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425节

  这里按一万五千女子算,一来一去,十年间就是最少十万人的差距了。”

  叶宪才笑呵呵的说道,他们这些封臣已经开始适应先汉的夏君夷民操作,深深懂得年轻女人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施千户,给我们柯城留一千个妇人吧!”

  听到叶宪才要这么多,施亚二迅速从伤怀祖先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柯城君,你要这么多干什么,你领地上汉人不过三四百人,适龄的基本都娶妻了。”

  叶宪才嘿嘿一笑,“犬子已经和扬州阮氏谈好了,今年年底就会带五百漕工下来,本君在这里给他们准备好一人两个妇娘,我看谁来了还想走。”

  施亚二情不自禁的竖起了大拇指,他是看过锦衣卫内部资料的,苏北淮安、徐州、泗州三地方的光棍多不胜数,好多穷苦男丁在家乡根本娶不到媳妇。

  叶宪才一下每人准备两个,虽然是土女,但也足以把这些光棍们的给俘获了。

  这边叶宪才在给他未来的藩士和藩兵找媳妇,那边李保华正在把自己这个小队逮住的战利品交到中军经历官这。

  中军的经历官是个从土城(土瓦)来的老藩士,对这一切已经无比精熟。

  他的俩个助手,一个是会安来的倭人,一个是归仁的安南汉人,对付土著的经验更是足足的。

  这些人先把逮住的土女按照年龄-身体-有无生育经验,最后才是相貌的评判标准排序,评分越高的越值钱。

  而评分最高的,自然是年龄适中,身体强壮,有过生育经验的,这样的别人买过去就能带崽,带不了崽也是个不错的劳动力。

  至于相貌,那是最后才考虑的,只要没有缺鼻子少眼就行。至于后世流行的那种白幼瘦,是最不值钱的,大多都会作为添头。

  李保华挤了半天,才让经历官登记完毕,拿了回执后就赶紧去跟同袍们汇合,嘴里还在吐槽。

  “这狗经历还真是仔细,他他妈的连嘴都要掰开看牙齿,这他妈是买牲口呢!”

  。。。。

  苏邦城外,战斗已经接近尾声,日惹的军队还是从峡谷中冲了出去。

  毕竟他们好几千人呢,神电近卫第三、第五两个连只有不到三百人,不可能一直封锁谷口。

  所以在阻挡压力极大的时候,干脆把这些家伙放了出去,然后再衔尾追杀,才是最明智的操作。

  日惹苏丹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做无力感,他刀术精湛,身边的三百近卫武士也个个都是用刀的高手,但是他们却根本没有任何的施展空间。

  那些中国人只用三样,炮打、火铳射,然后用炸弹炸,如果日惹的勇士还没崩溃,就再来一遍。

  不知道跑了多久,连日惹苏丹这种身体强壮的都感觉喘不过来气的时候,喊杀声好像停了不少。

  苏丹实在跑不动了,心里也窝着火,他第一个停下脚步,“把我的旗帜打出来,让勇士们不要再跑了。”

  然后,很快,苏丹就发现自己错了。

  因为原本喊杀声弱了不是中国人追不动了,而是中国人已经迂回到前面,把溃逃的日惹土人切成了几个互不统属的小包围圈。

  这些中国人正愁找不到日惹苏丹在哪呢,他竟然自己把旗帜给竖起来了。

  连宋那个高兴啊,他最先认出来了日惹苏丹的大旗,然后招呼来大量同袍将之团团围住,每个人眼睛里都冒出了兴奋的光芒,

  日惹苏丹其实还是有一点火铳兵的,虽然是燧发枪和火绳枪的大杂烩,但也还是能使用的。

  但很可惜,他遇到的,是复兴的中华帝国。

  陈联亲自赶到第一线来指挥,数百大虞士兵排成相对整齐的横队,不断向对面倾泻着铅弹。

  日惹的垃圾火器队伍哪经得起这种对射,几个回合后,他们嚎叫着提起冷兵器冲了出来。

  然后更惨,陈联亲自调来了几门四磅炮,一门炮中可以灌五十六颗霰弹,一打就是一个扇面。

  炮打过后就是炸弹炸,日惹苏丹发动了数百人一批的冲锋,但根本连中华士兵的身都进不了。

  等到日惹人退下去之后,陈联又把炮弹换成了实心弹,对着密集的人群开打。

  每一炮过去,就是一个血槽,再加上燧发枪不断自由射击,神仙也扛不住。

  于是,日惹人退下去不到一刻钟,又鼓起血勇冲了上来。

  然后又是老套路,霰弹加炸弹,少数几个突破火力封锁圈的,就会挨三人一组的刺刀捅刺。

  日惹苏丹大声怒吼着,霰弹如同雨点一般扫了过来,他身边的忠心侍卫越来越少。

  等他感觉眼前一空的时候,他已经穿过了火药产生的烟雾,一个黑乎乎炮筒子,就在他前面二三十米的距离。

  火炮刚刚完成装填,一个炮手正要点燃火绳,连宋看的真真切切,赶紧在背后一推,把炮手推开。

  “这是日惹苏丹,抓活的啊!”

  炮手正要发火,突然听到面前这个是日惹苏丹,他嗖的一下就从地上爬了起来,摸出随身的匕首,呐喊着就冲了上去,连大炮都不管了。

  连宋暗暗后悔,刚才喊的太大声了,好多人都听见了,结果导致他刚刚跟日惹苏丹对拼了一下,苏丹就被涌过来的七八个人给按倒了。

  他也只能放下火铳扑了过去,抢先抓住了一条大腿,先把分功劳的资格占住再说。

  日惹苏丹还想嚎叫,结果雨点般的拳头直接砸了下来,很快打掉了他满口牙,还顺带扭断了他的胳膊。

  然后他被十几二十个人吵吵闹闹的抬着,东飘西荡就像是大海中一叶可怜小船一般,往一面大旗下而去。

  。。。。

  下缅甸,缅王孟云看着远处的仰光城,神色异常复杂。

  那座城市,原本叫做大光,是他的父亲雍籍牙攻占这里后,重新修筑城市,改名为仰光的。

  最重要的是,在父亲雍籍牙还在世的时候,最开始就是准备让孟云去这里镇守的。

  “王,吴温再次拒绝了向您效忠,据说他准备向暹罗人支付一大笔赎金,以换取暹罗人退出仰光,并和他结盟。”

  孟云脸上没有丝毫怒气,反而忍不住噗呲一下笑出了声,“吴温昔日跟随辛信骠的时候,没见他这么蠢啊!

  他既然要靠贿赂暹罗人来得到下缅甸的统治权,为什么还要背叛大皇帝呢?

  他难道不知道,他最坚固的甲胄,其实是大皇帝册封的勃固侯吗?

  没了这个宝贵的,来之不易的封爵,就他吴温的手段和家族地位,谁还会把他当回事。”

  他一笑,周围的缅人将领都笑了起来。

  孟云的心腹大臣端廷德温看着孟云说道:“看来王上已经做出了选择,那我们就返回卑谬吧。”

  孟云摇了摇头,“不,不要去卑谬等大皇帝的天使,既然大皇帝的底线是保住毛淡棉,那就该我们给出忠心了。

  只要册封完成,我们马上出兵攻打仰光和勃固,为毛淡棉解除围困,如果大皇帝准许,我们还可以出兵攻下东吁,甚至帮大皇帝镇压暹罗的叛乱。”

  端廷德温沉默了片刻,有些小心翼翼的低声说道:“现在的大皇帝可不是远在北面,不知道南洋事的乾隆,光中皇帝可是在南洋长大的,我怕他不会允许出现一个强大的缅人王国。”

  孟云沉默了片刻,像是摇头又像是在点头,最后他说道:“走一步看一步吧,至少趁着大皇帝无暇南顾的时候先强大起来再说。

  自古他们妙香人就没有把缅甸视为领土过,要的就是我们低头臣服。

  我想未来当光中大皇帝被北面的事情牵制大量精力后,会明白一个听话的缅王有多么重要的。”

  孟云很自信,而这个信心的来源,就是中国几千年给他的刻板印象。

  只是他还没想到,来自后世莫子布实在太知道一只伸往印度洋的手,有多重要了。

第434章 广西狼兵下南洋

  农历六月中,荷属东印度公司投降,爪哇岛基本被平定的消息传到了广州。

  对于这座莫子布改名为南京,但大多数老广仍然非常执拗称呼广州的城市,莫子布也毫无办法。

  最后他想明白了,广这个词,对于广州还是太重要了,几乎成了岭南文化的代表。

  于是莫子布干脆自己在诏、敕、制中也不称南京承天府而称广州府。

  不过看到皇帝好像有点不承认广州南京的身份了,老广们又不干了,开始称呼广州为南都。

  主打的就是一个叛逆。

  “陈联倒是挺忠心任事,几乎把巴达维亚附近的土著连根拔起了。”莫子布拿着陈联的奏折,对着下面坐着的臣子们说道。

  哪知梁国治轻轻摆了摆头,“义安郡公还是心善,杀太少了!

  这么好的机会,连日惹苏丹都被俘虏,应该在巴达维亚杀十万,三宝垄杀十万,泗水杀五万,杀到土人根本不敢露头,方为最好。”

  莫子布诧异的看了梁老头一眼,没想到你个老头子这么暴躁呢,整个爪哇岛也就三百万土著,你一次性要杀差不多百分之十。

  “此地田土肥沃,土人丁口不少,与昔日准部类似。

  而大虞又跟昔日的满清一样,短时间没有能力大规模移民过去,所以还是杀比较省事,不然二十年下来,丁口又得多上几百万。

  特别是此次大军拿下巴达维亚之后,又要转战印度,更应该多杀,杀到土人心惊胆颤,不敢有半点歪心思。”

  还确实是这个道理,玛德,谁说儒家文人心慈手软,没有缚鸡之力的,这梁国治五十六了还这么狠呢。

  “只不过这种事情,可以令出于上吗?”莫子布有点迟疑,无数双眼睛盯着呢,他一个皇帝直接下令搞大屠杀,似乎还是有点太惊世骇俗了。

  哪怕就是乾隆屠灭准部,那也是不断被降而复叛给折磨够呛之后的事,也没有一上来就要全部干掉。

  但你又不得不说,这一套是真好使,你看现在还有为准部喊冤的,说乾隆不该杀的么,没了!

  没有准噶尔人的存在了,自然也就没人给他喊冤了,不但不喊冤,还要在心里说杀的好。

  听到皇帝有点顾惜自己的羽毛,梁国治十分鸡贼的笑了起来,“昔日乾隆下令永绝根诛准部也只是下给兆惠一人,自然不会大行诏书于天下。”

  莫子布看到梁国治这个笑容,就知道老小子有办法了,这些满清老官僚只要思路打开了,有些人还是很好用的,毕竟是万万人中卷出来的卷王。

  比如这大半年,梁国治就为莫子布招降了几乎全广西的汉官,加上广西的壮、苗、瑶各族土司早就来广州拜见得了各土司官后,广西基本已经拿下。

  目前黄忠仝就任广西巡抚兼广西提督,正在招揽云南的各地土司,准备把满清逐出云南。

  “枢机有何人才举荐,赶紧提来。”

  梁国治把手一拱,“臣举荐臣的同年,逆清乾隆十三年戊辰科二甲第三十八名刘定逌。

  此君乃是广西思恩府武缘县人,壮人出身,为人豪侠,负义气,刚正不阿。

  初授翰林院编修,因学习清书不合格被劾归,自此再未出仕,历任思恩府阳明书院长,浔州浔阳书院长,桂林秀峰书院长等,门下徒子徒孙遍布全桂。”

  乾隆十三年就是1748年,思恩府的武缘县就是后世南宁市的武鸣县,这地方是壮族的祖源之一,武鸣话更是壮语的标准音。

  后世听起来相当搞笑,与天津话并称哼哈二将的夹壮话,大多就是武鸣口音。

  而且武鸣这地方不但说话很有特色,本身武德也很爆棚,这地是壮族、瑶族、汉族大杂居的交界处,历来民风彪悍,是广西狼兵的主要出产地之一。

  刘定逌则是壮族历史上的大文宗,他以壮人身份夺过广西一省的乡试解元,罢官归乡后,到处教书,传播儒家思想,为壮族走出奴隶制社会,与汉文化相融合,起到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而这位老哥有多豪侠呢,据说他被劾归是因为大考成绩不佳,而之所以大考成绩不佳,乃是因为他被派去学习清文,也就是满语。

  当时满语别说他一个壮族人了,就是满人也没几个懂的,翰林院中的满人教习全是走后门上来的,根本不懂满语,只会几个简单口音。

首节 上一节 425/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