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326节
没过多久,武文勇来报,靖都王郑森的家眷,包括他的昭仪杨氏玉欢,修容邓氏惠,唯一的儿子郑棕,妹妹郑氏玉敬,郑氏玉棪等郑氏宗亲四十余人被当地寒门告发,已经被逮住了。
莫子布哈哈大笑,他等的就是这个,因为靖都王郑森,莫子布还有大用。
靖都郑森其实比莫子布大不了太多,郑森1739年生,今年三十六岁,莫子布1747年生,今年二十八岁,仅仅相差八岁而已。
等莫子布再次见到这位靖都王的时候,他整个人就像是一株已经枯萎的野草一般,萎靡不振,看不到半点生气。
这可不行。
“莫昭,怎么的,在杀我之前,还想要来羞辱一下本王吗?”郑森看着莫子布,眼中稍微有点光彩。
“你不怕死?”莫子布有些奇怪的问到。
“祖宗基业在我手里丧尽,生亦何欢死又何惧。”郑森惨声回答道,看起来心里也确实是这么想的。
“如果说,我不会杀你,不想让你死呢?”莫子布嘿嘿一笑,用极具诱惑力的声音问道。
郑森的眼睛里突然射出了一团光彩,但很快又暗淡了下去,他摇了摇头。
“这个代价一定很大,我一定要干一件很难办的事情,才会得到你的赦免。”
咦,莫子布诧异的看着这个家伙,“你很聪明啊,这都能猜得到。”
郑森突然涨红了脸,他羞恼的看着莫子布,“莫昭!本王只是战败了,尔不过仗着铳多炮多赢我,不是本王昏庸无能而失了天下的。”
好吧,莫子布懒得和他争辩,而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条件。
“事情其实并不难办,主要有四点,只要你做到,不但你能活,你全家都能活。”
说着,莫子布伸出了四根手指头,“一,我想要你下令,让原本府僚的官员,都来投靠我。
二,我要你当众承认,郑家祖先郑可,实际上就是大明军将的养子,你们家祖上,也是从中原南下的汉人。
三,那两千封批驳我的效忠书,立即交给我。
四,郑氏这二百年积存的珍宝,你交出来,我按市价折两成白银给你,让你全家仍然可以过富贵的生活。”
郑森认真思考了一下,这四条其实不是很离谱,都在他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而莫子布给出这四条要求,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说是四条,其实只有两条最为重要。
首先批驳他檄文的‘效忠书’,殿前安全处差点把郑氏的主府和其他别墅都给翻了个底朝天,就是没见这玩意,看样子是被郑森藏在了什么秘密地方。
这必须要拿到,这是莫子布日后拿捏甚至是秋后算账的重要证据。
其次,郑森虽然在东京大开私库募兵,看似倾家荡产,但莫子布知道,郑氏二百年的积存,不可能一下就就被花干净了。
那些不过是郑森能掌握的金银现财而已,真正值钱的珍宝、古玩、书画、字帖、金器等等,肯定是藏起来了的。
莫子布现在没找到,那就只能出点血,给郑森留点好处,让他主动吐出来。
至于第一和第二条,有点用,但没那么大的用。
“事情,我可以帮你办,但我怎么知道你莫昭会不会出尔反尔。”郑森有些心动,但更多的是怀疑。
“你没得选择,只能相信我,这四件事,都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你郑森不帮我,我照样能解决。”
郑森又被莫子布的态度给伤到了,他倔强的看着莫子布,“那要是我选择不跟你合作呢?”
莫子布的脸色,很快就冰冷了下来,“不合作的话,那自然就要按照生死大敌来处理了。
听说你不怎么喜欢继室杨氏玉欢和长子郑棕,那正好,我替你把杨氏玉欢还有你两个妹妹,直接卖到广州的青楼里面去。
还要特意向外人说明,这是北河郑主的正妻和妹妹,想来一定门庭若市,生意极好。”
“畜生!”郑森大吼一声,脸涨得通红。
“哦,对了。”莫子布无视了郑森的怒骂,随后轻描淡写的说道:
“听说你最喜欢修容邓氏惠,我刚刚逮住了她,身怀六甲,即将临盆,腹中的孩子我也找大夫看过了,确系男孩。
不过,想来靖都王如此硬骨头,那肯定不会管这些小事的了,在下就只能效劳了,邓氏惠容貌不错,可以留在身边铺床叠被。
至于你即将出生的儿子,我会好好把他养大,让他跟着我姓莫,还会告诉他,他的生死大敌,是末代郑主之子郑棕。
等到他们兄弟相残,成功杀了郑棕之后,我再告诉他真相,嗯,估计能当场把脑袋气炸,哈哈哈哈!”
“畜生,畜生啊!”郑森人都抖了起来,现在他才知道,他面前的是个什么玩意。
骂了几句,郑森反倒是冷静下来了,他半晌才看着莫子布说道:“我不想待在北河,徒被人耻笑。”
“那简单,去暹罗,暹罗王是我岳父,他最喜收留各地落魄之人。
吞武里城也是可以比肩东京的大城,靖都王去了那里,富贵的生活一定是有保障的。”
莫子布还真没撒谎,郑信确实有这个癖好,从最开始被莫子布夺权的王家王春发,再到一票被莫子布修理的土著苏丹,通通都住在吞武里,成了满足郑信内心爽感的工具。
考虑了半晌,听到亲人的下落,又知道还能保住富贵生活了,郑森的内心已经动摇,再被莫子布一逼迫,于是他点了点头。
“好,我可以帮你办到这些事,希望大王也能信守承诺。”
。。。。
很顺利就得到郑森同意合作的回应,莫子布还没来得及命令殿前安全处去起出‘效忠书’,邓陈常又风风火火的跑了过来。
“大王,这是臣拟定的北河化越为汉方案,请大王过目。”
确实要刺激一下他们,这不,邓陈常直接就开始卷上了。
“邓爱卿,你先粗略说一下准备怎么干,细节我一会再看。”莫子布摆了摆手,他确实有点累了,就让邓陈常口述吧。
“臣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就是由咱们来定下面人的族群成分。
臣以为就算把所有的高门都迁走,也很难让每个人都得到授田。
所以臣觉得,干脆就把其他人也跟着一起打击了,按两成的比列来算,也就是说,每个县,除了高门以外,还必须要有两成人是越人后裔。
既然是越人后裔,那自然就没收他全部财产,人扔到矿场中劳作。”
莫子布情不自禁的倒吸了一口凉气,邓陈常没太描述清楚,但莫子布清楚这是什么操作了。
“这份方案,留在我这,然后你再做一份更详细,更有执行可能的出来,若是没问题,这就将交由你邓陈常来负责。”
听到莫子布这么说,邓陈常兴奋地都想原地起飞,这权力太大了,谁家是汉还是越,都将由他邓陈常一张嘴来定,哈哈哈哈!
第339章 刀光剑影搞株连
郑氏统治北河二百年,号召力果然不是莫子布能比的。
五月初五进入东京城以后,莫子布就让人敲响了东京王宫的大钟,召集文武百官前来朝会。
特么的,结果竟然只来了小猫三两只,倒是王宫中侥幸逃得一条性命的宦官全来了,因为他们无处可去,王宫就是他们的家。
但这一次,郑森最后一次以大元帅总国政师上尚父睿断文功武德靖王发布教令。
声称郑氏气数已尽,解散主府,要求原郑氏府僚的官员出来为新朝效力,而他则因祖宗乃是汉家子,当回汉家地方苟全性命之后,人就来了。
而且来的还不少,大大小小的府僚官吏,包括陪从裴世达,陪讼阮俪等高级官员都来了。
有了这些人的回归怎么说呢,我莫大王终于可以摆脱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他到现在为止,仍然只是采用占领军模式,而没法行政的尴尬。
于是,莫子布也信守了承诺,郑森给出了郑主府库的位置后,莫子布在没有清点的情况下,就给郑森折了二十五万两白银,足够郑森逍遥过下半辈子了。
同时,郑森的家人,包括他的王妃、修容和美人十几个,以及姐妹儿女等,都一同放他们离开。
临上船之前,郑森看着一脸笑意的莫子布,心里的怨恨突然就小了很多。
他这样的亡国之主还能带上家人去暹罗做富家翁,已经是极好的结局了。
同时不用继续在肩膀上扛着的重担,也不用担心三府军与高门后,逍逍遥遥的过完下辈子,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郑森想了下,要是他逮住莫子布话,绝对不会这么大度,一定会杀了莫子布的,这个家伙虽然阴险无耻,但确实有王者金口玉言的风范。
“莫昭,你若真的想以北河为基驱逐鞑虏的话,就肯定要先在北河兴汉家,所以,你要警惕一个人。”想了想,郑森最后还是决定给莫子布一个忠告。
“哦,还请靖王明示。”我莫大王的姿态真的可以放的很低,除了恐吓郑森的时候,其余时间,他一直是以靖王称呼这位北河末代主的,并未有其他侮辱的举动。
郑森的三个妹妹和两个女儿也都好好保护了起来,没有任何不轨的企图。
“黎贵惇!”郑森脸上浮现出了挣扎的神色,说出名字后沉默了半晌,才继续说下去。
“此人已经入闲望圣,乃是名教在南国的集大成者,自李朝开始的南帝山河南帝居之天南中华理论,就要在此人手里完成。
如果你不能降服黎贵惇,那他一定会成为你的心腹大患。
此人目前正躲在山南下镇先兴府延河县老家,快去寻他吧,不要让他跑到北国去了。”
莫子布本来只是当笑话在听,但等听到入贤望圣四个字的时候,再也不敢轻视了。
因为在儒家来说,圣贤这个词,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代表着此人对儒学这门学科的境界、贡献和地位。
简单来说,儒家自孔圣人和亚圣孟子,后圣荀子之后,能得到儒家开宗立派圣人称号的,也就是天人感应的董仲舒,穷天理明人伦的朱熹,以及知行合一的王阳明。
余者哪怕是西蜀孔子杨雄,能让人程门立雪的二程,写出为生民立命的张载,都只能称为顶级的贤者大儒,而不是儒家的圣人。
郑森口中的黎贵惇莫子布没听过,他所说黎贵惇已经算是儒家贤者可以望圣人门槛,莫子布也是不相信的。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能被郑森这种可以被称为文学家、诗人的君王如此称赞,肯定是一个在儒学一道上有很深钻研的人。
特别郑森还提醒莫子布,黎贵惇正在完善‘南帝山河南帝居’这个天南中华的理论基础,那就更引起了莫子布的警惕。
他对着郑森郑重的一拱手,“多谢靖王提醒,你去了暹罗之后,可以用郑这个姓氏与我外父多走动。
他极重乡党与家门,一笔写不出两个郑字,靖王如此一定会得到优待的。
另外,暹罗实行的还是奴隶制,靖王去了暹罗之后,可以先向暹罗王请一个爵位,然后就可以大买奴隶与田产,不但可保自身无忧,还能广蓄田产留给子孙。”
说着,莫子布觉得还是不保险,“靖王如果相信在下的话,可以让护送的军将在会安稍作停留。
王后身边有数百很好用的暹罗仆役,可以拨二十人为靖王之管家,有了他们,靖王在暹罗当可更快立足。”
郑森看着莫子布,眼睛里的表情很复杂,他缓缓抬起手,对着莫子布施了一礼,“多谢仁德王,那在下就不推辞了。”
莫子布也对着郑森还了一礼,“靖王一路顺风,请恕不能远送了!”
目睹郑森远去,莫子布立刻把霍然叫了过来,“秘密监视黎贵惇全家,你亲自去坐镇,在黎家四周布满明暗哨。
若是他们不跑,监视就好,如果要跑,全家上下,连带婢女小厮,洗衣做饭的老妈子都给我带回来,一个不留。”
霍然领命下去了,莫子布又把郑锦水叫了过来问道:“吴时仕,吴时任,潘辉益父子三人来了没有?”
郑锦水赶紧回答道:“接到大王教令后,三人均已启行,最多三日就能到达东京。”
莫子布点了点头,他当然不会信郑森的一面之词,所以要问问吴家父子三人,他们都是儒学大家,一定知道的更加具体。
“让他们三人到东京后,立刻进宫觐见。”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