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剑走偏锋的大明

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696节

  身后站着的锦衣卫们和潘筠也算熟人了,也都静静地站着。

  只有贾聪身后的一个小内侍尖声道:“大胆,我们大人是监官,什么监工……”

  “闭嘴!”贾聪吼了对方一声,对潘筠笑道:“底下的人不听话,让潘道长见笑了。”

  潘筠挥挥手,毫不在意的样子:“吃饭就不必了,贾监工有这份心就行了,倒是我们这里做好了饭菜,不如贾监工顺便在这儿吃一顿?”

  潘筠一提,握着铲子的人这才想起锅里的菜,连忙铲起来。

  煳了——

  翻铲的人冲大家咧嘴一笑,一瓢水就浇下去,安慰道:“没事,没事,还能吃。”

  潘筠:……

  众人:……

  好在他们不止有这一道菜。

  贾聪他们最后还是留了下来,跟一群江湖人坐在一起吃饭。

  潘筠只当看不见贾聪一脸的嫌弃,拿起筷子就夹了一块肉,招呼道:“大家吃!”

  大家见潘筠开筷,便跟着开动起来。

  消失的小内侍气喘吁吁的抱来一坛酒,说是贾聪准备请潘筠喝的酒。

  潘筠倒也爽快,直接拍开坛口倒上酒,还招呼小内侍:“一块儿坐下吃,张惟良,赶紧给这小孩加个位置。”

  小内侍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比潘筠还小呢。

  张惟良端着碗起身,随便在旁边桌子加了张小凳子,然后把小内侍按在凳子上,给他盛上一碗饭,塞上一双筷子完事。

  贾聪张了张嘴,他还想叫小内侍给他布菜,好找回来一些气势呢。

  潘筠给他倒上酒,好奇的问:“贾监工,你老家哪儿的?”

  贾聪:……谁跟太监叙旧第一句话是问老家啊?

  贾聪还是憋屈的道:“河北的。”

  潘筠恍然大悟:“王振老乡?”

  贾聪骄傲的点头。

  王振是自阉入宫,你是怎么入宫的?

  潘筠把将要出口的话憋回去,到底没当众揭他的短,而是问道:“家里还有人吗?”

  贾聪一顿,脸上的笑容微淡:“倒还有个哥哥。”

  潘筠点头:“也算后继有人,难怪内务府会选你来倭国。”

  贾聪脸色更淡了,身上的精气神都弱了三分。

第830章

  谁也没想到,只是饭桌上的一场闲聊,银山上原先剑拔弩张的气氛便悄然消散。

  当天贾聪带着人沉默着离开,而后,一直在他们矿井外打转的锦衣卫离开,一直到潘筠离开,贾聪都没再提过没收他们的矿井,甚至匡平还主动来找他们谈扩大合作。

  他们挖出来的矿石送到工部的炼银坊去炼,分成照旧。

  几位矿头略一商量就答应了。

  他们现在没有能力拥有那样高效率的炼银坊,如果用土法烧炼,不仅耗费木柴,炼银率也不高,反倒浪费了矿石。

  目前,整座银山就只有工部和王璁的炼银坊有这个能力。

  他们私下问过观里的道士,他们要造一个像他们那样的炼银坊,估计得千余两。

  他们不知道能在这银山里开采多久,自不肯花费这么大。

  而且听那群道士说,炼银坊不仅每季度要检查,还要不断研究,改进……

  这就是道士们和工部在此的用处。

  所以,他们不是花一笔钱,而是要不断的花钱。

  算了,还是和工部和王璁的炼银坊合作吧。

  好在他们有两个选择,虽然现在王璁的炼银坊体量已经比不上工部的,可他们还是喜欢和他合作,挖出来的矿,总要有一部分送到他们那里去。

  潘筠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居高往下看。

  山林郁郁葱葱,几千人散在其中,一点踪迹也不见,若不是偶尔有敲打石头的声音传出,这几座山没什么不同。

  张惟良青着一张脸爬上来,站在她身后。

  潘筠头也不回地道:“那人送走了?”

  “送走了,”张惟良怨气深重:“我能不能直接跟他说,我们绝不会和他们大内氏合作?”

  他实在是不想应付这些人了。

  潘筠:“你写信问你爹和张子望吧。”

  张惟良瞬间无声。

  潘筠:“我明日离开,这山里的人随便他们怎么斗,我们是奉命来传道和协助工部的,其余事不要插手。”

  张惟良转了转眼珠子,问道:“包括你和王璁的那个炼银坊?”

  潘筠点头:“当然,你若能代替天师府卖我一个面子,我也是很愿意接受的。

  不过,我现在是以学宫弟子的身份在叮嘱你。”

  张惟良哼了一声道:“你倒公私分明。”

  潘筠扯了扯嘴角。

  张惟良眉头紧皱:“开春那会儿王璁过来,天师府为什么没派接手的人来?”

  潘筠摇头:“我又不是天师府的。”

  张惟良运了运气:“那学宫呢?”

  潘筠摊手:“我就是个学生。”

  张惟良有些烦躁:“那我什么时候能回国?我都在这里待快一年了。”

  “你都毕业了,回去不也得出来历练吗?”潘筠蹙眉:“一看你就心不静,心不静修为怎么会涨?”

  张惟良瞪眼看她,大大地眼睛一下漫上水花,他用力睁着大眼睛不让眼泪落下,但一开口,声音就带上了哭音:“我想家了不行吗?”

  潘筠吃软不吃硬,见他如此,一下心软了,想了想后道:“师长们或许是想让你多历练,这次回去我去找张子望提一提吧,下个月我还来,他们要是有安排,我就把人带过来替你回去。”

  张惟良眼泪憋回去,怀疑的看着潘筠:“真的?你,你愿意带我飞回去?”

  他没怀疑潘筠会上报,毕竟,他被留下是她的安排,说好了带他出来就带他回去的,结果谁都回了一趟又来了,只有他,两次都没他的份。

  但,修道之人的飞行法器重要,且御行时要全神贯注,所以很少有人会带不信任的人上飞行法器。

  他可是曾经和潘筠有仇的人,她愿意带他飞回去?

  潘筠见他眼睛还是水汪汪的,丢下他肯定不愿意,说心甘情愿又显得她很好欺负,干脆道:“得给钱。”

  张惟良松了一口气,问道:“多少?”

  潘筠:“五十两。”

  正好是一个人出海到倭国来要付的船资。

  张惟良豪气的道:“我给你一百两!”

  潘筠也不推拒。

  回去就去找张子望。

  张子望这才想起张惟良这个侄子来。

  潘筠见他沉默,挑眉:“张院主,你是还想把张惟良放在倭国历练,还是……忘了他?”

  张子望面无表情的道:“此事得和天师府上报,由他们指派可以接手的人过去。”

  潘筠立刻道:“此去泉州路远,再找船出海,太费时间,等去到大森乡,两三月过了。学生现在能飞,愿为学宫效劳,等天师府选好了人,下个月我把人带去,把张惟良几个带回来吧?”

  张子望抬头看了她一眼,伸手将旁边厚厚的一本册子拿来,翻开,一眼扫过便能看到潘筠的名字。

  他点了点册子上的理由,问她:“这个月你请了两日假,和清明连在了一起,说要去扫墓,你怎么从倭国带回了张惟良的消息?”

  潘筠眨眨眼,歪头道:“咦?我没说吗?我请假是为了去倭国拜祭去年因战而死的倭国英雄。”

  张子望看了她一眼,哼了一声,不再计较,只是道:“下不为例。”

  又问:“你下个月何时动身?”

  潘筠:“端午节前一日。”

  张子望:“前一日?”

  “所以还得请院主到时候再给我批两日假,一去一回,又带人飞,耗费不少元力呢,学生总得休息恢复。”

  王璁在倭国挖矿,又经营海贸,他知道她为什么要过去。

  多半是去给王璁撑腰,不然,就凭去年她在倭国做的那些事,足够王璁被迁怒死十次了。

  虽然他们龙虎山和三清山在斗,但自家人和外人还是能分清的。

  在倭国人面前,就算是北胡,都要稍显得亲近。

  这些年,沿海倭患太严重了。

  所以张子望没有为难潘筠,点头答应了。

  天师府也用一个月的时间选出了三个去倭国的人。

  一个是第三十八代的师兄,两个是第四十代的师姐和师兄。

  学宫也准了潘筠的假,还多给了一天。

  虽然感觉用不上,但时间宽裕些潘筠还是高兴的,当即就把三人拽上,一起飞越大海。

  四月末的时候,张惟良就开始满怀期盼,五月初四一大早,他就飞上屋顶眺望,就想看看潘筠从哪儿飞来。

  别说,他等不到午时就看到了天边一个黑点飞来。

首节 上一节 696/7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下一篇: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