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24节
听了林通的话,李侍尧却没有接话,因为他就是单纯试探一下而已。
现在大陆上有两万万人,九成九九都渴望拜倒在他李侍尧的门下,根本不缺人才,更不缺聪明人,他完全没必要用林通这样一个来历复杂的人。
而且李侍尧的目的也达到了,以臣观主,不是一个有手段的厉害人物,根本驾驭不了林通这样的聪明人。
这就让李侍尧把呈书给他,将缅甸情况分析的鞭辟入里,对明瑞注定战败异常笃定的莫子布,符合了他脑海中的形象。
不过李侍尧听完也没有下文了。
他一边把莫子布所呈书信命李与隆八百里加急送往北京,一边则安排林通暂时住下。
因为他还要等,等明瑞的消息传来。
若是几个月后能证实此事,那就完全证明这个河仙莫家可以给些好处,让他们参与围攻缅人。
若是莫子布完全预估错误,倒也不用赶走,多少给个三瓜两枣,以后就作为一个参考消息的来源吧。
。。。。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二月初五,小孟育。
具体地址已经不可考,但大概率在现今果敢滚弄附近,距离宛顶(畹町)已经只有不到一百公里。
但明瑞大军已经走不动了,经过数百公里的撤退后,全军已经极为疲惫,军粮几乎食尽,枪弹基本耗光。
出国时膀大腰圆的八旗和绿营官兵,也在缅甸晃荡八九百公里后,拖成了瘦猴,战斗力大为减弱。
更要重的是,由于携带的少量粮食必须供给人食用,因此战马的草料极为缺乏。
而清军的战马,多是北地带来的,在缅甸,马儿们也属于是在异国他乡。
因此这些北地战马,不太能辨认缅甸的野草,导致进食了大量有微毒的青草。
等到达小孟育的时候,清军几乎所有的战马都因为中毒,而不能进行作战了。
八旗骑兵没有战马,就几乎失去了一半的作战能力。
而缅军南边的马哈.希修,马哈.希哈修亚,舍瓦利耶.米拉尔三将,已经统率经过修整、补充的两万大军赶到。
北边,梯诃波底和莽聂缈遮两将也率领一万五千兵马,拦截住了明瑞的归途。
二月初七,缅军欢声大振,白象王孟驳亲自领军,率登贾.敏康,巴拉敏丁等部两万士兵赶到,距离小孟育只有几十里。
至此,缅军在小孟育周围已经集结了五万五千精兵。
到了下午,又有各地效忠缅人的土司赶来助战,整个小孟育的缅军数量到达了惊人的六万六七千,是清军的六倍多。
明瑞登上小孟育周围的山顶探查,看到缅军营帐延绵不绝,四处都有旗帜飘扬,探子也回报,四处都有栅栏,己方已经陷入了绝境。
到了这个要命的时刻,明瑞倒是把他的全部能力完全的展现了出来,他立刻召集军议,然后迅速定下了策略。
决定以满洲健锐营两百,索伦兵一百和三十多个御前侍卫殿后,其余两千八旗兵和贵州绿营精兵为先锋,突围出去。
明瑞对诸将说道:“大军至此,皆我之过也。
然阿瓦未平,总是国家大患。今贼已知我力竭,然必决死战者。
吾正欲贼知我国家威令严明,将士用命。虽穷蹙至此,无一人不尽力,则贼知所畏,而后来者易于接办。”
到了最后时刻,这位满洲悍将所想的,不是如何偷生,而是要把这些跟着他在缅甸横走千里的精兵救回去。
这样他虽然战死,但后来者尚有精兵在手,也知缅人虚实,不说攻陷阿瓦,也至少能守住边境。
明瑞言罢,左右满汉将官皆泣。
受明瑞激励,领队大臣观音保、扎拉丰阿,御前侍卫常青、德福,回将哈国兴等,皆愿意留下与明瑞共死,掩护大军突围。
二月初八,清晨,清军以达兴阿、本进忠,刚被前年提拔为游击的贵州兵王连等为先锋,猛冲梯诃波底,莽聂缈遮等人设下阻隔的木栅栏。
到了这个时刻,清军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两千先锋连破缅军十余道栅栏,杀死缅军数百。
梯诃波底等根本无法阻拦,阵型被清军冲破,只能眼睁睁看着清军离去。
极为夸张的是,清军狂冲近百里,杀敌数百,本身竟然只损失了数十人。
而在南边,得到清军突围的消息后,白象王急令大军数万前来追击。
明瑞等占据山岗,堵住缅军追击之路,他们藏于山上,不与缅军阵战,只等缅军靠近方从山上俯冲而下,杀退缅军。
双方战至上午十点,明瑞等冲杀十余次犹龙精虎猛,缅军不得寸进,反死伤二百余。
白象王见清军大队将要逃脱,盛怒中命王室成员持他的宝剑前往督战,又命缅军以战象列阵冲击。
明瑞则早有准备,他命索伦兵身披虎皮,手持虎纹盾在山林中模仿虎啸,然后出其不意飞身跃出。
缅甸战象以为遇到了老虎群,惊慌之下竟然调头就跑,反冲缅军阵型,踩死踩伤数十人。
缅军无奈,只能强攻,双方战至下午三点,清军枪药用尽,弦断矢绝,半日无食,已经精疲力尽。
索伦兵,八旗兵折损大半,基本无力再战。
缅军再次逼近。
领队大臣扎拉丰阿手持长枪决死冲击,被缅军枪弹命中战殁。
领队大臣观音保在林中箭矢如蝗,射杀缅军十余人,他虽然两臂酸痛,但仍然不停歇。
结果射杀一缅军小头目后,观音保伸手去箭袋中摸索,但摸索半天,只摸出了最后一支箭矢,缅军也已追击到近处。
观音保见状,折断祖传硬弓,返回林中,以最后一支箭矢穿喉自尽殉国。
明瑞血战半日,披创十余处,血流如注,他带着哈国兴等人突出重围二十余里后,已经无力再行。
明瑞坐于一大树下,割断自己的辫子交给御前侍卫德福,曰:
“我倨傲至败,无颜面见圣上,你带我发辫回京,上呈主子爷,告诉他,明瑞愧对期望,万死难辞!”
随后明瑞将自己吊死在大树上,德福、哈国兴与明瑞的亲信戈什哈大哭,将其草草掩埋,随后突围北返。
而明瑞虽然战死,但三百余真满洲兵的恐怖战力把缅军吓得不轻。
他们三百人在阻击战中杀敌五百余,伤一千余,缅军皆畏惧不敢深入,等到第二日方才敢四面合围,但清军早已突围北返。
第三次清缅战争结束。
第145章 看不懂的东南亚大区
三个月前,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十一月初五。
就在清缅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莫子布随郑信进兵到了吞武里。
泰奸乃通因的(缅)皇协军一触即溃,乃通因想要遁逃,被武文勇追上擒获。
郑信遂占据吞武里,将乃通因及其党羽施以象刑,也就是把人放在硬石板上用战象踩成肉泥。
随后,郑信以莫子布为前锋,率士兵一万,水陆并进,朝阿瑜陀耶出发。
此时留守暹罗的缅军,分为两部分。
由主帅将军苏基率领的四千人和万余‘皇协军’,驻扎在阿瑜陀耶西面的三菩萨炮台。
缅人将军蒙耶率领的两千缅军精兵,驻扎在北面的僧人寺。
这些实际上连七千人都有点不足的缅人军队,就是整个缅军在暹罗的所有武力了,可见清军对缅军的压力之大。
当郑信打下吞武里的时候,所有人都力劝郑信要慎重,最好是等后续士兵全部到齐,用三万人沿着昭披耶河(湄南河)缓缓推进。
听着像是老成持重的正确打法,但实际上是这些暹罗人都被缅军给打怕了。
自雍籍牙开始,缅人就把暹罗人按在地上摩擦了十年,哪怕是陈联这样的暹罗悍将,都不可避免的染上了缅军恐惧症。
他们虽然得到了大量消息表明缅军已经大规模撤军,但仍然害怕这是白象王的谋划,为的是把他们这些人一网打尽。
但莫子布知道,白象王哪还顾得上暹罗,贡榜王朝不是出了他这样一位战略大师,一准被满清给打爆了。
所以现在还搞什么稳步推进,直接上去干就完事了。
于是,在莫子布的极力请求下,郑信同意了莫子布的要求了,调陈联、坤阿拍耶勃底、归他指挥。
郑信所部在规模膨胀后,陈联领兵三千,坤阿拍耶勃底领军两千。
同时銮真依靠往日家族的威望和潮州黄姓乡党,也拉出了一支名义上属于郑信,但基本由他掌控的三千余人武装与莫子布一起行动。
莫子布现在还不知道銮真准备投靠他,来烧他的冷灶了,他还以为銮真是因为感激他的救命之恩呢。
而莫子布率军急走,只走了三十多公里,就逮住了一个缅军侦查小队,然后莫子布得到了一个他之前从未注意过的消息。
镇守暹罗的缅军主帅苏基将军不是缅人,而他妈是孟人!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啊!
莫子布皱眉想了片刻,对陈联、銮真等将说道:“现在看来,我们收到的消息都是非常准确的,缅军已经大规模撤退了。
哼!白象王打的一手好算盘,他把所有主力都调回去和满清战斗,把苏基将军这样的孟人扔在阿瑜陀耶。
能镇守就更好,镇守不住死了他也无所谓。
白象王的打算是击败了清军,再回来争夺。”
陈联看着莫子布,现在他心情格外复杂,本来他是郑信的心腹,与莫子布交情虽然深,但并没有过多听从莫子布的指挥。
但随着郑信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陈联跟通很不对付,而郑信又格外器重通,于是陈联竟然慢慢有些边缘化了。
搞到现在,陈联觉得自己就像是莫子布的下属了般,联想到妹妹陈惠看着莫子布那都快拉丝的眼神,陈联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不过,他很佩服莫子布的战略眼光和战场上的果决,陈联觉得,上了战场,莫子布远比郑信还像一个统帅千军万马的大王。
“披耶的意思是说,白象王为了应付满清,已经事实上抛弃了现在盘踞暹罗的想法,他觉得能征服暹罗一次,就能征服第二次。”
“对!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击败阿瑜陀耶的缅军,然后在白象王抽出手之前收复信武里,甚至是甘烹碧。
这样才能在阿瑜陀耶以北建立稳固防线。”莫子布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了坤阿拍耶勃底和銮真。
“我意,抛下辎重,精选五千兵,星夜北上,打缅军一个出其不意!”
“可以打!”銮真站出来说道:“仁德公,我建议还可以招降苏基将军。
他丢失了阿瑜陀耶,回去也难逃一死,孟人素来与缅人不合,苏基将军没理由为白象王做忠臣。”
“哈哈,銮与我不谋而合!”莫子布大笑道:
“精兵一个小时后出发,我亲自领兵,李献文留守。
把咱们所有的缅军俘虏都带来分辨旗号部队,这次作战,我们要先打缅将蒙耶,逼降孟将苏基!”
李献文在听到莫子布要挑选精兵倍道而行的时候,脸就扭曲了起来,不用说,这里有资格留守的,就是他了。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