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564节
萩城明伦馆中,大量来自各藩,主要是九州的中级武士们正在这里大讨论。
倭国与中华的关系,跟大众的想象中,有很大的不同。
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除开目前这块二百年的时间里,倭国与中华,关系并不亲近。
这不但是指情感上,也是指文化上。
可以这么说,倭国在遣唐使潮流结束以后,就基本跟中华没有多少关系了,他们在遣唐使学去的似是而非文化上,确实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虽然这个特色,非常垃圾,但确实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后世倭国那种在除开东亚人能辨认出来,外国人看着跟中华文化没什么区别的日本文化,实际上是此时,也就是甲申后这二百年,重新塑造的。
做一个简单的比喻,那就是倭国的文化在遣唐使结束后发展出来的文化,是一种披着唐代文华特征外衣,但内里却是非常野蛮、诡异、荒僻、落后的孤岛文化。
哪怕他们跟大明在朝鲜打了一仗,也有很多浪人出海与中国人组成洗劫大明东南的海盗,但文化交流依然少得可怜。
倭人在这段时间,从一个接受了华夏文化,看着有点文明的国家,迅速退化的非常落后。
而到了甲申以后,大量明末知识分子不肯臣服满清,纷纷顺着福建海商们打通的道路,东渡去了日本。
在他们去了之后,才又为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文化。
中华文化的代表儒学,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真正传到了日本,在此之前,儒学在日本,是没有多少根基的。
而此时,大陆上的儒学已经走了快一千年,理论基本发展成熟,任何一个日本武士,都能从大陆儒学中吸取营养,并加以运用。
比如关东地区是正统的水户藩学,把尊王攘夷解释为幕府统治日本的根基。
关西地区多是被视为外道的尊王(天皇)攘夷学和主张学习中华汉唐古儒的汉唐古学派。
萨摩藩学的,是朱熹痛苦反思的近思录。
而今天在明伦馆主讲的,来自刚刚被击败的锅岛氏肥前藩的藩士古贺精里,他学的竟然是阳明学。
好一派思想上的百家争鸣,虽然是儒学这个大框架内部的百花齐放,但只要思想上有碰撞,就可以说是一件好事。
这也是历史上尊王攘夷这种玩意,居然可以成为日本思想主流,朱舜水可以被尊为圣人,阳明学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了日本明治维新的真正原因。
不是因为他们学得好,而是因为他们刚刚开始学,然后就碰上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
“阳明圣人推崇知行合一,而现在日出之国,就正缺少此精神。
因为此时的天下,早就不是以往之天下了,东西方相争,日出之国不可能独身于外,也没有能力自保。
必须在尊王攘夷之大旗下,尊数千年来就为东方世界之领袖的中土大皇帝为真圣王。
如此上可追随圣主为天下苍生谋福利,下可建功立业施展平生所学。
诸君若能认识到这一点,那就是知,知之后,就要有行,如此方能合一。
而行,就是立刻打起尊王攘夷的大旗,追随圣贤的脚步,主动拥护中华大皇帝陛下的指令,向大皇帝陛下效忠。
我建议,所有的武士都要立刻行动起来,自发组成挺身队,以武士的精神,随同大皇帝的天兵向东进发。
我们要去京都,去问问德川将军,他是在为哪一位人间真圣王攘夷?
去问问山城国的所谓万世一系,他明明只是一介藩王,为什么胆敢称皇,还蒙骗我们这么久!”
古贺精里的话,极有煽动性,因此话音刚落,屋内就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个从中华引入的习惯,此时在九州地区也十分流行了。
“诸君,诸君!”久留米藩有马氏的有马赖荣也站了起来,情绪十分激动的喊道:
“幕府所谓精兵十万,但根本连走出大阪都不敢,可见公方之羸弱懦弱,天下怎么可以交到这种人手中。
此时,愿意效忠大皇帝的武士,就该去向天兵大统领瑞恩中将请愿,让我们即刻起兵前往京都,与天皇,与公方,痛陈利害!”
有马赖荣是久留米藩主有马赖僮的孙子,一直是鼓动瑞恩斯坦出兵最积极的。
因为久留米藩实在是太穷了,这几十年在不停发生百姓一揆,有马氏就跟坐在火山口一样,自然急得不行。
“上洛!上洛!上洛!”看到有马来荣都出头了,屋内的武士们更加激动,纷纷大吼了起来。
随后,这几十人走出明伦馆,喊着口号去找瑞恩斯坦请愿,而街上的低级武士和城下町町士听见,也纷纷跟随,不一会就汇成了一条洪流
而此时,一直隐身于幕后的郑锦水终于露出了笑容。
时机成熟了,可以去把那个山城国的僭越者,拉下神坛了。
第572章 完全就是吊打
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已经农历三月了,但还是冷的过分。
都说瑞雪兆丰年,但毛祥生摇了摇头,他觉得未必。
因为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天太冷了,到现在河水都还没有解冻,而且听那些倭人说,以前他们这,冬天基本都不怎么上冻的。
如果这种天气再继续下去,很快就要错过春耕了,到时候别说丰年,粮食不大大减产,就算是老天爷开恩。
不过这一切,跟毛祥生无关,或者说跟他有关,但他希望灾害最好再大点,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倭人扛不住,卖身当猪仔去南洋。
心里升起这个想法的时候,毛祥生觉得自己的心肠实在太狠了一些。
一会晚上多给祖宗烧点纸钱,让他们祖宗到阎王爷那给他打点一下,免得日后下地狱。
“毛君,不好意思,我今天来迟了。”温柔的声音,轻轻在毛祥生耳边响起。
一个娇娇小小,虽然挺着大肚子,但仍然还很有几分姿色的和女,十分乖巧的走了过来。
毛祥生赶紧过去扶了一把,生怕这小女子摔倒在了雪地里,那肚子里,怀的可是他的种。
至于毛祥生为什么这么确定,因为这和女跟他的时候,还是完璧,哪怕几个月前成婚了,仍然跟她丈夫是分开住的。
这些和女的职业道德,你还真别说挺高。
而且,这种享受别人妻子的权力,很让毛祥生有种变态的兴奋感,因此他对这个叫做杏子的和女,相当喜欢。
“毛君,太郎也跟着一起来了,他想见一见你。”杏子柔柔的说道,眼神中带着点忐忑和请求。
这个唐人军官对她的霸占欲望,杏子还是很清楚的,所以她有点害怕唐人军官容不下太郎,或者不放她离开。
毛祥生吸了口气,心里有一点点的不舒服,但也就一点点,因为实际上是他霸占了别人的妻子。
“是该见一面,大军就就要开拔了。”毛祥生点头同意道。
没过多大一会,一个穿着有点单薄,矮小但还算敦实的倭人走了过来。
他很熟练的噗通一声跪下给毛祥生请安,完全用的就是普通倭国农夫面对中高级武士的态度。
“毛君,我们想使用你的姓氏,孩子诞下来之后,立刻就能成为华族,这样去南洋也不用当长工,而是可以按人头分到一大块地。”
杏子倒是很坦诚,毛祥生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杏子之所以愿意给他生个孩子,这个倭人男子之所以甘愿把当时还是完璧的未婚妻奉献给他。
就是因为按照规定,倭人过番去南洋或者其他地方屯垦,必须是被认证为华族的武士阶层,才能正常受封土地,不然就只能签长约去当实际上是农奴的长工。
而这个规定中有个BUG,或者说是皇帝专门为镇东军将士留的一个福利。
那就是如果某家倭人,只要有一个直系亲属是华族,那么他全家都能过番获得华族的待遇。
“我会留在鹿儿岛把孩子生下来,把他哺育到三岁。”杏子低声说道。
此时去南洋,虽然大虞朝廷已经算是不太计成本的供应河仙石散(蒙脱石散),大蒜素的提取法也早已公开。
甚至奎宁水在稍大一点的城镇都有供应,但死亡率还是在百分之十五左右,一年内死亡率更是高达百分之二十。
所以杏子不会拿肚子里这个孩子做赌注,而是会让山太郎带着她的父母先去南洋,等他们站稳脚跟,孩子也大一些之后,才会跟着去。
毛祥生闻言,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小荷包,他晃动两下,叮当一阵作响,里面有二十块银元,这在倭国,绝对算是一笔巨款了。
“我这会就跟你们去藩厅做记录,把这孩子登记为华族,这样你们全家也都是华族了。
还有这二十块银元你省着点用,送孩子读一点书。”
毛祥生叹了口气,入了军营,当兵吃皇粮,待遇和地位自然不必说,就是没退役之前,个人问题不好解决。
他至今也没有一个后人,万一哪天死了,这个和女肚子里的不知男女,就是他唯一的子嗣了。
而毛祥生这种情况,在倭国并不少见,不开这个口子,足足十五个月的战略腚力,也不是那么好维持的。
。。。。
四月初,倭国仍然非常寒冷,时不时还有雪花在飞舞,这下谁也看出来气候不正常,主帅瑞恩斯坦也知道没法等到天暖再进军了。
于是在四月初五,当郑锦水从南京应天府带着皇帝的诏令,到达原本的长州藩厅萩城后,镇东军立刻开拔,向着大阪前进。
此次出征,镇东军方面包含羽林近卫团一个营八百人,京营立威军八千人,江苏镇军苏淞镇四千余人,一共一万三千人左右。
此外,还有东海舰队的一支分舰队,复兴公司开拓舰队,共计水兵六千余人。加起来差不多就是两万人。
其余的挺身队这全部由投靠的倭国人组成,主要是萨摩藩、肥前藩、久留米藩、熊本藩、福冈藩等藩国的藩兵,合计一万五千人。
算上民夫,浩浩荡荡也差不多有七万人左右,分水路两军,沿着濑户内海的海边,直接就往大阪而去。
经过长达十五个月的造势,几乎整个日本,都知道大虞镇东军是来干什么的了。
所以哪怕很多人并不敢现在就来下注,但抵抗的也不多,连广岛这样的大城市,几乎都是不战而下。
六月初,中华镇东军到达兵库津郊外,也就是神户附近,距离大阪只有八十公里左右,双方的斥候甚至先锋,已经开始零星交火。
与倭国历史上的大阪冬之阵不同,此时身在大阪的将军德川家治和跟随他来的大名们,并没有分为守城派和野战派,而是除了少数几个外,基本都赞成守城。
因为大阪城非常坚固,这六七个月,幕府军也围绕着大阪和京都,修建了大量的砦堡,防御体系已经相当完备。
最重要的是,虽然天气恶劣,但粮草供应在过去大半年中,一直非常稳定,将军德川家治甚至多次公开嘉奖负责运粮的各级官员和协助的商人们。
而反观中华镇东军及其仆从军这边,粮食要从遥远的九州区域起运,路途远不说,沿途大名的态度也很暧昧。
走海上运送的话,信风又没开始,运力相当堪忧,因此情况反而要困难一点。
只不过,德川家治坚守大阪的决定,把从广岛狼狈撤回,奉命驻守在兵库津的会津藩给坑惨了。
兵库津虽然城池皆由巨大的条石筑城,地势也算险要,但怎么也不可能独自抗住数万镇东军的攻击。
好在会津藩的藩兵一直战斗力还算可以,藩主松平容颂也算有些能力,两千多会津藩兵至少顶住了第一波进攻。
不过等到七月中,镇东军舰队到达,瑞恩斯坦命人把海军的大口径舰炮拖上了岸,兵库津的防守,就开始出问题了。
德川家治在距离兵库津不远的有马汤山町上,看见镇东军的三十六磅舰炮把巨大的炮弹,如雨一样砸向兵库津时,急的手足无措。
这可怜的幕府将军,压根就没打过仗,军事手段接近于无,更严重的是,整个江户幕府上下都是一样,连武士都开始腐朽。
“上样,请发兵救救我们殿样吧,会津藩可是忠心耿耿的幕府亲藩!”冒死冲出来的会津藩家臣,也在德川家治耳边大声呼喊。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家治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他对身边的松平定信说道: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