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669节

  现在,嗯,正好!

  这鲁王莫子溶的脑袋,绝对跟宁夏郡王李献文的一样大,这些年立的功封两王爵都够了。

  若不是最后时刻怂了,那匈奴骑兵(匈牙利)现在都能在黑海岸边接应朝廷大军,功劳还会更大。

  是以,让鲁王世子来顶雷,最最合适,弄好了功劳是大家的,弄不好是鲁王世子瞎掺和的。

  不过嘛,这鲁王世子看着并不傻,汪按察使想了片刻,决定八分真两分假的说,看看王世子有没有兴趣。

  于是他先站起来,命麾下标兵手持王旗前去招人,先组织一个八百人的华人志愿兵,然后再把莫公泽拉到一边,低声说道:

  “事已至此,就请世子与我一起,前往白庙吧。”

  莫公泽这时候也冷静下来了,他有点预感可能是要背什么黑锅了,于是赶紧问道:“汪臬台,真是缅王孟云反了吗?”

  汪按察使咳嗽一声,“孟云确实不甘心,但估计有心无胆,这些年一直夹起尾巴过日子。

  我们曾数次派人去阿瓦挑衅,甚至有使者当着他的面坐到他王座上,他都忍了下去。”

  好嘛,最强奥义-汉使出动都施展好几次了,孟云也能忍不住不动手,真是挺能龟的。

  “那现在他又为什么要反了呢?”莫公泽紧接着问道。

  “最近朝廷不是在北面与罗刹人交战,还要收复回部,西征河中嘛,制台大人于是将计就计。

  声称朝廷大军被罗刹人所败死伤惨重,而罗刹人还在大举增兵,陛下都亲自到兰州去坐镇了,预计更大规模的决战,将要到来。”

  说完,汪按察使还拿出一张邸报,莫公泽接过来一看,好家伙,这邸报你们他妈的都敢伪造,真是为了功劳不要命了啊!

  “那孟云既然如此能忍,想来绝不是傻子,就凭这些他会信吗?”莫公泽再次问道。

  “将信将疑吧。”汪按察使回答道,随后直勾勾看着莫公泽,“但如果殿下愿意相助,他就一定会信。”

  “一定会信?”莫公泽迟疑的嘀咕了一声,突然就想明白了,他看着汪按察使喝道:

  “你们是想打着鲁藩的大旗前去,让孟云以为是朝廷宗室从京城来,做出帝国为了与罗刹人决战,要先消除内部隐患的样子。

  再让流言与假象相加,把缅王孟云逼反。”

  “殿下果然英明,正是如此!”汪镛大声赞誉道,这鲁藩世子还真是精明啊!

  “为了逼反一个藩主,值得如此吗?”莫公泽更加疑惑了,“汪臬台,我需要一个理由。”

  “那就请殿下与我一同前往白庙,一路所见,定能解殿下疑惑。”

  莫公泽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第三天就率自己的四百匈奴骑兵与汪镛借他白底红日月大旗招揽的千余华人志愿兵,还有千余总督标兵,沿着伊洛水(伊洛瓦底江)北上了。

  随后莫公泽是真明白了,他们跟着伊洛水一路北上时,只见入海口三角洲上,到处都是汉人以及汉人控制的农奴繁忙身影。

  他们正在把沼泽湿地密布,猪婆龙、蟒蛇横行,蚊虫如聚的地方,开垦为能种水稻的良田,各种水利工程,也到处都在新建。

  他们每过一地,都有大量汉民欢呼雀跃,不少丁壮什么都没要,带上武器就开始从军。

  这些人热情如此之高,就是因为在汉川总督署衙的帮助下,这里正在变成堪比江南的鱼米之乡。

  且每户汉民最少都有二三百亩的良田,至少一户缅、孟等族的农奴。

  只是这些农奴并不是非常驯服,因为他们还有一个指望,那就是缅王孟云。

  所以不管是为了保住家产还是让农奴更好用,汉人移民都需要解决孟云这个隐患。

  除了这些跟府兵差不多的汉人拓殖者支持以外,沿河还有大量蒸汽水车,碾米厂,五金厂,煤炭厂等等,多不胜数。

  “殿下,伊洛水是汉川与上川两省的黄金水道,且大光等主要有华人聚居的汉川处于下游,已然失了地利。

  若是有变,中上游的缅人沿河而下,三五日就能冲到大光城下,咱们稍有松懈就会来不及反应。

  而如今,大光城有汉人十一万,每年进出口商贸额超过四百万银元,眼看就要成为外南洋的中心了。

  但咱们一直不敢把舰队放在这,沿河各处也驻守大兵甚至不敢继续开发,就是要防着缅人。”

  说着,按察使汪镛,这个山东历城人,却一直甘愿在南洋为官,真有几分为国为民抱负的新派儒生,说一句让莫公泽感受极为复杂的话。

  “他们不死光,我们睡不着啊!”

  莫公泽轻轻一抖,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仿佛尸山血海就在眼前。

  难怪汉川总督陈秋泽和眼前的按察使汪镛如此胆大,原来是汉川的形势,已经到了必须要动一动的程度了。

  “好,这锅,本世子给你们背了,就算被皇叔打断腿,我也认了!”

第661章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汉川总督,华亭伯陈秋泽非常年轻,今年不过三十三岁,是整个大虞最年轻的封疆大吏。

  而且在这个文武分界愈发明显的时代,陈秋泽却文官武将都能做,同时还是勋臣。

  这是因为当年他从松江府南下冒险投靠莫子布的时候,是以儒生身份入广东的,随后却又坚持要读黄埔陆军军官学院,走上了武将的道路。

  不过由于他属于江南士林的一员,祖先还是大忠臣,大文学家,复社领袖陈子龙,所以也被文官们接受。

  他也一直被认为未来肯定是会进入内阁,甚至做首辅的。

  因为除了能力以外,他还是忠烈之后,是复国功臣,也是江南士林,同时还出自被称为闽粤勋臣和将军摇篮黄埔陆军军官学院。

  这么多的标签,代表了陈秋泽很容易被各方接纳,这是作为阁臣,尤其是首辅的最好助力。

  不过,陈秋泽也不是没有缺点,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喜欢取巧。

  或者准确的说,这位身上天然带着赌徒性质,有点历史上小本子赌国运的那种梭哈精神。

  当年他冒着天大的危险,从江南南下,虽然更多是出于民族大义,为报祖先血仇,但也未必没有投机的心理。

  此后杭州之战,他孤身潜入,以小博大召集杭州义士围杀杭州八旗军,也是极为惊险但受益也极大的操作。

  这两次的成功,为陈秋泽带来了他难以想象的收获,他身上的光中复国功臣号和华亭伯的爵位,就是这么来的。

  要知道,能拥有光中复国功臣号的,都是皇帝承认的复国功臣,类比朱洪武当年的开国辅运功臣和朱老四的奉天靖难功臣。

  而华亭伯这种正规的帝国内勋臣爵位,比亲藩封臣的君侯都要珍贵,大虞朝一共也就三十多人。

  收益如此之大,陈秋泽自然希望再复刻一次嘛,这些经历,也为他的行事,附上了强烈的激进风格。

  就比如这次,缅王孟云已经是瓮中之鳖,目前大虞朝廷主流的意见,就是温水煮青蛙。

  最多再过上十年左右,孟云要么绝望一搏,要么就去南京当寓公,可以把动乱的危害降到最低。

  但是陈秋泽等不了了,他现在就想解决了孟云,为汉川省百姓解决最后的忧虑,为他自己更上一层楼添砖加瓦。

  于是,他就任汉川总督三年来,一直不停挑衅,试图激怒孟云。

  包括但不限于放开华人大肆侵夺缅人财产,纵容华人抓捕缅人为农奴,推广中土佛教打压南传佛教,压缩孟云的控制区域,安插华人军官去控制皇帝允许孟云派往阿拉干王国,捞取一点好处的军队。

  到了此时,几乎把孟云逼上了绝路。

  “制台大人,恩平侯林公来信了,只等天气转暖,陛下就要自北京返回南京,到时候孟云这一年往京城呈递的奏章,肯定就会被送到陛下的书案上了。”

  陈秋泽的幕僚低声对他说道,这些年陈秋泽不断压缩孟云,孟云也一直在反抗,他不断上奏皇帝莫子布,甚至派出使者,企图到南京城去告状。

  不过这一年多来,因为要关注鲜卑荒原的局势,皇帝陛下一直在北京没回南京。

  由于大虞的疆域实在太大了,制度再严格,也有很多空子可以钻。

  比如按制,皇帝在北京的时候,岭南、南洋的奏章来的比较多的时候,由阁臣按紧要程度摘选递送北京,一般事务则让他们直接处理,不要耽误事。

  那么,这孟云求救的信,到底是重要呢,还是不重要呢?

  这里面可以操作的变量就太大了。

  至于内廷枢机大臣,恩平侯林通为什么要替陈秋泽遮掩,很简单,因为林通是莫氏家仆出身,是四代明乡人。

  他生在南洋,长在南洋,对于南洋土人,特别是缅甸人非常了解,也受南洋番汉激烈争斗的影响,林通是支持快速解决孟云的。

  而有了林通这样位高权重的皇帝心腹支持,外朝的阁臣也不会多事到把孟云的奏章,按紧急大事递送北京。

  毕竟在这些阁臣看来,一个汉川省注定要被消灭的土酋,其重要程度本来就不如国内一个县乡的百姓受灾,不给林通面子,他们也大概率不会那么快报上去。

  所以,现在皇帝莫子布根本不知道陈秋泽把孟云已经逼迫到叛乱的边缘了。

  “总督标兵准备好了吗,黄腾那里怎么说?”陈秋泽深吸了一口气,随后问道。

  他口中的黄腾,是首任南洋总理大臣黄真的长子。

  黄真是昔日暹罗阿瑜陀耶王朝的华人贵族,被皇帝从阿瑜陀耶城救出来后,就一直负责为皇帝镇守下缅甸一带。

  如今,黄真因为早年征战受创颇多,五十来岁就跑回潮州揭阳老家安度晚年,享受人生去了,现在接替黄真的,便是他儿子黄腾。

  同时,又由于从勃固以东,包括(萨尔)温江的毛淡棉,以及叶城(耶城)、土城(土瓦)、丹城(丹那沙林)等地全部是皇三子丹城郡王莫洲榆的封地。

  所以黄腾的明面官职虽然是汉川提督,还基本呆在汉川东南的毛淡棉。

  但总督陈秋泽根本无法命令黄腾,以及围绕在黄腾周围的驻马君侯陈兴泰、通州君伯陈建生等下缅甸封臣。

  而如果没有黄腾手里的汉川镇军,也没有陈兴泰和陈建生等人的藩兵,那么陈秋泽能动用的,也就只有他的总督标兵三个营四千五百人了。

  幕僚摇了摇头,声音低沉的说道:“黄军门还是那句话,汉川镇军,乃是国家之兵,陛下之兵,若要调用,请拿陛下圣旨,兵部调令来,如果没有,一切免谈!”

  “黄军门,真是国家忠臣啊!”陈秋泽闻言,叹息了一声,随即又恨恨的说道:

  “只可惜为人怎么能这么古板,如今多好的机会,不趁机解决了孟云,难道真要拖上十几年吗!

  现在正是汉川省大发展的时候,解决了孟云,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开发此地,最多五年,这里就是一个比肩泰平、嘉定的南洋鱼米之乡了。

  如此贻误时机,可恨,可恨!”

  陈秋泽急的有些团团转了,在这南洋,能让黄腾出兵的,就只有南洋总理大臣郑淼了。

  因为南洋总理大臣可以节制南洋所有兵马,只要他下令,黄腾就得遵命。

  同时郑淼作为慈航普度尊佛郑信的长子,皇帝的小舅子,脑袋够大,什么黑锅都能顶得住。

  上次董金凤闹了那么大的乱子,郑淼也不过被叫进宫挨了一飞踹和一顿臭骂而已。

  只可惜,郑淼已经把陈秋泽这类的家伙给看透了,知道又是想让他背锅,于是干脆所有从汉川去的人,他都不接见,哪怕就是公务也不处理,直接当缩头乌龟。

  没办法了!

  陈秋泽咬了咬牙,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把总督标兵都带上,老三,你去复兴银行和飞扬银行,用老子的名义贷款一万银元。

  他妈的,老子贷款招募雇佣兵,也要把孟云给干了!”

  陈秋泽的胞弟陈秋端猛地瞪大了眼睛,嘴巴张的都能塞进去一个鸡蛋了。

  堂堂汉川总督,华亭伯爵,竟然要贷款招募雇佣兵去打他管辖下的番邦土酋。

  这个世界,也太他妈魔幻了吧,陈秋端都差点以为是自己幻听了。

首节 上一节 669/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