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938节

  “户部估计,若是以朝廷新制,维持这九百官员,八千吏员的州县衙门,所需钱粮大约几何?”

  面对高进达的询问,封邦彦只是用数据相近的剑南道兑换,再额外增加些开支后,便主动作揖道:

  “所耗钱粮约折色在四十万贯左右,不过若是要维持县乡巡检麾下的民兵的话,还需要额外支出八万贯,约在四十八万贯左右。”

  “此外,殿下如今所设河北都督府,都督府下辖的官员及兵卒的军饷俸禄,以及日常维系所需,折色约在八十万贯。”

  “如今诸镇文册尚未送抵洛阳,但若是以会昌年间诸镇所奏图籍情况来看,朝廷每年在河北所能征收的赋税折色为二百七十万贯左右。”

  封邦彦话音落下,堂内群臣纷纷点头,刘瞻更是补充道:

  “诸镇奏表朝廷的图籍,肯定有所隐藏,厘清河北人口、土地是件耗费精力与时间的事情,起码需要一两年才能厘清。”

  “不过以朝廷新政后的税额,河北道肯定能征得不低于三百万贯的税额。”

  刘瞻已经按照比较保守的情况来说了,刘继隆制定的税额,比河北各镇所定税额要低出一半。

  河北诸镇零零总总加起来,常备最少十八万兵马,若是连六百万贯税都收不上来,那也不可能维持那么多兵马。

  如今刘继隆将诸镇荡平,只剩下个成德,等成德荡平后,即便再增加数万兵马,也不会影响到河北道财政结余的结果。

  “若是有三百万贯赋税,河北道的兵马还是得酌情再增加些许。”

  “确实,三万五千兵马着实太少了,河北道不比其他地方,北边的奚人和契丹人并不好对付,还需要协助河东道防备鞑靼入寇。”

  “若有三百万税额,兴许可以增兵至七万,不过河北、河东的百姓不可用,恐怕得从关西募兵。”

  “关西的募兵,军饷似乎不低,河北道能应付过来吗?”

  “实在不行便削减些兵额,但始终要增加些,三万五千确实太少了。”

  刘瞻、萧溝、封邦彦、张淮澄等人纷纷讨论着河北地的情况。

  他们也十分防备关东兵马,毕竟两淮及河北、河东的募兵风气确实不好。

  若非担心关陇势大,他们都想从陇右募兵调往河北。

  陇右的百姓,大多都是逃难和遭受吐蕃奴役的百姓,他们的风气较为质朴,也十分遵守军纪,甚得百官喜爱。

  只是陇右募兵,大部分都会选择靠近关陇派,这让许多官员担心关陇派坐大,时刻防备。

  然而河北道又不可能不守,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关西的关内、京畿等处募兵了。

  “关西的募兵,军饷是多少?”

  刘瞻询问高进达,高进达闻言则是回应道:“关西募兵,若是在本道境内则每岁十五贯,出道则二十贯。”

  “二十贯?”听到这个数额,刘瞻及萧溝等人纷纷松了口气。

  这个数额,其实与普通边军相差不大,倒也还可以接受。

  “既是如此,此事便由高相奏表殿下,让殿下定夺吧。”

  刘瞻恭敬作揖,高进达也颔首回礼,接着与众人商讨起了其它。

  相较于他们的气氛和洽,此刻洛阳城内却有不少官员因为刘继隆讨灭诸镇而心情低落。

  豆卢瑑、裴澈两人借着前往政事堂的机会共处,边走边道:

  “河北诸镇即将被讨平,若是刘继隆急切,恐怕此次回京后便要试探了。”

  “即便他能忍住,他麾下那群关陇武夫也忍不住。”

  面对豆卢瑑的话,裴澈颔首点头:“若刘继隆有异动,便只有兵行险招了。”

  豆卢瑑点头表示附和,眼看政事堂越来越近,当即便闭上了嘴,不再言语。

  他们走入了政事堂中,而此时高进达与刘瞻他们对河北道的治理已经讨论完毕。

  见他们到来,众人纷纷看向了他们,其中以萧溝、皮日休、韦庄三人眼神最为复杂。

  豆卢瑑与裴澈恭敬对众人作揖,随后才道:“高相,今岁黄河两岸涂滩,均已令各州县衙门检查,并未发现异样。”

  “甚好。”高进达点点头,随后示意二人入内。

  二人入内坐下,高进达接着讨论道:“眼下国库中还有一百四十万石粮食及二百六十余万贯钱,此外地方上还有百余万常平粮。”

  “殿下讨平河北在即,事后必然需要犒赏,这些无需殿下开口,朝廷理应提前准备。”

  “此次殿下对河北动兵十万,因此便先起运五十万贯北上。”

  “此外,既然诸位也都说了卢龙兵寡,而养兵自然要粮草充足,故此理应转运粮草北上。”

  “眼下东边战事还未告歇,加上还有半个月就要夏收,暂时起运二十万石北上如何?”

  高进达目光询问众人,眼见众人没有异议,他这才继续颔首:“既无异议,那便如此定下吧。”

  “夏收在即,诸道麾下州县衙门好好操办,今年天气与往年相当,提早征收粮食,若地方常平仓粮食不济,也好提前调拨,避免百姓遭罪。”

  “此外都察院需得多多巡察地方,若有贪腐官吏,举家发配龟兹而去。”

  “诸位,可都记下了?”

  高进达反问众人,众人纷纷作揖称是,但这时裴澈却道:

  “高相,河北讨平,那河北的官吏是从关西调遣,还是就地征募?”

  “此事已经商议定调,从关西调遣。”高进达皱眉回答。

  裴澈闻言却脸色不太好,拱手作揖道:“关西官吏,不过草草学习数年,治理人口稀少的地方倒是不错,可河北人口稠密,又是文风鼎盛之地,以关西官吏治理,是否有些不妥?”

  裴澈的小心思,高进达只是略微沉思便明白了,无非就是想要培植地方力量来分权朝廷罢了。

  只可惜关西的官吏数量充足,即便有空缺,也轮不到这群人顶上。

  “此事已经定调,若是裴侍郎有其他高论,不如奏表殿下,令殿下抉择。”

  裴澈见状语塞,他自然不敢直接奏表刘继隆,让刘继隆多用世家子弟。

  他要是真的敢这么做,关陇那群武夫虽然不敢杀他,但恶心他还是能做到的。

  “既然无事,那便都各自回去吧。”

  高进达眼见他沉默,当即对众人作揖送客,刘瞻等人也纷纷回礼后离开了政事堂。

  几日后,随着关西储备的官吏开始调往河南、河北两道,安破胡也最终攻破了博州仅存的几个县。

  城内牙兵尽数被诛灭,安破胡只是休整了两日,便率军北上,每日行军五十里。

  按照安破胡的速度,最快四天就能进入魏博的冀州境内。

  此时的冀州,节制成德突骑的李公佺占据了冀州西南的南宫县,而其余诸县则是在宋文通掌握下。

  面对塘骑探得的消息,已经成为冀州刺史的宋文通,此刻却正饶有兴致的看着河北舆图。

  他身后站着两名兵马使和数名都将,众人面对他得知消息却饶有兴致观看舆图的做法有些不解。

  “使君,安破胡手中起码有两三万兵马,我们西边还有李公佺这个贼子,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

  “怎么办?”

  宋文通看向身后几人,轻笑道:“某问你们,你们籍贯何处?”

  “自然是定州。”众人不假思索的回应,毕竟他们当初就是侯固麾下的定州都,后来被王景崇裹挟进入成德,如今虽说在成德已经取得成就,但他们依旧是定州人。

  面对众人还记得自己的籍贯,宋文通又继续问道:“你们觉得,王景崇是朝廷的对手吗?”

  “这……”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说。

  宋文通见他们如此,干脆利落道:“你们不会以为,某真的要跟随成德共进退吧?”

  不等众人错愕,宋文通便说道:“成德的牙兵被刘继隆在邺城屠杀七八,剩下的分散成德四州,合计不过千余人。”

  “如今冀州诸县中,除了占据南宫的李公佺外,其它诸县的牙兵不过数十上百人,而我军足有一千五百人,并节制了新募的不少兵马。”

  “魏博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某可不想跟着王景崇陪葬。”

  话到此处,宋文通渐渐收起笑容,眼神微眯的看向众人:“你们现在便出发,把诸县牙兵屠戮殆尽后,准备随某投降朝廷!”

  “投降?!”众人有些不敢置信,可宋文通却道:

  “投降越早,价值就越高,更何况刘继隆开出的价码不低,起码能保住某等的富贵。”

  “是与王景崇陪葬,还是拿个散官,取得富贵回乡,你们自己决定。”

  宋文通转身继续看向舆图,让众将自己做决定。

  众将虽然不舍权力,可朝廷势大,连卢龙和魏博都被灭了。

  成德镇内还能算得上老卒的,满打满算也不过两万人。

  就这点兵马,又能挡住朝廷多久?

  倒不如像自家使君说的那般,早点投降,避免被人抢了先机。

  “某愿意投降!”

  “某也是!”

  “某也一样……”

  没有让宋文通久等,这群人便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宋文通见状转身看向他们,轻笑道:“如此甚好,某现在就手书南下,定然不会让人抢占了先机!”

  “使君英明!!”

  众人纷纷拍须溜马,随后便按照宋文通的吩咐,前往冀州诸县,准备对诸县内驻扎的牙兵动手。

  在他选择投降的同时,带着五千成德突骑在南宫县驻扎的李公佺也做出了相同的决定。

  “直娘贼,幸好某没有南下去投靠成德。”

  南宫县衙内,身材魁梧,长着一双三白眼的将领正坐在主位,与堂内众人感叹。

  五千成德突骑,基本都属于牙兵序列,故此李公佺想要投降,并没有那么容易。

  “朝廷的兵马不日便要进入冀州境内,你们都说说,我们是投降还是如何?”

  李公佺看着堂内众人,看似给了他们选择,但从李公佺所说的情况来看,似乎他们只剩下投降一条路。

  成德已经被团团包围,他们不像李克用那样可以北逃漠南,而南下则是更不可能。

  且不提他们的家眷都在成德,单说南下还要面对安破胡、王式、李阳春等人围剿就难以突破。

  可是投降的话,他们又着实对刘继隆给出的条件不满,毕竟他们的本领都在马背上,若是真的投降了,那军中的弟兄又有几人会种地?

  想到这里,众人纷纷表态道:“若是可以,自然想要投降。”

首节 上一节 938/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