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565节

  “会津藩是幕府亲藩强国,松平容颂更是勇悍之臣,我不能不救。”

  松平定信本来就是少数支持以兵库津为前出,就在有马汤山周围跟大虞决战的人。

  于是他立刻建言出动幕府唯一的骑兵马回众做大声势,先吓住镇东军的进攻节奏,也给兵库津城内的松平容颂以信心。

  德川家治听完,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让松平定信下去安排。

  可松平定信刚走,德川家治召开各藩藩主和幕府军将宣布这个决定,立刻引来了下面大量不满。

  这幕府军也到大阪六七个月了,这么长时间的驻扎,军粮辎重虽然还算充足,但调配一塌糊涂,且调配的事情,大多是松平定信在做,因此招致大量不满。

  这会听说主意是松平定信出的,不满者立刻出来挑唆。

  黑羽藩藩主大关增辅因为母亲出身低微,遭到过松平定信的鄙夷,分配军粮时,也觉得被针对,于是领头出来说道:

  “唐寇势大,兵库津城又十分狭小,根本就守不住,前番军议我等都是建议于大阪坚城挫敌锐气,唯有松平定信不肯。

  这次他欺骗上样,定然不过是想证明他的眼光和统帅之力在我等,甚至在上样之上而已。

  我料此去必败,上样千万不要出动大兵接应,以免被唐寇所趁,且我精兵十万,早已安排妥当,顷刻间也无法调集。”

  德川家治听完,觉得大关增辅说的也有道理,因为松平定信确实太过傲气自负,像是他能干得出来的事。

  而且德川家治细细一想,已经定好了要在大阪先坚守的策略,好像也的确不能轻易更改。

  于是他又被说动,一面下令停止调动,一面派人去追率领骑兵先行的松平定信。

  而松平定信害怕兵库津陷落的太快,特别是会津藩主松平容颂有所闪失,会严重挫伤锐气,因此行动的特别快。

  等到德川家治传令的心腹小姓追上松平定信时,这支两千多人的将军马回众,已经靠近兵库津只有二十多里地了。

  松平定信听到召回他的命令,长叹一声,继而极为愤怒,“兵库津若失,还未决战就失了会津藩的殿样,这仗还能打下去吗?”

  嗯,有点见识,但不多。

  因为松平定信根本没注意到,当他从有马汤山率骑兵出来的时候,就被远处大虞镇东军的热气球给发现了。

  瑞恩斯坦可是战场老狐狸,还是骑兵将领出身,自然知道倭国这种绝大部分是步兵的军队中,骑兵的重要性。

  于是在松平定信出阵的时候,就安排好了拦截的骑兵,是以松平定信还在埋怨将军德川家治朝令夕改,六百旗人组成的黑旗骑兵,呼啸着就冲了过来。

  此时的倭国,战马还没经过明治时期改良,哪怕是将军的马回众,骑的都是矮马,爆发力特别弱,又久疏战阵。

  因此倭国两千多骑被六百黑骑兵一冲,直接就阵型混乱了。

  黑骑兵这边,带队的哈当阿瞬间就找到了昔日吊打准噶尔残余的感觉,他带领数百人来回在倭人混乱的骑兵组织中来回践踏,马刀都砍豁了方才停下。

  松平定信这才知道,双方差距实在太大了,不过一刻钟,他的两千多骑还跟在他身边的,就只剩下了数百骑,哪还敢组织反抗,掉头跑的比谁都快。

第573章 做与不做都是错

  ‘轰!’一枚巨大的实心弹砸在了兵库津城被粉刷成白色的砖墙上,剧烈的颤抖之后,这面三天挨了上百枚炮弹的墙体,轰然倒塌。

  “大皇帝陛下,板载!”灰尘还没有落下,一直等在旁边,戴着倭式斗笠的挺身队员山次郎,立刻嚎叫着冲了过去。

  山次郎他们四天冲了七次了,从第五次开始,连他都明显感觉到了会津藩兵的虚弱,或许,这次会津藩的武士们,就守不住这座城市了。

  确实是守不住了。

  会津藩藩主松平容颂跪在兵库津最高建筑天守阁上,看着远处的大阪,脸上满是愤怒。

  “公方不会派兵前来了,他身边围绕着的全是贪鄙之辈,趁天守阁还没被击破,我们撤退吧!”

  “哈衣,殿样,我们对得起公方了,总要给会津藩留几个火种。”会津藩的家臣们当然同意这个意见,再过一个时辰就要天黑了,也是撤离的好时机。

  不过松平容颂脸色并未好多少,因为会津藩在兵库津中有两千多人,他这个藩主宰心腹武士的掩护下,依靠熟悉地理确实很大可能突围出去,但也就是他们能走了,其余绝大部分人,是走不了的。

  七月初五,中华镇东军攻陷兵库津(神户),两千三百会津藩兵只有藩主松平容颂等百余人突围了出去。

  在失去兵库津这个前沿阵地之后,镇东军很快继续攻陷了有马汤山、西宫城下町等地,大阪门户大开。

  七月十一,镇东军三万五千人分为三军,自西、南两面逼近大阪,与幕府军隔着大阪最大的河流淀川对峙。

  在瑞恩斯坦做部署的同时,郑锦水命人将由他亲自起草的檄文,传遍大阪到京都一线,进一步试图瓦解幕府军士气。

  而将军德川家治在大阪接到檄文之后,一时间竟然愣住了,他对着周围的各藩大名说道:

  “唐人在檄文中把他们的皇帝当成了整个东方世界的皇帝,但我日出之国,从来就没有承认过,如此强加在我们头上,实在让人愤怒。”

  德川家治这话,实在是说的有点没底气,承认这个词,从来都是很灵活的,被打服了承认,那也是承认。

  而且对于倭人来说,被打败后臣服,一直是他们就可以接受的选项。

  一旁的若年寄松平定信,虽然刚刚被镇东军的黑骑兵打的灰头土脸的,但这时为了避免德川家治别越说越没底气,于是赶紧岔开话题。

  “上样,不要管唐人的言语,只要战而胜之,他们说什么都是白说。

  为今之计,我等尚有人数优势,淀川之天险,应该抽调精兵,汇集在淀川边,诱使唐人来攻,以人多势众抵消唐人之铳炮犀利,只要能挫败他们一场,局面就还可以挽回。”

  松平定信虽然吃了亏,但还是坚持认为只有主动求战,趁着士气还没能维持,用人数来取胜。

  人嘛,总是很难相信他认知以外的东西,此时的倭国,教育虽然办得好,思想也很活跃,但对于最能代表近代科技的武备,了解的并不多。

  哪怕几十年后,倭国最了解西式武备的,也是以萨摩、长州等藩为代表的西南大名。

  地处倭国东北的关东地区大名,对这些了解的真不多,他们好多人还以为现在的武器装备,仍然处于一百多年前种子岛铳这种火绳枪出现的时候。

  所以松平定信虽然被击败了一次,但还是认为双方的武器差距,没到可以弥补人数差距的地步,现在主动求战是有可能取胜的。

  可是这个他自己看来还算是正常的策略,立刻又为松平定信遭来了大声的奚落。

  听到反对派不停拿他刚才被打的满头包的事情,来印证他理论不可靠。

  这让松平定信有点破防了,他站起身来怒吼道:“自古战场搏杀,从来没听说十万大军面对敌军三万余人需要守城的。

  不要说唐人铳炮犀利,他们铳炮再多,能弥补如此之大的人数差距,能使淀川天险不能发挥作用吗?”

  松平定信这话,还真不算错,确实不管怎么看,就没有十万人守城,三万人围城的道理。

  可他没想到,黑羽藩藩主大关增辅比他还会找理由,“就算形势如同松平君所说,从来就只有人多围攻人少的,且还不易成功。

  那么如今我兵力三倍于唐人,若是固守坚城,那他们岂不是更加无法击败我们?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冒险出击,坚守不出,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

  松平定信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这个角度,真是太他妈刁钻了。

  而且他还没有开口反驳,将军德川家治就做出决定了。

  四十多岁心灰意冷的征夷大将军,本来就害怕野战会遭遇大败,既然固守就能赢,那还主动出击干什么。

  “还是固守大阪吧,定好的策略,就不要改来改去了。”德川家治一锤定音,于是战略就被定下来了。

  松平定信也只能认命,虽然他总觉得好像哪里有点不妥,但也已经没法说服其他人了。

  。。。。

  淀川,作为大阪最主要的河流,注入的支流极多,水量还是很充沛的。

  原本河上的浮桥也已经被幕府军完全破坏,数万大军,要想渡河,就只有重新搭桥这一条路可走,这也是幕府军,最想让镇东军干的事。

  那就如他们所愿,瑞恩斯坦手握大量火炮,根本不怕淀川对岸幕府军那些小炮的炮击,完全可以从容架设浮桥。

  反而是幕府军这边,虽然他们打定主意要坚守大阪,但守城可不是单纯坚守不出就行的,城内的人心士气,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如果淀川的天险以及幕府军在淀川岸边的炮台,再次被轻易拿下的话,对幕府军的打击,将会更加的严重,甚至是致命的。

  这就是松平定信最担心的点,因为守城不但是城墙坚固就行,还得人心坚固。

  幕府军三倍于镇东军,但连出战的勇气都没有,这是很损伤士气的。

  七月十四,瑞恩斯坦开始指挥大军渡过淀川河,幕府军果然选择了坚守,仅仅有幕府军昭义队一千人,仙台藩兵七百人在河边堡垒和炮台上轰击镇东军。

  而幕府的火炮都是非常老式的舰炮,要么口径太小,根本打不出多少伤害,要么太过沉重,无法及时调整方向,看着打的热闹,实际上没有多少作用。

  结果就是,本来只做试探的镇东军,两天就成功渡过三千人,在淀川东岸站稳脚跟,反过来对幕府在岸边的堡垒和炮台形成了分割包围。

  这一下,德川家治又傻眼了,坚持守城作战的大关增辅也傻眼了。

  他们实在没想到镇东军渡河渡的这么轻松,现在除了淀川天险两天就失去以外,被切割包围的幕府直属昭义队和仙台藩兵,都是幕府军中相对精锐的。

  总不能又像抛弃会津藩兵那样,再次抛弃这些人吧。

  松平定信这下可兴奋了,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你们都是沙贝的感觉,让人非常沉醉。

  “上样,昭义队不能不救,仙台藩武士也不能不救,出动吧,我们三倍于唐寇,一定可以击败他们的。

  况且唐寇才渡河数千人,咱们根本就不是三倍,而是十倍于他们,出动吧!”

  德川家治本来就没多少主意,他用他那不太灵光的脑子思考了一下,之前两次他都信大关增辅这种坚守派的,结果证明是错误的。

  那么大关增辅等人是错误的,那与他们意见相反的松平定信,就一定是正确的。

  “好,出兵吧,精选三万最强之武士,一举消灭唐寇!”

  呃,其实,德川家治不知道的是,固守和出击,都是错误的,因为双方的战斗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只不过区别在于,固守败的慢点,能坚持一段时间,主动出击的话,幕府军很快就会失去战斗力。

  天刚微微亮,一缕缕让人舒适的冷风从东面吹来,让人心情都好了几分。

  火山大喷发带来的火山灰虽然会遮蔽阳光形成寒害,但如果不考虑农业生产的话,这种天气还是很舒服的,特别是在夏季来说。

  比如此时,农历七月了,但并没有特别炎热。

  抢先渡过淀川的,是立威军最精锐的部队,由立威军指挥使,明末大忠臣陈子龙的子孙陈秋泽亲自率领。

  自从以少量部队尽杀杭州驻防八旗后,陈秋泽就由文转武,目前已经是江南士绅出身的武将第一人了。

  “旗帜倒是挺多,阵型还算严整。”陈秋泽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对面从大阪城及左近看出来的幕府军打着各藩各家的家纹,黑压压一片,看起来确实挺唬人的。

  “收缩兵力,放弃围攻倭人堡垒,咱们先守住,等大军架好浮桥,倭人就死定了。”

  陈秋泽迅速做出了安排,他现在就三千多人,对面至少有三万人,那么收缩到现在这个山包防守,是最正确的选择。

  松平定信看到这一幕,心里更加坚信他的决策没有错,能拿下这几千人,就是首战得胜,而幕府军本土作战,首战得胜之后,士气起来了,就肯定能守住。

  铅弹,如同雨点一般,倾泻到了仰攻的幕府军头上,在定装弹的加持下,两千多杆燧发枪的威力,其实挺高的。

  担任这次主攻的,是米泽藩的藩兵,这些武士们拿着被称为铁炮的火绳枪,不要命的向上强攻。

  确实非常英勇,但很可惜,前排许多铁炮队员根本没来得及开火,就被打倒在了地上。

  而且由于他们轻视了镇东军燧发枪的威力,导致前排铁炮队员布置的太少,而后面肉搏兵太多。

  结果当前排铁炮队员基本被打死之后,后面用作肉搏的武士,根本连还手的武器都没有,只能挺着挨打。

首节 上一节 565/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