十万石粮食来的多,但刘继隆也没有张允伸的后顾之忧,没有必要讨好朝廷。
比起刘继隆,反倒是那些平日里看似恭顺的诸镇,不但擅自削减起运钱粮,更有甚者还直接停罢起运。
河淮两道的惨状他看见了,只是他这身体早就被酒色掏空,无力承担后续局面。
大唐究竟如何,此刻的他也是心神恍惚,浑然不知……
“阿耶莫要说这些丧气话,如今朝廷兵精粮足,不日便能讨定黄贼。”
“加之西境刘继隆安分守己,阿耶只需要励精图治,大唐便还有兴盛的可能。”
李梅灵安抚着李漼,可李漼闻言却苦笑:“兴盛……”
没有人比李漼自己更清楚自己的身体,如今的他,好似风中烛,明灭真。
他很清楚自己此时倒下的后果是什么,可他即便想要强撑,却也没有力气了。
“阿耶累了,囡囡你舟车劳顿,先回宫休息吧……”
李漼摇头摆手,李梅灵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只能躬身离去。
待她走后,李漼看着他背影消失的方向,愣神许久,直到田允端来汤药,他才回过神来,将苦涩的汤药慢慢喝光。
只是相较于还有宫室可居住的李漼,跟随圣驾返回洛阳的百官和百姓就惨了。
“咳咳……”
紫薇城外,扬尘四起,咳嗽声不断作响,望着尽皆是焚毁过后废墟的环境,张淮澄眉头紧皱,转身走向不远处道路上停着的马车。
他靠近马车,将车窗打开,而车内则是坐着气色比半月前略差的张议潮。
“叔父,整个洛阳除紫薇城外,都被黄贼大火焚毁,不管是坊墙还是屋舍,恐怕都得重建。”
闻言,张议潮艰难扶着车内矮凳,挪到窗前看向窗外。
当他看到被付之一炬,满地焦黑的洛阳时,他下意识叹了口气,紧接着才道:“不必修葺太好,足够家中人居住便可。”
“是!”张淮澄颔首应下,张议潮则是目光远眺,看到了数以千计的富户和百姓。
他们都是跟随圣驾返回洛阳的百姓,不过就洛阳城眼前的状况,想要恢复,起码得好几个月。
这还是黄巢没有焚毁紫薇城的情况下,若是紫薇城被焚毁,恐怕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还将更多,耗时也将更久。
更为关键的在于,黄巢此前修葺洛阳民舍的数月时间里,已经把洛阳附近成材的树木都砍伐的差不多了。
如今想要树木,只能往百余里外的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去获取,所耗人力物力都不是个小数目。
“暂且搭个帐篷吧,咳咳……”
张议潮忍不住咳嗽了起来,张淮澄见状连忙劝解:“叔父,您不能吹风,把窗户关上吧。”
“老了……”面对如今的身体,张议潮只能摇头服老,随后抬手关上了车窗。
如他这般染病的人不在少数,毕竟许多大臣本就年迈,加上雨季舟车劳顿,风餐露宿,自然不可避免的染上了风寒。
不过比起他们,更为可怜的还是那些跟随圣驾而来的河南流民。
数万流民来到洛阳后,也被烧成白地的洛阳城惊讶到了。
但好在朝中官员需要他们提供服务,以此才能享受生活,故此在粮食有限的局面下,朝廷还是决定开设粥场,把这些流民留下。
在他们被留下后,张淮鼎、杨复恭二人便带着三千左右神武军和数百艘舟船沿着雒水进入洛阳,并带来了十万石粮食。
随着十万石粮食装卸,原本还在动摇的流民,很快便安定了下来,而善于把握人心的官员们,也开始耍起了自己的手段。
在他们耍手段的同时,撤往淮南的黄巢却因为朱温夺取二县的行为,不得不将迁都目标从江都转变为了合肥。
原本合肥蒯氏的府邸被强行清理出来,成为了黄巢临时的行宫。
由于蒯氏在唐代出过三品以上官员,所以他们拥有在坊墙开设乌头门,在府内设置影壁,外插长戟的资格。
蒯氏府邸为三品官员标准的三进院落,正堂五间,东西宽六丈,高二丈,倒也不小气。
黄巢走入这正堂,黑着脸来到主位坐下,此刻的他可谓风尘仆仆。
只是等他抬头,见到的却是尚让与毕师铎的针锋相对,二人似乎恨不得立马拔刀宰了对方。
尚让恨毕师铎出卖王仙芝,毕师铎则是防备尚让,蠢蠢欲动。
看着眼前闹剧,黄巢猛地拍桌:“够了!”
“朕不管汝等有何恩怨,眼下先解决如今困局,方是正道!”
在黄巢的呵斥中,二人不得不暂时收起敌意。
与此同时,孟楷也带人抱着一本本文册走入了正堂,吸引了三人目光。
“陛下,这些是赵璋派人送来的淮南道夏收粮册,以及各州县仓储。”
孟楷解释着,同时汇报道:“陈州、颍州的数十万百姓都被我军驱赶进入淮南,眼下已经安置在了寿州、庐州。”
“唐主没了这数十万人口,便是想要征募民夫也不容易,而我军则是可以利用他们开垦荒地,等待来年丰收北上。”
孟楷的话,使得尚让这位大齐宰相有了危机感,他不得不站出来作揖道:
“陛下,如今我军虽有十万众,但兵马尤其臃肿,着甲不足四分。”
“臣以为,各军当裁汰老弱,不急于与唐军交锋,而是好生操训,同时强征工匠,尽快打造甲胄。”
尚让说罢,却见黄巢一言不发,只是拿着粮仓翻阅。
原本还有些焦虑的黄巢,在看到淮南各州的仓储和夏收所获后,略微安心了几分。
他将文册放回桌案上,沉稳道:“此次夏收,淮南道获粮食百万,且秋收后获粮绝对不少。”
“这百万粮秣,足够我军食用一年,足可编练强军!”
黄巢的话,并未引起尚让的安心,反而让他心里紧张了起来。
“陛下,恕臣斗胆请问,黄使君是如何在淮南道征粮的?”
尚让的话,令黄巢也反应了过来,目光看向孟楷。
孟楷感受到黄巢的目光,当即作揖道:“黄使君下令,淮南之地,每丁纳粮三石。”
“三石?”尚让面露错愕,随即上前翻看粮仓,只见粮册之中写有“夏收征粮九十七万六千四百五十二石”。
这代表淮南道最少有三十二万男丁,看似没有太大问题,毕竟大唐前期租庸调制的“租庸调”中,租便代表每丁每年纳粟二石或稻三石。
淮南主要种植水稻,故此征收三石也没有问题。
“租用调制中,每丁每年征粮三石,而今只是夏粮便征收三石,若到了秋收,不知又要征收多少石。”
“更何况淮南刚刚遭遇旱灾,去岁又遇蝗虫,百姓家中无有积粮,黄使君征收的这三石粮食,恐怕是许多百姓家中为数不多的口粮。”
尚让向黄巢解释了他的担心,同时建议道:“陛下,臣建议归还两石粮食给百姓,只留一石即可。”
“少六十万石粮食,对我军眼下没有危害,但对于百姓来说,这关乎秋收结果。”
“若是百姓倒在秋收前,那田间作物又该由谁照料?”
尚让从大局出发,向黄巢提出了建议,黄巢闻言也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刚准备开口,却见孟楷作揖道:“陛下不可。”
堂内三人看向他,孟楷则是解释道:“陛下,我军手中钱帛不足三十万,而今将士十万,以陛下此前定下的军饷,每月需要发放十五万石粮食。”
“若是将六十余万粮食退还百姓,我军手中粮食仅三十余万,最多维持两个月,而秋收至少要等到九月。”
“如今不过六月,朝廷还需要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最少四十五万石,其中十五万石缺额,又该从何处获取?”
“更何况军饷是军饷,口粮是口粮。”
“十万大军,每月所食不少于五万石,三个月就是十五万石,一来一去便是三十万石的缺额。”
“正因如此,臣请陛下三思……”
孟楷的话不无道理,原本已经准备允诺尚让的黄巢顿时犹豫住了。
见他犹豫,尚让还试图据理力争,但毕师铎却没给他机会,直接做作揖道:
“陛下,不提淮南百姓,我军从陈州、颍州迁徙而来的百姓也需要粮食。”
“这二三十万百姓,想让他们撑到秋收,起码需要三四十万石粮食。”
在毕师铎的这番话下,黄巢只能看向尚让,商量道:
“此事暂且搁置,实在不行,容百姓随意上山狩猎,下水捉鱼虾,时局还不至于这般糟糕。”
黄巢的话,让尚让似乎重新了解了他,整个人愣住,不知道该说什么。
见他愣住,黄巢也似乎察觉到自己说的话有些不负责任,只能为自己找补道:
“淮南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朕相信百姓家中绝不会缺少这三石粮食。”
“如若真的缺了,届时再紧急从粮仓抽调些粮食赈济便可。”
“行了,此事就此作罢,不可再议!”
他急匆匆揭过这个问题,紧接着看向孟楷:“令人传膳!”
“是!”孟楷隐晦看了眼尚让,随后退出正堂。
不多时,庖厨所制的饭菜端入堂内,而尚让却不知何时离开了行宫。
黄巢没有在意,而是传旨给孟楷,让他向各军下达裁撤老弱的军令,只保留七万青壮,并且命令各州县工匠打造甲胄。
快马自合肥疾驰而出,很快便把黄巢的旨意传遍淮南各州。
齐军开始裁汰老弱,打造甲胄,以此来迎接接下来可能爆发战事。
与此同时,随着朱温占据运河以东的州县,他也在谢瞳劝谏下,在当地强征民夫去海边砸碎海礁,令人疏通淮河河道。
此举使得江南舟船可以沿着长江出海,接着走海运北上进入淮河,转入运河中。
作为报酬,黄巢则是在淮河和海上设下关卡,以“检查”的名义,从中挑选些东西上岸。
偶尔朱温还会以船只有问题作为借口,将整艘船的物资霸占。
由于他做的并不火,这种节骨眼上,朝廷也无人弹劾他。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借此机会,敛到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来到七月中旬时,他已经有了足够的钱帛粮食,还买来了足够的铁料来打造甲胄。
“叮!叮!叮……”
炙热的高邮作坊内,朱温与谢瞳一前一后,二人漫步在数十名工匠之间,亲眼看着甲片如何打造,如何串在一起,如何制成甲胄。
不过由于坊内太过炙热,二人待了一会便有些受不了,只能走出作坊,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