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4节

  翰林官员多为日讲经筵官和编撰史志的文墨之官,无其他公务,又不归六部。

  故而由翰林掌印官和吏部来考察。

  马自强颇有威望,吏部一般不会针对翰林院。

  ……

  翰林院、检讨厅。

  除了刘克正心情忐忑外,其他四人都不紧张。

  论廉、论勤、论慎、论考绩,王祖嫡和赵用贤在翰林院都是出类拔萃,俨然小号的马自强。

  沈念与刘楚先又被重用,在上官面前风评极好,无须担心被贬谪外放。

  唯有刘克正弱一些。

  一方面是因他体弱多病,另一方面是他的官话水平,让他很难朝着经筵日讲官的方向发展。

  ……

  又一日,午后。

  沈念随马自强前往午门西侧的六科廊签署文件。

  刚入门。

  便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二人连忙停下脚步。

  “葛总宪、张尚书,你们若这样干,我王锡爵立即请辞!”

  “凭什么对我国子监如此严苛,什么叫做国子监监教官学术空虚、不堪仪范?什么叫做学规废弛、生徒失业?这是国子监监教官的过错吗?当下要改的是天下学风,不是重惩国子监的官员!”

  “王祭酒,京察大计,岂容得你在此为下官鸣不平!有不满,去向阁老汇禀,只要我葛守礼还担着都察院的差事,就必须公事公办!”

  “公事公办?葛总宪,你莫为自己脸上贴金了,谁人不知你老人家在京察后便致仕了,你有能耐,欺负人家翰林院啊,翰林院是内阁后院,你不敢严整,为了博名声,便针对我国子监,你以为我不知你在图什么?”

  “你……你……你……”

  左都御史葛守礼气得嘴唇发颤,说不出话来。

  “王锡爵,你大胆,竟敢如此诽谤葛总宪!”吏部尚书张翰瞪眼说道。

  “下官没有诽谤,只求吏部与都察院能以同等规制对待国子监与翰林院!”王锡爵的声音极其洪亮。

  他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做事雷厉风行,很受张居正欣赏。

  ……

  此刻,站在外面的马自强和沈念都听明白了。

  里面吵架的三人。

  一个是六十五岁的吏部尚书张翰。

  一个是都察院老大、年过古稀、即将致仕的左都御史葛守礼。

  这二人正是此次京察的带头人,他们挥挥笔,能黜落一大批人。

  还有一个是国子监祭酒,四十二岁的王锡爵。

  吵架缘由是:王锡爵不满吏部与都察院对国子监官员的京察考核,认为对翰林院偏私。

  这时,翰林院学士马自强黑脸走了进去。

  “王祭酒,老夫倒想听一听,吏部与都察院到底是在哪里对翰林院偏私了?国子监又有什么资格与翰林院相提并论!”

  马自强向来以敦实勤勉著称,但能坐到这个位置,不可能没脾气。

  翰林院是给皇上和内阁做事的,岂是国子监能与之比较的。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股浓郁的杀气。

  他说罢此话。

  屋内的一些属官胥吏立马后撤到一边,有的甚至顺着墙根朝外溜。

  他们明白,战况即将升级。

  大明官员吵架甚至打架,那是常有之事。

  特别是在六科廊内。

  六科廊位于内阁值房对面,官员们前往内阁汇报事务之前,都会在这里稍作休息。

  故而这里已经成为了官员吵架打架最频繁之地。

  沈念也下意识地后退了两步。

  四大红袍吵架。

  他这个青袍官员能不参与就不参与。

  王锡爵性格刚直,脾气爆,根本不怯马自强,他拿出一份文书,递向马自强,道:“马学士,你一看便知!”

第13章 沈念劝架!请唤我小太岳

  六科廊房内。

  马自强看过王锡爵递来的国子监京察文书,心情一下子转怒为喜。

  内阁对翰林院确实偏私了!

  吏部和都察院对国子监学官考察的条目远多于翰林院官。

  且甚是严苛。

  一方面,确实是因翰林院被誉为内阁外署,地位独特,事事皆会被优待。

  另一方面,国子监学官不太争气,虚谈卖乖、沽名钓誉、聚众讲学批评朝政者甚多。

  这次被贬谪外放的官员足足有十三人。

  当然。

  也有可能是左都御史葛守礼和吏部尚书张翰为博清名,逢迎一向反对务虚之风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刻意针对国子监。

  总之一句话。

  国子监确实被京察整得有点惨。

  当下的大明。

  诸多官员都崇尚心学,追求个性。

  尤其是一些学官们,因仕途不顺,前景无光,又被考成法折磨,便以著书讲学留名,经常发表一些抨击时政的言论,矛头直指张居正。

  这让王锡爵甚是头疼!

  但天下风气就是如此,他亦无力改变。

  马自强轻捋胡须,道:“王祭酒,朝廷对国子监的京察确实严苛了一些,但这条条框框写得明明白白,并无逾矩之处。”

  听到此话,王锡爵两眼一瞪。

  “马学士,若翰林院遭此待遇,恐怕暴跳如雷的就是你了,莫站着说话不腰疼!”

  随即,王锡爵又看向葛守礼与张翰。

  “葛总宪、张尚书,你们不能投上所好,专门欺负我们国子监,下官也看过詹事府、左右春坊、还有钦天监的京察文书,力度皆宽于国子监啊!”

  “咳咳……”

  左都御史葛守礼干咳一声,缓缓道:“王祭酒,京察之所以对国子监学官严苛,乃是因国子监学官在近两年高谈阔论,多次抨击考成法,动摇朝堂新政,首辅甚是不悦!”

  王锡爵长呼一口气。

  “葛总宪,你终于说实话了!”

  “下官承认国子监学官确实喜议朝政,但此乃天下学风使然,天下有几个书生士子不议政,外放几名官员能解决问题吗,越这样做,他们的反抗将会越激烈!”

  “京察与考成法能堵住官员之口,但能堵住天下读书人的悠悠之口吗?”

  “王锡爵,书生意气!书生意气!你再乱讲话,老夫与葛总宪一同弹劾你!”吏部尚书张翰气愤地说道。

  “唰!”

  王锡爵卷起衣袖一挥,高声道:“下官不在乎!”

  “京察不公!下官必须要讨一个说法,二位若给不了,咱们便去内阁!内阁给不了,咱们便去御前辩论!”

  王锡爵的嗓门非常大,但身子却是一动不动。

  他看似鲁莽,实则贼着呢!

  他在逼吏部和都察院松口。

  若单枪匹马去内阁,换来的大概率是张居正的一顿臭骂。

  葛守礼和张翰也都是老狐狸,微微眯着眼睛,如入定了一般,将王锡爵晾在一旁。

  王锡爵见强硬无用,当即放低声音,开始卖惨。

  “葛总宪、王尚书,下官管理国子监这个摊子甚是不易啊,那群学官若闹起来,我……我只能让他们来吏部、都察院来闹了!”

  说罢,他又看向马自强。

  “马学士,他们若闹起来,高喊京察不公,翰林院也绝对躲不过去,京察必然变严,为了翰林院,你也要替国子监说句话啊!”

  马自强暗骂王锡爵无耻。

  后者实乃害人不利己,竟要将翰林院拉进去。

  沈念望着王锡爵的表演,强忍着才没笑出来。

  当下为官者,就是要如王锡爵这样,能硬着骨头,也能软下身条,演技还要出众,才有前途。

  他掌管国子监也确实不易。

  那群吊书袋的学官大多天天高昂着脑袋,引经据典,怀揣“牺牲别人、成就自己,拯救大明”和“心怀治国良策,然朝廷不用”的优越感,动不动就要与人大辩一场。

  但真让他们干实事,又都是废物。

  马自强推锅说道:“京察之事,乃都察院与吏部主办,与翰林院无关!”

首节 上一节 14/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