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74节

  河南行省辖下就藩于怀庆府的郑王、就藩于南阳府的唐王、就藩于汝宁府的崇王等必然也会暗中阻挠。

  到那时。

  不但丈田难行,河南还可能发生大乱。

  完不成任务的地方官员们,就要遭殃了。

  ……

  又过了一刻钟。

  就剩下三名农人与紧紧攥着两把步弓的周夫子还未被擒住。

  吴清向前走了两步,距离周夫子不足一丈。

  其双手往后一背,面带微笑地说道:“周夫子,放下手中的步弓,咱们到后院茶室聊一聊如何?”

  周夫子毫不犹豫,果断摇头。

  他根本不相信这个在祥符县百姓面前总是“说话好听,但做事狠辣”的笑面虎县令。

  “抓了!”吴清摆了摆手。

  “吴清,你这个脏官,我要去府衙告你!我要去府衙告你!”周夫子扯着喉咙喊道,并举起步弓,打向冲过来的胥吏。

  “砰!”

  就在这时。

  皂班班头石大年,趁周夫子不备,一脚踹在了他的腰上。

  年逾半百的周夫子一下子倒在地上,疼得脸上满是汗珠,手中的步弓也都掉在了地上。

  这个石大年,乃是祥符县出了名的恶吏,对待同乡父老,下手极为狠辣。

  就在两名衙役要将周夫子捆绑起来之时。

  从衙门外面突然奔来十余名兵卒,然后一名身穿绯色盘领官服、前胸后背缀以云雁补子的中年官员走了进来。

  绯色官服,云雁补子,显然是四品官。

  “这是发生了何事?”中年官员瞪眼问道。

  吴清立即大步走出,行礼道:“祥符县知县吴清参见徐参议,这……这是一些刁民闯衙闹事,已全被抓起来了!”

  参议,乃是省布政使的佐官。

  从四品。

  负责协助布政使处理政务,经常会代布政使巡视地方州县,且大多不会提前告知。

  这位徐参议,便是年初从南京吏部主事的位置上调任到河南的左参议徐大任。

  这一刻,周夫子的眼睛亮了,如看到救命稻草一般。

  “徐参议,我们不是刁民,祥符县知县吴清私自改动步弓标准,欲少周藩田赋,增百姓田赋,那……那些步弓便是证据!”周夫子语速飞快地说道。

  徐大任眉头微皱,看向吴清。

  “吴县令,可是实情?”

  “这……这……那……那……我……我……”吴清如嘴巴打结一般,根本不知如何解释。

  徐大任环顾四周。

  “将乡亲们全都解绑,带到后堂,先录口供,待本官知晓实情后再说。”

  “是!”

  众胥吏同时拱手,然后开始为农人们解绑。

  周夫子与农人们都甚是兴奋,他们本准备去寻府官告状,没想到竟来了省官。

  这下子,吴请这类脏官定然要被重惩了!

  随即,徐大任大步朝着县衙后面走去,吴清等人紧随其后。

  ……

  稍倾。

  县衙三堂,东花厅。

  河南承宣布政司参议徐大任瞪眼望向祥符县知县吴清。

  “废物!此化田法怎就让百姓看出来呢?此事若传出,你必死!”

  吴清一脸委屈。

  “这些泥腿子,眼睛比步弓都准,他们对周王府的田地比周王府的人还要了解。不过,徐参议放心,假造弓步之事,不可能传出祥符县的,下官有办法对付他们!”

  所谓“化田法”。

  乃是一众省官根据河南现状,实施的一种“化田于民”之策。

  因河南省内的宗藩过多,隐藏的土地过多,若较真执行,将损伤无数宗藩贵族的利益。

  他们田多,人口也多,花销的地方也多。

  为了让他们不捣乱,继续帮助官府维持地方安宁。

  一众省官决定让百姓替宗藩们分摊一些。

  这就是百姓化田之策。

  如此,宗藩们虽也割了肉,但没有那么惨,省官们又能顺利完成任务。

  吃亏的只有百姓。

  不然,宗藩们要如嘉靖朝那样,群起反对丈田,莫说一年,五年、十年都难以将河南的田地丈量清楚。

  徐大任看向吴清。

  “接下来,你打算如何做?如何才能让这些人不再闹事?”

  吴清自信一笑。

  “咱河南的百姓乃是大明两京十三省最老实听话的百姓,下官只需用他们的父母妻儿相威胁,威胁他们安全与生计,他们便乖乖听话了!”

  “倒是那个周夫子比较拗,又无亲无故的,难缠一些,不过下官也一定能说服他,保证他不再开口言说此事!”

  吴清与徐大任相比,只是个芝麻小官。

  但在祥符县却是百姓的天。

  他一句话,就能让这些农人步履维艰,让他们的田地以“合乎情理”的理由颗粒无收,让他们的家人亲眷,连当佃农的资格都没有。

  许多百姓都不识字,甚至一辈子都不会走出祥符县。

  吴清的一个决定,就足以让他们全家的天都塌了,故而他们不得不老实听话。

  想要好好种地,不敢违抗大明法令的百姓,往往是最好欺负的。

  徐大任微微点头。

  “若遇到过于叛逆的,可以破例正常丈量他的田地,以防闹出大事!”

  “下官遵命!”吴清嘴上如此说,但却不会这样干。

  在他眼里,不能对底层百姓妥协一步,因为后者喜欢得寸进尺,他将田地当成荒地泥沼处理,都不会便宜百姓。

  “此事,你便这样做吧,本官要离开了,切记,若出了事,便是你一人之罪,与省府无关!”

  “下官明白!”吴清重重拱手。

  徐大任连旁听都不愿旁听,就是不想担责任。

  在官员们商定“化田法”时,县官们都已表态,哪个县出现问题,哪个县的县令就是主罪,与上面无关。

  这也不是上面制定的策略。

  很快,徐大任便带着一众属下离开了。

  ……

  一个时辰后。

  祥符县的县丞、主薄、钱谷师爷、刑名师爷齐齐出马,对农人们以威胁为主,讲理为辅,使得农人们不得不发誓保证,接下来绝不再言步弓之事。

  他们若再敢言,他们的妻儿父母、田地屋舍都有可能出现意外。

  这位一县之父母官,不一定能让辖下百姓的日子走向富足,却可以使得他们的日子愈加艰难。

  这点儿,农人们都是见识过的。

  既然知晓扳不倒对方,便只能选择妥协。

  这时。

  吴清来到了关押周夫子的县丞衙厅。

  周夫子刚写完诉状,洋洋洒洒数千字,尽道吴清政绩之劣。

  而当吴清出现在周夫子面前时。

  周夫子瞬间愣住了,他以为吴清此刻定然已经被徐参与关进县衙大牢了。

  一旁的县丞将诉状呈递给吴清。

  吴清认真看完诉状,冷冷一笑,道:“文笔尚可,内容基本属实,可惜无用。”

  撕拉!撕拉!

  吴清将诉状撕的粉碎,扔在了地上。

  这一刻。

  周夫子瞬间明白,河南承宣布政司参议徐大任与吴清实乃蛇鼠一窝。

  吴清看向周夫子。

  “周夫子,你也是熟读圣贤书的秀才,怎会如此迂腐!”

  “周王府乃是咱们开封府的靠山,若大动周王府,则开封府必乱,河南行省必乱,甚至许多佃农都将变成流民,你怎么就不能以大局为重,为此次河南丈田牺牲一下个人的利益呢?你太自私了!你们这些闹事的百姓,实在是太自私了!”

  “本官调整步弓长度,是为了朝廷,为了开封府,为了祥符县,为了周王府,为了田亩丈量之策能顺利完成,本官心在朝廷,心在大局,而你的心里,只有小民!”

  “只要你向本官承诺,不再聚众言说丈田步弓之事,只要你自今日起不再离开开封府,本官可以保证,下个月就能让你来县学担任教谕,保证你有一个体面的晚年!”

首节 上一节 174/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