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5节
顿时。
场面再次僵持了下来。
王锡爵面对这三个老狐狸,很难占上风。
这时,王锡爵看到了一旁的沈念,朝前走了两步,道:“你可是沈念沈检讨?”
说罢。
王锡爵竟躬身朝着沈念拱手。
沈念连忙还礼。
一个从四品向他一个从七品行礼,他哪受得住。
“沈检讨,你值此一拜!你被陛下称赞讲学出奇出新,值得我国子监的所有学官学习,改日定向您讨教!”
“不敢!不敢!”沈念再次拱手。
这哪是讨教,分明要斗辩。
马自强见王锡爵盯上了沈念,当即道:“王锡爵,莫乱攀扯,国子监的学官们整日乱言,吃着朝廷的饭,砸着朝廷的锅,你能怪谁?”
“国子监砸朝廷的锅?马学士,既然你这样想,咱们便直接去内阁吧,我倒要看看天下到底有没有公道,今年之京察到底违不违祖制?”
“葛总宪、张尚书、二位先请!”
听到此话,葛守礼、张翰、马自强都皱起眉头。
王锡爵若真在内阁闹起来,这次京察就热闹了。
那群学官的嘴比科道言官们的嘴都厉害,且最会借圣贤之名拉虎皮,闹腾到最后,内阁只能和稀泥。
这一刻,沈念忍不住了。
“王祭酒,下官劝您最好不要这样闹?”
“为何?”
“当下,考成法正如火如荼进行,谕旨朝下而夕奉行,万里之外,无人敢懈怠,如疾雷迅风,吏治之明,史所罕见!”
“唯有一物,是为阻碍,便是天下学官士子之口。”
“下官以为,朝廷为考成法施行顺畅,整顿吏治之后,下一步便是整顿天下学风!”
“王祭酒,无论是为国子监稳定,免于官场动荡,还是为了个人前程,下官都建议你,接受京察,安抚学官情绪。若闹起来,恐怕……”沈念欲言又止。
“你是说,而今国子监的京察只是前菜,下一步将整顿天下学风?”
细思则恐。
王锡爵顿时有些发愣,细细思考起来。
自新政以来,张居正向来雷厉风行,整顿了吏治,下一步真有可能是整顿学风。
国子监的学官们若反抗,张居正还真敢将他们一锅端。
王锡爵越想越觉得可能性越大。
顿时,心慌了。
再闹。
整个国子监就要掉入万丈深渊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他知进退。
当即。
王锡爵朝前拱手道:“葛总宪、张尚书,下官接受京察结果。”
说罢,转身离去。
而此刻。
葛守礼和张翰都看向沈念,然后相视一笑。
他们早就知晓张居正即将整顿天下学风,只是不能说。
没想到竟被一个翰林检讨戳破了。
此刻,马自强反应了过来,拱手道:“葛总宪、张尚书,今日就当我二人未来。”
葛守礼与张翰笑着点了点头。
如此,对大家都好。
这一刻,沈念也反应了过来。
他本以为,凭着自己的聪明,为四位红袍高官解了局,没想到自己只是一个小棋子。
官场水深,他还须练。
片刻。
待马自强与沈念离开六科廊房。
葛守礼朝着张翰道:“此子有谋略,没准儿又是一个张太岳!”
……
五月初三,如沈念所料。
来自张居正的一份整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的奏疏,令整个京师的读书人都不淡定了。
第14章 整饬学风!儒生们的反抗
五月初三,近午时。
翰林院,检讨厅内。
王祖嫡、赵用贤、刘克正、刘楚先、沈念五人围在桌前,阅读着张居正的新奏疏:《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
疏中。
张居正称当下督学之官(即两京国子监及下属的府学县学的学官),大多无实学、虚谈高论、沽名钓誉、群聚徒党,使得天下学风乌烟瘴气。
为此,他制订了十八条规章。
几乎每一条都能让天下学官与书生想要掀桌子骂娘。
其中,有几点最为突出。
“不许别创书院、群居徒党、及号召他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谈废业、因而启奔竞之门,开请托之路。”
“天下利病,诸人皆许直言,惟生员不许。”
“各省提学官奉敕专督学校,不许借事枉道,奔趋抚按官,干求荐举。”
……
简单来说——
就是张居正不准学官士子私创书院;不准私下聚集群党、空谈废业;不准府学、县学的学生议论朝政;不准读书人靠着举荐走后门入仕;要求不断对提学官、教官、生员进行考核……
沈念五人看完后,都愣了近乎一盏茶的时间,才缓过劲来。
张首辅太强硬、太霸道了!
考成法刚得罪了全天下的官吏,这道奏疏的规章一旦施行,那将得罪天下所有读书人。
其中,最不近人情的两条。
便是不准私创书院和不准儒生秀才议论朝政。
这两条若放在北宋。
即使是皇帝提出的,天下的读书人都能让其重新咽回肚子里,再写一份罪己诏。
自古以来。
立院讲学和参政议政都被读书人当作自身的权利。
谁都不能剥夺!
若不考虑现状,这两条规章确实剥夺了读书人的权利,有违圣贤之道。
但若考虑现状,张居正的做法完全值得理解。
至少,沈念能理解。
当下。
程朱理学衰微,王氏心学风行。
追求自我本没有错。
但过于追求自我,已使得儒风大坏。
一大批读书人谈玄弄虚、反对礼教,标新立异,贪图虚名。
以书院为讲学之所,聚集大量信徒。
甚至将僧道、相面、修脚、倡妓、盗贼等不稼不樯之民聚集起来,公开讲学。
若只是讲学说道,教化百姓,朝廷根本不会管。
但他们却是拉帮结派,含沙射影地诋毁朝廷,更有一些人,沾惹上了娈童、搞屁股的恶习。
往昔,儒生们的抱负都是致君尧舜上;
而今,儒生们都觉得自己就能成为尧舜。
甚至还有腐儒在宣讲中称:任他社会怎样变化,老夫只管讲学!
在他们眼里,谁当皇帝都一样。
此番出言无忌,摇撼朝廷,外加近两年不断拆朝廷的台,向来讲究务实的张居正,自然要整治他们。
再不整治,大明朝就要大乱了。
……
“还是阁老有魄力,天下儒生就应务实勤学,考取功名,而非整日高谈阔论,妄议国政!”刘楚先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