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972节

  “这消息半真半假,某不相信高骈在得知我军有进攻江东意图后,还会如此从容的回援湖南。”

  “暂且按兵不动,等待西边传来高骈所部出现在湖南的消息,我军再渡江南下。”

  李阳春倒是没有被高骈放出的消息迷惑,而是继续等待机会。

  反正西线战场的汉军正在高歌猛进,该担心的人不是他,而是高骈。

  反倒是他如果能持续将高骈拖在江东,即便无功,却也无过。

  在他的示意下,淮南的大军继续按兵不动,但快马却把李阳春的意思带到了江陵城。

  江陵城的刘继隆在看到李阳春的奏表后,眉头微微皱起,紧接着目光看向面前的沙盘。

  时至十月二十日,黔中方向的夷州、南州、溱州、珍州都已经被王建带兵收复,只剩下南边的播州没有收复。

  只要拿下了播州,黔水以北以西的八个州就牢牢掌控在汉军手中,黔中道的余下九个州则是群蛮多而汉民少,鲁褥月不仅仅要阻挡王建,还得要防备后方的群蛮,坚持不了多久。

  湖南境内的情况,刘继隆已经通过这半个月俞公楚的布置看了出来,整个湖南只有不超过三万兵马,其中两万都在澧水南岸。

  汉军在江陵、山南东道还有两万水师和十二万大军,二十五万民夫。

  黄坡虽然还没有攻下,但距离被攻下也不远了。

  只要南下黄坡,届时不管高骈是否回援,自己都可以分兵攻打湖南、江西。

  “敕令,速速攻破黄坡,随后大军渡江,分兵攻打湖南、江西,令王建整顿八州后,不必顾忌黔中其余州县,直接南下攻打矩州,走矩州攻下岭西、收复安南与岭东。”

  刘继隆选择冬季动兵,担心的就是入夏后湿热导致北兵不适应,但如果能在冬季就把湿热的岭南道给拿下,湖南和江西、江东、两浙等处就好打了。

  真让高骈退往岭南,这场战事恐怕会拖到明年入冬去,这是刘继隆不可接受的。

  “臣遵命!”

  赵英不假思索应下,而刘继隆此刻看向正在写起居注的敬翔,不由开口询问道:“是否觉得吾有些操之过急了?”

  “并未。”敬翔显然没想到自家殿下会询问自己,但他却早就有了腹稿,因此在面对询问时,他立马便说道:

  “臣以为,大军东出快不得,大军南征慢不得。”

  “关东局势复杂,各类藩镇扎根数十上百年之久,故此快不得。”

  “殿下用三年时间讨平关东诸镇,已经算是有些操之过急了,若非殿下能拉出火炮来攻打诸镇,攻破诸镇苦心经营数十上百年的城池,那我军现在恐怕还深陷河北泥潭中。”

  “不过既然北边已经讨平,那面对南边就绝对不能徐徐图之,而是应该以雷霆手段将江南收复。”

  “江南若是割据越久,则越不好统治,且长江与黔中皆为天堑,若是再给高骈几年时间经营,等他安抚了江东两浙数百万百姓,定然能拉出与我军数量相当的兵马来对峙。”

  “哪怕我军有火炮,可是以江南复杂的地形和官道,我军火炮定然无法像在北方时迅速转运。”

  “臣看过王都督在黔中的军报,王都督麾下兵马在黔中时,行军速度仅有四十里,这远远低于我军每日行军六七十里的速度。”

  “这其中原因,便是因为火炮沉重,每日行进有限。”

  “我军拥火炮而兵慢,高骈无火炮而兵快,一快一慢间所出现的机会,殿下想必比臣还要清楚,臣便不在此卖弄了。”

  敬翔点到为止,刘继隆闻言十分欣赏,忍不住道:“以你的才干,担任起居郎倒是大材小用了。”

  “殿下折煞臣了。”敬翔闻言连忙苦笑作揖:

  “臣在殿下身旁,不仅能学到许多东西,也能积攒资历,与群臣混个面熟,日后也方便调往他处当差。”

  “更何况臣刚刚进入南衙不到四年,如今能以弱冠之龄担任起居郎,已经是格外拔擢之恩了。”

  面对敬翔知进退的态度,刘继隆十分满意,心想等平定天下后,倒是可以将此人调给自家大郎,提前培养自家大郎的班底。

  这般想着,刘继隆的目光投向了沙盘之上,而这时刚刚离去不久的赵英却快步返回了思政殿内。

  “殿下,快马来报,我军收复黄坡,守将梁缵被俘!”

  赵英带来了一则好消息,刘继隆则是感到诧异:“如何收复的?”

  在他眼底,梁缵这群人虽然能力不行,但对高骈却算是忠心,不太可能束手就擒。

  “黄坡被破在即,其麾下兵马趁夜色擒住了梁缵,献城投降。”

  赵英不紧不慢的解释着,刘继隆听后颔首:“算上这个梁缵,我军手中已经有高骈麾下两名大将。”

  “此外,他曾经那些大将的家眷也都被安置在长安,这倒是有利于我军说降其军中将领。”

  “敕令长安留守衙门,令那些人纷纷写下家书,待我军渡江南下,凡开城投降者皆不论罪,授散官以安养其家。”

  硬的手段已经施展过了,现在就到了需要软硬兼施的时候了。

  江北和黔中两处防线都已经崩溃,刘继隆不相信高骈手下将领个个都能像张璘、蔺茹真将这群人那般忠心耿耿。

  只要汉军渡过长江,这群人立马便会原形毕露,但在此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渡过长江。

  “渡江物资准备如何?”

  刘继隆询问赵英,赵英连忙作揖:“江陵积存有五十万石粮食,黄州王使君所部又有三十万石粮食,粮食不缺,只是缺少民夫。”

  “大军若是渡江,必须先征募民夫,才能保障我军能收复各州。”

  见他这么说,刘继隆便不再犹豫,直接敕令道:“敕令曹茂,着其率军南下攻打澧州。”

  “敕令耿明,接引大军渡江鄂州,令王式指挥兵马往湖南、江西攻去。”

  “敕令洛阳,以江南州县数量,提前调遣剑南、山南等处官吏南下。”

  赵英闻言不敢怠慢,连忙接令后起身前去操办。

  瞧着他远去,刘继隆则是有些担心南边的治理问题。

  这倒并非是说他觉得官吏不够,而是能够适应特殊地方的官吏不够。

  诸如岭南、福建、黔中等处,不是能够跑象,便是有犀牛在当地栖息,环境可见一斑。

  治理这些地方,难度可是要比治理北边那些干旱贫瘠的州县还要困难。

  不过好处在于,南边的州县属于随着时间推移,每份治理都能见到成效,而北边的州县,尤其是西北的州县则是随着时间推移,降雨线不断南移而变得愈发困难。

  想到这里,刘继隆只觉得前方还有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做,收复江南,不过是日后治理天下的插曲罢了。

  思绪间,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提笔继续处理起了各道州县的政务。

  与此同时,随着长江南岸,驻跸公安城的曹茂在接到敕令后,他果断选择了挥师南下,进攻在澧州防御的俞公楚。

  俞公楚所部两万兵马都是操训不足半年的新卒,面对曹茂所率两万汉军南下,整条防线压力无疑骤增。

  他一边派遣快马继续前往江东求援,一边坚守澧水防线,试图挡住曹茂兵锋。

  曹茂没有火炮,可俞公楚的澧水防线也没有夯土包砖的坚城。

  高骈在南边不过几年时间,重点都在经营黔中和江北防线,对于拥有长江和黔中作为天险的湖南,高骈虽然也修建了不少坚城,但重点都在潭州与岳州的湘水以东,而非湘西。

  如今曹茂举两万兵马来攻,俞公楚却只能硬着头皮坚守起来。

  也在曹茂与俞公楚交战澧州的同时,收复黄坡的王式开始率军渡过长江。

  百余艘福船钉上船板,顿时便形成了长二里余的浮桥横陈长江江面。

  “动作都慢些,不要着急,小心落入水中!”

  二十二日,长江寒风自西向东吹来,吹得人脸颊发红。

  长江北岸,三十余万军民齐聚,数十艘福船专门来往南北,负责运送挽马牛车和物资前往长江以南的鄂州,而军民则是以军为编制,先后通过福船形成的浮桥,不断渡江南下。

  这种渡江方法,也就在长江的中上游有用,若是放在下游那动则数里乃至十数里的地方,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大军终于渡江了。”

  八百料的福船上,王式站在船头,他身旁的陈瑛、陈靖崇等人由衷感慨。

  他们都知道,只要汉军渡过长江,统一南方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高骈若是知道黄坡丢失,我军已经渡过长江,恐怕会方寸大乱。”

  陈靖崇忍不住开口笑出声来,旁边的陈瑛也是嘴角含笑,眼底都是江南的景象。

  “他只有一人,终究是分身乏术。”

  “能阻拦我军如此,除了他外,却也没有旁人了。”

  “若他有争雄的心思,兴许还能阻挡我军更久。”

  王式倒是为高骈说了句公道话,高骈自始至终想的都只是如何割据。

  但凡他有些争雄的心思,最开始不是去打宋威和董昌,而是攻打长江北边的耿明,兴许结果会大不一样。

  当然,以刘继隆横扫河北的速度,哪怕高骈能占据江北不少州县,却也不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南方始终会被刘继隆讨平,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

  这般想着,王式目光看向不远处的那上百艘大福船,以及在福船上木板快步渡江而去的汉军将士。

  放在十年前,他也没有想过,偏居一隅的刘继隆会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以鲸吞之势由西向东的吞并了整个北方,而今更是要将南方也尽数吞下。

  “若能让天下变得太平,改朝换代又如何呢……”

  王式想到了李忱、李漼的那些事情,忍不住叹了口气,而江北的三十余万军民也在他的叹气声中,宛若蚁群搬家般,不断的涌向江南。

  十二艘装备火炮的大福船与二十余艘未装备火炮的大福船将洞庭湖口和长江下游封锁,高杰想要率军阻止却有心无力,而张吉本就是水贼出身,自然不可能用自己的弟兄去和汉军拼个你死我活。

  他只是派遣水师佯攻,尝到汉军水师火炮的厉害后,便立马撤回了江州,并向江东派出了快马求援。

  二十五日,王式所率三十余万军民尽数渡江,大军登陆鄂州后,王式将兵马分为陈瑛、陈靖崇两部。

  以陈瑛亲率五万兵马进攻江西,以陈靖崇亲率七万兵马进攻湖南,而王式则是选择坐镇原地,为两军调度火药粮草。

  由于在江北鏖战近两个月,江陵府又铸火炮二十门,王式将原本的三十门火炮划给陈靖崇,将崭新的二十门火炮划给陈瑛。

  两军开始分兵攻打湖南、江西,等到湖州的高骈得到消息时,便是他也不由得身形摇晃了几分。

  “梁郎如何了……”

  湖州衙门内,高骈质问前来禀告的快马,只想知道黄坡被攻破后,梁缵的死活。

  “未曾听说梁使君消息。”

  快马低下头去,高骈听后看向王重任:“江东有三万新卒和一万老卒驻扎,吾将四万兵马尽数交予汝,望汝能挡住李阳春来犯。”

  “高王放心,某定不负重托!”

  王重任不假思索应下,高骈见他如此,这才看向身旁高钦:“告知全军将士,明日拔营,回援洪州。”

  “是!”听到高骈终于愿意回援,高钦也趁势松了口气。

  但是想到汉军十余万渡江南下,他还是忍不住问道:“阿耶,若是如此,我军便只有不到四万兵马回援。”

首节 上一节 972/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