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340节

  这些莫氏子弟散布各处,平日里确实不会对官府造成多大的威胁,大不了就是搞出些乡间械斗而已。

  但有个前提是,你千万不能让他们中出现一个大家都认可并尊崇的领袖,一旦出现这样的领袖,地方上的麻烦就大了。

  而按理说是很难出现这么一个人的,可偏偏莫子布横空出世,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

  这就让雷州知府头大无比了,有莫子布在,他一声令下就能动员整个莫氏的族亲,是真的可以冲进雷州府把他给打死的。

  所以,那还能怎么办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收钱落袋,再想办法跑路吧。

  “高雷廉三府陈氏宗亲,前来拜会!”又是一阵炮响,打着各色陈氏旗帜的队伍从远处迤逦而来。

  其实原本陈氏和莫氏不算太亲近,双方村斗打的头破血流的时候可不少,就是陈氏内部,也有客家系,闽南系,土生系等各个分支,不算团结。

  但同样的道理,有了莫子布之后,陈氏和莫氏突然就亲近起来了,同时他们陈氏内部也亲近起来了。

  只能说,历朝历代严禁地方大户豪强是有道理的,特别在宗族观念相当重的地区,一姓出个豪杰,稍微心思不正,就会变成整个地区的灾难。

  莫在德大笑着迎了出去,与陈氏公推的族长亲热的交谈了起来,这两姓能占到整个雷州府快一半的人口,只要他们团结起来,想把他们按下去,就只能从外省调绿营兵来打了。

  莫子潢终于登上了故乡的土地,那一瞬间,没来由的,看着人山人海的族亲乡党,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而汇聚在东岭村的莫氏和陈氏乡亲们看到一身过肩蟒袍,束发戴网巾的莫子潢,以及身后一队身穿鸳鸯战袍头戴朱漆勇字盔,打着红底金日大旗的兵将,也哭声震天。

  不少人学着老族长的样子把辫子盘进了帽子里面,脸上带着几分羞愧。

  莫子潢捧着一个楠木盒子,盒子上用白帛布挽成花一样系着。

  “兄长,老祖母在此,弟尊其遗训,送她老人家回乡,归葬于曾祖老大人坟茔之中。”

  莫子潢口中的老祖母,正是河仙开埠之主莫玖的母亲。

  当年莫玖下南洋之后,母亲思念他成疾,于是莫玖又冒险派人回家乡,将母亲接待河仙奉养。

  莫母百年之后留下遗训,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归葬故乡,与莫玖的父亲莫仕平夫妻死则同穴。

  因此为了这个愿望,莫母逝世后,莫玖没有选择土葬而是火葬收集骨灰,然后一直没有下葬。

  莫在德虽然快七十了,但按辈分确实是五十岁不到的莫子潢之兄长,谁叫后者这支人又能活生儿育女的时间还晚呢。

  莫在德赶紧让一个看上去有些憨厚的男子上前,男子看着莫子潢兜头就是一拜,口称叔祖。

  当年莫玖南下时,大陆上还留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这称他为叔祖的憨厚男子,正是莫玖大哥的后人。

  随后,莫母的骨灰以舞狮开道,放置到了祠堂中,等个能动土入葬的黄道吉日再合坟。

  这就是子孙能干的待遇,莫母这样的女人,在此时也能堂堂正正的进入祠堂中。

  莫子潢此后,便进入祠堂祭拜祖先,按照一国之主的待遇,献上猪牛羊三牲,供祖先血食。

  祠堂内外的莫氏族人,又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寻常的小门小户,可没有让祖先血食猪牛羊三牲的权力。

  莫氏在后世算是绝对的小姓,人口不过两百万上下,但是在粤西,特别是雷州半岛的和海南岛,则是相对的大姓。

  这一支莫氏的祖宗,一般都会追溯到号称岭南第一状元的莫宣卿身上。

  此君生活在唐宣宗时期,虽然生平事迹被加工太多而显得有些神叨叨的,但无疑确实是岭南莫氏,甚至岭南人的一块招牌。

  不但雷州半岛的莫氏和海南岛莫氏奉他为祖宗,越南陈朝状元莫挺之的安南莫氏,也奉他为祖宗。

  这么说来,莫登庸自称是莫挺之的子孙,相去也不是太远。

  而此时,莫氏主要有三个分支,其一便是莫子布所在的东岭村莫氏,他们祖先是莫宣卿,算是土生莫氏。

  其二是沈塘镇的大宗,他们是莆田仙游一代的移民,因祖宗在元代到雷州一带为官,逐渐迁徙而来。

  第三支就是海南岛上的莫氏,这一支人也出自莫宣卿,开基之主在宋代到海南岛为官,至南宋末逐渐土司化,成了控制当地黎族人的土官。

  元代则受封黎兵千户,成为黎族土司,世袭罔替,至今已经半黎族化,在海南岛黎族中有相当高的威望,是以莫在德方才要专门问琼岛的千户宗族亲来人没有。

  而莫子布所在的这一支东岭村小宗更加复杂,他们的祖宗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是元末控制岭南的割据之主何真麾下的千户官。

  何真不愿做赵佗,归顺大明后,明太祖觉得何真在当地根基深厚,于是封他为东莞伯,命其搜罗岭南豪杰,得一万零六百多人一起北上。

  莫子布的祖宗就在其中,随后他们被安排到南京周边作为卫所军拱卫京师,这也是莫子布最开始以为他们家是安徽人的缘故。

  因为他的祖先中,确实有人在安徽出生并长大的,所以虽然不能说祖籍在安徽,但可以说是采石矶,也就是马鞍山人。

  但随后,何真奉命协助沐英征云南,何真之子奉命协助征讨安南等,莫氏又随着大军迁了回来,继续回到了祖宗的故地。

  这也是莫子布他们家在基本说闽南话的粤西说粤语的原因,因为他们这个莫氏,基本上可以算作岭南土著,唐以前就在岭南生活,是真正广府系老移民,跟随广府系大佬何真讨生活,不是宋元时期从莆田前来的闽南系。

  祭拜过祖先过后,外面的宗亲就开始参加宴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莫子潢则进入了宗祠之后,与莫氏,陈氏以及周、蔡等大姓的耆老商议事情。

  莫子潢摸了出一个黑檀木盒子,盒子中用红绸布包裹着两支毛笔,莫子潢郑重递给了吴川陈氏的族长。

  吴川陈氏,便是陈上川的宗族。

  “这是兴唐王世子百日胎发所制的毛笔,大王和王妃托我带来,交予舅家。”

  叶小妹还是在与陈家表妹的竞争中落败了下来,原因倒不是她不受莫子布喜爱,而是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实在没法竞争了。

  陈家族长一听,激动的脸色潮红,非要下拜来接这两支毛笔,其余陈氏族亲,也个个喜笑颜开。

  “大王是咱陈家的外孙,还记得万里之外的舅家,大侯爷你放心,以后只要大王一句话,我们高雷廉三府的舅家子弟,就拿起刀枪跟他干鞑子。”

  这些人,这些在粤西极为抱团排外的宗亲,就是当年陈上川能立足的基础,也是莫玖一个十七岁少年,能有上千人跟他南下南洋的原因。

  “大王已在安南东都周围,准备好了一百多万亩地,凡陈莫两姓族亲前去,男子给三十亩,女子给十亩。”莫子潢接着说道。

  莫子布当然不会把所有的地都分给安南人,而是留了最好的一百三十万亩地,且就在河内周围,灌溉便利,土地肥沃的土地给自己宗亲。

  这三十万亩土地准备安置四万人左右,其中丁男至少三万。

  有了这么多地,足以支撑这些族亲自己装备火铳、刀枪等,他们就是莫子布用来保障自己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险。

  太好了,大王果然是咱自己人!”各个宗房的长辈们顿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欢呼,是个人都知道,安南东都那边的土地有多肥沃。

  “不去女仔,去什么女仔,都去壮丁,各家各户把能打的都统计出来,一人三十亩地呢,让他们去北河娶安南汉女,保卫大王。”

  有族老大声的提议到,马上就有长辈也开始附和。

  “对,咱自己的女仔留在家,走的人把地给她们,再从粤北、漳泉那边招身强力壮品行好的穷仔过来入赘,这样咱们又能有一批能打的丁壮了。”

  “这个办法好,这个办法好!”莫子潢一听,连连点头还真挺有道理的,就该这么办。

  反正北河乱了几十年了,女多男少,随便怎么都能娶到老婆,而自己家乡这边,乡里的苦汉子娶妻可难了。

  “大侯爷,大王有没说琼岛上的宗亲该怎么办,是现在就起兵赶走鞑子吗?”

  黎兵千户来的莫氏宗亲大声问道,不过他不是真要问怎么办,是想问莫子布会给他们什么好处。

  因为去河内定居什么的,对于已经半黎族化,成为当地土司的宗亲来说,吸引力有限。

  “先不急,请黎兵千户的宗亲为我们招募黎兵做好准备,特别要控制昌化江一带,大王听人说那边有铜铁矿,未来成事了用得上。

  至于宗亲们,大王决定咱成事以后,在乐安、崖州、陵水、万州四处设立镇守千户所,让我宗亲永镇此地。”

  要搞工业化,石碌铁矿就不可能不找,因为石碌铁矿不但是中国极为罕见的富铁矿,还有昌化江作为水运出海,非常适合开采。

  同时,石碌铁矿此时还没被发现,就是石碌这个名字,都是发现后命名的,因此只能让当地族亲先去勘测,找到地方后再开挖。

  听着是镇守千户所,但他大概率就是世袭的土官,黎兵千户的宗亲也满意了,大笑着向莫子潢表达对莫子布的效忠之意。

  随后莫子潢一共在雷州呆了十几天,拉拢完莫氏和陈氏的宗亲之后,周、蔡等大姓也给了不少东西拉拢。

  其间又运了燧发枪九百杆,刀枪两万多把,缴获的北河兵各种甲胄一千套,开始疯狂武装整个粤西的宗亲,为今后拿下两广做准备。

  特别是海南岛的宗亲,他们得到了武器之后,回去就能发动黎人跟他们一起闹事,满清在海南岛的驻军根本扛不住他们。

  至少来说,未来的石碌铁矿稳了,这将会是北河发展工业的极大助力。

第354章 最后的夜晚

  西元1776年1月10日,满清乾隆四十年,冬月二十。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满清和莫子布都有了让对方栽一个大跟头的想法后,战争的脚步开始飞速加快了。

  就在冬月二十这一天,满清两广总督永贵派兵清剿了西山寺的昆仑山主堂,抓了一堆所谓的乱党。

  但实际上大多都是当地的可怜百姓,真正的昆仑山党徒在已经在李献文的带领下化整为零消失了。

  就是李献文本人,也跑到香山县的五桂山躲了起来。

  白云区的陈氏宗祠也被清兵直接拆毁,但同样的,陈氏直系也带着先祖的神位和绘像撤离,整个昆仑山在广州左近的活动,基本都停止了。

  冬月二十五,永贵亲自下令继续搜捕乱党,但这反而使得广州的满汉对抗情绪更进一步的恶化了。

  因为由于昆仑山威胁的缘故,广州府各县的衙役、壮班根本不敢尽心尽力的追查。

  广东的绿营兵们,也大多懒懒散散的不愿动真格的,你他妈一月才给一两五钱银子,值得老子把命搭上?

  除了军饷不多以外,这些在广州花花世界见多了大场面的绿营兵,大多还在城内有活计。

  军官可能买了铺子在做生意,兵丁也有各种副业,这种人,最怕的其实就是得罪了道上兄弟。

  做生意嘛,不跟当地黑社会处好关系,哪怕就是后世麻烦都很多,更别提现在了。

  所以这些绿营兵即便被上司逼着也不肯卖力,除非上官愿意大大的放赏。

  于是,为了快刀斩乱麻的永贵,只能请广州将军杨宁调驻防八旗出手。

  而按照此时旗人的规矩,驻防八旗没有都统以上将官的准许,是不准随便出满城的,只能窝在自己的小小天地中生活。

  人生几十年下来,满城的旗人早就把满城每一处都逛遍了,现在突然得到可以出满城的命令,一个个就像是被关了很久终于可以出门的宠物狗一般,还不得可劲的在广州城里撒欢。

  且由于人为的隔离,广州驻防八旗很多人连粤语都不会说,无法跟广州本地人交流,属于老广眼中绝对的外人。

  而这些八旗兵又习惯了高高在上,看不顺眼要打人,看顺眼了要抢夺。

  他们的这些动作,立刻就把整个广州人给整应激了。

  要知道,广州可是有过庚寅之劫的,广州人在那场劫难中吃的亏,到现在还在本地百姓中口口相传。

  再加上昆仑山的人到处造谣,一时间到处都在传八旗又要圈地了,或者新来的总督为了怕广州人支持莫大王,有意效仿一百多年前,再于广州来场庚寅之劫,把广东人狠狠杀一批。

  谣言传到最后,别说普通百姓,就连本地士绅都坐不住了,到总督署衙请愿,要求永贵撤回八旗兵,平息市面上的恐慌。

  但永贵已经骑虎难下了,只能一边安抚,一边硬挺着继续搜捕。

  他都这么着急了,下面人自然行事更加粗暴,这些八旗兵拆毁陈家祠堂的时候,就差点引起八旗兵和本地民壮的互殴。

  在西山寺周围乱抓人的时候,双方直接见红,来自广州各地的土著老广们拿着锄头、粪叉、朴刀跟八旗兵对打。

  结果当然不是装备了鸟枪的驻防八旗对手,被打死了三十多人,民怨更加沸腾。

  而八旗兵也被打死两人,打伤二十多人,他们不依不饶到处告状,甚至抬着尸体到总督衙门哭喊,把永贵弄的一个头有两个大,只能选择每人给丧葬、抚恤八十两的天价,把事情给按了下去。

首节 上一节 340/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