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06节

  “子唯兄,修典事重,此等小事就让其过去吧!”

  沈一贯看向沈念,道:“子珩,你是打算护着他们了?”

  听到此话,沈念迎向沈一贯的眼神。

  “何为护着?吾乃以国事为重,此事三人皆有责,再说沈编修近日在修史馆广结善缘,确有植党之嫌,难道说不得?”

  沈念对沈一贯在史馆内做搞人情世故那一套也有所不满。

  “不愧是一个屋子里走出来的,你也污辱我结党?亏我沈一贯还拿你当朋友,那咱们现在就去内阁辩个清楚!”

  “奉陪到底!”沈念说道。

  沈念若不站出来。

  依照沈一贯在修史馆表现出来的能力以及日讲官的身份,阁老们见双方矛盾无法调解,还真有可能将赵用贤与刘克正逐出修史馆。

  这是沈念不愿看到的。

  “走!”沈一贯甩袖说道。

  沈念眼珠一转,又道:“且慢!走之前,我希望大家将刚才争吵之事写个明白,具体到每一句话,然后分别签字确认,再去内阁理论。”

  “我倒想要看一看,阁老们看到满张粗鄙之语,会对担任日讲官的沈编修有何评价?”

  沈念特意将“日讲官”三个字咬得很重。

  申时行眼睛一亮,立即坐直身子,说道:“本官刚才在门外,将那些污言秽语都听到了,也想看一看,三个翰林之官,说出此等粗俗之语,到底丢人不丢人?”

  顿时,沈一贯有些怂了。

  他作为一名正七品编修,之所以敢如此盛气凌人,一方面自认满腹才气,另一方面就是拥有日讲官这个身份。

  一旦这些“污言秽语”传到张居正耳朵里,绝对会罢掉他这个日讲官的身份,以防小万历学坏。

  沈一贯想了想,朝着申时行微微拱手。

  “申学士,此事不甚光彩,就如此吧,下官告退!”

  说罢,沈一贯看了沈念一眼,然后大步离开。

  此刻的他,已与沈念结下了梁子,已在心中思索如何将沈念拉下去。

  很快。

  沈念、赵用贤等五人也朝着申时行拱手,然后便都退去了。

  申时行微微撇嘴,喃喃道:“沈一贯这个人,才足以济时,然德不足以服众,不堪大用!不堪大用!”

  片刻后。

  众检讨修史的房间外,催纂官、中书舍人吴果望向屋内,喃喃道:“就这样结束了?不应该啊!”

  ……

  七月初九,午后。

  铅云密布,空气沉闷,一场大雨即将到来。

  而此刻。

  沈宅前厅,沈念一脸焦躁地来回踱步。

  沈母、小桃、刘妈,外加两个接生婆都在卧室内。

  顾月儿要生了!

  与此同时,一名司礼监的小宦官正在前院待命,一旦确认性别与生辰八字,他便要立即前往禁中汇禀。

  这一刻,沈念只感觉度日如年。

  “轰隆!”

  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道响雷声,然后大雨瓢泼,如倾如倒,越来越大。

  不多时。

  卧室内传来顾月儿痛苦的叫喊声,以及一连串急促的脚步声。

  沈念甚是着急,但却一点忙都帮不上。

  约半刻钟后。

  大雨渐停,太阳透过云团,再次变得耀眼起来。

  沈念愈加焦急,突然听到屋内传来一道清脆而响亮的哭声。

  “哇!”

  沈念大喜,当即快步奔进卧房。

  “生了!生了!恭喜沈老爷,贺喜沈老爷,弄璋之喜!”产婆抱着孩子兴奋地说道。

  沈念并未立即接过孩子,而是来到顾月儿的面前。

  此刻的顾月儿,脸色虽然惨白,但脸上带着一抹甚是自豪的笑容。

  虽然沈念不只一次告诉她,生男生女一样疼爱。

  但顾月儿还是盼着第一胎能生出个儿子。

  因为沈念毕竟是进士,而她是商人之女,若生不出个男丁,她会觉得对不起沈家。

  “月儿,辛苦了!”沈念将手放在顾月儿的额头,为其打理了一下鬓角处的乱发。

  此刻。

  沈母抱着大孙子,高兴得脸上几乎都要开花了。

  随后。

  沈念小心翼翼地接过儿子,喃喃道:“儿子,你放心,若陛下起名难听,为父一定果断拒绝。”

  大明皇家的名字乃是老朱钦定,为了不重复,拗口且难听。

  沈念生怕小万历给儿子取一个生僻名字,写起来麻烦,叫起来更麻烦。

  片刻后。

  阿吉写好生辰八字送给了那名小宦官。

  依照皇家赐名的流程,待小万历给沈念的儿子定好名字,至少也是五日之后了。

  ……

  七月初十,沈念开始正常上衙。

  有了儿子的他,干劲十足。

  接下来,他只希望其子能享受他创造的福气,而非日后因自己而遭罪。

  ……

  七月十三日,清晨。

  常朝朝会。

  沈念任起居注官,站于御座东南。

  今年的常朝,作用越来越大,很多事情都是在常朝上解决。

  这让内阁减轻了许多压力,而小万历也开始慢慢输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在张居正总述了近三日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后,通政使司开始宣读一些奏疏。

  奏疏上都带有内阁的票拟,有的小万历甚至也已批复过。

  宣读。

  是为了使得百官知晓,也是为了让有异议者及时提出异议。

  就在宣读快要结束后。

  一道关于纂修《大明会典》的奏疏,吸引到了官员们的注意力。

  催纂官、中书舍人吴果上疏称——

  “翰林院修撰赵志皋、翰林院编修沈一贯、翰林院编修沈念三人,在修史馆疑似各结私党,修典存异说之时,检讨多听命于沈念,编修多听命于沈一贯,修撰多听命于赵志皋,补阙拾遗时,多为一言堂,有碍公正。”

  “另外,赵志皋、沈一贯、沈念三人皆为浙人,有同乡之谊,盼请朝廷断此结党之嫌,使得修典事宜公允公正。”

  听到此奏疏内容,沈念才意识到:他竟与赵志皋、沈一贯是老乡。

  赵志皋是浙江兰溪县人,沈一贯是浙江鄞县人,沈念是浙江钱塘县人。

  沈念有些哭笑不得。

  所谓“检讨多听命于沈念”乃因沈念说得对。

  至于“编修多听命于沈一贯、修撰多听命于赵志皋”,沈念也认为是沈一贯与赵志皋能力出众所至。

  他身在修史馆,看得最清楚。

  他相信,三位阁老、五位副总裁也一定不会相信此番说辞。

  不过,让沈念忌惮的是他与赵志皋、沈一贯的同乡之谊。

  虽然,沈念与赵志皋只是点头之交,与沈一贯甚至还有了过节。

  但是,大明有一条政策叫做回避。

  回避有亲缘回避、姻亲回避、师生回避、还有本籍回避(多指北人官南,南人官北)等等。

  沈念、赵志皋、沈一贯三人乃是修典的主力。

  三人因乡谊若真成势,不能相互监督,那修典之时若为了省力,互相遮掩,便会影响修史的公正性,也会使得总裁官与五名副总裁更加忙碌。

  为了防止此类隐患发生,三人至少要离开一个。

  与沈念想象中的一样。

  内阁票拟的批复是:经查,一众纂修官中,沈念、赵志皋、沈一贯三人有总领之势,但并无结私党可能。然三人同乡,未来有成私势之隐忧,拟一人出修史馆。

  小万历看向下方,面带难色。

  内阁没有言明令谁出修史馆,明显是想让他来定夺。

  然小万历也很纠结。

首节 上一节 106/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