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43节

  是以,大家跟我一起,就把这个当做畅游近代南洋的纯小说和网游吧,它有着一定的真实性,但不能实锤确凿的东西也不少,大家理解下。

  最后,按惯例求一求订阅吧,大家有能力就每天赏个几毛钱给老虎吧。

  你们一个人给的少,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呀,我得的那就多了(手动狗头)

  另外,老虎今天要去陪家人复查,可能只有一更,我下午回来后和明天多码点,争取上架五到六更,上架后每天早晚各一更,每章3500字左右。

  大体上保证每天7000,每月不少于二十万字。

  谢谢大家。

第62章 无人看破的未来

  公元1766年,满清乾隆三十一年,正月十五。

  处理完了洛坤的所有事务,昆仑山堂顺利增加了洛坤王闰之,宋卡吴让,高头廊庄春德三个执扇。

  河仙鄚天赐安排的商队也到了洛坤与舰队汇合之后,莫子布就准备要出发了。

  而在莫子布出发之前,王闰之的父亲王春发已经带着妻妾子女三十几人,带上了几千两银子的财货,坐着河仙的大船往河仙镇去了。

  吴让则当场高价购买了五船粮食,他的宋卡这两年来了很多漳州乡党,正处于快速开垦的阶段,正缺粮食。

  同时吴让还表示他在巴达维亚那边有乡党,可以介绍莫家的商队对巴达维亚卖粮食。

  这巴达维亚所在的爪哇岛本来是南洋最适合种粮食的地方之一,但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经济利益,同时也是为了用粮食产量限制土著人口,把很多良田都用来种经济作物,比如甘蔗等等。

  是以巴达维亚每年都要通过华人采买大量的粮食,以前主要是和暹罗买,河仙这边基本没什么来往。

  但自去年缅甸开始入侵暹罗,攻下暹罗北部重镇清迈以后,暹罗各地都开始屯粮备战,把荷兰人也给折腾的不轻,正好给了河仙粮食出口的机会。

  当然,最重要的是,作为目前南洋纸面实力最强的海军,东印度公司舰队拥有一艘四级、三艘五级战列舰,以及小十艘四五百吨的武装商船。

  他们若是要横插一脚的话,昆仑山堂的舰队出马六甲倒是不太难,但回来就很麻烦,万一被荷兰人把法国人‘请’去了巴达维亚,那莫子布就白干了。

  因此双方先搭上关系,哪怕是便宜卖点粮食,也要安抚住荷兰人。

  此外,在莫子布的调解下,洛坤王家,高头廊庄家,宋卡吴让三家还达成了一个合作。

  吴让的宋卡紧缺劳动力,而洛坤的土著发生了叛乱,王家武力较弱镇压这些玩意颇有些不堪重负。

  于是在莫子布的建议下,王闰之将最强壮的土著三万余人分别卖给了庄家和吴让。

  这两方男丁多,大多数乡党刚下南洋,心狠手辣,正好可以看押土著干活。

  且宋卡的吴让那里的漳州乡党基本是男丁,王闰之又额外卖了两千多土著女人过去,去给漳州华人做老婆,多造点混血出来。

  再怎么的,混血也比土著好的多。

  至于王家短缺的人口,他们是潮州人嘛,现在暹罗明显又要打大仗,多的是人想往更安全的巴蜀、洛坤两府跑。

  他们可以去暹罗买些泰人和孟人、高棉种族之类的补充。

  暹罗实行的是萨克迪纳制这种约等于奴隶制的制度,望阁(曼谷),大城(阿瑜陀耶)都有农奴市场,温顺的奴隶一抓一大把。

  王家统治洛坤几十年,不是吴让这种新下南洋的穷光蛋,也有足够的财力去购买。

  。。。。

  正月十六,舰队开始起航,顺风不过两天就到达了宋卡。

  此时的宋卡府城规模很小,基本还是个小港口,被称为廉松,只有居民两千多人,许多人还以从事渔业为主。

  不过周围的村落还是不少的,吴让的两万多漳州乡党,就散布在这六七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吴让倒是一点也不觉得基业太小,介绍起宋卡来滔滔不绝,连哪里的溪流里面鳄鱼多,都如数家珍。

  最让吴让兴奋的,就是廉松城外有个大湖名为宋卡湖,这个湖在后世是泰国第一大,东南亚第二大淡水湖。

  湖中五个大岛,有大量金丝燕聚居,因此五个岛都盛产天然燕窝。

  特别是其中端四岛和端五岛产量最是可观,据吴让初步估计每年能产两千斤以上。

  这可是天然燕窝,在后世都是高档补品,在此时则更甚,一年两千斤的天然燕窝产量,足可以称得上一大笔横财了。

  历史上的吴让就是靠燕窝和锡矿两样拳头产品而积累起了丰厚家产,他儿子吴文辉更是依靠这个财源,建立了存国百多年的吴氏王国。

  莫子布知道吴让的意思,这是向他表示宋卡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要莫子布不要害怕他吴让一直会是个小瘪三,多多照拂、抬举他,以后定有大回报。

  还有一重意思则是表示彻底的臣服,毕竟目前来看,吴让的种地、打鱼、伐木等产业都的重要性都无法和燕窝产业相比。

  莫子布要是现在愿意,直接就能把他这产业给夺了,那吴让在宋卡建立基业的计划也就等于破产。

  现在他把最大的秘密说出来,跟狗狗对主人敞开肚皮是一个道理。

  “宋卡确实是个物华天宝所在,我相信吴执扇一定能在此地打下一片大大的基业。若是还有何难处和想法,尽管说来。”

  吴让立刻把手一拱,低声说道:“龙头,北大年苏丹为人残暴,常有侵扰四方之心。

  这燕窝之利惹人眼红,让恐其有不轨之心,若是不能将其除去,日后定然麻烦。”

  说完,吴让拿出了一份契约,看样子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只要龙头愿意不辞辛劳,这宋卡湖上的燕窝产业,让愿与龙头分享。”

  莫子布哈哈一笑,“多谢执扇好意,我莫子布建昆仑山堂,非是为私,实乃不忍见我汉人同胞被人肆意欺辱。

  这宋卡湖的燕窝是执扇的立业之基,我决不能收。

  至于北大年苏丹,他竟敢支持洛坤变民,确实该铲除。恭梯魏大爷的族亲也在北大年多被苏丹巴哈杜尔欺辱,早有讨伐之心。

  只不过日前缅人侵夺暹罗,此事乃我南洋汉人第一大事,我昆仑山堂也要襄助郑国英一二。

  北大年之事,势必要往后拖一拖了。”

  收干股什么的,实在太低端了些,也不符合莫大龙头的仁德公人设。

  高端的做法应该是成立商业行会,直接收跟商税差不多的规费,这才是正道,是以莫子布肯定是不会要吴让这个合约的。

  “龙头高义,不愧仁德之名。”吴让憋了半天,才憋出这么句话,因为他实在看不到莫子布去掺和缅人和暹罗的战争有何好处。

  那些潮州人那么积极,那是因为他们有郑国英在,郑国英已经隐隐有往暹罗权臣发展的趋势。

  潮州人保扶郑国英,是指望郑国英掌权之后给潮州人好处。

  且贡榜和暹罗都是南洋大国,战争一起就是数万乃至十数万人的大战,昆仑山堂这千把人能起得了多少作用?

  是以,吴让才觉得相当不理解。

  莫子布微微一笑也不解释,因为此时哪怕就是潮州人也想不到,郑国英郑信最后能成暹罗大帝。

  他们的想法跟吴让是一样,只是想把郑信打造成暹罗力挽狂澜的救世主,从而借着郑信往暹罗上层挤,得到好处。

  至于直接当王,所有人都没想到。

  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泰人能不能接受一位华人血统占主要的国王,毕竟华人在暹罗,也只占了十分之一的人口,且能量主要在经济领域。

  “不过咱们目前还是有人可以打的,齐亚德.阿里残部逃往了吉打苏丹国,莫哈末吉瓦沙二世苏丹收留了他们,这是不合规矩的!”

  莫子布嘿嘿一笑,吉打苏丹国的的玻璃市是莫子布选定的位于缅甸这侧大洋的据点,正好借这个机会,敲诈吉打苏丹一把。

第63章 亲密无间难敌岁月无情

  阿瑜陀耶城,暹罗阿瑜陀耶王朝的首都,华人一般称之为大城,是以阿瑜陀耶王朝也称大城王朝。

  此城位在曼谷以北六十五公里处,面朝湄南河平原,三面环水,拥有大量的名胜古迹,寺庙众多。

  在南洋来说,人文历史和艺术价值,可以与此时还叫东京的千年古城河内齐名。

  但,很悲剧的是,虽然阿瑜陀耶城三面环水,但河流却深而不阔,水流也不湍急,非常容易泅渡。

  周围也没有多少高山峡谷作为依靠,方圆五十里内更无雄关守护。

  如果把它放到中国历史上来形容的话,此城的地位就与北宋的东京开封府类似。

  都是那种经济、文化、艺术相当发达的城市,可以作为经济文化和艺术中心,唯独不该是国都。

  阿瑜陀耶城东,皇宫与崖差蒙空寺之间的一大片地方,矗立着许多与暹罗建筑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这里就是阿瑜陀耶城的唐人城。

  唐人城中最著名的府邸,自然就是出任武沙木罕副大臣(副军事大臣),掌握了一支三千人军队,封爵甘烹碧披耶,但因为没能到任,目前还被称为披耶达的郑国英之府邸。

  当然,这府邸其实也不是郑国英的,而是他已故养父,王朝财政大臣披耶节悉的府邸。

  在阿瑜陀耶王朝有一个惯例,自纳黎萱大帝击败缅甸复国的1600年左右起,掌握王朝财政大权的财政大臣,基本就由汉人担任。

  因为在乾隆荣获泰国国父的美名之前,我万年不上朝的长短腿万历皇爷,就已经荣获过一次泰国国父之名了。

  万历十年,1582年左右,东吁王朝攻灭了前阿瑜陀耶王朝之后,惯例开始骚扰云南,万历帝遂派刘綎等将前往征讨。

  刘大刀在云南大发神威,把处于鼎盛时期的缅甸东吁王朝给揍的奄奄一息,被缅甸奴役的暹罗人借机在纳黎萱大王的带领下成功复国。

  复国之后,纳黎萱深知大明之强大,于是开始大量接纳汉人进入暹罗,鼓励暹罗贵族和汉人通婚。

  当时暹罗贵族阶层都以跟汉人结亲为荣,男的娶汉女,女的嫁汉男。

  而汉人南下,多注重商贸,于是逐渐控制了阿瑜陀耶王朝的财政。

  此后一百多年,只在第三十一位大王宋当王时期,财政大臣的职位由彭世洛总督之子赞楠担任过。

  但这并未持续多久,华人先是集中四百人在宋当王出行过程中伏击他,企图干掉宋当王,拥立宋当王的兄长纳仁王子登基夺回财政权,只可惜没成功。

  但失败之后,所有华商以及基本掌握财政部运行的华人中低级官吏又迅速团结起来,一起搞阴奉阳违,很顺利地就把赞楠给架空了。

  而赞楠无法掌握财政部之后,王朝的财政状况迅速恶化,他不得不主动上书宋当王要求卸任财政大臣。

  并推荐他的女婿,一位有华人血统的官员继任财政大臣。

  而这位有华人血统的官员祖籍潮州澄海,姓郑。

  他在就任财政大臣之后,把澄海郑家的族亲乡党,大量招到暹罗来经商从政。

  其中一位名叫郑镛的远房堂弟尤其能干,很快就在他的支持下拥有了丰厚的家业,并在暹罗娶贵族大臣的女儿为妻,算是扎根了脚跟。

  而这位祖上姓郑的财政大臣,正是吞武里大帝后来的养父,暹罗财政大臣披耶节悉。

  郑镛就是郑信早逝的父亲。

  同时,披耶节悉的母亲来自暹罗老牌贵族却克里家族,他年轻的时候还用过信莫(斯姆?).却克里作为名字。

  后世杀死郑信建立却克里王朝的拉玛一世,就是披耶节悉舅舅的堂孙子。

  也就是说,郑信的远房堂伯兼养父,是拉玛一世的堂表叔。

  拉玛一世的祖母、母亲和妻子都有华人血统,他自己跟郑信一样,是一个纳真,即唐暹混血儿。

首节 上一节 43/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