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68节
郭成心中一紧,但还是主动上前拜道:“臣郭成参见陛下。”
赵俣微笑:“你我并非外人,不必客气。”
赵俣此言一出,郭成心下就是一松,‘看来陛下并无怪罪我之意?’
赵俣直截了当地说出找郭成过来的原因:“朕问你,京畿、河北两地军队如何,可堪用?”
郭成一听被郭浩猜中了,连忙将他们父子早就调查清楚了的京畿、河北两地的军事部署情况事无巨细地禀报给赵俣。
经过郭成的讲解,再结合赵俣从其他渠道知道的(主要是让人查阅相关报备和奏章以及让皇城司暗访),赵俣对京畿和河北地区的军事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赵宋王朝如今也面临一个跟其它封建王朝末期相同的难题,那就是军队角色的转换问题。
一个封建王朝一旦坐稳了江山之后,它的军队就势必要转换角色和功能,也就是要从一支野战部队变成国防军和地方治安部队。
赵宋王朝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宋、辽两国签署了《澶渊之盟》,京畿和河北两地几乎无大仗可打了之后,当初为赵匡胤横扫天下的京畿禁军和一直与辽军打个不相上下的河北禁军,慢慢的就被分割成了一支一支的地方军,实际上与厢军和乡军区别已经不大了。
平时,这些军队各管各的地盘,打打治安战,剿剿匪,这些勉强也能胜任。
可一旦要打国与国之间的大决战,这些军队就必须临时拼凑起来。
本来这些军队平时就严重缺乏合作和大规模的合成演练,它们的战斗力就不高。
关键,现在很多支宋军都是,在册一万人,能来集合的几千人,能听懂人话把队伍排整齐的就剩几百人了,而真正能拿起刀枪上前线打仗的就一百来人。
可笑吧?
但这就是现在的京畿禁军和河北禁军的真实现状,实际上,京畿禁军和河北禁军已经不比厢军和乡军强到哪去了,甚至真打起仗来,前者还不如后者。
这已经不是赵俣给他们发足军饷,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还有就是,作为主力军的京畿禁军和河北禁军被分散了,霸州一万,雄州一万,广信军一万,信安军五千……
这就使得赵宋王朝看似哪哪都有兵马,却又哪哪都不堪重用。
郭成断言,以现在京畿和河北地区的军事情况,绝对挡不住辽军南下,一旦辽军南下,可能数天之内就会越过黄河,兵临城下。
郭成能跟赵俣说出这番话,赵俣就确定了,自己选郭成来当这个主将,并没有选错人,他至少知道问题出在哪,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以及给出来了合理的应对方案。
——郭成的意思是,若是宋辽真开战,要想防御辽军,现在就必须调集军队,赶紧筛选出来两三万能战的精兵,抓紧操练,不然,此仗绝对有败无胜,同时做好一旦守不住赵俣就果断撤去江南或者关中的预案。
赵俣不觉得郭成在危言耸听。
经过李彦这些天派出探子摸排,赵俣得知,河北地区,也就几座军事重镇能有三五千完整编制的河北禁军,其它城池,包括一些比较重要的军事城池,多则七八百人,少则两三百人,而京畿地区的情况更遭,短时间内甚至都拉不出来五支超过一千人马的军队。
有人可能不解,京畿禁军加上河北禁军,纸面的的兵力三十几万,算上厢军、乡军,将近七十万,这么多军队全都哪去了?
这主要是,赵宋王朝的徭役繁多,处处都用人。
就是,京畿、河北地区和平的太久了,这两个地区的军队,包括主力禁军,已经全都不练兵了,他们被化整为零干杂活去了。像:维持当地治安,种粮食、种菜,养家畜、家禽、捕鱼,看林子,看坟场,修桥补路,治理黄河,大兴土木,等等……
举个例子:
就今天早上,赵俣收到河间知府曹表的奏章,他劝赵俣千万不要跟辽国开战。
曹表在奏章里说,河间府城里现在只有三千二百人,刨除看仓库、监狱等处的,以及必要的留守兵马,朝廷要是调河间府的军队参战,他只能抽掉出来一千九百人参战。
至于少的那些人马哪去了?
曹表在奏章里列得一清二楚。
简单来说就是,除了服各项徭役,剩下的人全都维持治安去了。
——在这个时代,没有警察系统,因此,地方治安,全都是靠军队来维护,因此,得把军队打散了,分配到各个村镇、街道和城市去维持治安。
要知道,河间府账面上的总兵力可是有三万。
但真到了要用的时候,竟然只能抽调出来一千九百人参战,连十五分之一都不到。
当然,这也是因为守方不可能全员参战。
可即便如此,这能参战的人马也太少了。
关键,河间府不是个例。
这些天,赵俣收到了太多太多这样的奏章,各地方守臣都在劝赵俣不要冒然开战,甚至有人都说出来,战之大宋必亡这样不吉利的话。
这其实就是封建王朝的宿命,和平久了,军队就不能用了。
好在,赵宋王朝这些年一直在跟西夏开战,这使得西北禁军(也就是西军)还是比较能打的。
要不然,赵宋王朝真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而现在,除了西军,不论是京畿禁军,还是河北禁军,包括江南禁军,这些年打得都只是一些小股土匪,或者小股农民起义军什么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枢密院已经给赵俣算过了,宋辽要是真开战,短时间内,京畿和河北两个地区,最多也就能集结七万人马,即纸面上的人马的十分之一。
关键,凑出来的七万人马,立即就能拿起刀枪打仗的,可能也就七千,剩下的大多都只能当啦啦队。
根据现有的情况,郭成给赵俣的建议是,继续从各个地区向河北调集军队,同时传下命令,不论哪里来的军队,都必须摆疏阵,对外至少虚报十倍,也就是虚张声势。
赵俣采纳了郭成的建议。
在郭成告退前,赵俣升郭浩为閤门祗候,并夸郭婷贤良温婉,他对郭成说:“爱卿生了个好女儿。”
郭成在心底大赞赵俣是圣君,为了安抚他们父子,连这么违心的话都能说出口,而且看这意思,赵俣应该会宠爱郭婷。
郭成在心中发誓,就算不为了郭氏崛起,只是为了他的女儿在后宫过得好一点,他也要尽心竭力地为赵俣效力。
郭成走后,赵俣陷入了沉思:“这军方有大问题啊,要军饷的时候一个人不少,这要打仗了,却又没有军队,这要是没有人捣鬼,才真的有鬼,嗯……不然,慢慢将京畿、河北包括江南的禁军精锐抽调出来组成新的禁军,剩下的,直接搞个警察系统,把他们中堪用的变成警察,甩给地方,以此来解决冗军的问题?”
……
第96章 收你们的人来了
…
赵俣大婚的次日,张纯、李琳、叶诗韵、麻晓娇、袁倾城,便跟赵俣的一众妃嫔宫女一块,在坤宁殿中等着迎接皇后郑显肃来接管后宫。
由于五女的身份地位不一般。
好吧,到现在其实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她们哪不一般。她们也没个正经的品级,更没个正经的封号,说她们是妃嫔吧,这怎么都说不过去,说她们不是妃嫔吧,她们又各个跟赵俣亲密无间,有的侍寝了,有的还怀孕了。另外,她们想见赵俣就能见到赵俣,有自己独立的院子,还有一大群侍女,不用从事任何劳作,可以说,只要不出后宫,她们想去哪去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看着就不一般。
接着说,由于五女的身份地位不一般,她们一人混了一个座位,还是最前排的座位。
就连已经怀孕又背景深厚的王楚楚和郭炜都只能坐第二排。
更别提只是怀孕了并没有什么背景的茯苓和马氏(因伺候赵俣洗浴而截胡了张纯侍寝机会的那个宫女),她们只能坐在第二排的两边。
至于那些只是获得过侍寝机会或者临幸机会并没有怀上孕的女官和宫女更是连坐的资格都没有,哪怕第二排还有不少空位。她们只能稍稍往前站一些,以便一会郑显肃能看见她们的脸。
不论什么时候,五女都显得不合群。哪怕裴穗给她们安排了最好的座位,可她们还是走到坤宁殿的角落中窃窃私语起来。
叶诗韵压低声音用只有她们五个才能听见的声音说:“听说昨晚赵俣完成了一夜三次洞房的壮举,这身体很可以啊。”
麻晓娇附和道:“官家是很能折腾,他每次来我这,我都睡不好觉,他的精力好像用不完一样。”
李琳大大方方地说:“没跟别人试过,但我觉得,他应该还可以,不过,他从来都没赢过我,还是得再好好练练。”
张纯虚张声势道:“花样太多,烦。”
叶诗韵看了张纯一眼。
张纯立即心虚地看向别处。
只有袁倾城,始终不对这个话题发表意见,与另外四女泾渭分明。
过了一会,叶诗韵又随口说道:“你们说,郑皇后一会来了,会说什么?”
麻晓娇说:“说什么都跟咱们无关,咱们还是该忙什么忙什么,最多对她客气一些,别顶撞她,免得官家为难。”
袁倾城也是这么觉得,所以她附和麻晓娇道:“对,咱们还是要以自己的事业为主,至于对郑皇后,包括王德妃和郭贤妃,咱们都尽量尊重一些,确保相安无事。”
张纯心说,‘你们太天真了,她是不会让咱们绝对不受她控制的。’
李琳也心想,‘今后可能没之前那么自由了。’
五女和一众妃嫔宫女一直等到了快中午时,郑显肃、王懿肃、郭婷还没从慈德宫回来。
冬日的阳光透过坤宁殿的窗棂,斑驳地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给这漫长的等待添上了一抹慵懒而沉静的气息。殿内的炭火熊熊,却难以完全驱散冬日的寒意。张纯的目光不经意间掠过殿外,那里,几片雪花缓缓飘落,为这繁华的后宫增添了几分清冷与孤傲,她心想,‘不知道我能不能斗过这个滴水不漏的女人?’
李琳看向张纯,问道:“想什么呢,怕郑皇后给你小鞋穿?”
张纯笑着说:“我担心什么?倒是你,收一收你那大姐扛把子的性格,这后宫中的大姐大可不是你,可别一不小心触了霉头。”
就在张纯和李琳低声交谈间,殿外突然传来了一阵细碎而整齐的脚步声,伴随着一个宫女的高呼:“皇后娘娘回宫——”
原本还稍显嘈杂的坤宁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纷纷起身,低头恭迎。
五女也赶快回到自己的位置,低头恭迎郑显肃的到来。
郑显肃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大殿,她身着凤袍,头戴凤冠,珠翠摇曳间尽显威严。
郑显肃左边是一身皇妃服饰的王懿肃,右边是同样一身皇妃服饰的郭婷,两人都落后她半步,跟一众女官、宫女、宦官一块拥着她进入坤宁殿。
进来了之后,郑显肃先是冲五女一笑,率先释放出了善意。
不论是野心勃勃的张纯,还是大姐大的李琳,都连忙向郑显肃还以微笑,叶诗韵、麻晓娇、袁倾城更是在第一时间释放出各自的善意。
郑显肃在她的宝座坐下后,很和善地说:“有孕之人,赐座。”
张纯心说,‘一张嘴,就把等级分出来了,还显示出来你重视赵俣的子嗣、体贴弱者,赵俣要是知道此事,肯定更喜欢你了,厉害。’
随着郑显肃这么一说,麻晓娇、王楚楚、郭炜、茯苓、马氏一起谢恩,然后纷纷坐下,与其她妃嫔宫女正式拉开距离。
再看看,除了郑显肃以外,不论是德妃王懿肃和贤妃郭婷,还是平日里在后宫中都快能横着走的张纯、李琳、叶诗韵、袁倾城,全都老老实实地在那站着。
在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更向往为赵俣生下子嗣,完成逆袭了。
接下来,郑显肃很是干练地说了几件事:
一,后宫之人,全都要严格约束外戚,防止外戚干政。
二,提倡节俭之风,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三,从今天起,后宫中的女人,不论是谁,都必须学习《女训》,要做到人人会背,若是不会背,不论是谁,都要边从事最沉重的劳役、边背《女训》,直至会背为止。
四,开设“红墙学堂”,后宫中的女人一律学习女工和诗书。
五,实施“宫闱科举”,后宫女子若想升级,每级都需通过琴棋书画、女红策论考试。
六,倡导文化学习之风,表明后宫会定期组织后宫女子成立诗社,定期一起吟诗作画、探讨文学。
七,设立“宫闱谏院”,允许后宫女子匿名举报他人过失,每当有人犯错,便在全体宫人面前朗读举报信,却隐去举报人姓名,另外特制“悔过风铃”悬挂于犯错者宫门,风吹铃响即为公开羞辱。
八,对于在后宫中表现优秀、对后宫管理有贡献的后宫女子,会向赵俣推荐,让她们获得侍寝的机会,也让她们的家人在朝廷中得到一定的赏赐或晋升机会。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