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94节
随即,姚斌便在两名锦衣卫的护送下朝着前方的官道奔去。
依照他们的速度,最多四日便可抵达京师。
三人还未曾走远。
驿馆外树林内,突然钻出来两个汉子。
一名灰衣汉子朝着另外一名灰衣汉子说道:“速速汇禀三爷,海瑞已令人送奏疏入京,待他们离开山西境后,我们便立即动手。”
这个三爷,不是别人,正是张四维的三弟,张四教。
张四维家族当下的话事人便是张四教。
他在海瑞来到山西的那一刻,便一直派人盯着。
他等待的就是海瑞调查的结果。
张四维早有交待,若海瑞的奏疏入京,无须截留奏疏,但必须要知晓奏疏内是什么内容。
张四维有自信。
只要提前知晓奏疏的内容,便能见招拆招。
至于“杀人灭口、纵火烧人”那种昏招,在海瑞身上不但没用,反而会使其抓到更多漏洞。
他们的目的——
是在运送奏疏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看到奏疏的内容。
……
两日后,入夜。
姚斌与两名锦衣卫出现在顺天府境内的一处驿站中。
三人不知晓的是,此处驿站早已被人布控。
不多时,三人吃罢晚饭,便沉沉睡去。
姚斌将奏疏放在枕头下面,无论是吃喝拉撒,都不会让其离开自己半步。
近子时。
在两名锦衣卫都被迷烟迷晕之后,姚斌的屋内也弥散出一道迷烟的味道。
很快,姚斌便昏睡了过去。
房门被撬开。
两名蒙面人迅速找到姚斌枕下蜡封的奏疏,将其拿了出去。
片刻后。
驿站另外一间灯火通明的房间内。
一名中年人手拿一把小刀,熟练地将蜡封毁掉,取出了里面的奏疏。
两名青年一头一尾迅速誊录着奏疏的内容。
誊录完毕后,将其迅速塞回信封,并重新用蜡封封好。
俨然未曾开封一般。
从这伙人的速度与熟练程度来看,显然不是生手。
做完这些后,他们将奏疏重新放回枕头下面,然后将迷烟的味道去除后,迅速离开了驿馆。
……
翌日清晨,姚斌睁开眼来。
他的首要之事便是查看奏疏。
他眉头微皱。
当即就发现昨晚他放在奏疏上的一根头发不见了。
这说明有人已对奏疏动了手脚。
姚斌的脸上顿时露出一抹笑容,喃喃道:“还是海公聪明,真正的奏疏其实在我的脑子里,接下来,应该就安全了!”
海瑞连跟随他的锦衣卫都不相信,只相信姚斌。
片刻后。
姚斌三人吃罢早餐,再次启程,朝着京师赶去。
而此刻。
两名留下观察姚斌的灰衣人见三人没有什么不自然的表情,当即便确定三人并不知昨晚被迷倒之事。
于是乎,非常开心地离开了。
这意味着他们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当日晚,一处豪宅内。
一个与张四维有着五分相像的中年人,翻阅着属下从海瑞那里抄来的奏疏内容,不由得微微撇嘴。
“小小海瑞,也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足惧哉!不足惧哉!当下无人能动我张家,即使大明不在了,我张家依然还会在!”张四教双手背后,抬头望天。
第142章 海瑞的奏疏!小万历:快宣元辅!快宣元辅!
三月二十八日,入夜。
张四维宅邸,书房内。
张四维坐在一张篆刻着云纹浮雕的紫檀官帽椅上,拆开了其三弟张四教命人快马加鞭送来的书信。
书信内。
夹带着他们抄录的海瑞命吏科给事中姚斌送至京师的奏疏。
张四维看完后,面带疑惑,喃喃道:“章法严整、逻辑如刀,事事都有《大明律》为依托,确为海瑞的言事风格,不过……不过……此奏疏的破坏性,远比老夫想象中要弱,根本不足以毁掉我张家与王家,更无法撼动老夫在朝堂的地位!”
“看来,海瑞是老了,或是想明白了,攻击我张家与王家,山西就完了,山西的百姓就遭殃了!”张四维轻捋胡须,将书信放在桌子上。
此奏疏名为:《晋省官商失序疏》。
海瑞汇禀了山西境内所发生的一系列官员贪赃枉法、盗卖勘合公文、张王两大家族垄断河东、长芦盐引等罪行。
若奏疏内容全为事实。
山西境内将会有上百名官员、胥吏被罢黜,甚至流放、斩首。
同时。
王崇古家族、张四维家族也将会有至少三十名经商者被重惩。
此惩罚看似很重。
其实全在张四维的意料之中,且他早已寻好了背锅之人。
这样的惩罚。
就像从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巨树上砍掉一些枝枝蔓蔓,根本不会影响张、王两大家族在山西的地位。
信中。
张四教还甚是自信地称:即使张、王两家犯下大错,朝廷也不敢重惩,因为一旦张、王两家要倒了,山西境内,将尽是流民乞丐。
他这股自信。
来源于山西近乎七成的底层百姓都靠张、王两大家族养活着。
这一刻。
张四维长呼一口气,开始思索应对此奏疏之策。
待奏疏呈递到小万历面前,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假意呈递请辞奏疏。
他笃定小万历不会因这道奏疏而免他的官职,因为内阁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他去做呢!
紧接着。
他便令张氏族人全面配合朝廷调查,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替罪羊”推出去。
待查清罪名,他将率先上奏主张对张家人进行重惩重罚。
本应杖责四十、罚俸一年的,他主张杖责八十,罚俸三年;本只是徒一年的,他主张至少流两千里。
如此。
他还能博得一个“秉公灭私,不阿亲故”的好名头。
待海瑞归朝。
山西还是原来的山西,还是张、王两家所控制的山西。
张四维越想,心情越轻松。
只要将这道坎迈过去,接下来便无人再会针对山西,而他只需等待吕调阳致仕,就能成为次辅。
到那时。
他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张、王两大家族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
……
翌日,近午时。
吏科给事中姚斌与两名锦衣卫风尘仆仆,回到了京师。
姚斌换上官服,直奔禁中。
通禀过后,他将怀中的奏疏呈递给了当值宦官张鲸,并请求当面向小万历汇禀山西之事。
张鲸知晓此事甚是重要。
当即便将奏疏带到文华殿,呈递到了小万历的面前。
此刻。
小万历正在批阅奏疏,沈念以起居注官站于一旁。
“陛下,吏科给事中姚斌将海佥院的奏疏,从山西带回来了!”张鲸汇禀道。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