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329节

  “林,不要去,等买完了笔墨,若是还剩的有钱,咱们买碗野菜粥填肚子就是。”

  之所以要先买笔墨,是因为阮庄根本不知道如今东京城的笔墨价格会不会又涨到天上去了,反正往届大比之时,都会猛涨的。

  “钱?咱这米粉不要钱。”棚子里的厨子听到二人的对话,立刻接口说道。

  “不要钱!”阮庄和陈辉林同时惊呼一声,身后的同伴们也一下围了上来,有些心急的甚至现在就想坐下等着美食上桌了。

  不过厨子看了看他们一身破烂衣袍,风尘仆仆的乞丐样,很是神气的一撇嘴,“是不要钱,但这米粉可不是一般人能吃的!”

  陈辉林实在饿的受不了了,他赶紧拱了拱手,“敢问老丈,何人才能吃你这米粉。”

  厨子把手往左上方一指,众人这才发现贴着一张皇榜模样的玩意,厨子鄙夷的看着他们。

  “知道了吧,这是大王自掏内帑建的米粉铺,专门招待今科来参加会试的老爷,你们几个看看自己,是老爷吗,像个老爷吗?”

  阮庄愣了半晌,突然反应过来了,自己不就是来参加今科大比的吗?

  老爷?这个词差点没把他的CPU都给烧了,不是只有那些高门大户的,才能被称为老爷吗?

  他在愣神,身边的陈辉林已经把路引和会考凭贴的给拿出来了,“我们都是山西镇来参考的士子,休要白眼看人低,快快把米粉煮来!”

  厨子接过去一看,果然是真的,他有些迟疑的问道:“你们还真都是来参考的老爷?”

  听到老爷两个字,阮庄、陈辉林等八个山西镇安朗县的寒门士子同时挺直了腰杆,异口同声的回答道:“自然是,别的有假,凭贴可做不得假!”

  厨子大喜,脸上鄙夷的神色不见了,立刻就堆出了满脸笑容,“好勒,山西镇安朗县老爷八位,米粉八碗!”

  说着厨子对着八人一弯腰一拱手,“咱这米粉,东京城谁人吃了都说好,今次你们有福了,大王御赐,吃了还不得个个高中。

  方才小老儿多有怠慢,一会给诸位老爷一人加一个水蛋,以表歉意。”

  这下轮到阮庄、陈辉林等人不好意思了,他们这一辈子都没被人这么奉承过,飘飘然的同时,还有些紧张和不适应。

  没过多时,米粉就端了上来,看着这一碗还加了水蛋,比他脑袋还大的米粉,阮庄呜咽两下就哭了出来,这是他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美食啊!

  今次他没有立尺寸之功,就能得到大王的恩赏,还把他们这些寒门士子也当成老爷,想到这些,阮庄强忍饥火,噗通一声跪下,对着王宫的方向三拜。

  “山西阮庄,叩谢大王恩赏!”

  陈辉林碗都端起来了,看到阮庄在叩拜,也赶紧跪下,语带哽咽,“山西陈辉林,叩谢大王恩赏!”

  三拜完毕,两人才站起来,相视一笑,随后风卷残云的开始吞咽,而他们同伴,已经吃了一半下肚了。

  而此时,厨子则走到了后厨,撩开一点门帘,对着一个长脸汉子,指着阮庄与陈辉林对他说道:

  “队正,那二人吃粉之前先三拜叩谢了,我听他们言语,也比寻常人要强。”

  队正点了点头,“把名字、籍贯记下来,相貌马上草绘出来,传回安全处去让他们登记,这样大比的时候,就可以特殊关照一下。

  你再去告诉他们,今科大比,笔墨也是大王出内帑恩赐给他们的。”

  原来,东京城周围十八个免费的米粉铺,全部是殿前安全处在运营。

  就是为了筛选一下这些士子,看看他们的本心,顺便施恩的,这种科举,自然是要选同路人,因为寒门中里拎不清的也不少。

  三日后,阮庄与陈辉林要进入考场了,这三天中,他们吃了四顿米粉,都是大王恩赏。

  至于为什么三天只吃了四顿,是因为他们实在不好意思,如果不是饿的慌,轻易拉不下脸去吃的。

  拿着恩赏的笔墨,阮庄再次对着王宫的方向拜了一拜,看着身边全是寒门来的学子,他有种感觉,此次的大比,跟以往不一样了。

  他隐约觉得,属于他们这些寒门的日子,就要来临了。

  果然,到了考场中,题目非常简单,除了日常一些四书五经的考题以外,只有两道额外加题。

  一曰‘山河一统,试论洪武太祖之功业。’

  二曰‘两亡天下,当问天下间华夷之辩。’

  这还要站队了啊!

  阮庄很快就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回味了今天早上特意去吃的美味米粉,阮庄很快拿着莫大王恩赏的笔墨写了起来。

  ‘洪武太祖复二百年之河南河北,四百年之河西陇右,有再造华夏之大功,然何独弃五百年之安南耶?’

  “子曰: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然满清东虏入中国,貌似尊孔尊名教而中国之,实则大兴文字狱,钳天下之口,又剃发易服断华夏礼仪服饰,不如蒙元多矣。

  其貌似华夏,实则狄夷,正当有英雄奋起,揭露其假面目使天下人知之。”

第342章 仁德大王除三害

  王宫万寿殿中,莫子布带着从顺化赶来的首辅裴建南,以及北河的邓陈常,裴世达等人,正在紧张的进行改制。

  这红河平原,如果不算高平、谅山和靠近云南的那些高山密林,实际上只有三万平方公里大小。

  这地方有多大呢,比海南岛还小六千平方公里,只有广东省的百分之十七左右。

  而在这么个小地方,竟然挤了山西、太原、京北、海阳、安广、清化外镇、山南上下等八个镇,下面的府县社等多如牛毛。

  之所以会变成这样,一来是统治需要,把行政单位设的多一点,就不方便高门跨州连郡了,一旦有这种高门出现,朝廷就直接打击。

  二来是多设一点行政单位,就能多出一堆官帽子,这样可以多安置一些官员。

  要知道,哪怕就是高门学子,他们勤学苦读十数年,也是需要地方‘发挥才干’的。

  但莫子布不需要这样,他需要一套便捷不臃肿的行政单位来为他编户齐民。

  于是经过十几天的讨论后,莫子布直接将整个北河改为了安南道,下面就是府县乡三级。

  其中京北、山西、海阳、山南上镇、清化外镇,这五个镇全部被取消。

  京北、山西、海阳直接归东京管辖。

  山南上镇撤销,改山南下镇为山南镇。

  清化外镇取消,改清化内镇为清化镇。

  其余保留的镇都改为府,现在存在的府改为州,只是品级高一点,职权与县相同,县以下的各种社、村,全部合并统统改为乡。

  搞完了这个,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郑锦水适时的进来提醒。

  “大王,今科琼林宴准备好了,请起驾准备赴宴吧。”

  。。。。

  琼林宴中,这次中试的八十人中,一半以上会直接获得知县的资格,其余也会安排到朝廷基层,莫子布可不想再过顺化那样基层官吏都被高门掌握的苦了。

  一一接见之后,终于轮到了一甲进士出身的阮庄等人了,莫子布一眼就看到了这个家伙。

  说实话,他们能中一甲,不是因为他们的文采有多好,而是思想跟着莫大王走了。

  阮庄望着座位上的莫大王,只觉得眼眶中突然出现了一阵水雾,他甚至连莫子布的相貌都有些看不清楚了。

  其他人也好不了多少,众人拜倒在地,感激涕零,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就要当一县的知县了。

  阮庄最是激动,他说起来还有个寒门,但家道早已衰败,为了供他读书,家中几乎是倾家荡产。

  可是他考了三次,都没能中试,如今快三十岁了,种地种地不会,想去乡里的私塾教书也不行,因为早就有先生了。

  所以他这次才会饿着肚子来参考,因为家中实在没钱了,他是抱着此科不中,就直接跳进富良江的心思来的。

  结果没想到直接就中了,还是一甲进士,很快就要一步登天成为知县老爷了,怎能让他不激动。

  “你就是山西阮庄?”

  听到莫大王的问话,阮庄赶紧站起身来,弯腰低头,语带颤抖回答道:“回大王,学生就是阮庄。”

  “很好,你很有见识,孤王问你,这北河如此富庶却民不聊生,是因为什么?”

  阮庄连想都不想,直接就答了出来,因为这个问题,他思考过起码几十遍了。

  “郑氏僭主以霸府统治北河,名不正言不顺,是以不能使人心服膺,遂与高门勾结,一起鱼肉百姓,使百姓如在水火之中。

  又放纵三府军为非作歹而不能制止,是以朝堂上下,乌烟瘴气,贪腐成风,民不聊生就成了必然。”

  “说得好!”莫子布大赞,看着在座的寒门士人说道:“众卿都是北河的大才,正因为郑主的黑暗统治,才不能出头。

  这北河有三害,一害在三府军,我已击灭之。二害则是尸位素餐,鱼肉乡里的高门。三害乃是那些甘愿做芒奴而不愿做汉人的害群之马。”

  “谁愿意为孤王,继续灭此二害?”

  听到莫大王的玉音放送,阮庄又是第一个跪下了。

  什么同宗高门,什么乡党之情,这些能给老子一个知县的官位吗,能让自己衣食无忧吗?

  只有真真刻苦铭心的穷过,才知道可以成为人上人机会的可贵。

  “学生阮庄,愿为大王除此二害!”

  “学生陈辉林,也愿为大王除此二害。”

  莫子布大喜,这次寒门科举,唯一让他觉得有培养兴趣的,就是这两人了。

  嗯,莫子布自然不会知道,历史上十年后,阮庄科举不成,回到乡里成了当地有名望的乡老。

  阮文惠进北河后,末代郑主,也就是郑森之子郑楷逃到下雷乡,结果被他擒拿,送给了西山军。

  陈辉林则跟随后黎王朝末代主昭统帝黎维祁前往中国,黎维祁在满清郁郁而终后,被勒令回到桂林的陈辉林冒死前往北京,协助阮朝将其遗体送回河内,此后就在桂林定居,再也没回过安南。

  “既愿除害,当有宝剑赐下,孤王已经在文德殿中为你们准备好房间,自明日起,你们都跟着我,学习如何除害。”

  嗯,哪怕就是这种丐版打土豪分田地,那也是要学的,要是现在这样放他们下去,大部分人一定会把事情办砸。

  所以必须要搞一个学习班,让他们知道下去了要如何办事,才不会使这些人走错路。

  等到学习完毕,就让这些寒门士子在安全处和近卫军的配合下前去任职,方能事半功倍。

  四十五天后,学习班学习完毕,莫子布终于可以动手了。

  因为等到他们下去之后,北河的东京承天府,太原府、山南府、安广府这个四个府的知府,都换成了投靠莫子布的高门。

  府之下三十八个知州、知县,甚至最小面几百个乡老,都换成了寒门士子。

  而莫子布又为每个寒门的知州、知县配备一个殿前安全处的队长做县丞,一个中卫以上的军官做县尉,以及一百人的军队做衙役,这些人就是武的一手,协助他们镇压地方用的。

  一切准备就绪,莫子布突然对外放出风去,说黎贵惇不肯把孙女嫁给他,还多有中伤之语,有藐视君王之罪,立刻下狱查办。

  紧接着,就在莫子布正式下令拘捕黎贵惇之后,吴时仕出来状告黎贵惇,举报他的大越通史把莫大王的伯祖莫登庸写为逆臣。

  莫子布大怒,下令立刻缉拿参与协助黎贵惇编纂大越通史的所有人员,又在王宫外设立铜匦,效仿武则天匦检制度,鼓励检举。

  一夜之间,莫子布就收到了检举信数百封,全是被莫子布授予了官职的寒门士子指使至亲作为检举人,来检举其他高门的。

  莫子布拿着检举信,又翻出昔日北河高门交给郑森,批驳莫子布檄文的‘效忠书’,在大朝会上大发雷霆。

首节 上一节 329/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