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339节

  ‘哐当!’

  赵捕头大义凛然的话音刚落,就听到门突然被踹开了,一股冷风夹杂着几片落叶,猛地吹了进来。

  赵捕头惊疑的一阵张望,突然就看见三个人影出现在了门口,赵捕头第一反应就是去拿刀,但他手还没伸到,就看见两杆火铳瞄准了他。

  “赵捕头,你觉得你是兵?”三人中间那个没有拿火铳,而是提着一杆长矛的人冷笑几声。

  “但我怎么觉得,你是背弃祖宗,认贼作父,甘愿为鞑子效劳的汉奸呢!”

  “朋友,入夜使用火铳可是会引来督标和抚标的大兵的,你要是开火,你就跑不掉了。”

  赵捕头冷汗都下来了,脑海里飞速转动着在寻找来人的疏忽。

  “有道理!”中间那人点了点头,旁边两人立刻放下火铳,一人掏出了一把弩机。

  赵捕头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大吼一声将摆着碗碟的桌面立了起来,同时快速躲到桌后,左手拔出了腰间的短刀。

  “找死!”中间壮汉冷哼一声,几个纵跃竟然就来到了屋内,随后吐气开声一个猛踹。

  单手扶着桌面的赵捕头惨叫一声,跟着桌面一起飞了出去。

  随后壮汉耍了个枪花,银亮的枪头,流星般的扎来,瞬时间就在赵捕头的胸口,扎了一个血洞。

  赵捕头一瞬间亡魂大冒,脸色变得雪白,但很快并未感受到胸口的剧痛,只有些许温暖的感觉。

  赵捕头心中大喜,以为对方没扎中他,正要扑向对方,却突然觉得一阵无力和眩晕袭来,随后身上极为寒冷,胸口的剧痛也开始向全身放射,人也站不住了,噗通一声栽倒在地上。

  他还是中枪了,只不过方才是天量的肾上腺素短暂屏蔽了所有痛觉和无力感而已。

  中间壮汉抽出枪头,在赵捕头身上擦干了枪头的血迹,看着在地上一抽一抽的赵捕头,满脸厌恶的朝他吐了口浓痰。

  “兵?你也配,老子才是兵,你不过是个汉奸狗腿子而已!”

  随后他朝着角落里抱着儿子瑟瑟发抖,要靠捂着嘴才不使自己惊叫出声的母亲神经质一笑。

  “安啦,大嫂,我不杀女人的,你们赵捕头也没罪恶大到要杀全家的地步。”

  第二日,南海知县升堂汇集衙门人手,结果发现人足足少了三分之一。

  典史惊魂未定的来向他表示,昨日南海县累计一个捕头,四个衙役,十几个快班被杀。

  除了晚上被人摸上去杀死的以外,竟然还有两个衙役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回家路上被人当街用火铳打爆了脑袋的。

  一想到上任知县的遭遇,这位县老爷吓得魂不附体,直接躲回了后堂,不敢出来管事。

  知县大人都被吓坏了,下面的衙役当然更是吓得要死,看着知县跑回了后堂,众人赶紧跟典史一阵商议。

  最后决定,人还是要抓的,但不能真的去抓天地会的人了,去抓那些没有入天地会的江湖人物凑数。

  好家伙,已经在明面上完全撤出广州周围的昆仑山,反而迎来了会众大爆发和占比继续上升的诡异场面。

  因为原本在广州周围讨饭吃的江湖好汉们发现,入了昆仑山,反倒一点事没有,不入反倒会被官府抓,那还不赶紧入。

  好吧,原本以昆仑山为首的天地会,只占了广州附近地下势力的六成,随后官府衙门的大规模清扫,反而把比例提升到了九成。

  其中有临时来投靠的,更多则是大量江湖人被抓,基数变小,市场也空出来了。

  。。。。

  粤秀书院中,举人温汝适等人正秘密聚集在一起,研读我莫大王的《仁德兴唐大王教北河军民檄文》、《西学东渐-罗马帝国崩溃后泰西诸国重建之路》以及《两亡天下后的华夷之辩》三文。

  “再兴名教、重整山河、拓土均田、天下大同。”温汝适轻声念着,浑身不由得起了一阵鸡皮疙瘩。

  “此十六字方针,比之前明太祖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也不遑多让啊!”

  “似乎比洪武太祖说的似乎要温和一点,不过又似乎有革命名教之意,难道这位莫大王不但要做朱洪武,还要当咱们名教的圣人不成?”

  “也不是不可以,唐季之时,也称呼皇帝为圣人,这莫大王不是说大唐之后唯有大明才是大一统之朝嘛,要是他有才学,做个圣人也没问题。”

  “此人之志向,还真是大啊!我原以为这家伙不过是个海盗头子,运气好混成了广南王,没想到,竟然是个藏起来的朱洪武。”

  “好隐忍啊!足足十年的高筑墙广积粮,到了此刻进了交趾,才把暴露志向,走缓称王这一步,我怎么越看,他越像真的是个朱洪武呢?”

  “难道.,难道咱汉人的朱洪武真的出现了,满清气数将尽?”

  有人惊悚的灵魂一问,随即屋内正在准备丁酉科(1777年)科举的九位广东举人们,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有胆小怕事的,过了方才热切讨论的兴头之后,已经有些颤抖了起来。

  “诸君,这要是被朝廷知晓了,方才咱们说的这些,可都是够得上杀头的啊!”

  “兄长放心,方才之言,只有咱们自己知晓,无凭无据如何杀头?就是有人举报,也当无碍。

  况且在下看的很清楚,谁要是告了密,朝廷不过杀我一人,但天地会的党徒,一定会杀了告密者全家。”

  “对对对!是这个理。”那位明显是跟天地会有勾连的举人这么一说,屋内人顿时有了几分喜色,纷纷出言附和。

  “好志向啊,就是这莫大王怎的把我们比作犬儒,也太看不起人了!”

  “我看说的没错,咱们皓首穷经,蝇营狗苟,就为了满清赏给咱们的一官半职,不正像好似朝主人邀宠的狗吗?”

  这话一说,又冷场了,有人不乐意的看着说这话的温汝适。

  “步容兄,那听你这话,你是很想那位兴唐大王成为朱洪武咯。”

  温汝适稍微迟疑了一下,还是摆了摆头,“在下可没这么说,只单纯指目前之科举制度,确实跟狗朝主人邀宠,没什么两样。”

  那人还待再说,方才张口便是让天地会杀人全家的士子又说话了。

  “邀宠也罢,支持谁也罢,不提华夷之辩,世间之事,终究逃不过一个利字。

  旗人以一百万民占了天下官帽子的七成还多,若是没有这些人在,一如昔年大明之时,咱们就相当于多了七成官帽子,岂不美哉!

  就如同刚被杀的德保德制台,他是个什么水平,大家不清楚吗?

  我敢说四书五经他都没有通读过,要是个汉人,童生试他都过不了,但就因为是旗人,方得以轻松走上一省封疆的位置。

  要这么看的话,咱们天下汉人士子心向莫大王,也没什么不对,至少他手里没有一百多万不事生产,全靠咱们汉人养的旗人。”

  房间里再次陷入了沉默,有人问道:“张兄如此说,就不怕被人知晓吗?”

  张兄嘿嘿一笑,“这世道,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就算有什么差错,也能将美名留在青史,如咱们岭南的三忠公一般。

  我有何惧,只要莫大王愿意入广州,我就敢去投靠。”

  众举人听完,也无再交谈的兴趣了,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

  两广总督署衙,两广总督永贵只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太他妈骇人听闻了,我大清立国以来,还从未发生一省封疆被当街杀死的事情。

  心腹幕僚苦苦思索,随后对永贵说道:“事情肯定是瞒不住的,制台大人快刀斩乱麻吧。

  若是等到阿桂将军,内大臣福康安等到了,万一有人落井下石,咱们就危险了。”

  永贵担心的就是这个,现在他还是两省一把手,可以把事情控制在自己的范围中,万一阿桂、福康安或者乾隆派了什么人来,他就危险了。

  “那该如何快到斩乱麻呢?”永贵问道。

  “下面不是捕了很多山贼水匪上来嘛,那他们就是逆党,在下去为老爷好好审问,一定会问出刺杀德抚台的头目。

  另一方面,请杨宁将军调动驻广州八旗,把城内确定是逆党的地方扫荡一空。

  争取在阿桂将军他们到之前,把案子给结了,至于真凶,慢慢抓就是。”

  永贵懂了,这是要让被抓住江湖人当替死鬼,然后再搞些表面工作,尽量把德保塑造成真的死于意外刺杀,不是莫五有计划搞的。

  这样快快结案,把自己从危险中摘出来。

  永贵突然意识到,他的上任李侍尧,也是用的这种办法吧。

  玛德,这粤省的刁民实在是太多了。

  只不过想是这想,但永贵的身体很诚实,“那广州将军杨宁能同意帮咱们忙吗?”

  幕僚呵呵一笑,“这哪是帮咱们忙,想当初,杨将军,前任李制台,粤海关督监李文照,他们沆瀣一气,上下其手。

  现在李文照督监因高云从案被锁拿进京,李制台被朝廷找回,眼看也是有问题的,现只剩杨将军一人,他恐怕巴不得咱们帮他扫除痕迹呢。”

  永贵一听也对,立刻点了点头,“你去安排,从重从快解决问题。”

第353章 莫氏归乡,粤西风动

  雷州府,海康县,东岭村,莫氏祖祠。

  这间小小的祖祠附近,汇聚了数万人之多,打着大大莫字的红底黑字旗高高飘扬,鞭炮声几里外都能听得到,光是舞狮、鼓乐的队伍,起码就有几十支。

  一路上,全是运送猪羊鸡鸭的队伍,整个海康县的厨子,似乎都汇聚到了此处。

  而听到莫氏要在东岭村摆酒,只要来祖祠前说句好话就能入席的消息传开,更多的人还在络绎不绝来的路上。

  这一代的莫氏族长莫在德,他特意带了个大帽子把辫子盘在了帽子里面不让他露出来,不断来回走动掩饰心中的激动。

  “沈塘镇的宗亲来了没有,他们是大宗,要是大侯爷到了他们还不来,可就要失礼数了。”

  “来了,来了,沈塘镇九叔爷昨天就来了。”

  “廉州、钦州的宗亲来了没?他们隔着安南近,咱以后要去安南当王族了,可要靠他们开道。”

  “也来了,昨日晚些到的,来了足足九十人,不过一路风餐露宿太累,尚在补觉,我这就去叫。”

  “琼岛的宗亲呢?特别是千户房的宗亲。”

  “来了,正要来拜见叔祖呢。”

  莫在德大喜,“好好好,赶紧让宗亲们的长辈都进来,我们好安排接见。”

  说罢,莫在德好像想起来什么似的,眼神变得凌厉了起来,“知府和知县那里,怎么说?”

  “打点好了,知府一千两,知县五百两,两人脸都笑烂了,还说要帮咱遮掩遮掩。”

  所谓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也要看地段,广州府的知府和南海、番禺的知县,自然是有这个能力的,其中南海知县光是规费一年就可以从各商会收到七万两之多。

  但粤西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你就别想了,雷州知府一年钻天打洞的想法贪污,也不过就是几千两银子而已。

  府县同城的海康知县就更惨了,搞不好还要亏本,所以两人收了钱,还是挺高兴的。

  “哼,算他们识趣,不然老子现在就攻下府城,叫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莫在德一脸的得意,似乎他这么个屁民随时能威胁到知府老爷似的。

  呃,实际上还真可以,此时的粤西比后世的宗族气氛更重,包括湛江在内的大雷州半岛总共不过六十余万人,以莫、陈、周、蔡四大姓为主。

  这四姓又不断联姻,形成了非常复杂的民系网络。

  特别是莫姓,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分布极广,雷州府六十余万人中,姓莫的起码有十一二万。

首节 上一节 339/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