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668节

  是夜,莫公泽喝的酩酊大醉。

  虽然在这里没有受到定海将军陈添保如同英法荷殖民地的那种接待,但还好,这里环境让他觉得非常安心。

  因为英法荷那些人,明显没把他当自己人,而这里的每个人,都把他当成了自己人,让莫公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卡尔,鲛人港都如此繁华了,那大光岂不更加繁荣,看来中华在南洋殖民做的很不错啊,到了大光我们要好好看看。”

  莫公泽醉醺醺的说道,这小子还把汉川省当成了阿拉干王国这样的殖民地呢。

  殊不知,这地位在印度洋唯一的行省,马上就要让他见识到为什么汉川省,算帝国本土了。

  昨天又喝多了,这是补昨天的,晚上还有。

第660章 他们不死光,我们睡不着啊

  汉川省,大光,也就是后来的仰光。

  呃,或许可以说它是最开始叫大光,然后在白象王雍籍牙控制这里后,被改为的仰光,意为终战止杀。

  可不要以为这是雍籍牙喜欢和平,终战止杀用在这里,真实意思是雍籍牙认为他已经完全击败了所有缅甸境内的对手。

  拿下大光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对他造成威胁了。

  所以在大虞控制这里后,马上就把名字从仰光改回了大光,你个小小边荒之主,也敢如此大夸海口。

  大光位于伊洛水(伊洛瓦底江)入海口三角处,城市建在入海口一座高山上。

  比起周围水网密集,到处湿漉漉的沼泽湿地,这里相当的干爽,在这个生产力还不算太发达的时代,是非常好的筑城之所。

  因此当陈添保派张同敞号四级蒸汽风帆战舰,送莫公泽等到大光的时候,即便到了大光港,也还需要转乘一艘五十多吨的蒸汽小船,行驶大约五公里,才能到达大光城区。

  也是到了这里,莫公泽才知道,鲛人港的繁华,不过是围绕着外南洋舰队八千官兵形成的驻军经济。

  眼前的大光,那才叫真的繁华,还没到城市中心,各处河道就有各种商船来回穿梭,叫卖之声响彻港口。

  从上千吨的纯风帆商船,到几十到几百吨不等蒸汽商船都有,更小的长条形内河船更是多不胜数。

  等到靠近大光城,城北的冲天黑烟引起了他的兴趣,打听之后才知道,那是整个汉川省最大的钢铁厂所在,由复兴公司直接投资,年产生铁九千余吨。

  莫公泽震惊的瞪大了眼睛,因为按照去年的统计,英格兰王国全年不过生产七万五千吨,法兰西也只有十六万吨。

  而在汉川,这个帝国殖民地(莫公泽以为的)的钢铁厂,竟然能产差不多一万吨钢铁。

  这也太夸张了,要是这么算,那全中华帝国该有多少吨的产量?

  莫公泽的数据还真没错,甚至还有点高估了。

  因为真正详实的统计是,1788年英格兰王国生铁产量仅仅只有六万八千三百吨,要进入十九世纪之后,才会开始暴涨,1825年为五十八万吨,1839年为一百二十九万吨。

  法兰西1788年,生铁产量大约是十二万七千吨左右,这也是后来法兰西能横扫欧陆的底气。

  因为1785-1795这十年中,法兰西的煤铁产量约等于其他欧洲国家的总和,英法两家又占了快八成,

  而大虞有多少呢,同样是1778年,内廷转运司煤铁处,复兴银行煤铁信贷处,外朝工部三方面共同调查,得到的数据是四十七万吨。

  这是非常恐怖的,这表明大虞的钢铁年产量约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六十六,是英法总和的2.4倍,且因为侧吹冶炼法的快速普及,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开。

  这差不多就是后世共和国的数据了。

  “此乃王霸之基也,可惜布拉班特无法建立一个,唉!”

  莫公泽小声感叹着,比利时地区煤储量大,铁也不怎么缺,但是却不敢建立大型的钢铁厂。

  因为保不住,真要在布鲁塞尔周围建立一个这样规模的钢铁厂,建成之日就是法兰西大兵或者英格兰军队来抢夺的时候。

  感叹中,莫公泽弃船策马,开始往城内走去,一路上,只见大量汉人在道路两旁,已经占了所见居民的七成以上了。

  莫公泽之所以确定他们是汉人,是因为这些行人不管是穿着短衣还是长衫,尽皆姿态昂然,有一种满满的自信与向上奋发之意。

  而那些看着就是土人的家伙,虽然不一定衣衫褴褛,但绝对走不出如此自信的步伐,看着就好像缺少了一点什么似的。

  最重要的是,汉人无论老少,只要是男丁,腰间都挂着鼓鼓囊囊装手铳的皮套子和入鞘的长匕首。

  莫公泽知道,这是一种权利的象征,在这种地方,不能合法持有武器的,就是百分百的被统治者。

  嗒嗒嗒嗒,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两边行走的行人都惊讶的看着远处,没过多时,打着王命旗牌的马队在一员红袍官员的带领下过来了。

  ‘总督汉川各处及阿拉干国提督军务粮饷刑名兼巡抚事’

  ‘钦命持节皇恩眷属光中复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华亭伯陈’

  莫公泽轻声念叨着,明白这是汉川总督陈秋泽到了。

  此人是当年主动从江南南下的武勋,在拿下杭州一战中立有大功,同时还是明末大忠臣陈忠节公陈子龙的子孙,在大虞朝相当有地位,没想到竟然会亲自来迎接他。

  不过,等到靠近,莫公泽就知道自己想多了。

  因为来的只是陈秋泽的仪仗,那个红袍官员不是陈秋泽,而是汉川按察使汪镛,代替陈秋泽来迎接他的。

  双方礼节性的问候几句后,按察使汪镛小声说道:“制台大人非是不愿来迎接世子,而是军务紧急,已于两日前离开了大光城,北上去了白庙。”

  好嘛,这连面都不露,直接改敷衍了。

  莫公泽很是无奈,他觉得这些父国的官员们,好像对于他这样的混血儿总是有一种淡淡的疏离,甚至是瞧不起。

  不过莫公泽也无可奈何,也不好戳穿,只能理解性的点了点头,“陈制台公务繁忙,正该以国事为重。”

  说完了,莫公泽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于是又忍不住问了句。

  “某一路而来,只见商贸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未见有任何战火,不知是出了什么事情?”

  莫公泽本来是想小小提醒对面,这借口太拙劣了,没想到按察使一脸的严肃,靠近莫公泽两步,小声说道:

  “汉川归于国家不过十余年,本省藩主缅王孟云一直是听调不听宣,似乎有不稳之迹象,是以制台大人星夜赶去控制军队了。”

  白庙就是原本的卑谬,在伊洛瓦底江中游,这破名字用汉文来解释叫做卑鄙又荒谬,寓意实在是够离谱。

  所以正好此城有一座墙体为白色的寺庙,干脆就改成了白庙。

  莫公泽没想到是真有事,汉川的形势他也确实不了解,不过作为莫氏家族的一员,莫公泽还是很关心的。

  于是他指了指身后跟着骑士说道:“还真有胆大包天之辈,正好小王随行有四百匈奴精骑,若是用得上,还请汪臬台吩咐。”

  汪按察使眼神一亮,这匈奴人(匈牙利人)别的不行,骑兵可是老本行了。

  而且,制台大人策划许久,正差一个人做见证呢,这鲁王世子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嘛。

  “殿下拳拳报国之心,下官佩服!”王按察使先是马屁奉上,然后接着说道:

  “本来不该劳累殿下,但今日形势确实紧急,那下官就不客气。”

  莫公泽暗暗一握拳,他也等半天了,他要证明自己回来真是衣锦还乡,而不是回来要饭的。

  这次好好展现一下,免得一路上的官员,还继续把他当成回来要饭的杂种。

  “打出鲁藩的大旗,召集所有三卫官兵,准备平乱!”莫公泽用法语大喊一声。

  这次他带来的鲁王三卫士兵,大部分是匈奴人,少部分是华人以及一定数量德意志人,他们听到世子的命令,立刻就开始行动。

  不过多时,一面象征大虞皇室的白底红日月大旗,就升了起来,周围也立刻响起了一阵惊呼。

  在大虞,蓝底金日月大旗是海军的。

  红底金日月大旗是陆军的,有时候皇帝也用。

  白底红日月大旗则是皇室成员所用,有时候也代表皇太子。

  看着随风飘扬的大旗,人群非常自然的围了过来。

  莫公泽在马上看见,那些装备了手铳和长匕首的男子纷纷开始奔走相告,那些明显是土人的男女则立刻跪倒,还把头杵到了地上。

  “帝国万岁,敢问是哪位宗室到了大光?”

  “日月旗相召,可是哪里出了乱贼,在下愿为国效力!”

  “一定是缅王,这狗东西一直都不老实,打杀了他!”

  “斩佢,斩佢,我等这一天好久了。”

  “同去!同去!这次一定要砍了孟云的脑袋,不识好歹!”

  莫公泽被吓了一大跳,从来没人跟他说过打出这面白底红日月大旗,还有这效果啊!

  周围好多装备了武器的汉子都开始自报家门了,甚至远处还在有人过来。

  汪按察使也暗叫一声不好,忘了这鲁藩王世子是从欧罗巴洲回来的,不知道这旗帜的真正含义了。

  在大虞,象征宗室白底红日月大旗一共就赐了四杆。

  一杆在东洋总理,太上皇莫天赐手中。

  一杆在西北总理大臣,宁夏郡王李献文那里。

  第三杆是流动的,皇帝在北京时就赐给留守南京的莫子潢或者莫子淌,皇帝在南京就赐给北京留守,且皇帝每到一地,就要将赐出的旗帜收回。

  而第四杆,也就是最后这一杆,自然就是赐给了鲁王莫子溶的。

  这面旗的意义可不寻常,它相当于就是最高级的节钺,有如朕亲临,节制当地文武官员的权力。

  而且一般是不动用的,真打出来了,就表示帝国面临威胁,需要征调当地国之勇士参战。

  “臣,汉川按察使汪镛,参见殿下!”事已至此,汪按察使也只能下拜,请这位打着白底红日月大旗的王世子下令了。

  我草!

  豆大的汗珠从莫公泽的脑袋上咻的一下的就滴了下来,相当聪明的他,一下就想到了这旗肯定是大有学问,不该这么快打出来。

  一瞬间,莫公泽想了很多,甚至都想到会因为这事,被皇帝五叔叫进宫中大耳刮子猛扇的场景了。

  这下好了,妈的,一省按察使都跪在马前了,不知道之后会被传成什么样子。

  十七岁的少年,不由得冷汗淋漓。

  不过好在他聪明,很快又反应过来了,亲自持旗到按察使汪镛这里,小声说道:

  “本世子年轻学浅,请汪臬台带我面见陈制台,共商锄逆大事!”

  汪镛这也才长长松了口气,这乌龙整的,还好这鲁藩世子不是个二愣子。

  不过这事虽然搞出来了乌龙,但效果却出奇的好,这因为什么呢,还是上次亚齐平乱战害的。

  亚齐平乱的时候,董金凤没控制住杀疯了的将士,搞出了大乱子,让本来一年半搞定战事活活打了四年。

  这除了董金凤倒霉之外,南洋总理大臣,皇帝小舅子成国公郑淼也被召回京挨了一顿臭骂,以至于现在都还夹着尾巴在南洋当木雕菩萨呢。

  而偏偏汉川现在需要一个人做主呃,这是说得好听的,不好听就是,现在急需一个大脑袋顶锅,但郑淼已经不干了,导致缅王孟云之事,一拖再拖。

首节 上一节 668/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