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645节
这东西是泥烧制的,就是里面的东西很怪,外面的东西也很怪。
它是整个悬空着,用两根泥柱子把住,上面有车轱辘一样的东西。
矿石倒进去,妙真在顶头的位置触摸一个机关,椭圆炉便周身一闪,前后两个盖子升起,严丝合缝的将炉子前后盖住,亮光瞬间爬满全柱体,然后咕噜噜几声,里面的铁刀迅猛转动,咔嚓咔嚓的切割起石头。
等候在外面的人可以清晰的听到石头碎裂的声音。
等到它停下,盖子打开,柱体倾斜,里面的碎石倒出,石头已经被碎成渣渣,只极少一部分有小孩拳头那么大。
工人们把碎渣接出来时顺手把这些石头挑出,丢到一旁,大锤子一捶,便能碎成几块。
碎渣被工人们倒进另一个马蹄形状的炉子里。
底下是特制的灶台,早已起火升温,碎渣经此加热,再出来时,银矿石就能分成两种,一种高含量,一种低含量。
这是第一次试验,为了保证成功,潘筠他们全程都在。
等匡平收到消息赶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矿石经过几道工序已经到了最后一步。
这条生产线最后分成两路,一路延伸出去,要用灰吹法点银,另一路则是用加汞复烧法。
烧出来的银水落入模具之中,直到下午才渐渐成型。
匡平愣愣地看着工人们将银砖敲出,一块一块的摆放在石台上。
他愣愣地问:“这是耗费多长时间炼出来的?”
潘筠:“因为晚上也未停止,所以算十二个时辰。”
“耗费多少人力?”
潘筠嘴角微翘:“二十人。”
“包括碎石在内?”
潘筠点头:“包括碎石。”
匡平喃喃:“竟能节省人力至此……”
他已经计划好给朝廷写折子,让他们运送工人过来,不管是挖矿,还是炼矿,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矿工苦,所以他计划是向朝廷要两千犯人,他觉得朝廷的流放地可以多一些选择了。
像一些穷凶极恶的犯人,没必要一直往大同和岭南送,也可以送来倭国嘛。
他折子都写好了,结果潘筠给出了这东西……
匡平计划着可以减少多少人去。
潘筠瞥了他一眼,道:“匡大人不会是想减少调人吧?”
匡平道:“罪犯过来,必须得官兵押送,这里也需增加看守,若能以此利器代替人力……”
“陛下他想要的不是一两万白银,甚至不是一二十万,而是一二百万,你觉得需要多少人力?”
匡平沉默。
潘筠道:“是要从国内调人,但不能全从国内出,倭国人也可以招,工钱给足,厚待对方,我相信会有人来采矿的。”
匡平犹豫:“但……”
“银山的事瞒得了一时,瞒得了一世?”潘筠道:“对了,朝廷的使团应该到倭国了吧?”
早到了,杨善不仅到了,还见到了倭国九岁的大将军,以及站在他身后的织田。
他才是倭国现在的实际代理人。
和以往不同,这次杨善带了一支大军前来,登岸时还差点和倭国打起来,毕竟,这几年倭国对大明实在是不恭敬,上次去京城上贡,已经拿到了很多回礼,结果到泉州时,还是假做流匪劫掠百姓,抢夺了很多财物离去。
大明对倭国深恶之,也因此,原定隔年一次的上贡,大明一直不积极,几次都拒绝他们来上贡的请求。
因为有这些矛盾在,倭国的将士一度认为大明是来打仗的,尤其是,去年倭国有人去大明烧杀抢掠,而今年,大明的人又冲上倭国来烧杀抢掠。
潘筠带人杀到大内氏的事已经传遍整个倭国。
大内氏是幕府的重臣之一,幕府的将士对此也很不满,此时看见大明的使臣,大家眼底都冒着火光。
杨善眼中的怒火更盛,一见面就指着那九岁的大将军骂了一顿,然后直视织田,质问道:“日本几次三番纵民杀掠上国军民,是想造反吗?”
织田想到幕府此时局势不定,虽说隔着一道海峡,他不觉得大明的大军真的能过来,却依旧不想跟他们起冲突,因此垂下眼眸,代大将军安抚杨善,表示那都是海匪所为,不是幕府的意思,他们也很无辜。
不过海匪们之所以会去抢掠,也是因为他们实在钦慕上国的文化,喜欢上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
正是因为太喜欢了,而大明出关的东西少,所以才抢的。
饶是杨善见多识广,也被织田给气笑了。
潘筠问起时,杨善正在幕府中跟倭国的君臣们吵架呢。
他这次是带着任务来的。
倭国不是一直喜欢大明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吗?
好,他们开海关!
不过,这海关不是随便开的,泱泱中华,岂能因为倭寇劫掠他们的东西就打开海关?
自然是陛下怜惜藩国百姓,因而特恩赦开关。
所以,你们藩国是不是当有所表示?
杨善要织田打开几座海港,对大明的商人免掉关税,同时,他们还要派兵驻守其中一个海港。
潘筠要上贡给朝廷的七尾港和温泉津町港只是朝廷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他们大可以自己先和倭国要一个,要不到的时候再说。
不过,依照薛韶拿回来的图纸看,温泉津町的确距离银山很近,嗯,这个港口不能让,得掌握。
除了海港,杨善还要织田给他们一块地,以安排大明过来处理倭寇和海贸事宜的官员。
对,皇帝觉得倭国太乱了。
杨善表示,倭寇之所以横行,就是因为倭国内部南北分裂,北一个朝廷,南一个朝廷,大名之间互相攻击,百姓流离失所,这才出现这么多海匪。
皇帝不仅爱本国子民,亦怜惜番邦子民,所以,他决定派人过来调和,帮助足利幕府治理好地方,以防止再出现大规模的倭寇扰民。
织田表示强烈反对,他们日本虽说是大明的藩属国,但一直独立自主,连王的废立都不经过大明,怎么可能让大明插手内部事宜?
但九岁的大将军在杨善开口的一瞬间就答应了。
织田:……
第758章
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政刚被扶持上位,去年,他的同母兄长足利义胜在位不到两年就病死了,年方九岁。
而后,大将军位空悬,各守护大名和管领们都快打出屎了。
大内氏能那么快被潘筠联合山名氏攻破,也有他把主要谋士和兵力放在都城的原因之一。
潘筠动手太快,他的人来不及回援。
哦,忘了说,足利义政也是刚当上大将军不久,就在潘筠打穿大内氏,大内弘见“病死”后没几日正式登位。
才九岁的足利义政有一种直觉,宗主国利他,想要活命,得牢牢地抓住这个机会。
所以,他不等织田等管领出声,直接答应了杨善。
杨善嘴角微翘,这一番试探下来,他已经找到盟友。
潘筠他们窝在山里继续研究炼银生产线时,都城的消息已飞速送至温泉津町的益田家中。
大将军令,为加强与宗主国的联系,特许上国使臣在堺港和温泉津町港设立上使府,因温泉津町一带聚集了诸多汉人,而这些汉人是为两国边境安定做出了贡献,日本当慰藉之。
大将军决定将大森乡留作汉乡,以慰藉上国百姓思乡之情。
益田信太听闻,猛地站起:“大森乡里到底有什么?值得他们如此大费周章的谋取?”
益田家主闻言,迟疑道:“或许是你多想了,上国可能真的只是想打开海贸,故以此地为据点。”
“不可能!”益田信太道:“若是潘筠,可信,毕竟她是个人,但大明……”
“大明乃上国,上国派了天使过来,已经能够在堺港设立上使府,又怎么会在温泉津町又设立一个?”他道:“堺港是什么地方?那是我日本最大的海港之一,是幕府指定的勘合贸易出发港。”
既已有了堺港,又怎么会看上温泉津町?
一定是大森乡里有什么,才吸引来这么多人。
益田信太心里好像猫抓挠一样难受:“派出去的人一点都查不到吗?”
旁边的人道:“他们只能到山脚下的村庄,一旦进到山里就会被发现,但可以听到山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偶尔还有火药炸山的声音,一问就是在修建道观,还有采石铺路。”
对方顿了顿后道:“我们的人也在炸山通路,益田君,他们出售给我们的火药非常的好用,若用于战船,恐怕能跟大内氏的护船队一战。”
益田信太:“那火药拿到海上极易受潮,没有陆上好用,不过倒可以根据此法研究一下炮弹。”
“你们可研究出火药方子来了?”
“没有,每次他们都是直接拉到路上给我们,我们提出去提炼火药的作坊看一看,他们不答应。”
匡平也在说妙真做的火药好用,道:“比我们工部做的火药安全,稳定,你们的药方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妙真:“火药的配方于我们道士来说一点也不难,相当于公开的药方,只是要求不一,其中配料和配量有些区别罢了,多炸几次炉子就研究出来了。”
匡平欲言又止。
潘筠见他如此纠结,便随口问道:“你们工部想要方子啊?”
匡平道:“工部的几张方子也经过改良,有威力比它大的,但不稳定;有稳定的,但威力远不及它,我看它药性稳定,中间有工人不小心砸了摔了,都没爆燃,我想它很适合做鱼雷和神机炮。”
潘筠感兴趣起来:“神机炮?”
“不错,是我们工部联合兵部新研制出来的火炮,射速三十息一发,直射六十丈到六十五丈,但它很不稳定,阴雨天气易发哑弹,运送过程中若过于颠簸,也会爆燃,伤亡惨重。”
潘筠上下打量匡平:“你在工部研究火炮?”
匡平微微一笑:“在下不仅研究火炮,火铳、霹雳炮和百子连珠铳在下都有参与,因这些东西对材料要求极其严格,在下在冶炼上也有涉猎……”
潘筠脸都青了:“朝廷为什么派你来?”
“什么?”匡平有些懵,不明白她为何突然生气。
潘筠:“你这样的人才不应该被保护起来,让你可以专心致志的研究材料和火炮吗?他们竟然把你派到倭国来!”
这倭国是什么好地方吗?
上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下一篇: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